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科学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22年科学中考真题分类汇编13:化学基础1

更新时间:2022-07-09 浏览次数:187 类型:二轮复习
一、单选题
  • 1. (2022·温州) 我国很早就使用朱砂作为红色颜料。朱砂的主要成分是硫化汞(HgS),硫化汞中Hg的化合价为+2,则S的化合价是(   )
    A . -1 B . -2 C . +1 D . +2
  • 2. (2022·绍兴) 春秋初期,绍兴一带是南方的一个冶铁中心,其炼铁方法是在1000℃左右的温度下,使木炭和铁矿石(主要成分为Fe2O3)发生一系列的反应生成含较多杂质的海绵铁。其中主要化学反应为:3CO+Fe2O3 2Fe+3C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海绵铁是一种纯净物 B . Fe2O3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 C . 上述反应中涉及的氧化物只有2种 D . 炼铁过程中,木炭只是作为燃料使用
  • 3. (2022·金华) “宏观—微观—符号—量”是科学特有的表征物质及其变化的方法。2022年4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圆满完成飞行任务。火箭助推器使用偏二甲肼和四氧化二氮作为推进剂,燃烧时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从量的角度看:反应前后原子总数减少 B . 从微观构成看:氮气是由氮分子构成的 C . 从符号表征看:四氧化二氮的化学式是N2O4 D . 从宏观物质看:燃烧产物中含有单质与化合物两类物质
  • 4. (2022·舟山) 科学研究中。人们通过一定的科学方法,建立一个适当的模型来代替和反映客观对象,并通过的这个级型来揭示客观对象的形态、特征和本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 ①揭示单侧光对生长素分布的影响,向光侧生长素多,生长快 B . ②用磁感线描述条形磁体周围的磁场分布,越密表示磁场越弱 C . ③是原子结构模型,中央是原子核,核外是绕核高速运动的电子 D . ④描述地球绕日公转,地轴始终是倾斜状态,箭头表示公转方向
  • 5. (2022·舟山) 我国科学家发现千金藤素能抑制冠状病毒的复制,它的化学式为C37H38N2O6 , 下列有关千金藤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含有氮分子 B . 由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组成 C . 是一种无机物 D . 碳,氢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37:38 .
  • 6. (2022·丽水) 某兴趣小组为探究“猪肝中的铁元素”,进行了以下实验:选用新鲜猪肝,如图操作I将猪肝中的铁转化为铁离子,再用硫氰化钾溶液检验(硫氰化钾溶液遇铁离子变红色)。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实验研究的问题是新鲜猪肝中是否含有铁离子 B . 新鲜猪肝中的铁是以游离态形式存在的 C . 实验中获得的土黄色混合液属于溶液 D . 新鲜猪肝中含铁元素的证据是滴加硫氰化钾溶液后溶液变红
  • 7. (2022·杭州) 某团队研究证明了PtO42+离子能够稳定存在(Pt是铂的元素符号),已知该离子中氧元素显-2价,则该离子中铂元素的化合价为(    )
    A . +2 B . +4 C . +8 D . +10
  • 8. (2022·宁波) 中国科学院首创室温制氢方案,其反应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O+H2O H2+CO2 B . 该反应前后分子数目不变 C . 该反应前后氢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D . 反应物CO和H2O都是氧化物
二、填空题
  • 9. (2022·温州) “原子-分子”学说的建立经历了曲折的过程。

    材料一:1803年,道尔顿在原子论中提出元素由微小的不可分的原子组成;不同元素的原子以简单数目比例形成不可再分的原子——“复杂原子”。

    材料二:1809年,盖·吕萨克认同道尔顿的原子论,并提出自己的假说:在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不同气体中含有相同数目的原子(包括“复杂原子”)。道尔顿反对盖·吕萨克的假说,他认为若该假说成立,解释化学反应时,有些反应会推导出“半个原子”,与原于论矛盾。

    材料三:1811年,阿伏加德罗提出分子学说,解决了道尔顿和盖·吕萨克的矛盾。随后科学家们确立并逐步完善了“原子-分子”学说。

    1. (1) 1897年,汤姆生发现原子内有带负电的,否定了“原子不可再分”的观点。
    2. (2) 道尔顿原子论中“复杂原子”构成的物质,按现在物质的组成分类,属于纯净物中的
    3. (3) 依据道尔顿的原子论和盖·吕萨克的假说,下列反应能推导出“半个原子”的是__________。(可多选)
      A . 1升氢气和1升氯气化合成2升氯化氢气体 B . 2升氢气和1升氧气化合成2升水蒸气 C . 木炭与1升氧气化合成1升二氧化碳 D . 木炭与1升二氧化碳化合成2升一氧化碳 E . 硫与1升氢气化合成1升硫化氢气体
  • 10. (2022·绍兴) 下表是教材中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除标出的元素外,表中的数字编号①~③各表示一种元素。请回答问题

    1. (1) ①表示的元素是
    2. (2) 1个铝原子的核外电子有个。
    3. (3) 元素硅比第2周期、第ⅥA族的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选填“高”或“低”)。
  • 11. (2022·舟山) 钻石素有“宝石之王”的称谓,因其优越的特性和漂亮的外表而受到大众喜爱(图甲)。

    1. (1) 钻石是在地下150~250 千米的深处,由熔化的地幔中的碳元素冷却生成的八面体晶体。之后,这些晶体经搬运到地表附近。
    2. (2) 天然钻石产量极其稀少,在很多领域会用性质相近的氧化锆(ZrO2)替代。前者属于单质,后者属于化合物,分类的依据是
    3. (3) 钻石闪闪发光的奥秘在于控制切割钻石的角度,使入射光线不穿透下部亭部面,而被全部反射。图乙为光线经钻石传播的部分光路图,请补充光传播到E处后的折射光线。
  • 12. (2022·舟山) 从镍氢电池到锂电池,再到钠电池、钾电池,科学家在不断提升电池的性能。

    1. (1) 金属原子失去电子后形成(选填“阴”或“阳”)离子,理、钠、钾等金属很容易失去电子,所以常被用作电池材料。
    2. (2) 研究表明,半径越大的金属离子越容易在电池正负极之间移动,充电速度越快:如图是锂、钠、钾三种金属的离子半径大小,电池容量相同的这三种电池,充满电的时间最短的是电池。
  • 13. (2022·丽水)   2021年9月,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实现利用二氧化碳人工合成淀粉[(C6H10O5)n],如图为人工合成淀粉过程中第一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1. (1) 参加反应的 分子个数比为
    2. (2) 3.2克有机物X中碳元素的质量为
    3. (3) 若人工合成淀粉实现工厂化、规模化生产,在一定程度上能            (填字母)
      A . 缓解粮食危机 B . 缓解温室效应 C . 节省耕地资源
  • 14. (2022·丽水) 价类图是以元素化合价为纵坐标物质类别为横坐标绘制的图像,它能将散乱的科学知识联系在一起,有助于对科学问题的理解和整体认知。如图是含碳元素物质的价类图,其中“→”表示物质闻的转化关系。

    1. (1) 室出物质B的化学式
    2. (2) 写一个C→E的化学方程式
    3. (3) 如图的物质相互转化关系中,反应类型有          (填字母)。
      A . 化合反应 B . 分解反应 C . 置换反应 D . 复分解反应
  • 15. (2022·杭州) HCl气体通入水中可得到盐酸,室温下,将HCl气体通入盛有NaOH溶液的试管中,直至溶液的pH=7。回答问题:

    1. (1) 的中子个数相差个。
    2. (2) HCl气体通入NaOH溶液前后,试管中溶液的离子种类如图所示,其中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的是(选填“①”“②”或“③”)
  • 16. (2022·台州) 《天工开物》中介绍了用碳和氧化锌在高温条件下冶炼锌的方法,化学方程式为:2ZnO+C 2Zn+CO2↑.该反应中具有还原性的反应物是,ZnO中锌元系的化合价为价。
  • 17. (2022·台州) 图甲是模拟火山喷发的实验,向黏土和砂石堆起的“火山口”中放入金属钠,再加入水。钠和水剧烈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放出热量,引发燃烧,火花四射。

    1. (1) 图乙是钠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则钠原子核外有个电子。
    2. (2) 请写出钠和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 (3) 地球上的火山喷发是变动的表现。
  • 18. (2022·湖州) 洗衣机槽清洁剂的主要成分是过碳酸钠(Na2CO4),过碳酸钠是一种白色晶体,溶于水时会与水反应生成碳酸钠和过氧化氢(化学方程式为:Na2CO4+H2O=Na2CO3+H2O2)。现取少许过碳酸钠晶体,加入水形成溶液。
    1. (1) 取少量二氧化锰加入试管中,再加入适量该溶液,观察到有气泡产生,为了检验该气体,可用
    2. (2) 待不再产生气泡时,得到的溶液呈(选填“酸性”或“中性”或“碱性”)。
    3. (3) 生成的碳酸钠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
  • 19. (2022·宁波) 天宫课堂中,航天员王亚平视频展示了在无容器材料实验柜中进行的“锆金属熔化与凝固”实验。金属锆具有抗腐蚀性强、熔点高、硬度大等特性,广泛用于航空航天、军工、原子能等领域。

    1. (1) 金属锆熔化属于(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 (2) 如图所示是锆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其中“40”是锆元素的原子序数,即它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序号,也是锆原子的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由此可知锆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3. (3) 在850℃条件下,镁(Mg) 与四氯化锆(Z rCl4) 发生置换反应获得金属锆。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三、解答题
  • 20. (2022·舟山) 我国政府承诺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为此,控制碳排放和增加碳吸收都至关重要。研究发现.除了陆地植物固碳外,海洋也是重要的固碳之地,如图是海洋吸收二氧化碳的三种方式。

    1. (1) 自然溶解: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能不断地溶解到海水中。研究表明,海水温度越低,单位体积溶解的二氧化碳越多。一年四季中,单位体积海水中溶解二氧化碳最多的是季。
    2. (2) 植物固碳:近海滩涂上的红树林、海洋浮游植物等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最终这些碳元素随着植物残体沉积到海底。植物固碳只能发生在海洋的浅层,超过一定深度不能发生,其原因是
    3. (3) 碳酸盐泵:贝壳类、珊瑚等海洋生物将碳元素以碳酸钙的形式沉积起来。某地贝壳堤储存了约4亿吨贝壳,其中95%为碳酸钙,则该地贝壳堤固定了多少亿吨碳元素?
  • 21. (2022·台州) 玫瑰花中含有丁香油酚(C10H12O2)等有机物,可用于提炼精油。

    1. (1) 丁香油酚的一个分子中共有个原子 。
    2. (2) 用如图所示的①②③表示丁香油酚中各元素的质量分数,请判断①代表元素。
    3. (3) 丁香油酚容易挥发,用于提炼精油的玫瑰花需要在气温较低的出之前采摘完成,其可能原因是
  • 22. (2022·宁波) 电动汽车正在走进千家万户。高速公路上有一平直路段AB,相距5km,一辆电动汽车从A地匀速运动到B地用时0.05h,这一行程中电动汽车的平均能耗为0.22kW·h/km。
    1. (1) 从A地到B地,电动汽车的速度为km/h。
    2. (2) 从A地到B地,电动汽车消耗的电能为kW·h。
    3. (3) 不同能源的单位能耗的碳排放量不同,其中电能的CO2排放系数为:1.00kg/kW·h(消耗1kW·h的电能相当于排放1.00kg的CO2)。求汽车从A地到B地消耗的电能相当于排放多少千克的碳元素?
    4. (4) 从A地到B地的行程中,电动汽车消耗电能的75%用于驱动车轮推动汽车前进,求汽车受到的阻力大小。
  • 23. (2022·宁波) 某维生素C泡腾片的主要成分如图甲所示。
    1. (1) 维生素C由种元素组成。
    2. (2) 按照如图乙的物质分类方法,该泡腾片属于
    3. (3) 该泡腾片放入水中,会立刻产生大量的气泡,其原因是:柠檬酸是一种酸,它和碳酸氢钠在水中会发生反应,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