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福建省2022年中考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

更新时间:2022-05-21 浏览次数:104 类型:中考模拟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 1. 根据语境,补写出古代诗文名句。

    何谓知己?知己就是“我寄愁心与明月,①”的休戚与共(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②,提携玉龙为君死”的义无反顾(李贺《雁门太守行》),是“春蚕到死丝方尽,③”的至死不渝(李商隐《无题》)。

    自古,中国人就与奋斗结下不解之缘。战国时的《礼记》中就有“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④”;诸葛亮的《诫子书》也道“非学无以广才,⑤”;奋斗者前赴后继:“⑥,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奋斗者有济世情怀:“⑦,⑧”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奋斗者有奉献精神:“⑨,⑩”(龚自珍《己亥杂诗》)。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奔腾呼啸、zhuó 浪翻滚的黄河,过了陕西壶口后,水面宽阔了,水流缓慢了,每年裹的十六亿吨泥沙也就慢慢沉淀了,变成了新增土地。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几百万年过去了,沉淀出了丰美的华北大平原,成了中华民族的摇篮和龙兴之地。这就是沉淀之功,也体现了沉淀的魅力。

    人生就如同河水,既需要波涛汹涌,大浪淘沙;但也需要风平浪静,沉淀集聚。人生沉淀是卧薪尝胆,养精蓄锐;是 , 蓄势待发;是稳中求变,以静制动。

    1. (1) 根据拼音为①处选择正确的汉字,为②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只填序号)

      A.濯      B. 浊

      A. xié    B. jiā

    2. (2) 从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甲、乙处。(只填序号)

      A.富裕        B. 富饶     

      A. 韬光养晦    B.闭门不出

    3. (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后的句子。
    4. (4) 下列四个句子填入文中丙处,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②勾践的“十年教训,十年生聚”是沉淀,换来了一朝翻身,报仇雪耻;

      ④司马迁的潜心著述,厚积薄发是沉淀,换来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①文、景两帝的休养生息,无为而治是沉淀,换来了汉武帝后来的大显身手,一展宏图;

      ③朱元璋的“广积粮,高筑墙,缓称王”也是沉淀,换来了技压群雄,笑到最后

      A . ①③②④ B . ①③④② C . ②④①③ D . ②④③①
二、阅读(70分)
  • 3.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问题。

    行香子

    秦观

    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倚东风,豪兴徜徉。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

    远远围墙,隐隐茅堂。颺青旗,流水桥旁。偶然乘兴,步过东冈。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

    1. (1) 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开头两句从整个村庄总体印象起笔,描写春天初到农村的情景。 B . “倚东风,豪兴徜徉”表现词人事业成功、仕途得意的逸致豪兴。 C . “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用白描手法,表现农村的万紫千红。 D . “小园几许”五句,集中笔墨特写春之一隅,色彩鲜明,暗含香气,充满生机。
    2. (2) 词的上下片在写景的视角上有何不同?
  • 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齐大旱时,景公召群臣问曰:“天不雨久矣,民且有饥色。吾使人卜,云:‘祟在高山广水。’寡人欲少赋敛以祠灵山,可乎?”群臣莫对。晏子进曰:“不可!祠此无益也。夫灵山固以石为身,以草木为发,天久不雨,发将焦,身将热,彼独不欲雨乎?祠之无。” 公曰:“不然,吾欲祠河伯,可乎?”晏子曰:“不可!河伯以水为国,以鱼鳖为民,天久不雨,泉将下,百川竭。国将 , 民将灭矣,彼独不欲雨乎?祠之何益!”景公曰:“今为之奈何?”晏子曰:“君诚避宫殿暴露与灵山河伯共忧其幸而雨乎!”于是景公出野居暴露,三日,天果大雨,民尽得种时。

    (节选自《晏子春秋·内篇谏上》,有删改)

    【注释】①祟:鬼怪。②少赋敛:略微收些赋税。③祠:祭祀。 ④河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黄河水神。

    1. (1) 解释下列各组加点词。

      ①齐大旱时逾:

      ②祠之无益:

      ③国将亡:

    2. (2)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君诚避宫殿暴露/与灵山河伯共忧/其幸而雨乎 B . 君诚避宫殿/暴露与灵山河伯/共忧其幸而雨乎 C . 君诚避宫殿/暴露与灵山河伯共忧/其幸而雨乎 D . 君诚避宫殿暴露/与灵山河伯共/忧其幸而雨乎
    3. (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寡人欲少赋敛以祠灵山,可乎?

      ②天久不雨,发将焦,身将热,彼独不欲雨乎?

    4. (4) 本文中的景公是一个怎样的人?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加以分析概括。
  • 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海上的父亲

    虞燕

    父亲每每回家,都携一身淡淡的海腥味。他从来不会在家逗留很久,船才是他漂浮的陆地。父亲眼前,大海浩瀚无边,深广动荡。

    那艘木帆船,是父亲海员生涯的起始站。木帆船凭风行驶,靠岸时间难以估算。比起身体遭受的痛苦,精神上的绝望更易令人崩溃一四顾之下,大海茫茫,帆船在浪里翻腾,食物在胃里翻腾,跪在甲板上连黄色的胆汁都吐尽了,停泊却遥遥无期。吐到几乎瘫软也得顾及船员们的一日一餐。木帆船的厨房设在船舱底部,父亲一点一点地挪过去,船颠簸,脚无力,手颤抖。他强忍身体的极度不适,淘米、洗菜、生火,实在受不住就蹲下来,靠在灶旁缓一缓,或喝下一碗凉水等待新一轮的呕吐。吐完再喝,喝了又吐,如此循环。

    父亲跟我聊起这些时,一脸的云淡风轻,他说这是每个海员的必经之路,晕着晕着就晕出头了,一般熬过一年就不晕了。

    也因为有这样一位海上的父亲,我跟弟弟从小的物质条件算是相对优越。小岛闭塞,交通不便,父亲带回来的东西,都是那么稀奇。

    荔枝最不易保存,却是我的最爱。父亲每次去海南就会多买一些,装进篮子,挂在通风的地方。到家需驶行一周甚至更长时间。他每天仔细地查看、翻动荔枝,捡“流泪”了的吃掉,将还新鲜的留着,几斤荔枝到家后往往只剩十来颗。看一双儿女吃得砸嘴弄唇,父亲不住叹气:要是多一些就好了。

    父亲走出木帆船的厨房,是3年之后了。其时,木帆船已老旧,父亲被调到了机帆船,锚泊系岸、海面瞭望、开舱关舱、手动掌舵、柴油机维护等等,他早做得得心应手。船上经常会为争取时间连夜装货卸货,寒冷的冬雨夜,父亲和其他船员奋战在摇摆不定的甲板上。一夜下来,他们原本古铜色的脸被海水、雨水泡白了,鈹皱的,像糊上去一层纸。脱掉雨衣后,一拳头打在身上时,衣服上就会滴下水。

    那是父亲海员生涯里的第一次生死历险。夜里11点多,父亲刚要起来换班,突然听到一声天震地骇的“砰”,同时,整只船像被点着的鞭炮似的确了起来。父亲的脑袋嗡嗡作响,五脏六腑都像是要跳脱他的躯体。触礁了!他在第一时间冲了出去。船体破裂,过不了多久,海水将汹涌而入,将他们卷入巨腹。

    船长紧急下令,把船上能漂浮的东西全部绑在一起制成了临时“竹筏”,大伙紧张忙乱到来不及恐惧。待安全转移到“什筏”上,等待救援的父亲才感到后怕。环顾四周,大海浩渺,黑得像涂了重墨,望不到一星半点的灯火。彼时正值正月,带着腥咸味的海凤凌厉地抽打着他们的躯体,父亲的额头却不停地冒汗。时间一点点过去,他的绝望越来越深。老船员们不断地给他打气:一定要牢牢抓佳“竹筏”,只要有一丝生的希望就绝不放弃。幸运的是,天亮时,有一支捕捞队刚好经过这片海城,救起了他们。

    多年后,父亲早已被各种大大小小的惊险事故磨炼得处变不惊,而对于留守岛上的人,担惊受怕却从来停止。每到台风天,母亲都会面色凝重地坐在收音机前听天气预报。我跟弟弟敛声屏气,每一个字都似渔网上的铁坠子,拖着我们的心往下沉。直等到那来自茫茫大海的信息反馈,我们才在一次次的确认中获得慰藉和力量。

    我见过父亲在陆上生活的百无聊赖和郁郁寡欢。父亲所在的那艘2600吨的大货船,货舱高达四五米,进出都必须爬梯子。几次爬进爬出后,不知道是不是体力不支,父亲竟一个趔趄滑倒在货舱底部,导致手臂骨折,被送上岸休养。待在家的父亲看起来羸弱而颓废,埋头从房间走到院子,又从院子回到房间,一天无数次。他三番五次打电话给同事问船到哪了,卸货是否顺利,什么时候返航。他像条不小心被冲上岸的鱼,局促、焦躁、魂不守舍,等待再次回到海里的过程是那么煎熬。

    就休息了一个航次,还未痊愈的父亲便急吼吼地赶回船上。母亲望着他的背影咬牙道:“这下做人踏实了。”

    我时常想起那个画面:水手长父亲右手提起撇缆头来回摆动,顺势带动缆头做45度旋转,旋转2到3圈后,利用转腰、挺胸、抢臂等连贯动作,将撇缆头瞬时撇出,不偏不倚正中岸上的桩墩。船平稳靠岸。父亲身后,大海浩翰无际,寂然无声。

    (选自《读者》2020年第11期,有删改)

    1. (1)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第4自然段“也因为有这样一位海上的父亲”,“这样”主要指父亲不惧困难,勇于迎接生活的挑战。 B . 第5自然段“父亲不住叹气:要是多一些就好了”,是父亲在感叹生活的艰难。 C . 第11自然段中,母亲的“咬牙”体现了母亲对父亲的疼爱和理解。 D . 海上的父亲,一次又一次地给“我们”精神上的慰藉和力量。
    2. (2) 海上生活磨炼了父亲,成就了父亲。请结合全文概括父亲的海上生活经历。
    3. (3) 联系上下文,按照要求赏析。

      ①水手长父亲右手提起撇缆头来回摆动,顺势带动缆头做45度旋转 , 旋转2到3圈后,利用转腰、挺胸、抢臂等连贯动作,将撇缆头瞬时撇出 , 不偏不倚正中岸上的桩墩。 (赏析加点词语)

      ②每到台风天,母亲都会面色凝重地坐在收音机前听天气预报。我跟弟弟敛声屏气,每一个字都似渔网上的铁坠子,拖着我们的心往下沉。(赏析句子)

    4. (4) 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开头和结尾两处写景句有什么作用?
    5. (5) 阅读全文,请围绕“船”一词,参照示例,结合文本内容分析父亲这一人物形象。

      示例:荔枝——一颗颗荔枝,一路上的小心翻检,看儿女贪吃时的不住叹气,都承载着父亲对子女细致深切的爱。

  •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也说“勇者不惧”

    沈壮海 刘水静

    ①尚勇,是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传统,盘古开天、女娲炼石、愚公移山、大禹治水,这些言说先民心志的神话传说,都包含着对“勇”的崇仰和赞颂。可以说,“勇者不惧”深深地刻写在中华民族栉风沐雨一路向前的历史征程中,成为无比珍贵的民族精神基因。

    ②“勇者不惧”之“勇”,是大勇,而非小勇。不能忍小辱小过,睚眦之仇必根,是匹夫之勇,是小勇。循大义、迎难上,义无反顾、无所畏惧,是大勇。大勇之“大”,在与“义”融。鲁莽强悍、好勇斗狠,并不是真正的勇敢;真正的勇敢,是在危难面前坚守道义、坚定前行的无畏气概。据《史记》记载,蔺相如携壁出使强秦,为国家大义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理直气壮地斥责秦王;而面对廉颇的鲁莽冒犯之举,蔺相如又能为国家利益而甘受个人委屈。蔺相如的故事生动演绎着“勇者不惧”“义以为上”的品格。《礼记》讲:“有义之谓勇敢。”我们之所以推崇勇者,就是因为勇者能够无惧地坚守并光大道义。

    ③勇者在道义的感召下能够不惧艰险,甚至不惧牺牲,但勇者并非一无所惧。孔子曾经在门人面前称赞颜回的聪明睿智,一向以勇猛自诩的子路不服气地问老师,如果您行军打仗,将选择和谁一起呢?孔子回答道:徒手与虎搏斗、赤脚横涉河滩,如此莽夫,我是不会和他一起共事的;我要一起共事的一定是“临事而惧、好谋而成”的人。可以说,中华文化推崇的“勇者不惧”,实是“无惧”与“有惧”的统一。勇者的“无惧”与“有惧”应是如此:从大局的角度出发,在坚守道义的同时不怕外在艰险,藐视一切困难,无惧任何挑战;从具体行事的角度出发,则对道义心怀敬畏,如履薄冰。时常忧惧道之不行、义之不彰。

    ④真正的勇者,有锐气,也有静气。孟子与弟子公孙丑讨论“勇”德时曾提到“不动心”,就是指在突如其来的危险面前能镇定自若、岿然不动;同时,这种不动如山的强大定力、静气,又“至大至刚”,具有压倒和战胜一切的力量,是谓锐气。王阳明在带兵平定宁王朱震濠叛乱时,这种静气和锐气得到了生动体现。军旅中的王阳明战事繁忙,但坚持讲学论道。一次探马来报前方战事失利,弟于皆惊惧失色,阳明却神色自若地重拾中断的话头,很快又有探马来报前方叛军大溃,弟子皆喜形于色,阳明仍神色自若地继续讲学。凭借纯笃的学问和丰富的战斗经验,王阳明深知,早已妥当布好战略战术,最终一定能够获胜。沉着的静气,进取的锐气,一同滋养着勇者不惧的品格。

    ⑤如何培养沉着的静气与进取的锐气?应该在困境中不断提高自身修养,锐意进取。孔子周游列国时,曾在陈、蔡之间被军队围困而一度绝粮。情势危急之下孔子始终沉着冷静,“歌两柱之间”“修乐不休”。孔子珍视这场坎坷遭遇,把艰难困苦当作了成就英勇人格的重要外在条件。当然,困境本身不能成就勇士,真正成就勇士的,是面对困境时的修为和态度。《周易》谓:“蹇,君于以反身修德。”面对外在的艰难险境,我们要反求诸已,在克服内心恐惧、忧愁、烦扰的同时,积极自我磨练,超越突破,并在道义感召下勇往直前、奋发有为。

    ⑥“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中华民族在数千年风雨征程中,没有被任何外在困难吓倒,而是凭着在其间磨砺出的“勇者不惧”品格,开辟出文明的新天地,书写出发展进步的新篇章。

    (选自《光明目报》,有删改)

    1. (1)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开篇点题,明确指出“勇者不惧”是中华民族历史征程中珍贵的民族精神基因。 B . 文中多处引用经典名言,列举历史故事,论据充分论证有力,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C . 文章②③段都进行了正反对比论证,达到了有破有立、突出论点、愈辩愈明的效果。 D . 第⑤段先提出问题,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层层深入展开论证,思路清晰,结构合理。
    2. (2) 第④段是如何论证分论点的?请简要梳理。
    3. (3) 联系全文,说说你对“勇者不惧”的理解。
  • 7.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废玻璃是一种生活垃圾,它的存在既占用宝贵的土地资源,增加环境负荷,造成大量的资源和能源的浪费,又会带来环境污染,还容易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伤害和不便。[A]据统计,每生产1吨玻璃制品,约消耗700~ 800千克石英砂、100-200 千克纯碱和其他化工原料,合计每生产1吨玻璃制品,要用去1.1~1.3 吨原料,而且还要消耗大量煤、油和电。更麻烦的是,废玻璃是一种无法通过焚烧、无法在填理中自然降解且无法采用一般的物理、化学方法加以分解和处理的废弃物。有研究表明,玻璃及其制品的自然降解时间可长达4000年。对于人类社会来说,这种降解速度实在是太过漫长。[B]另外,玻璃容易破碎,一旦有人或动物试图吞下或舔食玻璃碎片上战存的食物或饮料,就有可能受到严重伤害。[C]由于玻璃制造和加工等原因,废玻璃中一般含有锌、铜等重金属,如果处理不当,可能还会污染土壤和地下水。

    材料二:

    ①废玻璃根据其来源可分成日用废玻璃(器皿玻璃、灯泡玻璃)和工业玻璃(平板玻璃、玻璃纤维)。回收利用废玻璃有什么好处呢?废玻璃加以回收利用,能产生显著的节能减排效益:每回收利用1吨废城璃,可以节约0.58吨标准煤,减少二氧化碳气体排放1.26吨。采用这种处理方式主要集中在包装玻璃容器方面,如啤酒瓶、饮料瓶等。如果在有效期内提高它们的重复使用次数,不但可以提高利用效率,还可以降低生产成本。以啤酒为例,重复使用一个啤酒瓶所节省的能源可以使40瓦的灯泡持续亮4个小时。据了解,目前,占玻璃包装容器产量1/3的包装瓶能够被重复使用。我们必须清楚当前所面临的能源问题,如果玻璃厂能充分利用来自各方面的废玻璃这一原料资源,不仅可以节约及纯碱,而且对改善环境也能起到作用。计算显示,当所用碎玻璃含量占配合科总量的60%时,可减少6%—22%的空气污染,并节约6%的能源。

    ②对于绝大多数废玻璃来说,若要在“来生”重新以玻璃的面目现身,并不像那废啤酒瓶或是汽水饮料瓶一般“幸运”,它们需要下大力气“洗心革面”,甚至还要回炉“锻炼”一番。

    材料三:

    ①英国、丹麦、瑞典、瑞士等国家自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在玻璃生产企业和城居民点及其他社会公共场所设置废玻璃回收集装箱,进行废玻璃的回收与利用。英国于1977年底建立了玻璃再生中心,以增大废玻璃的利用率。在德国的城市居民区、公园、商店、工厂、酒吧和其他地点,共设置了5000 多个回收集装箱。瑞士在其1100多个大小城镇进行定期的废玻璃回收工作。

    ②几十年来,欧洲多国实施的废玻璃回收计划成效显著。2012年,欧盟对65%的玻璃包装进行了回收,共有255亿个玻璃瓶和玻璃罐被回收,且回收率稳步增长,比利时和瑞士的玻璃包装回收率接近100%。欧盟对废玻璃的回收远远领先于其他材料。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甚至出现了一种能自动分拣各色玻璃的智能玻璃回收箱。如按2001年的回收量推算,西欧每年节省46%以上的玻璃原料、在能源节约方面相当可观,因为每回收1吨废玻璃,可节约100千克燃料,而且可减少石英砂的用量,促进对自然环境的保护。

    (选文有删减)

    1. (1) 根据材料,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 废玻璃是一种无法通过焚烧、无法在填埋中自然降解且无法采用物理、化学方法加以分解和处理的废弃物。 B . 废玻璃的回收利用没有时间限制,我们可以提高它们的重复使用次数,有效提高利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C . 面临能源紧缺问题,如果对废玻璃加以充分利用,就可以节约能源及纯碱,对改善环境也能起到一定作用。 D . 几十年来,欧盟的玻璃包装回收率接近100%,对废玻璃的回收远远领先于其他材料,促进了环境保护。
    2. (2) 材料一中A、B、C三处说明顺序不合理,请排列出合理的顺序并说明理由。
    3. (3) 材料二中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 8. 根据名著阅读任务单,完成相关任务。

    阅读方法

    助读资料

    阅读任务

    检索目录

    第十回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陆虞候火烧草料场

    第十一回朱贵水亭施号箭林冲雪夜上梁山

    第十二回梁山泊林冲落草汴京城杨志卖刀

    第十三回急先锋东郭争功青面兽北京斗武

    第十四回赤发鬼醉卧灵宫殿晁天王认义东溪村

    第十五回吴学究说三阮撞筹公孙胜应七星聚义

    ①探究杨志的出身和押送生辰纲的原因,应该选择阅读哪几回?

    关注情节

    探究小说人物,一般可以关注情节突变处。如一个人突然闯入别人的生活或突然从生活中消失导致人物命运发生改变。《骆驼祥子》中就有许多这样的情节突变处:大兵突然出现,夺走了祥子的新车,让他长久的努力化为泡影;小福子绝望自杀,让祥子精神彻底崩溃……

    ②列举因人物突然出现或消失而导致祥子命运变化的两个情节。(助读资料涉及的情节除外)

三、写作(60分)
  • 9.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礼记·虽有佳肴》

    人们有时可以支配自己的命运。要是我们受制于人,亲爱的勃鲁托斯,那错处并不在我们的命运,而在我们自己。——莎士比亚《裘力斯凯撒》

    中国华为技术有限公司遭受美国大面积技术封锁。面对记者采访,华为创始人任正非说:“我们最重要的还是把我们能做的事做好,美国政府做的事不是我们能左右的。”——新华网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什么联想与感悟?请任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定文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6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