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生物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高考生物五年真题汇编15——生物的进化(2)

更新时间:2022-06-21 浏览次数:101 类型:二轮复习
一、单选题
  • 1. (2021·广东) 近年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卓有成效,粤港澳大湾区的生态环境也持续改善,研究人员对该地区的水鸟进行研究,记录到146种水鸟,隶属9目21科,其中有国家级保护鸟类14种,近海与海岸带湿地、城市水域都是水鸟的主要栖息地。该调查结果直接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   )
    A . 基因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 B . 种群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 C . 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D . 基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 2. (2021·广东) 兔的脂肪白色(F)对淡黄色(f)为显性,由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某兔群由500只纯合白色脂肪兔和1500只淡黄色脂肪兔组成,F、f的基因频率分别是(   )
    A . 15%、85% B . 25%、75% C . 35%、65% D . 45%、55%
  • 3. (2021·广东) 孔雀鱼雄鱼的鱼身具有艳丽的斑点,斑点数量多的雄鱼有更多机会繁殖后代,但也容易受到天敌的捕食,关于种群中雄鱼的平均斑点数量,下列推测错误的是(   )
    A . 缺少天敌,斑点数量可能会增多 B . 引入天敌,斑点数量可能会减少 C . 天敌存在与否决定斑点数量相关基因的变异方向 D . 自然环境中,斑点数量增减对雄鱼既有利也有弊
  • 4. (2021·浙江) 选择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动力。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同一物种的个体差异不利于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 B . 人工选择可以培育新品种,自然选择不能形成新物种 C . 自然选择保存适应环境的变异,人工选择保留人类所需的变异 D . 经自然选择,同一物种的不同种群的基因库发生相同的变化
  • 5. (2020·海南) 金鲳鱼是一种重要海产经济鱼类。为获得更大收益,养殖户不断筛选生长更快的品种,但因苗种来源范围小、近亲繁殖普遍,种质退化现象较严重,人工养殖种群的遗传多样性低于野生种群。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生长更快的金鲳鱼养殖品种,是人工选择的结果 B . 野生种群和人工种群的基因库不同 C . 近亲繁殖会使隐性致病基因的纯合个体增加 D . 如果人工种群个体持续大量地逃逸到野外,会增加野生种群的遗传多样性
  • 6. (2020·海南) 直翅果蝇经紫外线照射后出现一种突变体,表现型为翻翅,已知直翅和翻翅这对相对性状完全显性,其控制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翻翅基因纯合致死(胚胎期)。选择翻翅个体进行交配,F1中翻翅和直翅个体的数量比为2∶1。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紫外线照射使果蝇的直翅基因结构发生了改变 B . 果蝇的翻翅对直翅为显性 C . F1中翻翅基因频率为1/3 D . F1果蝇自由交配,F2中直翅个体所占比例为4/9
  • 7. (2020·浙江选考) 下列关于遗传漂变和自然选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遗传漂变在大种群中更易发生 B . 遗传漂变能产生新的可遗传变异 C . 遗传漂变和自然选择不都是进化的因素 D . 遗传漂变和自然选择均可打破遗传平衡
  • 8. (2019·江苏) 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种群内出现个体变异是普遍现象 B . 退耕还林、退塘还湖、布设人工鱼礁之后都会发生群落的初生演替 C . 习性相似物种的生活区域重叠得越多,对资源的利用越充分 D . 两只雄孔雀为吸引异性争相开屏,说明行为信息能够影响种间关系
  • 9. (2019·江苏) 我国生物多样性较低的西部沙漠地区生长着一种叶退化的药用植物锁阳,该植物依附在另一种植物小果白刺的根部生长,从其根部获取营养物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锁阳与小果白刺的种间关系为捕食 B . 该地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较强,恢复力稳定性较高 C . 种植小果白刺等沙生植物固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D . 锁阳因长期干旱定向产生了适应环境的突变,并被保留下来
  • 10. (2019·天津) 多数植物遭到昆虫蚕食时会分泌茉莉酸,启动抗虫反应,如分泌杀虫物质、产生吸引昆虫天敌的挥发物质等。烟粉虱能合成Bt56蛋白,该蛋白会随烟粉虱唾液进入植物,抑制茉莉酸启动的抗虫反应,使烟粉虱数量迅速增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植物产生挥发物质吸引昆虫天敌体现了信息传递调节种间关系的功能 B . 植食性昆虫以植物为食和植物抗虫反应是长期共同进化的结果 C . Bt56基因表达被抑制的烟粉虱在寄主植物上的数量增长比未被抑制的对照组快 D . 开发能水解Bt56蛋白的转基因植物可为控制烟粉虱提供防治措施
  • 11. (2018·海南) 甲、乙两物种在某一地区共同生存了上百万年,甲以乙为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甲、乙的进化可能与该地区环境变化有关 B . 物种乙的存在与进化会阻碍物种甲的进化 C . 若甲是动物,乙可能是植物,也可能是动物 D . 甲基因型频率改变可能引起乙基因频率的改变
  • 12. (2018·海南) 为判断生活在不同地区的两个种群的鸟是否属于同一物种,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
    A . 了解这两个种群所在地区之间的距离后作出判断 B . 观察这两个种群个体之间是否存在生殖隔离现象 C . 将两个种群置于相同环境条件下,比较其死亡率 D . 将两个种群置于相同环境条件下,比较其出生率
  • 13. (2018·江苏) 由于农田的存在,某种松鼠被分隔在若干森林斑块中。人工生态通道可以起到将森林斑块彼此连接起来的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农田的存在,增加了松鼠的活动空间 B . 生态通道有利于保护该种松鼠遗传多样性 C . 不同森林斑块中的松鼠属于不同种群,存在生殖隔离 D . 林木密度相同的不同斑块中松鼠的种群密度相同
  • 14. (2018·江苏) 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群体中近亲繁殖可提高纯合体的比例 B . 有害突变不能成为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C . 某种生物产生新基因并稳定遗传后,则形成了新物种 D . 若没有其他因素影响,一个随机交配小群体的基因频率在各代保持不变
  • 15. (2018·浙江选考) 下列关于自然选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动力 B . 自然选择加速了种群生殖隔离的进程 C . 自然选择获得的性状都可以通过遗传进行积累 D . 白然选择作用于对个体存活和裴殖有影响的变异性状
二、多选题
  • 16. (2020·江苏)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是一种遗传病,纯合子患者在人群中出现的频率约1/100000。图是某FH家系的系谱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FH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B . FH患者双亲中至少有一人为FH患者 C . 杂合子患者在人群中出现的频率约为1/500 D . 6的患病基因由父母双方共同提供
三、综合题
  • 17. (2020·北京) 遗传组成不同的两个亲本杂交所产生的杂种一代,产量等多个性状常优于双亲,这种现象称为杂种优势。获得具有杂种优势的杂合种子是提高水稻产量的重要途径。
    1. (1) 中国是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已有七千年以上历史。我国南方主要种植籼稻北方主要种植粳稻。籼稻和粳稻是由共同的祖先在不同生态环境中,经过长期的,进化形成的。
    2. (2) 将多个不同的籼稻、粳稻品种间进行两两杂交,获得三种类型F1(分别表示为籼-仙,籼-粳,粳-粳)。统计F1的小花数、干重等性状的平均优势(数值越大,杂种优势越明显),结果如图1。可知籼-粳具有更强的杂种优势,说明两个杂交亲本的差异越大,以上性状的杂种优势越明显。

    3. (3) 尽管籼-粳具有更强的杂种优势,但由部分配子不育,导致结实率低,从而制约籼-粳杂种优势的应用。研究发现,这种不育机制与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基因(A1、A2和B1、B2)有关。通常情况下,籼稻的基因型为A1A1B1B1粳稻为A2A2B2B2。A1A2杂合子所产生的含A2的雌配子不育;B1B2杂合子所产生的含B2的雄配子不育。

      ①根据上述机制,补充籼稻×粳稻产生F1及F1自交获得F2的示意图,用以解释F结实率低的原因

      ②为克服粗-粳杂种部分不育,研究者通过杂交、连续多代回交和筛选,培育出育性正常的籼-粳杂交种,过程如图2。通过图中虚线框内的连续多代回交,得到基因型A1A1B1B1的粳稻。若籼稻作为连续回交的亲本,则不能得到基因型A2A2B2B2的籼稻,原因是F1(A1A2B1B2)产生基因型为的配子不育。

                                           

      ③在产量低的甲品系水稻中发现了A、B基因的等位基因A3、B3(广亲和基因),含有广亲和基因的杂合子,雌雄配子均可育。请写出利用甲品系培育出育性正常的籼-粳杂交稻的流程。(用文字或图示作答均可)

  • 18. (2018·全国Ⅰ卷) 根据题干,回答下列问题:
    1. (1) 大自然中,猎物可通过快速奔跑来逃脱被捕食,而捕食者则通过更快速的奔跑来获得捕食猎物的机会,猎物和捕食者的每一点进步都会促进对方发生改变,这种现象在生态学上称为
    2. (2) 根据生态学家斯坦利的“收割理论”,食性广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在这个过程中,捕食者使物种多样性增加的方式是
    3. (3) 太阳能进入生态系统的主要过程是,分解者通过来获得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