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生物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高考生物五年真题汇编2——细胞的结构(1)

更新时间:2022-06-21 浏览次数:35 类型:二轮复习
一、单选题
  • 1. (2022·浙江选考) 膜蛋白的种类和功能复杂多样,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质膜内、外侧的蛋白质呈对称分布 B . 温度变化会影响膜蛋白的运动速度 C . 叶绿体内膜上存在与水裂解有关的酶 D . 神经元质膜上存在与K+、Na+主动转运有关的通道蛋白
  • 2. (2021·福建) 生物科学史蕴含科学研究的思路和方法,下列科学史实验与结论不相符的叙述是(  )

    选项

    科学史实验

    结论

    A

    用伞形帽和菊花形帽伞藻进行嫁接和核移植实验

    伞藻的帽形建成主要与细胞核有关

    B

    绿叶暗处理后,一半遮光,另一半曝光,碘蒸气处理后观察叶片颜色变

    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C

    不同颜色荧光染料标记人和小鼠的细胞膜蛋白进行细胞融合实验

    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D

    将狗的小肠黏膜和稀盐酸混合磨碎后制成的提取液注入狗的静脉,检测胰液分泌情况

    胰液分泌是神经调节的结果

    A . A B . B C . C D . D
  • 3. (2021·湖北) 在真核细胞中,由细胞膜、核膜以及各种细胞器膜等共同构成生物膜系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葡萄糖的有氧呼吸过程中,水的生成发生在线粒体外膜 B . 细胞膜上参与主动运输的ATP酶是一种跨膜蛋白 C . 溶酶体膜蛋白高度糖基化可保护自身不被酶水解 D . 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分布着光合色素和蛋白质
  • 4. (2021·江苏) 分析黑斑蛙的核型,需制备染色体标本,流程如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可用蛙红细胞替代骨髓细胞制备染色体标本 B . 秋水仙素处理的目的是为了诱导染色体数加倍 C . 低渗处理的目的是为了防止细胞过度失水而死亡 D . 染色时常选用易使染色体着色的碱性染料
  • 5. (2021·海南) 分泌蛋白在细胞内合成与加工后,经囊泡运输到细胞外起作用。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核糖体上合成的肽链经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加工形成分泌蛋白 B . 囊泡在运输分泌蛋白的过程中会发生膜成分的交换 C . 参与分泌蛋白合成与加工的细胞器的膜共同构成了生物膜系统 D . 合成的分泌蛋白通过胞吐排出细胞
  • 6. (2021·浙江) 质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磷脂和糖脂分子形成的脂双层是完全对称的 B . 胆固醇镶嵌或贯穿在膜中利于增强膜的流动性

 C . 物质进出细胞方式中的被动转运过程与膜蛋白无关 D . 有些膜蛋白能识别并接受来自细胞内外的化学信号

  • 7. (2021·湖南) 血浆中胆固醇与载脂蛋白apoB-100结合形成低密度脂蛋白(LDL),LDL通过与细胞表面受体结合,将胆固醇运输到细胞内,从而降低血浆中胆固醇含量。PCSK9基因可以发生多种类型的突变,当突变使PCSK9蛋白活性增强时,会增加LDL受体在溶酶体中的降解,导致细胞表面LDL受体减少。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引起LDL受体缺失的基因突变会导致血浆中胆固醇含量升高 B . PCSK9基因的有些突变可能不影响血浆中LDL的正常水平 C . 引起PCSK9蛋白活性降低的基因突变会导致血浆中胆固醇含量升高 D . 编码apoB-100的基因失活会导致血浆中胆固醇含量升高
  • 8. (2021·湖南) 某些蛋白质在蛋白激酶和蛋白磷酸酶的作用下,可在特定氨基酸位点发生磷酸化和去磷酸化,参与细胞信号传递,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这些蛋白质磷酸化和去磷酸化过程体现了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B . 这些蛋白质特定磷酸化位点的氨基酸缺失,不影响细胞信号传递 C . 作为能量“通货”的ATP能参与细胞信号传递 D . 蛋白质磷酸化和去磷酸化反应受温度的影响
  • 9. (2021·广东) “葛(葛藤)之覃兮,施与中谷(山谷),维叶萋萋。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节选自《诗经·葛覃》)。诗句中描写的美丽景象构成了一个(   )
    A . 黄鸟种群 B . 生物群落 C . 自然生态系统 D . 农业生态系统
  • 10. (2021·全国乙卷) 选择合适的试剂有助于达到实验目的。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所用试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鉴别细胞的死活时,台盼蓝能将代谢旺盛的动物细胞染成蓝色 B . 观察根尖细胞有丝分裂中期的染色体,可用龙胆紫溶液使其着色 C . 观察RNA在细胞中分布的实验中,盐酸处理可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 D . 观察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时,可用蔗糖溶液处理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
  • 11. (2021·浙江) 自2020年以来,世界多地爆发了新冠肺炎疫情,新冠肺炎的病原体是新型冠状病毒。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佩戴口罩和保持社交距离有助于阻断新型冠状病毒传播 B . 给重症新冠肺炎患者注射新冠病毒灭活疫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C . 多次注射新冠病毒疫苗可增强人体对新型冠状病毒的特异性免疫反应 D . 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通过抗原MHC受体识别被病毒感染的细胞
  • 12. (2020·海南) 新型冠状病毒属于单链RNA病毒,进行病毒核酸检测可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与双链DNA病毒相比,新型冠状病毒更容易发生变异 B . 新型冠状病毒能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导致T细胞释放淋巴因子和抗体 C . 新型冠状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依赖宿主细胞进行繁殖 D . 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 13. (2020·北京) 人体感染新冠病毒后,机体会产生多种特异性抗体。我国科学家从康复者的浆细胞中克隆出针对病毒表面抗原的抗体基因相关序列,构建表达载体并在相应系统中表达,可制备出全人源单克隆抗体。以下表述错误的是(   )
    A . 该单抗可直接用于新冠病毒的核酸检测 B . 在该单抗制备过程中利用了基因工程技术 C . 该单抗可与新冠病毒相应蛋白特异性结合 D . 可用抗原-抗体反应检测抗体基因表达产物
  • 14. (2020·北京) GLUT4是骨骼肌细胞膜上的葡萄糖转运蛋白。研究者测定了5名志愿者进行6周骑行运动训练前后骨骼肌中GLUT4的含量(如图)。由此可知,训练使骨骼肌细胞可能发生的变化是(   )

    A . 合成的GLUT4增多 B . 消耗的葡萄糖减少 C . 分泌到细胞外的GLUT4增多 D . GLUT4基因的数量增多
  • 15. (2020·浙江选考) 下列关于病毒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有的病毒经灭活处理后,可用于细胞工程中介导动物细胞的融合 B . 适当增加机体内参与免疫的细胞数量与活性,可提高对新型冠状病毒的抵御能力 C . 在某人的分泌物中检测到新型冠状病毒,推测该病毒的增殖不依赖于宿主细胞 D . 用高温高压处理病毒使其失去感染能力,原因之一是病毒的蛋白质发生了热变性
  • 16. (2020·全国Ⅲ) 新冠病毒是一种RNA病毒。新冠肺炎疫情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影响。下列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新冠病毒含有核酸和蛋白质,通过核酸检测可排查新冠病毒感染者 B . 教室经常开窗通风可以促进空气流动,降低室内病原微生物的密度 C . 通常新冠肺炎患者的症状之一是发烧,因此可以通过体温测量初步排查 D . 每天适量饮酒可以预防新冠肺炎,因为酒精可以使细胞内的病毒蛋白变性
  • 17. (2020·全国Ⅱ) 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观察活细胞中的线粒体时,可以用健那绿染液进行染色 B . 探究人体红细胞因失水而发生的形态变化时,可用肉眼直接观察 C . 观察细胞中RNA和DNA的分布时,可用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染色 D . 用细胞融合的方法探究细胞膜流动性时,可用荧光染料标记膜蛋白
  • 18. (2020·全国Ⅰ) 新冠肺炎疫情警示人们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公共卫生安全意识。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戴口罩可以减少病原微生物通过飞沫在人与人之间的传播 B . 病毒能够在餐具上增殖,用食盐溶液浸泡餐具可以阻止病毒增殖 C . 高温可破坏病原体蛋白质的空间结构,煮沸处理餐具可杀死病原体 D . 生活中接触的物体表面可能存在病原微生物,勤洗手可降低感染风险
  • 19. (2019·海南) 下列与细胞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噬菌体不含有膜包被的细胞核,因此属于原核细胞 B . 人肝细胞分裂期的持续时间大于分裂间期的持续时间 C . 植物叶肉细胞在缺氧条件下可通过无氧呼吸产生ATP D . 心肌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其细胞膜不具有流动性
  • 20. (2019·浙江选考) 细胞学说认为:所有的生物都是由一个或多个细胞组成的;细胞是所有生物的结构和功能的单位;所有的细胞必定是由已存在的细胞产生的。据此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生物具有多样性 B . 生物具有遗传性 C . 生物能定向变异 D . 生物具有统一性
  • 21. (2019·天津) 3H标记胸腺嘧啶后合成脱氧核苷酸,注入真核细胞,可用于研究(   )
    A . DNA复制的场所 B . mRNA与核糖体的结合 C . 分泌蛋白的运输 D . 细胞膜脂质的流动
  • 22. (2019·全国Ⅱ卷) 某种H-ATPase是一种位于膜上的载体蛋白,具有ATP水解酶活性,能够利用水解ATP释放的能量逆浓度梯度跨膜转运H。①将某植物气孔的保卫细胞悬浮在一定pH的溶液中(假设细胞内的pH高于细胞外),置于暗中一段时间后,溶液的pH不变。②再将含有保卫细胞的该溶液分成两组,一组照射蓝光后溶液的pH明显降低;另一组先在溶液中加入H-ATPase的抑制剂(抑制ATP水解),再用蓝光照射,溶液的pH不变。根据上述实验结果,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 )
    A . H-ATPase位于保卫细胞质膜上,蓝光能够引起细胞内的H转运到细胞外 B . 蓝光通过保卫细胞质膜上的H-ATPase发挥作用导致H逆浓度梯度跨膜运输 C . H-ATPase逆浓度梯度跨膜转运H所需的能量可由蓝光直接提供 D . 溶液中的H不能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透过细胞质膜进入保卫细胞
  • 23. (2018·海南) 关于真核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线粒体的内膜上有酶的分布 B . 细胞核中含有 DNA 和蛋白质 C . 核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 D . 叶肉细胞的细胞膜含有纤维素
  • 24. (2018·海南) 关于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在高倍镜下观察时,用粗准焦螺旋调整焦距 B . 高倍镜下无法观察到花生子叶中被染色的脂肪颗粒 C . 由低倍镜转到高倍镜前,将待观察目标移至视野中央 D . 高倍镜下可以观察到细胞膜清晰的暗-亮-暗三层结构
  • 25. (2018·全国Ⅲ卷) 下列关于细胞的结构和生命活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成熟个体中的细胞增殖过程不需要消耗能量 B . 细胞的核膜、内质网膜和细胞膜中都含有磷元素 C . 两个相邻细胞的细胞膜接触可实现细胞间的信息传递 D . 哺乳动物造血干细胞分化为成熟红细胞的过程不可逆
  • 26. (2018·浙江选考) 人体细胞内存在一套复杂的膜系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由单位膜包被的溶酶体含多种水解酶 B . 高尔基体主要进行蛋白质的分拣和转运 C . 肝脏细胞的光面内质网上含氧化酒精的酶 D . 核被膜与质膜的相连可通过线粒体来实现
  • 27. (2018·浙江选考) 与家兔肌肉细胞相比,菠菜叶肉细胞不具有的结构是(   )
    A . 细胞壁 B . 叶绿体 C . 液泡 D . 中心体
二、多选题
  • 28. (2021·辽宁) 肝癌细胞中的M2型丙酮酸激酶(PKM2)可通过微囊泡的形式分泌,如下图所示。微囊泡被单核细胞摄取后,PKM2进入单核细胞内既可催化细胞呼吸过程中丙酮酸的生成,又可诱导单核细胞分化成为巨噬细胞。巨噬细胞分泌的各种细胞因子进一步促进肝癌细胞的生长增殖和微囊泡的形成。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微囊泡的形成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 B . 单核细胞分化过程中进行了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C . PKM2主要在单核细胞的线粒体基质中起催化作用 D . 细胞因子促进肝癌细胞产生微囊泡属于正反馈调节
三、综合题
  • 29. (2020·全国Ⅰ) 真核细胞的膜结构具有重要功能。请参照表中内容完成下表。

    结构名称

    突触

    高尔基体

    ( 1 )

    叶绿体的类囊体膜

    功能

    ( 2 )

    ( 3 )

    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作为能量转换的场所

    膜的主要成分

    ( 4 )

    功能举例

    在缩手反射中参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参与豚鼠胰腺腺泡细胞分泌蛋白的形成过程

    参与K+从土壤进入植物根细胞的过程

    ( 5 )

  • 30. (2019·北京) 流行性感冒(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传播速度快、波及范围广,严重时可致人死亡

    1. (1) 流感病毒必须在内增殖,当侵染人呼吸道上皮细胞时,会经过、穿入、脱壳、生物合成和成熟释放等几个阶段。
    2. (2) 流感病毒的抗原刺激人体免疫系统,使B细胞增殖分化为细胞,后者能产生特异性抗体。
    3. (3) HA和NA是流感病毒表面的两种糖蛋白,甲型流感病毒的HA、NA氨基酸序列的变异频率非常高,导致每年流行的病毒毒株可能不同。每年要根据流行预测进行预防接种的免疫学原理是
    4. (4) 研究者通过实验观察NA抗体对病毒侵染细胞的抑制作用。主要实验材料包括:感染流感病毒后63天、21天的两位康复者的NA抗体(分别为D63、D21)、对照抗体、流感病毒和易感细胞。

      ①实验的主要步骤依次是:培养易感细胞、(选择并排序)等。

      a. 将抗体分别与流感病毒混合

      b. 将各混合物加入同一细胞培养瓶

      c. 将各混合物分别加入不同细胞培养瓶

      d. 检测NA抗体与易感细胞的结合率

      e. 检测培养物中病毒的增殖量

      f. 检测细胞对病毒的损伤程度

              ②图中实验结果表明,这两位康复者均产生了抗NA的抗体,其中对流感病毒抑制效果较好的抗体是。选用的对照抗体应不能与特异性结合。

              ③依据本实验结果提出疫苗研制的思路。

    5. (5) 若你已被确诊为流感患者,请例举具体的应对措施。
  • 31. (2019·北京) 光合作用是地球上最重要的化学反应,发生在高等植物、藻类和光合细菌中。
    1. (1) 地球上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主要来源于光反应吸收的。在碳(暗)反应中,RuBP羧化酶(R酶)催化CO2与RuBP(C5)结合,生成2分子C3。影响该反应的外部因素,除光照条件外还包括(写出两个);内部因素包括(写出两个)。
    2. (2) R酶由8个大亚基蛋白(L)和8个小亚基蛋白(S)。高等植物细胞中L由叶绿体基因编码并在叶绿体中合成,S由细胞核基因编码并中由核糖体合成后进入叶绿体,在叶绿体的中与L组装成有功能的酶。
    3. (3) 研究发现,原核生物蓝藻(蓝细菌)R酶的活性高于高等植物。有人设想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蓝藻R酶的S、L基因转入高等植物,以提高后者的光合作用效率。研究人员将蓝藻S、L与基因转入高等植物(甲)的叶绿体DNA中,同时去除甲的L基因。转基因植株能够存活并生长。检测结果表明,转基因植株中的R酶活性高于未转基因的正常植株。

      ①由上述实验能否得出“转基因植株中有活性的R酶是由蓝藻的S、L组装而成”的推测?请说明理由。

      ②基于上述实验,下列叙述中能够体现生物统一性的选项包括

      a.蓝藻与甲都以DNA作为遗传物质

      b.蓝藻与甲都以R酶催化CO2的固定

      c.蓝藻R酶大亚基蛋白可在甲的叶绿体中合成

      d.在蓝藻与甲的叶肉细胞中R酶组装的位置不同

四、实验探究题
  • 32. (2021·北京) 学习以下材料,回答(1)~(4)题。

    光合产物如何进入叶脉中的筛管

    高等植物体内的维管束负责物质的长距离运输,其中的韧皮部包括韧皮薄壁细胞、筛管及其伴胞等。筛管是光合产物的运输通道。光合产物以蔗糖的形式从叶肉细胞的细胞质移动到邻近的小叶脉,进入其中的筛管-伴胞复合体(SE-CC),再逐步汇入主叶脉运输到植物体其他部位。

    蔗糖进入SE-CC有甲、乙两种方式。在甲方式中,叶肉细胞中的蔗糖通过不同细胞间的胞间连丝即可进入SE-CC。胞间连丝是相邻细胞间穿过细胞壁的细胞质通道。在乙方式中,蔗糖自叶肉细胞至SE-CC的运输(图1)可以分为3个阶段:①叶肉细胞中的蔗糖通过胞间连丝运输到韧皮薄壁细胞;②韧皮薄壁细胞中的蔗糖由膜上的单向载体W顺浓度梯度转运到SE-CC附近的细胞外空间(包括细胞壁)中;③蔗糖从细胞外空间进入SE-CC中,如图2所示。SE-CC的质膜上有“蔗糖-H+共运输载体”(SU载体),SU载体与H+泵相伴存在。胞内H+通过H+泵运输到细胞外空间,在此形成较高的H+浓度,SU载体将H+和蔗糖同向转运进SE-CC中。采用乙方式的植物,筛管中的蔗糖浓度远高于叶肉细胞。

    研究发现,叶片中SU载体含量受昼夜节律、蔗糖浓度等因素的影响,呈动态变化。随着蔗糖浓度的提高,叶片中SU载体减少,反之则增加。研究SU载体含量的动态变化及调控机制,对于了解光合产物在植物体内的分配规律,进一步提高作物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1. (1) 在乙方式中,蔗糖经W载体由韧皮薄壁细胞运输到细胞外空间的方式属于。由H+泵形成的有助于将蔗糖从细胞外空间转运进SE-CC中。
    2. (2) 与乙方式比,甲方式中蔗糖运输到SE-CC的过程都是通过这一结构完成的。
    3. (3) 下列实验结果支持某种植物存在乙运输方式的有_________。
      A . 叶片吸收14CO2后,放射性蔗糖很快出现在SE-CC附近的细胞外空间中 B . 用蔗糖跨膜运输抑制剂处理叶片,蔗糖进入SE-CC的速率降低 C . 将不能通过细胞膜的荧光物质注射到叶肉细胞,SE-CC中出现荧光 D . 与野生型相比,SU功能缺陷突变体的叶肉细胞中积累更多的蔗糖和淀粉
    4. (4) 除了具有为生物合成提供原料、为生命活动供能等作用之外,本文还介绍了蔗糖能调节SU载体的含量,体现了蔗糖的功能。
  • 33. (2021·广东) 人体缺乏尿酸氧化酶,导致体内嘌呤分解代谢的终产物是尿酸(存在形式为尿酸盐)。尿酸盐经肾小球滤过后,部分被肾小管细胞膜上具有尿酸盐转运功能的蛋白URATL和GLUT9重吸收,最终回到血液。尿酸盐重吸收过量会导致高尿酸血症或痛风。目前,E是针对上述蛋白治疗高尿酸血症或痛风的常用临床药物。为研发新的药物,研究人员对天然化合物F的降尿酸作用进行了研究。给正常实验大鼠(有尿酸氧化酶)灌服尿酸氧化酶抑制剂,获得了若干只高尿酸血症大鼠,并将其随机分成数量相等的两组,一组设为模型组,另一组灌服F设为治疗组,一段时间后检测相关指标,结果见下图。

    回答下列问题:

    1. (1) 与分泌蛋白相似,URATI和GLUT9在细胞内的合成、加工和转运过程需要及线粒体等细胞器(答出两种即可)共同参与,肾小管细胞通过上述蛋白重吸收——尿酸盐。体现了细胞膜具有的功能特性,原尿中还有许多物质也需借助载体蛋白通过肾小管的细胞膜,这类跨膜运输的具体方式有
    2. (2) URAT1分布于肾小管细胞刷状缘(下图示意图),该结构有利于尿酸盐的重吸收,原因是

    3. (3) 与空白对照组(灌服生理盐水的正常实验大鼠)相比,模型组的自变量是,与其它两组比较,设置模型组的目的是
    4. (4) 根据尿酸盐转运蛋白检测结果,推测F降低治疗组大鼠血清尿酸盐含量的原因可能是,减少尿酸盐重吸收,为进一步评价F的作用效果,本实验需要增设对照组,具体为
  • 34. (2021·浙江)    1897年德国科学家毕希纳发现,利用无细胞的酵母汁可以进行乙醇发酵;还有研究发现,乙醇发酵的酶发挥催化作用需要小分子和离子辅助。某研究小组为验证上述结论,利用下列材料和试剂进行了实验。

    材料和试剂:酵母菌、酵母汁、A溶液(含有酵母汁中的各类生物大分子)、B溶液(含有酵母汁中的各类小分子和离子)、葡萄糖溶液、无菌水。

    实验共分6组,其中4组的实验处理和结果如下表。

    组别

    实验处理

    实验结果

    葡萄糖溶液+无菌水

    葡萄糖溶液+酵母菌

    葡萄糖溶液+A溶液

    葡萄糖溶液+B溶液

    注:“+”表示有乙醇生成,“-”表示无乙醇生成

    回答下列问题:

    1. (1) 除表中4组外,其它2组的实验处理分别是:。本实验中,这些起辅助作用的小分子和离子存在于酵母菌、
    2. (2) 若为了确定B溶液中是否含有多肽,可用试剂来检测。若为了研究B溶液中离子M对乙醇发酵是否是必需的,可增加一组实验,该组的处理是
    3. (3) 制备无细胞的酵母汁,酵母菌细胞破碎处理时需加入缓冲液,缓冲液的作用是,以确保酶的活性。
    4. (4) 如何检测酵母汁中是否含有活细胞?(写出2项原理不同的方法及相应原理)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