当前位置: 初中科学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22年科学中考真题分类汇编15:质转化与材料利用

更新时间:2022-07-09 浏览次数:97 类型:二轮复习
一、单选题
  • 1. (2022·温州) 如图所示,两只燃烧匙里装有相同质量的镁粉与锌粉,分别在空气中加热燃烧。根据燃烧难易及剧烈程度不同,可推测镁与锌具有不同的(   )

    A . 颜色 B . 熔点 C . 金属延展性 D . 金属活动性
  • 2. (2022·绍兴) 小敏称取等质量的铜粉和铁粉,分别加入到25毫升溶质质量分数为12%的硝酸银溶液中(如图所示),充分反应。下列情况可能出现的是(   )

    A . 铁和铜都有剩余,甲、乙生成银的质量比为7:8 B . 铁和铜都没有剩余,甲、乙生成银的质量比为1:1 C . 铁有剩余,铜没有剩余,甲、乙生成银的质量比为15:16 D . 铜有剩余,铁没有剩余,甲、乙生成银的质量比为15:14
  • 3. (2022·绍兴) 春秋初期,绍兴一带是南方的一个冶铁中心,其炼铁方法是在1000℃左右的温度下,使木炭和铁矿石(主要成分为Fe2O3)发生一系列的反应生成含较多杂质的海绵铁。其中主要化学反应为:3CO+Fe2O3 2Fe+3C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海绵铁是一种纯净物 B . Fe2O3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 C . 上述反应中涉及的氧化物只有2种 D . 炼铁过程中,木炭只是作为燃料使用
  • 4. (2022·舟山) 取一段镁条放入盛有少量稀盐酸的试管中,用手摸试管外壁会感觉发烫,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2HCl=MgCl2+H2↑。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 反应中无明显现象 B . 反应是一个吸热反应 C . 反应后溶液中溶质质量减少 D . 反应说明镁能置换出酸中的氢
  • 5. (2022·丽水) 一般地说,金属越活泼,冶炼越困难,人类使用该金属的时间就越迟。如图为铁、铜、钠、锌四种金属的最早冶炼历史年代,则甲代表的金属是(   )

    A . B . C . D .
  • 6. (2022·丽水) 某兴趣小组为探究“猪肝中的铁元素”,进行了以下实验:选用新鲜猪肝,如图操作I将猪肝中的铁转化为铁离子,再用硫氰化钾溶液检验(硫氰化钾溶液遇铁离子变红色)。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实验研究的问题是新鲜猪肝中是否含有铁离子 B . 新鲜猪肝中的铁是以游离态形式存在的 C . 实验中获得的土黄色混合液属于溶液 D . 新鲜猪肝中含铁元素的证据是滴加硫氰化钾溶液后溶液变红
  • 7. (2022·杭州) 2008年北京奥运会“样云”火炬、2022年北京冬奥会“飞扬”火炬的外壳材料的主要成分和燃料如表所示。奥运火炬的迭代,体现了我国科技水平的提高。下列有关两火炬的说法错误的是(    )

    “样云”火炬

    “飞扬”火炬

    外壳材料的主要成分

    铝合金

    碳纤维复合材料

    燃料

    丙烷(C3H8)

    氢气(H2)

    A .   外壳材料的主要成分都属于非金属单质 B . 燃料都具有可燃性 C . 燃料燃烧时,助燃物都是氧气 D . 燃料燃烧时,都有水生成
  • 8. (2022·杭州) 在利用黄铜(一种合金)制作机器零件的过程中会产生黄铜屑,经测定黄铜屑主要含Zn、ZnO、Cu和CuO。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 将黄铜屑加入足量稀硫酸中,会有气泡产生 B . 将黄铜屑加入足量稀硫酸中,黄铜屑会全部溶解 C . 根据黄铜屑的成分,可确定黄铜中含有锌和铜两种金属 D . 根据黄铜屑与足量稀硫酸反应的现象,可比较锌和铜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 9. (2022·湖州) 下列物质间的转化不能实现的是(   )
    A . CO2 H2CO3 B . Fe2O3  Fe C . FeS                     D . CuOCu(OH)2
  • 10. (2022·湖州) 我国是最早使用湿法炼铜的国家,湿法炼铜涉及到的主要化学方程式是Fe+CuSO4=FeSO4+Cu。这一化学反应的类型是(   )
    A . 化合反应 B . 分解反应 C . 置换反应 D . 复分解反应
  • 11. (2022·湖州) 长征五号系列新一级运载火箭发动机“液发77”是我国推力最大的氢氧火箭发动机,并且非常环保,因为其燃料的燃烧产物只有水。在物质分类上,水属于(   )
    A . 氧化物 B . C . D .
  • 12. (2022·宁波) 中国科学院首创室温制氢方案,其反应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O+H2O H2+CO2 B . 该反应前后分子数目不变 C . 该反应前后氢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D . 反应物CO和H2O都是氧化物
  • 13. (2022·宁波) 将锌粉持续加入到100g含有AgNO3和Cu(NO3)2两种溶质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当加入锌粉的质量为6.5g时,溶液质量最小;当加入锌粉的质量为13.0g时,恰好完全反应。下列是反应中的相关量随加入锌的质量变化的关系图,其中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二、填空题
  • 14. (2022·温州) “原子-分子”学说的建立经历了曲折的过程。

    材料一:1803年,道尔顿在原子论中提出元素由微小的不可分的原子组成;不同元素的原子以简单数目比例形成不可再分的原子——“复杂原子”。

    材料二:1809年,盖·吕萨克认同道尔顿的原子论,并提出自己的假说:在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不同气体中含有相同数目的原子(包括“复杂原子”)。道尔顿反对盖·吕萨克的假说,他认为若该假说成立,解释化学反应时,有些反应会推导出“半个原子”,与原于论矛盾。

    材料三:1811年,阿伏加德罗提出分子学说,解决了道尔顿和盖·吕萨克的矛盾。随后科学家们确立并逐步完善了“原子-分子”学说。

    1. (1) 1897年,汤姆生发现原子内有带负电的,否定了“原子不可再分”的观点。
    2. (2) 道尔顿原子论中“复杂原子”构成的物质,按现在物质的组成分类,属于纯净物中的
    3. (3) 依据道尔顿的原子论和盖·吕萨克的假说,下列反应能推导出“半个原子”的是__________。(可多选)
      A . 1升氢气和1升氯气化合成2升氯化氢气体 B . 2升氢气和1升氧气化合成2升水蒸气 C . 木炭与1升氧气化合成1升二氧化碳 D . 木炭与1升二氧化碳化合成2升一氧化碳 E . 硫与1升氢气化合成1升硫化氢气体
  • 15. (2022·金华) 性能神奇的金属钛(Ti)是航空、军工、电力等领域的重要原材料。常温下钛不与非金属及强酸反应,加热时却可以和常见的非金属单质反应。金红石(主要成分TiO2)是钛矿石之一,目前利用金红石大规模生产钛的过程是:

    ①在高温条件下在往金红石与碳粉混合物中通入氯气,反应制得四氯化钛(TiCl4)和一种可燃性气体;

    ②在氩气的气流中,高温下用过量的镁跟四氯化钛反应制得钛和氯化镁。

    完成下列问题:

    1. (1) 过程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 (2) 过程②中发生的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 16. (2022·金华) 某混合气体X由CO2、CO、H2O(水蒸气)、H2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组成,X气体依次通过如图1装置(假定每步反应均完全),现象分别为:A中溶液变浑浊;B中固体变为红色;C中粉末变为蓝色;D中溶液变浑浊。

    完成下列问题:

    1. (1) 该实验能得出CO气体一定存在的证据是
    2. (2) 只要在图1中加装一个图2装置,就能确定原混合气体X中是否含有H2

      ①写出图2装置中试剂名称

      ②该装置连接在图1中哪两个装置之间(用字母表示)。

  • 17. (2022·舟山) 家务劳动不仅能减轻父母的负担,而且能将科学知识学以致用。
    1. (1) 洗涤铝制容器时,不能用钢丝球擦洗,以免破坏导致金 属铝继续被空气氧化。
    2. (2) 烹饪时如遇油锅着火,灭火的措施是,以免引起火灾。
  • 18. (2022·舟山) 小舟归纳了金属及其化合物之间的部分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1. (1) 请写出符合图中转化规律①的化学方程式(写一个即可)。
    2. (2)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最早发明使用湿法炼铜,其原理是:第一步用硫酸将铜矿中的铜转变为可溶性的硫酸铜,第二步将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把铜置换出来。其中利用了图中转化规律⑧的是第步。
  • 19. (2022·舟山) 从镍氢电池到锂电池,再到钠电池、钾电池,科学家在不断提升电池的性能。

    1. (1) 金属原子失去电子后形成(选填“阴”或“阳”)离子,理、钠、钾等金属很容易失去电子,所以常被用作电池材料。
    2. (2) 研究表明,半径越大的金属离子越容易在电池正负极之间移动,充电速度越快:如图是锂、钠、钾三种金属的离子半径大小,电池容量相同的这三种电池,充满电的时间最短的是电池。
  • 20. (2022·台州) 《天工开物》中介绍了用碳和氧化锌在高温条件下冶炼锌的方法,化学方程式为:2ZnO+C 2Zn+CO2↑.该反应中具有还原性的反应物是,ZnO中锌元系的化合价为价。
  • 21. (2022·宁波) 某白色固体M可能由Na2CO3、Na2SO4、MgCl2、Ba(OH)2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为确定其成分,小宁进行如图所示实验。

    则:

    1. (1) 白色沉淀G的化学式为
    2. (2) 白色固体M的成分是
三、实验探究题
  • 22. (2022·宁波) 久置的镁带表面会有一层灰黑色固体。为了测量久置镁带中金属镁的质量分数,同学们提出了两种实验方法:

    物理方法:取一定质量的镁带,用砂纸打磨,除尽表面的灰黑色固体,根据剩余固体质量计算金属镁的质量分数。

    化学方法:取一定质量的镁带,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根据测得生成气体的体积计算金属镁的质量分数。

    1. (1) 经讨论,同学们否定了物理方法。理由是:打磨过程中
    2. (2) 常温常压下氢气密度已知,因此大家认为化学方法可行。

      (老师提示:镁与稀硫酸反应放热;灰黑色固体除了氧化镁之外,还存在少量碱式碳酸镁【MgCO3•Mg(OH)2】,它与酸反应会产生CO2气体;碱石灰是CaO和NaOH的混合物)

      同学们从下列装置中选择合适的装置,组装并进行实验。

      ①图C、D虚线框内有一种测量体积的仪器(未画出),该仪器是

      ②完成该实验应选择的装置为 (填字母)。

      ③结合实验方法和选择的装置分析,会造成实验结果不准确的是

      A.加入稀硫酸不足,镁带有剩余

      B.装置气密性不好

      C.反应结束,立即读数

  • 23. (2022·绍兴) 下图是人类对氧化还原反应的认识过程中的三个阶段

    【阶段Ⅰ】得失氧说:物质跟氧发生的反应叫氧化反应,含氧化合物中的氧被夺取的反应叫还原反应,【阶段Ⅱ】化合价升降说:凡是出现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化学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化合价升高的反应叫氧化反应,化合价降低的反应叫还原反应。

    【阶段Ⅲ】电子转移说:化合价升降的原因是电子的转移。凡有电子转移发生的化学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失电子的反应叫氧化反应,得电子的反应叫还原反应。

    1. (1) 根据得失氧说,在H2+CuOCu十H2O化学变化中,H2发生了反应。
    2. (2) 电子转移是元素化合价改变的本质原因。失电子后,元素的化合价会(选填“升高”或“降低”)
    3. (3) 根据化合价升降说,化学反应的四种基本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其中乙是反应。

    4. (4) 关于氧化还原反应的认识,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 . 氧化和还原是相互对立又辩证统一的关系 B . 电子转移说是从微观视角来探析和建构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 C . 自然界中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对人类的生活和生产都是有利的 D . 人类对氧化还原反应的认识过程是一个逐步发展、延伸和完善的过程
  • 24. (2022·丽水) 小丽和小科在做“金属与酸反应”的实验时,他们分别将镁条投入盛有稀盐酸的试管中,小丽加入少量镁条,而小科加入了足量镁条。一段时间后,小科的试管底部“意外”地出现了灰白色固体。为探究该固体是什么物质,他们开展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足量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的灰白色固体是什么?

    [查阅资料]氢氧化镁和碱式氯化镁[Mg(OH)Cl]都难溶于水,但都能与稀硝酸反应,后者能生成Mg(NO3)2

    [建立假设]假设1:未溶解完的氯化镁;假设2:氢氧化镁;假设3:碱式氯化镁.....

    [进行实验]将灰白色固体过滤、充分洗涤后进行如下实验:

    序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一

    取灰白色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足量蒸馏水,充分振荡

    固体不溶解

    假设1

    实验二

    取灰白色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硝酸,充分振荡

    固体溶解

    假设2不成立

    往上述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的

    [评价交流]小丽认为该灰白色固体平定是碱式氯化镁。小科认为上述探究还不足以说明该固体就是碱式氯化镁,其理由是

    [继续探究]......

四、解答题
  • 25. (2022·宁波) 某维生素C泡腾片的主要成分如图甲所示。
    1. (1) 维生素C由种元素组成。
    2. (2) 按照如图乙的物质分类方法,该泡腾片属于
    3. (3) 该泡腾片放入水中,会立刻产生大量的气泡,其原因是:柠檬酸是一种酸,它和碳酸氢钠在水中会发生反应,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