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道德与法治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吉林省名校调研系列卷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道德与...

更新时间:2022-06-23 浏览次数:133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3分,共45.分)
  • 1. 北大校长许智宏说,大学核心精神应有“理性地质疑和批判"。这启示我们要培养批判精神。下列关于批判性思维,说法正确的是(    )
    A . 批判性思维就是要否定一切 B . 批判性思维就是要敢于向权威挑战 C . 批判性思维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D . 批判性思维就是不发表自己的观点
  • 2. 现实生活中,有的家长用给孩子转学的办法,对待男女同学间的交往。你认为(    )

    ①坚决杜绝男女生的交往是正确的   

    ②家长对于男女生的交往过于敏感

    ③正常的男女生交往有积极性作用   

    ④家长应该正确看待男女生的交往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 3. 疫情期间,众志成城,共克时艰,各校“停课不停学”在行动。下列同学做法不正确的是(    )
    A . 独善其身,事不关己,改不关心 B . 能自觉做到“慎独”,自我检测省察 C .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D . 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从点滴小事做起
  • 4. 古人云:“怒中之言,必有纰漏",这句话告诫我们(    )
    A . 要学会调控情绪,学会制怒 B . 情绪有害,要合理宜泄 C . 要保守秘密,积极履行义务 D . 耍懂得自尊,自爱知耻
  • 5.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多数时间忙于奔波,鲜少有与家人和朋友传递情感的机会。而事实证明,一些与亲人、朋友分享.传递情感的举动可以舒缓压力.提升人们的幸福感。这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是(    )
    A . 与人交往可以获得正面情感 B . 情感需要表达、回应、传递 C . 负面情感可以丰富人生阅历 D . 美好情感表达着我们的愿望
  • 6. 生活中,我们要传递情感正能量,下列体现传递情感正能量的有(    )

    ①公交车上给老人让座   

    ②旅游时在古建筑上刻字留念

    ③为灾区人民捐款捐物   

    ④放学途中护送小学生过马路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 7. “人心齐,泰山移。"这句话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
    A . 团结的集体力量大 B . 个人的力量不值一提 C . 人多肯定力量就大 D . 没有集体就没有力量
  • 8. 在集体中,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坚持集体主义就应该(    )
    A . 把个人利益放在集体利益之上 B . 不去关注个人的任何利益 C . 把集体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 D . 只维护集体利益,不考虑个人利益
  • 9. 有的学生小群体内部成员之间重感情轻理智,如果有同学或老师损害自己或小圈子的利益,会群起而攻之;有的学生小群体追求奢华的生活方式,相互攀比,吃喝玩乐无节制。这说明他们(    )
    A . 能够辨别是非曲直 B . 能坚持正确的行为 C . 能够坚持集体主义 D . 已形成小团体主义
  • 10. 法律是治理国家的重器,为我们的成长提供文明有序、和谐自由的空间。下列关于法律的说法,不正确的有(    )

    ①任何人都要与法律打交道

    ②只有违法的人才需与法律打交道

    ③未成年人年龄尚小,不需要与法律打交道

    ④守法的人在日常生活中不会与法律打交道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 11. 习近平说,反腐败就要“苍蝇老虎一起打”。这体现了(    )
    A . 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B . 我国的法律是全体公民意志的体现 C . 我国公民都能直接惩治违法犯罪行为 D . 我国的法律要体现和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
  •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通过的中国国家法律文件。在中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保护的对象是(    )
    A . 16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 B . 14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 C . 18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 D . 20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
  • 13. 新修订的《重庆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确定了“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应当得到特殊、优先保护”的原则。确定这一原则是基于未成年人(    )

    ①没有自我保护的能力   

    ②辨别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

    ③生存和发展事关人类的未来   

    ④身心发育尚未成熟,自我保护能力较弱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 14. 有利于保障未成年人在网络空间的合法权益,力图实现对未成年人的线上线下全方位保护的是(    )
    A . 家庭保护 B . 学校保护 C . 社会保护 D . 网络保护
  • 15. 在崇尚法治的社会里,做知法、守法、护法的好公民,就要(    )

    ①自觉维护法律的尊严   

    ②依法维护国家利益和自身合法权益

    ③法律要求做的事情可以不做   

    ④认真学法,学会依法办事,依法律己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二、非选择题(共55分)
  • 16. 观察漫画,回答问题。

    1. (1) 漫画中警方的做法体现了法律的什么特征?
    2. (2) 针对网络诈骗者的行为我们要增强什么意识?
    3. (3) 漫画启示我们如何依法办事?
  • 17.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就依法治国的重大任务以及多项重要改革举措指明了方向。为法治中国建设描绘出新的路线围。
    1. (1) 材料说明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之一是什么?
    2. (2) 法治是依法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治理,其强调什么?
    3. (3) 为法治中国建设描绘出新的路线图,建设法治中国是谁的共同事业?
  • 18.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1. (1)

      材料

      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曾告诚大学生。“要给书本上的知识‘挤挤水',才能得到知识“干货",而“只有和群众实践结合,才能把“水分'挤掉”。

       
      划线部分体现了获得美好情感的方式是什么?
    2. (2) 美好集体是我们共同生活的精神家园。这个家园可以让我们学会如何与人沟通交往,学会彼此包容,相互帮助,才能达成共识。
      材料中提到的美好集体具有哪些特点?(写出三点)
    3. (3) 国无法不治,民无法不立,法律保障人们的幸福生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立足中国国情和实际、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集中体现党和人民意志的。
      法律保障人们的幸福生活,法律保障功能的实现靠什么?
  • 19. 材料一:2021年4月6日,教育部公布的《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征求意见稿》;明.确:不得限制学生课间出教室活动;做好校园欺凌有效防治工作。

    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四条规定:学校应当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依法办学、依法治校,落实学生权益保护法定职责,健全保护制度,完善保护机制。

    1. (1) 材料一中教育部的做法和材料二中学校的做法分别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哪方面保护?
    2. (2) 材料二提到的“依法办学、依法治校"表明法治是的重要标志。
    3. (3) 如果你遭遇校园欺凌,你会怎样做?
  • 20. 成长是一种幸福。某校七年班的同学们附绕着"我的成长路"展开了探究,请你参与并回答问题。

    成长路上学会担当

    成长法律一直伴我们成长,让我们学会担当,让我们健康成长。生活中需要法律,法律通过制栽违法犯罪达到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的目的,让我们以法为友,与法同行,做守法、护法的好少年。

    成长路上学会感恩

    成长路上,我们离不开集体。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让我们变得更加自信。自信是我们成功的必要条件,是成功的源泉。我们感恩集体共建的每一份荣誉和成功。

    成长路上学会坚强

    每一个磨难,每一次欢笑,每一滴泪水都是一次次成长。我们要微笑,要坚强,用汗水挥洒青春,用拼搏诠释梦想。我们要志存高远、脚踏实地,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以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中国。

    1. (1) 材料(成长路上学会担当)中划线部分表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2. (2) 请写出两部专门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
    3. (3) 为什么说自信是成功的源泉?(答出一个方面)
    4. (4) 我们感恩集体共建的每一份荣誉,这种荣誉感有怎样的作用?
    5. (5) 材料(成长路上学会坚强)中划线部分表现出哪些基本情绪?
    6. (6) “以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中国。"青春的创造意味着什么?
    7. (7) "用拼搏诠释梦想",你准备怎样做?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