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学语文 /小升初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西省阳泉市盂县2021-2022学年小升初语文模拟试卷

更新时间:2022-07-04 浏览次数:59 类型:小升初模拟
一、读•书
  • 1. 腹有诗书气自华,一笔好字闯天下。读材料,按要求书写。

        春秋时期,越王勾践曾兵败于吴国,做了三年的俘虏。后来,他回到自己的国家,不忘前耻,二十年励精图治,最终大败吴师,成为一代明主。这段故事后来演变为一个成语,形容人刻苦自励,发愤图强。请你把这个成语用楷体工整、规范、美观地写下来,也将不失为一幅小小的书法作品哦!

  • 2. 仔细读拼音,根据语境写出汉字。

        时光流转,六年的小学生活就要画下句号,毕业典礼上,仰望鲜艳的五星红旗,我sī cháo qǐ fú。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我是祖国的孩子,风华正茂,恰同学少年!我愿把自己当做一粒种子,种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与祖国共成长。我要学习更广博的知识,拥有更tǐng bá的风骨,bǎi liàn chéng gāng。当建设祖国的接力棒传到手中,我将勇敢地肩负起国家的róng yù,接受时代的kǎo yàn,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wán qiáng拼搏,不懈奋斗!

  • 3. 同学们,汉语奥妙无穷,汉字灵动神奇。上文中“种子”的“子”字,如果在“老子”这个词中,它的音调不同,意义也会发生改变。请你读读下面加点字,如果读轻声,意思将全部发生改变的一项是(    )。
    A .     妈     对     兄    B .    地     歇     照 C .     大     运     爷    D .    东西     地     本
  • 4. 请你仔细阅读成语词典中关于“风华正茂”的解释,想想这里的“正”应读作。根据词典的解释,判断下面两句中“风华正茂”的使用是否恰当。(用“正确”“错误”表示)

        恰同学年少,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长沙》)风华:风采、才华;茂:旺盛。正是青春焕发、风采动人和才华横溢的时候。形容青年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精神面貌。

    A.年轻的我们,风华正茂,怀着对知识的无限憧憬。

    B.假如我们在生活中,遇到挫折一定不要失去信心,要风华正茂,就终会迎来硕果。

  • 5. 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是祖国的希望。正像上文中所说我们要“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wán qiáng)拼搏,不懈奋斗!”说到拼搏,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出现了许多具有拼搏精神的名人,请你找出下面成语中的主人公,并将其序号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A.岳飞

    B.勾践

    C.吕蒙

    D.祖逖

    闻鸡起舞

    精忠报国

    手不释卷

    卧薪尝胆

  • 6. 我们的语文课本语言精炼,情感丰富。请读读下面语句,回忆一下课本中的这些经典“特写”,与原文内容有差异的一项是(    )。
    A . 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 B . 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 C . 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 D . 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弦绝琴,终身不复鼓。
  • 7. 积累优秀的古诗文是学好语文的重要途径。请根据语境提示选择正确的古诗文,把其序号写在相对应的横线上。

    ①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②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③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④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⑤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⑥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⑦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⑧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诗仙李白的A,让我们感受到强烈的思乡伤别之情;B借马以抒情,表达了诗人意图立功疆场的强烈感情;而C流露出词人对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农村生活的热爱;D表明诗人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E表达出兄弟苦苦相逼的内心悲愤;F发出“打破清规戒律,选拔有用人才”的呼唤;G提醒我们年轻力壮的时候不奋发图强,到了老年,悲伤也没用了;而老师对我们耐心细致的教育,会让人想到H。

    A

    B

    C

    D

    E

    F

    G

    H

二、读•说
  • 8. 不久,我们就要告别美丽的校园,告别朝夕相处的老师、同学,带着依依不舍的心情跨入新的学校,开始新的学习生活。临近毕业之际,学校开展了“难忘小学生活”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现在让我们随六(2)班再次走进活动,向师友、母校告别。
    1. (1) 【感恩母校情】六(2)班宣传委员向校长发出邀请函,请校长届时参加本班的“告别母校”主题班会。下面是他的邀请函,请你仔细阅读,帮他找出两处错误。

      邀请函

          尊敬的马校长:

          您好!春华秋实,寒暑六载。转眼我们就将完成小学阶段的学习,踏上新的征程。为了纪念过去的时光,为了感谢母校给予的关怀和培养,我们六(2)班决定于本月20日上午9时,在本班召开“告别母校”主题班会。在此,诚邀您的参加,对您的到来,我们表示热烈的感谢和由衷的欢迎。

      六年级(2)班

      2019年6月20日

    2. (2) 【朗诵话惜别】六年的小学生活一晃而过,同学们感谢了美丽的学校,感恩了敬爱的老师,告别了亲爱的伙伴,下面请你根据示例续写两句。(每句当中须引用一句诗词)

          再见了,亲爱的母校,是您给予我丰富的知识,教给我做人的道理,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记录着我成长的足迹。离别时刻,就让我所有的眷恋和感恩,都汇成那一句深情的话: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再见了,敬爱的老师,再见了,可爱的同学,

    3. (3) 【分享成长路】在分享环节,小强同学讲述了自己曾沉迷于网络,后来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逐渐转变行为,获得了校“文明标兵”的经历。我们不由得感叹,浪子回头金不换。下面哪个选项与这句俗语表达意思相同(    )。
      A . 纸上谈兵,夸夸其谈。 B .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C . 不经历风雨哪能见彩虹。 D .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三、读•思
  • 9. 课内阅读。

    【原文选段】成千上万人的不懈努力,终于在2003年10月15日有了结果。那天早晨9时,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随着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我国自行研发的“神舟五号”飞船被送上太空,火箭划过一道绚丽的曲线,看起来宛若一条蜿蜒的苍龙,瞬间便消失在苍穹之中。10月16日6时23分,飞船在环绕地球14圈后成功返回祖国大地,航天员杨利伟在着陆场即将登机返回北京的时候,用三句话概括了他21小时的太空旅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简单的三句话,对无数参与航天建设的人们作出了崇高的评价——没有他们的辛勤努力,就不会有这飞行正常、使人感觉良好的飞船,就不会有这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

    【阅读链接】2019年1月3日上午10点26分,“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着陆月球背面,并通过“鹊桥”中继星传回了世界上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揭开了古老月背的神秘面纱。这是被我们习主席点赞的“大国工程”之一。他说,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社会需要重视科技的历史作用。

        2019年2月5日我国一部科幻电影《流浪地球》的上映,引发了国内外的强烈关注,一度成为影迷们的热议话题。其以科幻的世界观和情节,表达出“家、国、希望”的核心主题。人民日报连续两次对《流浪地球》进行高度评价,称其“折射源自现实的未来感”。一位小粉丝观影后当即写下“流浪地球很精彩,我长大之后想当一名宇航员”。无疑,这部电影给孩子们心中种下一颗科学的种子,也充分地激发了孩子们对科学的向往与兴趣。

    1. (1) 杨利伟叔叔着陆说了三句话,请你按原文顺序把选段补充完整(    )。
      A . 我自我感觉良好。飞船飞行正常。我为祖国骄傲。 B . 我为祖国骄傲。飞船飞行正常。我自我感觉良好。 C . 飞船飞行正常。我自我感觉良好。我为祖国骄傲。
    2. (2) 请认真阅读【原文选段】中的画波浪线的句子,回答下面问题。

      ①请把原句改为肯定句,意思保持不变。

      ②请你对比两种表达,你觉得哪种好,说明理由。

    3. (3) 有时为了帮助读者在原文的基础上进行拓展阅读,要提供阅读链接。那么请从文章内容安排上思考,你觉得上文的【阅读链接】是对原文的(    )。
      A . 铺垫 B . 照应 C . 对比 D . 衬托
    4. (4) 电影《流浪地球》改编自刘慈欣的同名小说《流浪地球》。你知道么,刘慈欣是我们阳泉人,他的《三体》小说获得了雨果奖,成为第一位获此殊荣的亚洲人。如果现在给你一次近距离接触作者的机会,你最想采访刘老师的一个问题是什么,请把它写下来。
    5. (5) 【阅读链接】中习主席说的大国工程,托举起我们伟大的中国梦。祖国有大梦想,我们有小梦想。请从下面选择一句合适的格言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
      A . 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B .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C .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D .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6. (6) 请你综合两篇短文思考,下列各项对文章理解有误的是(    )。
      A . “神舟五号”和“嫦娥四号”的成功凝聚着中国航天人热爱祖国的科学精神。 B . 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我们要热爱科学,要以家国为志,要让祖国的明天更加美好。 C . 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好。
  • 10. 课外阅读。

    读书须有疑

    朱熹

        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有疑。过了这一番,疑渐渐释,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1. (1) “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朗读节奏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    B . 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 C . 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    D . 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
    2. (2) 本文中的“疑”可真多,你能写出四个带有“疑”的四字词吗?挑战一下吧:
    3. (3) 请把“过了这一番,疑渐渐释,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翻译成现代汉语。
    4. (4) 朱熹是南宋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其创立的“朱子学”不仅影响了中国的传统思想文化,而且还远播海外。下面都是朱熹的修真言论,请选出无关读书的一项(    )。
      A .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B .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C .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D .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5. (5) 朱熹告诫我们,书贵有疑。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他们都在主张读书求知就是要有敢于质疑的精神,下面的课文不符合此观点的一项是(    )。
      A .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B .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C . 《我最好的老师》    D . 《唯一的听众》
  • 11. 现代文阅读。

    风暴之夜你能否安眠

    ①从前有一位农场主,在大西洋沿岸耕种一块土地。他总是不断地张贴雇用人手的广告,可还是很少有人愿意到他的农场工作。因为大西洋沿岸的风暴总是摧毁沿岸的建筑和庄稼。直到有一天,一个又矮又瘦的中年男人找到农场主应聘。

    ②________你会是一个好帮手吗________农场主问他________这么说吧________即使暴风雨来了________我都可以睡着________应征者得意地回答。虽然听上去有点狂妄,农场主心里也有点怀疑,但是农场主还是雇佣了这个人,因为他太需要人手了。

    ③新来的雇工把农场打理的井井有条,每天从早忙到晚,农场主十分满意。不久后的一天晚上,狂风大作。农场主跳下床,抓起一盏提灯,急急忙忙地跑到雇工睡觉的地方,使劲地摇晃梦中的雇工,大声叫道:“快起来,暴风雨就要来了!在它卷走一切之前把东西全都拴好!”

    ④雇工在床上不紧不慢地翻了个身,梦呓一样的说:“不,先生。我告诉过你,当暴风雨来到时候,我能睡着的。”农场主被他的回答气坏了,真想当场就把他解雇了。

    ⑤他强压着火气,赶忙跑到外面,一个人为即将到来的暴风雨做准备。不过令他吃惊的是,所有的干草堆都早已盖上了焦油防水布,牛在棚里,鸡在笼里,所有门窗紧闭,每件东西都被栓得结结实实,没有什么能被风吹走的。农场主这才明白雇工的话是什么意思。

    ⑥这个雇工之所以能够睡得着,是因为他为农场平安度过风暴做足了准备。如果当风暴吹过你的生活的时候,你能睡得着吗?

    1. (1) 请给第②段横线上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2. (2) 短文是按照来写的。
    3. (3) 如图是一位同学为本文的雇工画的思维导图,请你从中选择雇工的某一项性格特点,用文中的事例来理解分析。

    4. (4) ③段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对于描写人物有什么作用?
    5. (5) ⑥段中的加点词“风暴”与前文中所说的“风暴”意思一样吗?请联系生活实际举例子说说你遇到“风暴”时,你是怎样面对的?
    6. (6) 下面对短文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本文主要讲了一位雇工在暴风雨来临之前为农场主做好了一切准备,使其安然度过险情。 B . 农场主之所以明白了雇工的话是因为暴风之夜他没有损失任何财产。 C . 雇工在精神、心理、身体等各个方面都做好了准备,所以他才会坦然睡觉。 D . 本文给人的启迪是做人做事要学会居安思危,才会在变故面前泰然处之。
四、读•写
  • 12. 习作:小学即将毕业,童年生活也即将结束。回顾这六年的时光,定是多姿多彩,百味俱全,其间一定有不少的人和事,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你以《那人,那事》为题写一篇习作。

    要求:①要表达真情实感,做到语句通顺,内容具体。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校名、人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