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第一高级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

更新时间:2022-07-18 浏览次数:49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 1. 从战国时期开始,中国出现了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随着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以□□□□为核心的官僚体制成为当时社会的主宰。此处省略的是(    )
    A . 察访推荐 B . 血缘关系 C . 皇权独尊 D . 相权独大
  • 2. 下图是山东滕州出土的东汉画像石。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耕作方式是(    )

    A . 刀耕火种 B . 石器锄耕 C . 集体耕种 D . 铁犁牛耕
  • 3. (2020高一上·宿松月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特征是(   )
    A . 繁荣开放的社会风貌 B . 政权分裂与社会倒退 C . 中外交流与经济发展 D . 民族交融与区域开发
  • 4. 五代十国是个大混乱、大破坏时期。这一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实质上是(    )
    A . 豪强地主势力发展的结果 B . 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 C . 汉族政权和少数民族政权的并立 D . 唐末藩镇割据的继续和扩大
  • 5. 这项改革改变了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役制度,即“惟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放松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这项改革指的是(    )
    A . 汉代的更赋 B . 北魏的租调制 C . 唐朝的租庸调制 D . 唐朝的两税法
  • 6. 2016年中国政府为推动中印两国交流,在印度那烂陀重新启动了修建玄奘纪念堂工程。修建中的玄奘纪念堂的建筑风格可能是(    )
    A .  道教庙宇 B . 佛教寺院 C . 天主教教堂 D . 伊斯兰教清真寺
  • 7. 元朝行省制度的问世,使“军事、财赋、监察三位一体的行省高层督政区成为比较稳定、成熟的建制”,出现了中央收权、兼替地方分留部分权力的特征。这说明行省的设置(    )
    A . 严重制约地方自主性 B . 形成地方威胁中央局面 C . 体现了分权与制衡原则 D .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 8. 两宋时期,社会经济高度发展。以下经济现象在两宋时期不可能出现的是(    )
    A . 东京百姓普遍用煤作为生活燃料 B . 棉布成为普通百姓普遍使用的衣料 C . 四川地区的商人可以使用纸币 D . 在福建可看到当地种植的占城稻
  • 9. 爱新觉罗·福临于1643年即位,次年改元“顺治”,寄托着“治国顺利,华夏一统”的愿望。从事实看,福临的“顺治”主要体现在(    )
    A . 建立清朝 B . 入主中原 C . 击败沙俄 D . 收复台湾
  • 10. 清雍正帝命令地方大员向皇帝单独呈送密封报告,皇帝亲手批阅后返回,不经过其他中转、收发环节,形成了密折奏事制度。对这一制度认识正确的是(    )
    A . 有利于加强皇帝对地方行政的控制 B . 标志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到顶峰 C . 造成官员相互猜忌,激化统治集团内部矛盾 D . 提高了决策效率,避免了决策失误
  • 11. (2020高一上·东丽期末) 明清传世著作颇多,有《本草纲目》、《农政全书》和《天工开物》;也有《徐霞客游记》和《天下郡国利弊书》;还有文学名著《三国演义》与《红楼梦》。这些著作体现了(    )
    A . 君主专制制度走向衰落 B . 封建文明进入总结阶段    C . 儒学渗透社会各个方面 D . 明清社会的繁荣与危机
  • 12. 魏源在《海国图志》一书中介绍了西方的政治制度。他认识到西方政治制度的优点在于,国家议员和总统自下而上地由民众选举,议会对于来自民间的意见,“众可可之,众否否之……三占从二,舍独循同”。据此可知魏源(    )
    A . 启迪国人开眼看世界 B . 要“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C . 主张实行民主共和制 D . 批判传统封建制度
  • 13. “再现历史场景,弘扬民族精神”是历史电视剧的主题。若再现致远舰管带邓世昌率领中国军队抗击外国侵略者的悲壮场景,应该选择的史实是(    )
    A . 英法炮轰广州 B .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C . 黄海海战 D . 威海卫战役
  • 14. 1919年,尚未成为职业革命家的毛泽东在《民众的大联合》中指出,“辛亥革命……与我们民众的大多数毫无关系……然而我们却有一层觉悟,知道圣文神武的皇帝,也是可以倒去的,大逆不道的民主,也是可以建设的”。毛泽东认为辛亥革命(    )
    A .  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B . 结束了中国的封建专制统治 C . 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理念 D . 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 15. 1920年到1936年,中国关内各省进口的棉纱及棉制品由占进口净值的32.4%锐减为1.7%,钢铁、机械、交通器材由14.1%增长为25.2%。这种变化说明了(    )
    A .  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 B . 政府重视轻工业的发展 C . 民族工业有较大发展 D . 近代工业布局明显改善
  • 16. 20世纪30年代流行的歌曲《松花江上》唱道:“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那个悲惨的时候”是指( )
    A . 九一八事变 B . 一•二八事变 C . 七七事变 D . 八一三事变
  • 17. “中国在上海的英勇抵抗证明了这一次日本并不能轻易取胜……只配着步枪机枪的中国军队却遏制了日军达4个月之久。”材料描述的是(    )
    A . 平型关大捷 B . 淞沪会战 C . 台儿庄战役 D . 长沙会战
  • 18. 毛泽东说:“蒋介石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握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这里“插上一刀”的军事行动指的是(    )
    A . 粉碎重点进攻 B . 发动三大战役 C . 横渡长江,解放南京 D . 挺进大别山
  • 19.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重大事件中,使全国物价趋于稳定,人民政府赢得全国民众信任的是(    )
    A . “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 B . 土地改革 C . 剿灭土匪和镇压反革命 D . 社会主义改造
  • 20. (2019高三上·德州期中) 1953年,中共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认为小农经济与社会主义工业化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小农经济不是社会主义的基础。基于该认识,当时在农村采取的措施是(   )
    A . 土地改革 B . 成立农业合作社 C . 包产到户 D . 发展乡镇企业
  • 21. (2017高二下·崇仁期中) 1971年10月25日,美国驻联合国代表布什说:“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国家在美国威信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布什这段话所针对的历史事件是(   )

    A . 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B .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 . 中日邦交正常化 D . 美国在《日内瓦协议》上签字
  • 22. (2018高一上·黄陵期末) 1979年初,宣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标语是(  )
    A . “为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而斗争” B .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C . “政治挂帅,提高觉悟,争取更大的跃进” D . “深化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23. 下列哪一项不能视为文明诞生的基本标志(    )
    A . 阶级的产生 B . 国家的形成 C . 文字的诞生 D . 历法的出现
  • 24. 据普鲁塔克所记,有70个以上的希腊文明的中心城市,都是亚历山大在他12年的征战中建立的。希腊的神庙、剧场、艺术、文学和商业,以及希腊的殖民者早已遍布于帝国各处,希腊科学和语文的胜利,比之马其顿方阵的成功更为持久。这说明了(    )
    A . 亚历山大在文化政策上是个失败者 B . 希腊城邦几乎征服了马其顿帝国全境 C . 文化上落后的蛮族不能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帝国 D . 马其顿帝国的扩张有利于希腊文明的扩散
  • 25. (2021高一下·榆树期中) 甲把一块土地分封给乙,甲成为乙的封君,乙则成为甲的封臣,这种形式的封土制源自(   )
    A . 希腊 B . 罗马 C . 西欧 D . 中国
  • 26. 7世纪初,分散的阿拉伯部落以宗教信仰为纽带形成了统一的国家,他们信奉的宗教是(    )
    A . 佛教 B . 基督教 C . 道教 D . 伊斯兰教
  • 27. 阿兹特克人在一些湖底丛生的杂草上铺垫湖土,由生长的杂草固定在湖底的浮岛。这一发明(    )
    A . 完善了交通系统 B . 拓展了领土疆域 C . 扩大了对外贸易 D . 扩大了耕地面积
  • 28. “基督教的理想是扩张的凝结剂,使各种各样世俗的要求罩上神圣的光圈,不管是到东方来的达·伽马还是到西方去的哥伦布,都是把宗教目标和现实目标糅合在一起,无法区分。”这段话表明在新航路的开辟中(    )
    A . 宗教狂热成为探险家的精神动力 B . 教皇发挥了组织作用 C . 传播基督教是探险家的主要目的 D . 教会蜕变成殖民机构
  • 29. 据统计,1502年到1660年,西班牙从美洲得到18600吨白银和200吨黄金,世界金银总产量的83%为西班牙占有。但到1598年,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二世死后,他遗留的债务高达1亿金币,被世人讥讽为“黄金漏斗”。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 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商贸中心的转移 B . 金银未转变为原始资本积累 C . 落后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阻碍经济发展 D . 日益崛起的荷兰商业资本的挑战
  • 30. 《哀悼基督》取材于《圣经》故事:耶稣基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后,圣母玛丽亚抱着死去的儿子无比悲痛。作品表明作者意在(    )

    A . 歌颂真实自然的人性 B . 刻画耶稣的英雄形象 C . 宣扬上帝的精神权威 D . 倡导灵魂得救的观念
  • 31. 启蒙运动在许多方面都明显超越了文艺复兴运动。其“超越”主要表现在(    )
    A . 批判教会的宗教专制 B . 宣扬人文主义精神 C . 提出民主政体的构想 D . 倡导追求现世的成功
  • 32. 在1689年到1834年的一百多年时间里,一些英国国王利用其行政权,通过任命内阁、收买议员的现象,说明了(    )
    A . “光荣革命”后英国王权曾出现反弹 B . 国王违背法律规定肆意扩张权力 C . 英国君主立宪制仍需进一步完善 D . 资本主义发展尚不足以制约王权
  • 33.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在动力方面影响深远的成就是(    )
    A . 珍妮纺纱机 B . 水力织布机 C . 改良蒸汽机 D . 发电机
  • 34. “她像一声惊雷震撼着沉睡的大地,以磅礴的气势向世界宣告:资本主义必然灭亡,无产阶级将是未来世界的主人!”从此,工人运动开创了一个新纪元。这里的“新”的含义是指(    )
    A . 推翻资产阶级的条件已经具备 B . 工人运动有了科学理论指导 C . 无产阶级开始尝试夺取政权 D . 开创了世界现代化的新模式
  • 35. (2019高一下·沭阳月考) 从人类发展的角度看,殖民扩张在客观上的积极意义主要表现在(    )
    A . 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B . 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方式 C . 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D . 促进了世界各地的平衡发展
  • 36. 德国总理谢德曼在国民会议上强调:“如若认为这种单方面战争责任的论调是错误的,又要代表德国去签署此条约从而加以确认,那岂不是违背自己的荣誉和良心吗?”并说:“谁签署这个条约,谁的手就要烂掉。”这体现了(    )
    A . 战胜国之间存在尖锐矛盾 B . 《凡尔赛条约》对德国的宰割埋下了更大冲突的种子 C . 协约国与苏俄之间矛盾重重 D . 殖民地、半殖民地独立运动风起云涌
  • 37. (2021高二上·疏附月考) 某政治家在其著作中写道:“生铁、煤炭、钢、石油总是优先于饮食、住房、医院、学校和服务行业。类似‘这是必要的’说教,实际是谎言。工业化加上类似封建的管理所付出的代价是灾难性的。人力物力损失极其惨重,对人的漠不关心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这反映出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主要理念是(   )
    A . 重工业的高速增长 B . 高度集中的统一管理 C . 国民经济协调发展 D . 注重思想政治说教
  • 38.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风起云涌。下列有关搭配不正确的是(    )
    A . 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收回了汉口、九江等英租界 B . 印度——甘地——“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C . 墨西哥——卡德纳斯——将石油行业收归国有 D . 埃及——扎格鲁尔——收回苏伊士运河
  • 39. 20世纪90年代,国务院扶贫办向世界某机构申请长期贷款,成功实施了西南扶贫、山西扶贫、秦巴山扶贫等项目。此机构应该是(    )
    A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B . 世界贸易组织 C . 世界银行 D . 关贸总协定
  • 40. (2017高一下·安阳期中) 1992年邓小平说:“从一定意义上说,某种暂时复辟也是难以避免的规律性现象。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挫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取教训,将促进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上述谈话的国际背景是(    )
    A .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B . 美苏“冷战”逐步升级 C . 多极化格局形成 D . 第三世界迅速崛起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共40分)
  • 41. 诗歌是鲜活的历史,它向我们讲述了历史的沧桑和社会的变迁。阅读下列诗词,回答问题。

    诗一: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丘逢甲《春愁》

    诗二: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毛泽东《西江月·井冈山》(1928年秋)

    诗三: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毛泽东《七律·长征》

    诗四: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1. (1) 诗一中“四百万人同一哭”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949年以后,台湾又与祖国大陆处于分离状态,其原因是什么?
    2. (2) 诗二中“黄洋界上炮声隆”,从而开创出了一条中国革命武装斗争的新路,这条“新路”指的是什么?
    3. (3) 导致诗三中这次“远征”发生的原因是什么?这次“远征”结果如何?
    4. (4) 诗四中“百万雄师过大江”指的是什么时期的哪次战役?诗中“天翻地覆”主要指的是什么?
  • 4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经济全球化刚刚起步之时,中国开始改革开放;20世纪90年代初,经济全球化潮流真正形成之时,中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21世纪初经济全球化加速扩张之时,中国入世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在近三十年的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中,中国踩着历史的节奏,每一步都没有落空。

    材料二: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将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恪守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坚定不移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合作,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

    材料三:“一带一路”描绘出一幅东西贯穿欧亚大陆,南北与中巴经济走廊、中印孟缅经济走廊相连接的新蓝图,与现有的区域合作机制如上海合作组织、亚太经合组织、东盟和欧盟等合作协调发展,可谓讲求实际、高度灵活、富有弹性。

    ——2017年3月《南方周末》

    1. (1) 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要概括40年来,中国采取了哪些重大决策以“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
    2. (2) 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新型国际关系“新”在何处?中国倡导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外,在全球治理方面还倡导何种方案?
    3. (3) 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简析“一带一路”分别对中国、世界产生的影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