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师大重点中学2022届高三语文三模试卷

更新时间:2022-06-16 浏览次数:88 类型:高考模拟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强调:“我们要特别重视挖掘中华五千年文明中的精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同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结合起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凝聚人心、汇聚民力的强大精神力量,为中华民族克服困难、生生不息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撑。挖掘中华五千年文明中的精华,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需要深入研究和科学审视中华文明史,深入理解和准确把握中华文化血脉。

    中华文明延绵不断,已有五千年的历史,具有深厚的历史与文化底蕴,与古代埃及文明、两河文明、印度文明并称为历史最悠久的世界四大文明。与这三个古文明相比较,能够清楚地看出中华文明的延绵不断。在中华文明发展进程中,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百家之学”渗透着溯本求源的辩证精神、天人合一的和谐精神、博采众家之长的文化会通精神、以天下为己任的经世致用精神以及奋发图强、生生不息的自强精神等。尤其是儒家创始人孔子把“人”作为理论探讨的中心,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首次系统地论述关于人的价值、人的理想、人的道德、人际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等问题。儒家最早提出君子“人格”概念,提倡敬老、救济孤独残疾、勤劳勇敢等美德以及大同理想等,这些已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浩如烟海的中华文献典籍承载着延绵不断、传承发展的中华文明。习总书记对中华文献有过这样的评价:“中国古代大量鸿篇巨制中包含着丰富的哲学社会科学内容、治国理政智慧,为古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重要依据,也为中华文明提供了重要内容,为人类文明做出了重大贡献。”这里以儒学“十三经”为例来作简要说明。儒家经书被誉为“经天纬地之作”,西汉时有《诗》《书》《礼》《易》《春秋》“五经”;东汉时加《孝经》《论语》成为“七经”。唐时《礼》扩为《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分别为《左传》《公羊传》《毅梁传》,加上《周易》《尚书》《诗经》,成为“九经”;后又增加《论语》《孝经》《尔雅》,成为“十二经”。到宋代,“十二经”加上《孟子》,形成“十三经”。儒学从“五经”到“十三经”的发展,反映并适应了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和文化需要。这些经书具有“经世致用”的鲜明特色,对个人道德修养以及个人对家庭、社会、国家的责任有明确论述,在传统社会起到了以文化人的作用。

    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一些优秀文化精神跨越时空,富有永恒魅力,要求我们以时代精神激活其生命力。举例来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历史智慧、思想理念能够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思想滋养,如“协和万邦”“天下大同”思想提供了历史镜鉴,“尚中贵和”“允执其中”思想提供了方法论基础,“立己达人”“兼济天下”思想提供了重要精神源泉,等等。在与时俱进中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发展,必将进一步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性。

    (摘编自张岂之《重视挖掘中华五千年文明中的精华》)

    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若想激活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不可忽视对中华文化血脉的理解和把握。 B . 作为历史最悠久的“世界四大文明”之一的中华文明,主要特征是具有延续性。 C . 从“五经”发展到“十三经”的儒家经典,在传统社会起到了以文化人的作用。 D . “协和万邦”“尚中贵和”等思想为当今时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思想滋养。
    2.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论述脉络清晰,从三个角度分析了重视挖掘中华五千年文明中精华的原因。 B . 文章两次引用总书记的话,意在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的重要作用。 C . 文章综合运用了引用、举例、比较等论证方法,使得相关的论证严谨而又深刻。 D . 文章大量列举儒家思想和经典篇目,着眼点放在当下,具有较强的现实针对性。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坚定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需要重视挖掘中华五千年文明中的精华。 B . “百家之学”渗透着丰富而宝贵的精神,系统地论述了以人为中心的相关问题。 C . 传统文化中的一些优秀文化精神,在传统社会和当今时代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D . 创造性转化和发展中华传统文化,进一步增强了走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性。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

    随着众多互联网巨头纷纷入局,社区团购一度站上热门风口。“简单地说,社区团购是依托真实社区的一种区域化、小众化、本地化的团购形式。”浙商证券研究所首席分析师陈腾曦表示,大多数用户的涌入主要依赖于团长在各类微信群“一分钱活动”的轰炸,它是一种快速的裂变营销,可以帮助企业在很短时间内,聚拢各个社区的居民,使之成为其客户。他指出,社区团购解决了城市社区消费者下班没有时间逛菜市和超市、超市排队时间长、距离菜市场远等日常痛点。“社区团购+直播短视频”模式抓住了用户喜爱看短视频的习惯,引发消费者产生消费冲动,最后促成他们在社区团购平台上下单全套某道美食的食材。

    每日优鲜等电商更多服务于一线城市居民,下单后30分钟或2小时之内就能送货上门,这需要在消费者附近部署一定密度的前置仓,以便快速提供配送服务。社区团购的初始流量依靠微信的社群属性,由团长带动熟人及周边人群,并通过微信朋友圈、小程序等实现裂变式增长。

    (摘编自《理性看待社区团购》,中国日报网2020年12月25日)

    材料二:

    QuestMobile的数据显示,中国互联网用户规模在2020年5月达到11.6亿的高位后,出现一定程度的回落与波动。互联网巨头们想要像过去那样靠跑马圈地就获得高速增长的时代一去不返,对用户的分层运营以及流量的交叉复用能力显得越来越重要。由于“买菜”生意具有高频、受众广的特点,很容易成为流量入口。所以,巨头重注这一领域,不仅可以开拓生鲜市场线上用户,而且也可以防止竞争对手通过社区团购抢走原本属于自己的用户,守护其商业版图。

    社区团购往上游撬动的是一整条农副产品供应链,往下对接的是中国十几亿人口的一日三餐,而当生鲜产品的供应模式一旦跑通,那么从生鲜到日用百货乃至更多品类的扩张更是水到渠成,“预售”+“社区自提”的模式有可能成为下沉市场家庭的主流消费方式。因此,各大互联网巨头无论是出于流量目的,或是抓住新零售的创新红利与增长前景,都不会错失社区团购带来的机遇。

    未来的社区团购谁将成为行业的赢家和幸存者?只有在供应链和履约能力上面进行精细化运营,控制好成本;在商品盘、用户定位、服务体验、品牌运营上实现差异化,保障好收入;使消费者、生态伙伴及投资人长期受益,或许这样才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在未来的头部企业当中保留一席之地。

    (摘编自《再思社区团购:巨头考量与监管之眼》)

    材料三:

    (资料来源:《艾媒咨询》)

    材料四:

    随着资本对社区团购的关注,社区团购模式在短短几年内得到了高速发展。为了抢占用户,一些社区团购平台通过巨额补贴,以低于进货成本价格销售商品,利用欺骗性的语言、文字等标价,诱导他人与其交易的行为时有发生。今年3月,市场监管总局已依法对部分社区团购平台不正当价格行为作出行政处罚,并敦促企业积极整改。

    中国政法大学商法研究所副所长刘斌指出,当平台企业以远低于市场价的价格向消费者倾销商品,且形成一种规模效应时,一些消费者可能就不再从小商小贩那里购买水果蔬菜,这就会使得小商小贩失去生计的抓手。不正当的竞争行为,挤压了小商小贩的生存空间,危害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在未来,国家还应完善规则供给,考虑出台规范社区团购相关市场秩序的文件,严惩社区团购领域内的垄断及不正当竞争行为。”刘斌进一步补充道,针对社区团购平台滥用数据算法手段进行垄断的行为,在监管时还应衔接《个人信息保护法》,加强对用户个人信息的保护。他强调,加强监管的目的在于推动社区团购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为消费者营造稳定便利的平台,企业只有恪守法律底线、诚信底线,才能行稳致远。

    (摘编自《社区团购如何健康发展?》,《人民网》2021年11月28日)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正确的一项是(     )
      A . 城市社区消费者买菜存在诸多痛点,而通过“社区团购+直播短视频”的模式,消费者容易产生消费冲动,从而选择在团购平台上下单购买食材。 B . 互联网巨头“盯上”“买菜”生意,除了社区团购可以开拓生鲜市场线上用户外,原因更在于稳定原本属于自己的用户群体,守护其商业版图。 C . “预售”+“社区自提”的模式使得社区团购能够下沉市场家庭,这种模式现已成为一种主流消费模式,从长远角度来看,还有巨大的商业前景。 D . 社区团购平台在窃取用户个人信息后,滥用数据算法挤压小商贩生存空间,使得市场监管总局依法对部分违规的社区团购平台作出了处罚。
    2.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社区团购中“团长”的作用至关重要,“团长”主要通过微信群推广团购商品,并帮助企业聚拢各个社区的居民,将其发展成企业客户。 B . 社区居民通过从“团长”处得到的团购商品的信息,进入平台或社区店下单,商家或者平台接单后直接将商品线下配送到社区居民家中。 C . 通过长期运营,“团长”有机会掌握到本区域内消费者的一些消费喜好,这便于“团长”在微信群中更精准地将商品信息推广给社区居民。 D . 在“团长”拉客和“价格战”的影响下,未来实体超市和农贸市场等传统业态或将面临更大的获客、推广以及运营成本压力,遭遇困境。
    3. (3) 材料一、材料二、材料四的侧重点分别是什么?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
  •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烟灰缸

    熊伟

    胡科长办公桌上摆放着一只玉石烟灰缸,一尘不染,一看就是主人的心爱之物。

    每次保安老刘送报纸时,总会看见胡科长在那笑眯眯地端详着烟灰缸,几次之后,保安老刘忍不住地问胡科长:“科长,这烟灰缸很值钱吧?”胡科长笑容满面,点点头,很神秘地说:“何止值钱!”

    保安老刘就装作很无知的样子,凑近端详:这只玉制的烟灰缸有两个烟盒那么大,内圆外方,缸底镌刻一骏马,上书“马到成功”四字。

    除此,保安老刘再也没看出这只烟灰缸有什么特殊的地方。

    胡科长喜欢这只烟灰缸,是另有原因,烟灰缸是老领导在他提升为主管后勤科长时送他的。一看到烟灰缸,胡科长就想起老领导的殷切嘱咐,再看到“马到成功”四个字,他还会激情满怀。

    关于这些,胡科长怎么能和一个保安说呢!

    临近五一节的一天,保安老刘早上来送报纸,看见胡科长正在接电话,就站在门口等候。此时,胡科长用右脸颊和肩膀夹着电话,嗯啊点头之时,顺手抽出张面巾纸,很仔细地擦拭起烟灰缸来。

    胡科长接完电话,放下刚刚被擦拭的烟灰缸,匆匆走出了办公室。

    一直在门口等候的保安老刘,在科长走了后,才把报纸放在办公桌上。

    中午,胡科长回到办公室,看了一会儿报纸,点上一支烟,下意识地弹烟灰时,竟然发现烟灰缸不见了。

    胡科长开始在办公桌上下找烟灰缸,找了半天,也未找到。

    胡科长很纳闷儿,难道这只烟灰缸会长了翅膀?

    胡科长心里正狐疑时,保洁员慧姐敲门进来,没等胡科长开口,她就道歉,然后一五一十地把打坏烟灰缸的过程叙述了一遍。

    最后慧姐有些委屈地说:“奇怪了,今天的烟灰缸是掩在几张报纸底下,我没注意到,在折报纸时,就把烟灰缸给拽到地下打碎了!”

    胡科长听着,眉头紧锁 , 沉默不语。

    几天后,慧姐再次敲开胡科长的门。进门后,慧姐从挎包里掏出一只陶瓷烟灰缸,小心地放在办公桌上,说:“科长,是我赔的!”

    胡科长看着慧姐,笑了笑说:“一个烟灰缸赔什么呀,去退了吧!”

    慧姐固执地说:“那怎么行,烟灰缸是我打坏的,必须赔!”

    这时,保安老刘进来了,笑着说:“科长,有您的快递。”然后殷勤地递给胡科长一个黄色小纸箱。

    胡科长接过小纸箱,拿出一把裁纸刀慢慢地拆开快递箱:竟是两只檀木雕花的烟灰缸。胡科长惊喜之际,拿出一个摆在办公桌上,看着烟灰缸,胡科长不禁又皱起了眉头 , 哪来的快递呢?最近他根本没上网购物啊!

    胡科长脸上的表情瞬间出现了七十二种变化,沉默了一会儿,他着对慧姐说:“你看我新买的烟灰缸!”

    慧姐看着雕花烟灰缸,不知道说啥好,一时愣在那里。

    “我正准备换烟灰缸呢,恰巧今天快递到了。”胡科长燃着一支烟又说,“打坏得正是时候,这就叫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嘛!”胡科长竭力地安慰着慧姐,但慧姐还是半信半疑,自言自语地说:“竟然有这么巧的事!”

    胡科长也说:“确实很巧!”

    话音刚落,胡科长忽然想起一件事,保安老刘上个月求过自己,让帮忙安排他弟妹当保洁员。

    保安老刘和慧姐走后,胡科长又把快递箱原封不动地封好,派人还给保安老刘。

    五一节过后,保安老刘被辞退了,顶替他的是保洁员慧姐的丈夫。

    1.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胡科长喜欢自己的烟灰缸,不仅因它是玉石的,更因它是主管老领导在提升他任主管后勤的科长时送他的,所以他极其珍视它。 B . 保安老刘导演了烟灰缸被打碎的事件,目的是让胡科长赶走保洁员慧姐,从而达到让其弟妹顶替慧姐的目的,说明老刘有心机。 C . 小说采用第三人称的叙述视角,并通过对话的方式塑造了胡科长、保安老刘、保洁员慧姐的不同的人物形象,揭示了小说的主题。 D . 小说的结尾,交待了保安老刘被辞退,保洁员慧姐的丈夫顶替了他这一结果,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能够引发读者的思考。
    2. (2) 小说写到了胡科长两次皱眉头、一次笑的细节,这表现了胡科长哪些心理?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3. (3) 保安老刘设计了烟灰缸被摔碎的整个过程,这在小说中有多次伏笔,请找出来并加以说明。
二、<h1 > 古代诗文阅读(34分)</h1> <h1 style='margin:0cm;margin-bottom:.0001pt;text-indent:10.5pt;mso-char-indent-count:
  • 4. 文言文阅读

    后元二年春,汉武帝行幸盩厔五柞宫。时上病笃,霍光涕泣问曰:“如有不讳 , 谁当嗣者?”上曰:“君未谕前画意邪?立少子,君行周公之事。”丙寅,以光为大司马、大将军,日磾为车骑将军,太仆上官桀为左将军。光为人沈静详审出入禁闼二士馀年出则奉车入侍左右小心谨慎未尝有过每出入止进有常处郎、仆射窃识视之,不失尺寸。日磾在上左右,目不忤视者数十年;赐出宫女,不敢近;上欲内其女后宫,不肯;其笃慎如此,上尤奇异之。日磾长子为帝弄儿,帝甚爱之,其后弄儿壮大,不谨,自殿下与宫人戏。日磾适见之,恶其淫乱,遂杀弄儿。上大怒,日磾具言所以杀弄儿状。上甚哀,为之泣,已而心敬日磾。上官桀始以材力得幸,为未央厩令。上尝体不安,及愈,见马,马多瘦,上大怒曰:“令以我不复见马邪!”欲下吏。桀顿首曰:“臣闻圣体不安,日夜忧惧,意诚不在马。”言未卒,泣数行下。上以为爱己,由是亲近,为侍中,稍迁至太仆。三人皆上素所爱信者,故特举之授以后事。丁卯,帝崩于五柞宫,入殡未央宫前殿。帝聪明能断,善用人,行法无所假贷。隆虑公主子昭平君尚帝女夷安公主。隆虑主病困,以金千斤、钱千万为昭平君豫赎死罪,上许之。隆虑主卒,昭平君日骄,醉杀主傅,系狱,欲诛。廷尉以公主子上请,左右人人为言:“前又入赎,陛下许之。”上曰:“吾弟老有是一子,死,以属我。”于是为之垂涕,叹息良久,曰:“法令者,先帝所造也,用弟故而诬先帝之法,吾何面目入高庙乎!又下负万民。”乃可其奏,哀不能自止,左右尽悲。

    (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十四》)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光为人沈静详审/出入禁闼/二十馀年出/则奉车入侍左右/小心谨慎/未尝有过/每出入/止进有常处 B . 光为人沈静详审/出入禁闼二十馀年/出则奉车/入侍左右小心谨慎未尝有过/每出入/止进有常处 C . 光为人沈静详审/出入禁闼/二十馀年出/则奉车入侍左右小心/谨慎未尝有过/每出入/止进有常处 D . 光为人沈静详审/出入禁闼二十馀年/出则奉车/入侍左右/小心谨慎/未尝有过/每出入/止进有常处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不讳,可指不避讳君主或尊长的名字,也可指死的婉辞。在本文中意为前者。 B . 周公,周初政治家,曾助武王灭商,武王死后摄政。在本文中借为摄政之意。 C . 顿首,古代的一种交际礼仪,跪拜礼之一,为正拜。以头叩地即举而不停留。 D . 廷尉,古代官职名,为中央最高司法审判机构长官,主管诏狱和修订律令等。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日磾在武帝身边侍奉多年,诚笃谨慎,规矩自持,他不敢接近皇帝赏赐给他的宫女,也不答应皇帝将他的女儿纳入宫为妃嫔。 B . 上官桀曾因照顾君王马匹未尽心力而惹怒皇帝,将获罪,后因道出了缘由而得免,他因心忧君王之举而感动君王,并得以升官。 C . 汉武帝为人聪慧,处事有决断,善于任用人才,他特意将自己的身后之事托付给了平时宠爱信任的霍光、日磾、上官桀三人。 D . 昭平君娶了武帝的女儿夷安公主,他在醉酒后将公主及仆人杀死,虽有隆虑公主预先为他求得赎一次死罪,但仍被判罪处死。
    4. (4) 把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日磾适见之,恶其淫乱,遂杀弄儿。上大怒,日磾具言所以杀弄儿状。

      ②法令者,先帝所造也,用弟故而诬先帝之法,吾何面目入高庙乎!

  • 5.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

    [唐]白居易

    绿野堂开占物华,路人指道令公家。

    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

    新竹

    [清]郑燮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下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

    【注释】①令公:指裴度,唐代文学家、政治家。令公是唐朝对中书令的尊称。②龙孙:竹笋的别称。

    1. (1) 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白诗首句中的“物华”是指万物的精华,此处表现裴度的住宅建成之后富丽堂皇、极为奢华,也说明了此时的裴度位高权重。 B . 白诗三、四两句运用借喻和反问的修辞手法,以“桃李”喻指学生。作者认为裴令公的学生遍布天下,就无需再在房前种花了。 C . 郑诗后两句写的是展望未来,蕴含哲理。新竹由于“老干”的扶持,总是要超过旧竹后来居上的,这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 D . 两首诗都表达了对“老师”的情感态度。白诗是对“老师”裴度桃李满天下的由衷敬佩,郑诗表达了对“老师”扶持后学的赞美。
    2. (2) 两首诗在语言特色上有哪些相似之处?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 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香草美人是屈原诗歌里面极为重要的意象。他在《离骚》的“”两句中以香草做比,说明自己遭遇贬黜是因为德行高尚。
    2. (2) 杜牧在《阿房宫赋》中运用夸张和排比的修辞手法写秦灭六国之后穷奢极侈的生活,其中“”,比在露天谷仓里的谷粒还多;“”,比天下的城池还多。
    3. (3) 李白在《行路难(其一)》中写朋友出于深厚友情,不惜重金设下盛宴为之饯行的句子是“”。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7. 语言文字运用I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在岁月沧桑中,成都涌现出多少位卓绝千古的风流人物,上演过多少出____________的传奇!一代代文人学士____________地咏歌这片土地的壮丽、丰饶和繁华。成都,是一座有历史的城市。三星堆文化的考掘、金沙遗址的横空出世,渐次掀开了古代蜀国身上神秘面纱,那些精妙绝伦的青铜神像,太阳神鸟金箔,无一不在向世人炫耀着这片土地上____________的远古文明,在向世人默默地诉说:中华文明的源头____________一处,古老的蜀地也曾经是辉煌的中心。公元三世纪初,这片华夏西南的一隅,凭借其得天独厚的山川物产,凭借其济济人才的智勇忠义,书写了一段令人津津乐道的历史。一千多年前,诗仙李白见证了成都当时独领大唐风骚的繁华。李白是以组诗的形式塑造成都魅像的第一位唐代诗人,他在高歌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的时候,成都已跻身扬一益二的殊荣。“益”是益州,就是成都。安史之乱以后,北方经济地位下降,长江流域地位上升。扬州、成都成为全国最繁华的工商业城市。一座城市,①        , 就有了底蕴;②       , ③          ;④                    ;有了灵魂,一切都变得生机盎然,欣欣向荣。成都的气韵,从锦官城的迷蒙细雨中氤氲,从浣花溪畔的千朵万朵中飘荡,从宽窄巷子的舌尖温情中洋溢,让“诗和远方”成了人们魂萦梦牵的向往。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回肠荡气               不厌其烦               诡谲               不止 B . 回肠九转               不厌其烦               诡诞               不只 C . 回肠九转               不胜其烦               诡谲               不止 D . 回肠荡气               不胜其烦               诡诞               不只
    2. (2)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李白是以组诗的形式塑造成都魅像的第一位唐代诗人,他在高歌“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的时候,成都已跻身“扬一益二”的序列。 B . 李白是以组诗的形式塑造成都魅像的第一位唐代诗人,在他高歌“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的时候,成都已跻身“扬一益二”的殊荣。 C . 李白是第一位以组诗的形式塑造成都魅像的唐代诗人,在他高歌“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的时候,成都已跻身“扬一益二”的序列。 D . 李白是第一位以组诗的形式塑造成都魅像的唐代诗人,他在高歌“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的时候,成都已跻身“扬一益二”的殊荣。
    3. (3) 依次填入文中标号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①有了文化       ②就有了灵魂       ③有了历史          ④就有了文化       ⑤有了底蕴 B . ①有了历史       ②有了底蕴          ③就有了文化       ④有了文化          ⑤就有了灵魂 C . ①有了历史       ②有了文化          ③就有了灵魂       ④有了底蕴          ⑤就有了文化 D . ①有了文化       ②有了底蕴          ③就有了文化       ④有了历史          ⑤就有了灵魂
  • 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运河,古道悠长,绵延千里。在交通不发达的古代,这条水道成了商人们运送货物的要道。贸易行为不仅带动了运河沿岸的经济发展,①

    说起竹竿巷,②,但有竹竿巷的城市,不止济宁。运河穿城而过的聊城、临清,都有竹竿巷,只是聊城的竹竿巷早已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只能在文献里寻找它的踪迹。

    元代开通运河之后,南方的竹子通过运河向北方贩运,多在济宁等地上岸交易,竹编工匠也随之上岸谋生。运河沿岸开始出现竹器铺,慢慢形成了一片街区,被人们称作“竹竿巷”。因为竹匠多为南方人,③。可以说曾经的竹竿巷是蘸着大运河的河水描画的一幅江南水乡风情画,后又经北方泥瓦匠不断翻修,到清代,这一方的建筑既有江南风又有北方味。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6个字。

  • 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论语·述而》中记述“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孔子只用钓杆钓鱼,不用网捕鱼;只射飞鸟,不射捕食归巢栖息的鸟。请具体分析孔子这样做的原因,并写出这给现代社会发展的启示。不超过70个字。

    钓与弋,君子与人同;不纲不射宿,君子与人异。

四、材料作文
  • 10.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前不久,因为疫情,某市一女子没法亲自去为年事已高、手脚不便的父亲送菜,便向送菜的骑手小哥求助,小哥被她的孝心感动,欣然前往。小哥一路坎坷将饭菜送到后,却不肯收取报酬,女子为了表示感谢,给小哥充了200元话费,同时表示,待疫情过去之后,再请小哥吃饭并当面道谢。女子为了让更多人知道小哥的善举,于是将这个感人的故事发布在网络上,但让她出乎意料的是,在评论区,她遭到了从未经历过的指责和谩骂,被扣上抠门、小气的帽子,女子不堪精神重负,最终跳楼。

    请结合以上事件,谈谈你对这一社会现象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