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重庆市2022年中考化学真题(B卷)

更新时间:2022-06-28 浏览次数:182 类型:中考真卷
一、单选题
  • 1. “构建生命共同体”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下列说法与该理念不相符的是(   )
    A . 全民义务植树活动 B . 大肆开采矿物资源 C . 生活废水处理排放 D . 长江流域十年禁渔
  • 2. 成语蕴含丰富的中华文化。下列成语的本义一定体现化学变化的是(   )
    A . 盲人摸象 B . 南辕北辙 C . 火中取粟 D . 绳锯木断
  • 3. 安全是化学实验成功的保障。下列操作安全的是(   )
    A . B . C . D .
  • 4. 食品包装袋内常放有内装铁粉和生石灰的小包。下列空气成分一定不能与它们反应的是(   )
    A . N2 B . O2 C . H2O D . CO2
  • 5. 豆浆营养丰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豆浆一定是溶液 B . 豆浆富含蛋白质 C . 豆浆是混合物 D . 豆浆可制成豆花
  • 6. “民以食为天, 食以安为先”。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霉变大米蒸煮后食用 B . 亚硝酸钠可代替食盐 C . 味精常用于菜品增鲜 D . 福尔马林用于食品防腐
  • 7. 缺锌会导致生长迟缓。下图为锌元素的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锌原子的质量为68.38g B . 锌的原子序数为30 C . 锌原子核外有四层电子 D . 锌在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 8. 俄罗斯是世界上钾肥、小麦和葵花籽油的主要生产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KNO3属于复合肥料 B . 面粉的主要成分是淀粉 C . 葵花籽油中富含油脂 D . 乱用化肥不会污染土壤
  • 9. 工业炼铁原理为3CO+Fe2O32Fe+3CO2 , 其中CO体现还原性。下列化学反应中有物质体现还原性的是(   )
    A . SO3+H2O=H2SO4 B . H2+CuOCu+H2O C . CuSO4+BaCl2=BaSO4↓+CuCl2 D . H2SO4+2NaOH=Na2SO4+2H2O
  • 10. 古藉《辍耕录》记载:“杭人削松木为小片,其薄为纸,镕硫黄涂木片项端分许,名曰发烛……”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松木含有有机物 B . 松木发火说明其具有可燃性 C . “发烛”发火会放出热量 D . “发烛”发火只生成CO2
  • 11. 学好化学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下列项目所涉化学知识错误的是(   )

    选项

    项目

    化学知识

    A

    “德”:废旧电池分类投放

    废旧电池中的重金属会污染环境

    B

    “体”:剧烈运动后喝淡盐水

    补充人体所需无机盐

    C

    “美”:铜丝放入硝酸银溶液,表面有固体析出,溶液变蓝

    铜比银的金属活动性强

    D

    “劳”:用洗涤剂洗涤餐具油脂

    使油和水分层,发生乳化现象

    A . A B . B C . C D . D
  • 12. 化学反应是在微观粒子间进行的。结合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B . 该反应过程中原子数目减少 C . 甲既是氧化物又是化合物 D . 乙从液态变为气态化学性质改变
  • 13. 一定条件下物质间可以转化。结合如下转化过程和初中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C→CO-→CO2→H2CO3→CaCO3→CaO

    A . CO是有毒气体 B . CO2不是空气污染物 C . H2CO3受热易分解 D . CaCO3可直接转化为Ca(OH)2
  • 14. 根据如图,下列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正确的是(   )

    A . 选择甲装置制取CO2 , X为稀硫酸 B . 选择甲装置制取H2 , Y为铜粒 C . 选择乙装置既可收集H2也可收集CO2 D . 选择乙装置干燥O2 , 气流方向为b进a出
  • 15. 侯氏制碱法的原理为NaCl+H2O+NH3+CO2=NaHCO3↓+NH4Cl。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两种产物均属于盐 B . 反应后溶液中不含碳酸氢钠 C . 常温下NaCl溶液pH=7 D . 该反应消耗CO2体现“碳中和”
  • 16. 学会识图能发展科学思维,一小块未打磨的铝片和一定质量的稀盐酸反应,产生气泡的快慢和反应时间的关系如下图。下列猜想正确的有(   )

    ①0~t1阶段,可能是铝表面有层氧化膜

    ②t1~t2阶段,可能是铝和稀盐酸反应放出热量

    ③t3时刻,可能是稀盐酸过量

    ④t3时刻,可能是稀盐酸不足

    A . 1项 B . 2项 C . 3项 D . 4项
二、填空题
  • 17. 高铁酸钠(Na2FeO4)是一种新型净水剂。用化学用语填空。
    1. (1) 2个钠原子
    2. (2) 高铁酸钠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消毒后生成铁离子的符号为
    3. (3) 电解水实验可测定水的组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8. 太阳能属于新能源,光伏发电的关键元件是太阳能电池(主要材料为晶体硅)和铅酸蓄电池。如图是太阳能电池路灯。

    1. (1) 下列不属于合成材料的是____(填序号)。
      A . 塑料灯罩 B . 合金边框 C . 铁质灯杆
    2. (2) 光伏发电原理是将太阳能转化为能。
    3. (3) 铅酸蓄电池的反应原理为:PbO2+Pb+2H2SO42PbSO4+2H2O,放电过程中酸液的pH(填“增大”或“减小”)。
    4. (4) 高温下SiCl4和H2发生置换反应生成单质Si,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9. 2021年12月,神舟十三号航天员在“天宫课堂”中演示了在微重力环境下将泡腾片放入水球,气泡和水球的融合过程。某品牌泡腾片说明如下。

    配料:每片含维生素C (C6H8O6)1000mg

    辅料:柠檬酸(H3Ci),碳酸氢钠(NaHCO3)、淀粉等

    用法:用冷水或温水溶解后服用。

    1. (1) 维生素C由种元素组成,其C、H、O原子个数比是
    2. (2) 柠檬酸的化学式可简写为H3Ci,在水中可解离出H+和酸根离子。

      ①柠檬酸与NaOH的反应(填“属于”或“不属于”)中和反应。

      ②泡腾片在水中产生CO2的化学方程式

  • 20. 20℃时溶解度和溶解性的关系如下表,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

    溶解度S

    溶解性

    S≥10g

    易溶

    10g>S≥lg 

    可溶

    1g>S≥0.0lg

    微溶

    S<0.01g

    难溶

    1. (1) 20℃时a、b两物质的溶解性均为溶。
    2. (2) c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趋势与____相似(填序号)。
      A . KNO3 B . NaCl C . Ca(OH)2
    3. (3) 某温度时,将b的饱和溶液升温(填“一定”或“不一定”)能形成不饱和溶液。
    4. (4) 关于a、b溶液说法正确的是____(填序号)。
      A . 20℃时可配制质量分数为25%的a溶液 B . 使60℃的a饱和溶液析出晶体的方法不止一种 C . 阴影区域(不包括b曲线上的点)对应的b溶液为饱和溶液
三、综合题
  • 21. 虎年央视春晚舞蹈(只此青绿) 创作灵感源自宋代名画(千里江山图)。该画采用了炭黑、赭石(主要成分Fe2O3)、孔雀石[主要成分Cu2(OH)2CO3)等矿物颜料。实验室现有炭黑和孔雀石的固体混合物,同学设计了如下探究实验。

    1. (1) 研磨是为了 (填“增大”或“减小”)反应物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充分。
    2. (2) 溶液A中的阳离子有 (填符号),气体B的化学式为
    3. (3) 矿物颜料用于画作能避免虫蛀的主要原因____(填序号)。
      A . 炭黑有吸附性 B . 赭石有吸水性 C . 孔雀石有毒性
    4. (4) 反应②能一步完成,并有水生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2. 某小组用只含难溶性杂质的机盐配制NaCl溶液,设计了两步实验。

    第一步:去除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得到NaCl固体。

    第二步:利用该固体配制50g质量分数为5%的NaCl溶液。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 (1) 仪器C的名称
    2. (2) 两步实验均用到的玻璃仪器是玻璃棒、量筒和(填序号)。
    3. (3) 第一步实验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4. (4) 第二步实验量取水时应选择 (填 “10”“50”或“100”) mL量筒。量取水时若俯视读数(其它操作均正确)。所配溶液的质量分数(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 23. 救治新冠患者需要氧气,制氧机制氧是一种途径。某品牌制氧机中有一包白色颗粒和一包黑色粉末, 白色颗粒成分为过碳酸钠(化学式为2Na2CO3·3H2O2 , 它是过氧化氢与碳酸钠的化合物,遇水后放出氧气)。某小组设计实验探究其制氧原理。
    1. (1) 【探究一】

      分别取等质量的白色颗粒和等体积的水加入a、b两支试管,再向b试管中加入黑色粉末。观察到a试管仅有少量气泡,b试管有大量气泡。

      ①黑色粉末起作用。

      ②欲使a试管产生气泡加快,可加入 (填序号)。

      A.CuSO4溶液             B.NaCl溶液 C.MnO2

    2. (2) 【探究二】

      根据元素守恒,上述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可能为:

      ①只含NaOH     ②只含Na2CO3③NaOH和Na2CO3的混合物……

      甲、乙两同学仅针对前三种可能性,分别设计实验1和实验2进行验证。

      序号

      操作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1

      取b试管上层清液滴加过量稀盐酸,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只含Na2CO3

      实验2

      第一步:取b试管上层清液滴加过量C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并过滤

      第二步:在滤液中滴加酚酞,溶液(填现象)

      只含Na2CO3

    3. (3) 【反思评价】

      丙同学认为实验1的结论不严谨,理由是

    4. (4) 【得出结论】

      结合实验现象,该制氧机的制气原理有两步反应,写出第二步的化学方程式:

      ①2Na2CO3●3H2O22Na2CO3+3H2O2

    5. (5) 【延伸拓展】

      制氧机制氧选择过碳酸钠而不选择双氧水的根本原因是(填序号)。A.产物无污染   B.制取成本更低   C.运输储存更方便

四、计算题
  • 24. 硫氧粉(Na2SO3)可用作染漂脱氧剂,常因氧化变质生成Na2SO4。向20g可能被氧化的样品中,加入质量分数为10%的稀硫酸至恰好不再产生气泡(假设气体全部逸出)。消耗稀硫酸98g。已知:Na2SO3+H2SO4=Na2SO4+SO2↑+H2O
    1. (1) 根据化学式判断Na2SO4和Na2SO3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较小的是
    2. (2) 若用5g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配制10%的稀硫酸,求所需水的质量。
    3. (3) 求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