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地理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南省开封市2022届高考三模文综地理试卷

更新时间:2022-07-22 浏览次数:77 类型:高考模拟
一、单选题
  • 1. 香蕉是喜热水果。近年来,在河南省郑州市某乡镇附近成功实现了香蕉“南果北种”(如下图)。这里的香蕉长到自然成熟,甜度有所增加,产量也要比南方香蕉高出20%至30%。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该乡镇能成功实现香蕉种植,其影响因素最小的是(   )
      A . 气候 B . 市场 C . 技术 D . 资金
    2. (2) 该乡镇种植的香蕉甜度和产量明显提高,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 . 生长周期 B . 先进技术 C . 优良品种 D . 丰富经验
    3. (3) 在香蕉原产地,蕉农往往采摘未成熟的青果进行销售,其原因可能是(   )
      A . 防止鸟虫破坏 B . 减少低温冻害 C . 降低农药残留 D . 延长保存时间
  • 2. 为了解决快递业“最后一公里”的收货和送货问题,快递站点应运而生,在很多城市随处可见。下图是国内某著名物流企业在郑州市快递站点核密度分布图(核密度数值越大,表示此处数据越密集)。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该物流企业在郑州市快递站点的核密度分布,随着距市中心距离的增加呈现低-高-低变化趋势。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
      A . 城市规划 B . 行政管理 C . 空间结构 D . 土地租金
    2. (2) 该物流企业在郑州市快递站点的空间分布。沿东北-西南和西北-东南方向延伸,其主要原因是(   )
      A . 距市中心远近 B . 交通便利程度 C . 政策法规限制 D . 通信网络制约
  • 3. 吉林省西部气候较干旱,却呈现出了湖沼众多、河流蜿蜒的水乡景色(如下图)。在地质时期,松辽平原最初是巨大的强烈沉降带,形成古松辽盆地。众多河流注入松辽盆地,形成了古松辽大湖(包括现在的松辽分水岭),湖底形成了黏重的河湖相沉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吉林省西部气候较干旱,湖泊数量却比东部多,其主要原因是(   )
      A . 冻土发育 B . 地势低洼 C . 土质黏重 D . 蒸发较弱
    2. (2) 导致地质时期的古松辽大湖演变为松辽平原的关键因素是(   )
      A . 气候变化 B . 河流改道 C . 湖泊沉积 D . 地势抬升
    3. (3) 有关松花江松原市附近河段的水文特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流量变化小 B . 结冰期短 C . 有凌汛现象 D . 流速较快
  • 4. 拉萨市地处西藏中部,主要城区位于拉萨河中下游宽谷平原地带。拉萨全年降水分布不均匀,汛期降水占全年降水的80%以上。读2016-2018年拉萨市区PM10(直径小于10μm的颗粒物)季节平均质量浓度变化图和全站平均PM10质量浓度与气象要素的相关性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表:全站平均PM10质量浓度与气象要素的相关性



    日平均气温

    日平均相对湿度

    日平均10分钟风速

    日平均2分钟风速

    日总照时数

    日总降水量

    PM10

    汛期

    -0.668

    -0.838

    -0.176

    -0.173

    0.438

    -0.453

    非汛期

    -0.391

    -0.255

    -0.333

    -0.321

    -0.175

    -0.085

    注:正值为正相关、负值为负相关

    1. (1) 拉萨市区PM10质量浓度冬春季明显高于夏季的自然原因有(   )
      A . 春季浮尘天气多 B . 夏季开采河沙少 C . 冬季大气不稳定 D . 冬季工业排放多
    2. (2) 根据拉萨市区PM10质量浓度空间差异,可推测(   )
      A . 生产活动主要集中在城区 B . 城区较高与人口密集无关 C . 近郊最低与生态改善有关 D . 远郊最高直接原因是取暖
    3. (3) 污染物排放到大气后,污染物的扩散、沉降受到不同气象条件的影响。有关拉萨市各类气象条件对PM10质量浓度的影响,下列叙述合理的是(   )
      A . 汛期强烈的太阳辐射不易使污染物分解 B . 汛期空气湿度增加会促使污染物浓度增加 C . 非汛期降水会增加空气污染物质量浓度 D . 非汛期风速对颗粒物扩散效果相当明显
二、综合题
  • 5.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石羊河流域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东部、乌鞘岭以西、祁连山北麓。全流域可分为南部祁连山区、中部河西走廊平原区、北部低山丘陵荒漠区三大区域单元。该流域内人口分布极不平衡。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水资源不足已经成为制约流域生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近年来,通过生态移民等一系列措施,石羊河流域已初步遏制了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并探索出了“少用水,多采光,设施化,高效益”的特色节水农业模式。下图为石羊河流域人口空间分布示意图。

    1. (1) 分析该流域三大区域单元人口空间分布差异的原因。
    2. (2) 开展生态移民的主要区域在北部区域,而不是南部区域,试说明原因。
    3. (3) 分析该流域发展这种节水农业模式的优势。
  • 6.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珊瑚礁是由造礁珊瑚和其他生物骨骼共同形成的生物质石灰岩。造礁珊瑚通常生长在水面平静,水质清澈、光照充足、水温为25℃-27℃的浅海岩礁中,这样的环境珊瑚虫发育最快。珊瑚虫的生长,还需要进食海水中的浮游生物,保证水中有足够的溶解氧。珊瑚礁层的厚度与海平面的变动密切相关。广西涠洲岛位于北部湾中部地区,是全球珊瑚礁分布的北缘。随着气候变暖,当地将成为南海珊瑚的潜在避难所。下图为涠洲岛示意图(下左图)和珊瑚礁发育过程示意图(下右图)。

    1. (1) 风浪过大或过小均不利于造礁珊瑚的生长,试解释其原因。
    2. (2) 推测海岛西部和南部地区珊瑚礁分布较少的原因。
    3. (3) 简述图示珊瑚礁的发育过程。
    4. (4) 结合材料,分析该海岛附近能够成为未来热带珊瑚生存避难所的原因。
  • 7. 近年来,南极地区以其独特的旅游资源吸引了越来越多人的注意,自20世纪90年代初至今已有近70万人到访南极地区旅游。南极地区旅游资源分布不均,下图为南极地区旅游资源空间分布图。

    简析图中两处旅游资源集中分布区的成因,并说明游客在南极地区开展旅游活动时应特别关注的问题。

  • 8. 黄河湿地豫东段位于黄河下游,地跨郑州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和开封柳园口湿地自然保护区。该区是我国候鸟迁飞的重要中转站和越冬地,对于候鸟保护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物种多样性是反映群落组成结构的重要特征,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群落的复杂性、稳定性以及生境的优劣。由于黄河湿地豫东段栖息地条件、植被类型和人为影响程度的不同,形成了多种水鸟生境(即生存的环境)。下表为研究区域内不同生境水鸟多样性和个体数量统计表。

    生境类型

    物种

    个体数

    荒滩草地区

    10

    11222

    沼泽水域区

    74

    33670

    人工水产养殖区

    47

    7361

    注:表中各类生境面积大致相当

    比较三类不同生境水鸟物种与个体数的差异,并说明原因。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