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重庆市2022年中考历史真题试卷(B卷)

更新时间:2022-06-23 浏览次数:229 类型:中考真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实物史料是研究历史的重要证据。下图所示实物遗存可以证明当时已经出现(    )

    A . 原始农业 B . 青铜铸造 C . 纺织业 D . 冶铁业
  • 2. 汉武帝时,将京畿以外地区分为十三州部,设剌史,每年定期巡视所部郡国。汉武帝此举是为了(    )
    A . 分化王国力量 B . 提升儒学地位 C . 监察地方势力 D . 拓展统治范围
  • 3. 西汉王朝派细君公主与乌孙和亲,随带官属侍从数百人,和亲使团包含各方面人才,这些人的技艺也随之带到乌孙。唐朝文成公主入藏后,松赞干布派遣上层子弟入长安国子学以习诗书。这表明(    )
    A . 古代中原政权与少数民族和亲均是被迫所为 B . 中原与周边少数民族地区实现了经济互补 C . 和亲可能促进中原文化向少数民族地区传播 D . 和亲消除了古代中原政权与少数民族贵族的矛盾
  • 4. 下边两幅作品分别出自重庆大足宝顶山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其相同之处是(    )
    养鸡女 《蒙娜丽莎》
    A . 体现妇女地位提高 B . 展示精湛雕刻技艺 C . 源于本土宗教题材 D . 反映人们现实生活
  • 5. 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或评判。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 . 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 B . 1860年,英法联军放火烧毁圆明园 C . 1895年,中日双方签订《马关条约》 D . 《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
  • 6. 1912年到1919年,中国新建的厂矿企业达470多家,投资近1亿元,加上原有企业的扩建,新增资本达到1.3亿元以上,相当于之前50年的投资总额。这可以用来说明( )
    A . 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 B . 辛亥革命促进了中国民族工业发展 C . 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加大对华侵略 D . 国民党官僚资本出现后急剧扩张
  • 7. 1969年1月20日,尼克松在美国总统就职演说中暗示他有意改变对华政策。根据毛泽东的安排,《人民日报》于1月28日破例刊登了尼克松的这篇演说。这表明(    )
    A . 中美双方都有意改善两国关系 B . 中美双方彻底结束对抗状态 C . 中美关系的缓和始于民间交往 D . 中美关系已经实现了正常化
  • 8. 下面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国粮食总产量变化表(部分)。其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时间 1978年 1982年 1983年 1984年
    粮食总产量(万吨) 30000 35343 38728 40712
    A . 土地改革的进行 B . “一五”计划的实施 C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D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 9. 如果要为下面一组历史事件提炼一个主题,下列选项中恰当的是(    )

    1999年神舟一号无人飞船飞行试验成功

    2003年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

    2008年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航天员翟志刚实现了太空行走

    2022年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在空间站组合体工作生活183天后成功返回地面

    A . 大国工匠 B . 飞天之梦 C . 能源安全 D . 网络强国
  • 10. 下列文明成果出自古代不同文明地区,突出体现了古代文明的(    )

    A . 传承性 B . 多元性 C . 交互性 D . 同一性
  • 11. 下图为阿拉伯帝国示意图。下列相关表述,正确的是(    )

    A . 阿拉伯国家兴起于两河流域 B . 阿拉伯帝国首都巴格达扼守红海交通要冲 C . 8世纪中期,地中海已成为阿拉伯帝国的内湖 D . 阿拉伯帝国地跨亚非欧,便于沟通东西方文化
  • 12. 斯塔夫里阿诺斯(美)认为:“由于日本具有向伟大的中国文化世界借用某些东西的悠久传统,因而,19世纪在同样地借用西方世界的东西时,发生的冲突较少、痛苦较小,”这着重分析的是日本明治维新的(    )
    A . 有利因素 B . 发展过程 C . 具体内容 D . 重要地位
  • 13. 下图为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部分新发明关联示意图。其中空白框中应为(    )

    A . 瓦特 B . 爱迪生 C . 本茨 D . 诺贝尔
  • 14.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西方列强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而发动的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最终大大削弱了欧洲的力量,由此可以推断,判断战争性质的重要依据是(    )
    A . 战争的动机 B . 战争的规模 C . 战争的胜负 D . 战争的后果
  • 15. 1995年到2005年的十年间,全球贸易总额增加了3倍。这主要得益于(    )
    A . 联合国安理会的设立 B . 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C . 欧洲联盟的成立 D . 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16题5分,第17题12分,第18题12分,第19题6分,共35分。
  • 16. 阅读以下材料后判断:

    清朝统治者的治边思想及其治策主要形成于康熙初年,在康雍乾时期(1662年-1795年)至于宪备,这一时期清廷把较多的精力用于巩固和经营边疆地区,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如清朝在西北平定了准噶尔部的叛乱并统一天山北路和南疆;在东北地区清朝加强对俄国蚕食行为的抵抗,通过与俄国签订《尼布楚条约》划分了中俄的东段边界。雍正帝在西藏始设驻藏大臣。这些做法主要是为巩固边疆地区并加强管理,注意防范来自北部的侵略和威胁……自鸦片战争以后,清朝统治者的治边思想及治策均有重大改变,即在西方列强的步步紧逼下妥协退让,导致边疆地区不断丧权失地……

    ——摘编自方铁《边疆民族史探究》

    以下表述是从以上材料中得出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涂“正确”;违背了以上材料所表述的意思,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涂“错误”;是以上材料没有涉及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涂“未涉及”。

    1. (1) 清朝前期较为积极的治边思想主要形成于康熙初年,后日益完备。
    2. (2) 康雍乾时期,清朝在安定边疆和抵抗外来侵略方面,采取了有力措施。
    3. (3) 17世纪八十年代,清政府统一台湾,设置台湾府,巩固了中国的东南海防.
    4. (4) 17、18世纪,清朝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5. (5) 清朝统治者在治边思想及其治策上,始终保持了一致性。
  •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以天下为己任是儒家的传统思想观念,这一观念在宋代文人士大夫中有了新发展和新实践,范仲淹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他为官时,政绩斐然,宠辱不惊,他身体力行并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被当时的文人朝士广泛接受并有所践行,更对后代的士大夫群体规范影响深远。他们的思想智慧和精神血脉早已深深融合于中华民族的血液中,激励着中华儿女不断前行。

    ——据曹大为等《中国大通史》、赵龙《忧乐系天下:范仲淹》整编

    材料二: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红岩精神是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之一。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范仲淹对,“以天下为己任”的儒家思想观念新发展的贡献,并归纳这一贡献的影响。
    2. (2) 材料二所示的三位历史人物。生活在中华民族遭遇外来侵略的历史时期,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位,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叙述体现其图中所示豪言壮语的例事迹。
    3. (3) 红岩精神中的“浩然革命正气”,其核心是指共产党人在极其险恶的政治环境中,坚持真理,坚守正义,敢于斗争,勇于牺牲,表现出崇高的革命气节。请结合“中共中央南方局在重庆”或你所了解的一例史事加以说明。
  • 18. 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时间 日本陆军总兵力
    (单位:师团)
    侵华日本陆军兵力
    (单位:师团)
    侵华日本陆军占日本陆军总兵力的比例
    1937年 24 21 88%
    1938年 34 32 94%
    1939年 41 34 83%
    1941年 51 34
    (外加44个独立旅,混成旅团)
    80%
    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用于南太平洋战场的陆军只有10个师团。

    ——据日本防卫厅战史研究所资料整理

    材料三:新冠疫情仍在全球肆虐,世界面对严峻挑战.2021年,中国向12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超过20亿剂新冠疫苗,成为对外提供疫苗最多的国家。2022年伊始,中国经济“成绩单”让世界眼前一亮:过去一年,中国外贸额首破6万亿美元关口,经济总量同比增长8.1%.中国连年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动力

    ——摘编自新华社《两会世界眼中国持续为全球共克时艰发展繁荣作出重要贡献》

    1. (1)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欧洲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观察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将四大发明与其相应的最突出的影响用线段连接起来。

    2. (2) 观察材料一地图,概要指出同盟国军队对日作战的特点。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战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
    3. (3) 根据材料三,归纳中国为全球共克时艰,发展繁荣作出的重要贡献。
    4. (4) 综上,谈谈你的认识。
  • 19. 阅读以下大事年表,完成任务。
    时间 事件
    1848年 《共产党宣言》发表
    1917年 俄国十月革命爆发
    1921年 中国共产党成立
    1927年 毛泽东领导创建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1935年 遵义会议召开
    194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请选择表中两个及以上相互关联的事件,结合所学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