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2022年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更新时间:2022-05-25 浏览次数:70 类型:中考模拟
一、单选题
  • 1.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为确保师生健康,学校所采取的保障措施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 . 用额温枪测体温 B . 酒精消毒 C . 佩戴口罩 D . 填写健康申报卡
  • 2. 下列物质中,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项目的是(   )
    A . 二氧化碳 B . 稀有气体 C . 细颗粒物 D . 氮气
  • 3. (2020·澄海模拟) 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
    A . 铁钉投入试管 B . 称量10.34g固体     C . 检查气密性 D . 稀释浓硫酸
  • 4. (2021九上·梅县期中) 下图为汞元素的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汞的核电荷数为80 B . 汞属于非金属元素 C . 汞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00.6g D . 在化学反应中,汞原子容易得到电子
  • 5. (2018·镇江模拟) 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或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
    A . 棉花灼烧后会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    B .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会产生大量白雾 C . 热纯碱溶液洗涤试管内附着的油脂    D . 氢氧化钠固体放在纸片上进行称量
  • 6. (2020·澄海模拟) 化学与生活、健康、环境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 蔬菜、水果富含维生素 B . 霉变大米含有黄曲霉素,用水洗净后再煮饭 C . 青少年缺钙,易患佝偻病 D . 垃圾分类,有利减少废弃污染,变废为宝
  • 7. (2020九上·东莞期中) 碳可以与浓硫酸在加热的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C+2H2SO4(浓) CO2↑+2X↑+2H2O,其中X的化学式为(   )
    A . SO2 B . SO3 C . O2 D . H2S
  • 8. “大树输液”是一种新型园林处理技术,可为大树补充营养,以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题8图”是某大树营养液的部分标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大树营养液

    成分:天然BR,维生素C(C6H12O6),KNO3 , KH2PO4 , NH4Cl,镁、硼、铁等微量元素

    A . 镁、硼、铁等元素在营养液中以单质式存在 B . KNO3是一种复合肥 C . KH2PO4能增强大树的抗寒、抗旱和抗病虫害能力 D . NH4Cl不能与熟石灰混合施用,否则会降低肥效
  • 9. 为防控疫情,通常在公共场所使用84消毒液(土要成分是NaClO)进行消毒。Na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   )
    A . -3 B . +1 C . +3 D . +5
  • 10. 食醋是厨房中常用的调味品,它的主要成分是乙酸,乙酸分子的模型如图所示,其中 代表一个碳原子, 代表一个氢原子, 代表一个氧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乙酸是一种有机化合物 B . 乙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0 C . 乙酸分子中的碳原子、氢原子、氧原子的个数比为1:2:1 D . 乙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0%
  • 11. 下列实验设计能获得成功的是(   )
    A . 证明CO2密度比空气大且能与水反应产生酸 B .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C . 将河水转化为纯净水 D . 验证Cu和Ag的金属活动性大小
  • 12.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 . CO和CO2的分子结构不同,则两种物质的化学性质不同 B . 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则铝制品比铁制品更容易受腐蚀 C . 阴离子带负电,所以带负电的粒子都是阴离子 D . 含有 的物质加入BaCl2溶液产生沉淀,则加入BaCl2溶液产生沉淀的物质一定含有
  • 13. (2019·澄海模拟) 某气体由氢气、一氧化碳、甲烷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点燃气体后,在火焰上方罩一冷面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出现水雾;把烧杯迅速倒转过来,注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浑浊.下列对气体组成的推断正确的是()
    A . 可能只有氢气一种气体 B . 可能只有甲烷一种气体 C . 三种气体一定都存在 D . 一定是氢气和一氧化碳的混合气体
  • 14. 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一组是(   )

    选项

    待提纯的物质

    选用的试剂

    操作的方法

    A

    CuSO4溶液(H2SO4

    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过滤

    B

    HCl溶液(H2SO4

    过量的BaCl2溶液

    过滤

    C

    CO2(CO)

    氧气

    点燃

    D

    Cu(CuO)

    过量的稀盐酸

    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A . A   B . B   C . C   D . D
  • 15. (2020·澄海模拟) 现有以下曲线,与之对应叙述正确的是(  )
    A . 等质量碳酸钙与足量同浓度稀盐酸反应 B . 形状和质量相同的铁、锌分别加入到足量的同一种稀硫酸中 C . Ba(OH)2溶液中加入稀H2SO4 D . 稀释浓盐酸
二、填空题
  • 16. 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厨房中的化学(柴-米-水-盐)进行调查后,得到了如下信息:
    1. (1) 柴——厨房燃料的变迁:①上世纪60年代以前,我国城市家庭以煤为燃料,煤属于(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资源;②到70年代虽然仍以煤为主,但已将“蜂窝煤”取代了“煤球”,这样能使煤充分燃烧,请用化学知识解释其原因:;③到了80-90年代管道煤气又取代了“蜂窝煤”;④今天,绿色上海世博会的亮点之一就是二氧化碳的零排放,衣食住行均与低碳密切相关,此时使用的能源多为清洁能源,例如(请举1个例子)。
    2. (2) 米——分子料理中的米饭主要为我们提供的营养素是    (填序号)。
      A . 蛋白质 B . 糖类 C . 无机盐 D . 维生素
    3. (3) 水——喝水的主要目的是解渴、补水,因此以白开水、矿泉水为宜,尽量少喝饮料。从物质分类的角度,白开水属于(填“纯净物”或“混合物”);从含有可溶性钙、镁离子量的多少,白开水属于(填“硬水”或“软水”)。
    4. (4) 盐——厨房里的两只调料瓶中都放有白色固体,只知道它们分别是精盐(NaCl)和碱面(Na2CO3)中的某一种,可用厨房中的将它们区分开来。调料瓶的盖子是由塑料加工而成的,属于材料(填“天然”或“合成”)。
三、综合题
  • 17. 食盐是人类生存的必需品,盐在自然界中无处不在。人们很早就发现,从海里,盐湖里、盐井里和盐矿里,都能够开采出食盐。
    1. (1) 《汉代古火井碑序》记载:“诸葛丞相躬莅视察,改进技法,刳斑竹以导气(气指沼气),引井火以煮盐”,请写出文中涉及到的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 (2) 通过晾晒海水可以得到粗盐和卤水,上图为海水提取粗盐的过程,在结晶池中,继续风吹日晒,海水会变成食盐的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析出粗盐后,母液中氯化钠的溶质质量分数(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 (3) 氯化钠和硝酸钾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请根据下表回答:

      温度/℃

      20

      30

      40

      50

      60

      70

      80

      溶解度/g

      NaCl

      36.0

      36.3

      36.6

      37.0

      37.3

      37.8

      38.4

      KNO3

      31.6

      45.5

      63.9

      85.5

      110

      138

      169

      ①60℃将100gKNO3溶解在100g水中,然后降温到40℃,降温后析出固体的质量是g。

      ②KNO3和NaCl溶解度相等的温度范围是

      ③如下图所示,要使试管中有晶体析出,加入的试剂A是

      A.生石灰                                        B.氢氧化钠        C.硝酸铵固体             D.氯化钠固体

  • 18. 某兴趣小组用图1所示流程制取氧气,并回收提纯氯化钾和二氧化锰。

    回答下列问题:

    1. (1) 固体1的成分是(填化学式)。
    2. (2) 步骤Ⅱ中的操作m是,该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在步骤Ⅳ的操作n中当看到时,停止加热。
    3. (3) 步骤四中用酸化的硝酸银溶液检验洗出液中是否含有氯化钾,该检验方法的原理是。(用化学方程式)
    4. (4) 在回收提纯的过程中需要控制水的用量,原因有      
      A . 提高实验效率 B . 保证固体1全部溶解 C . 节约能源
    5. (5) 实验结束后,若不考虑操作过程中的损失,可回收g质量的二氧化锰固体。
    6. (6) 回收后的氯化钾固体在农业中可作为(填“复合肥”、“氮肥”、“钾肥”或“磷肥”)使用。
四、综合题
  • 19. 请根据下面常用化学实验装置回答以下问题。

    1. (1) 写出仪器①的名称,图H实验的目的是
    2. (2) 实验室选用B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若用F装置收集氧气,当时开始收集,待收集完氧气后用玻璃片(填“磨砂”或“光滑”)一面盖住集气瓶口,小心移出水槽,正放在桌面上。
    3. (3) 实验室制取CO2时,为了控制反应速率和节约药品,最好选择(填字母)作为发生装置,化学方程式为。若用G装置通过排空气的方法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应该从(填“a”或“b”)进入。
五、综合应用题
  • 20. 某化学兴趣小组为验证硫酸的部分化学性质使用氢氧化钠、碳酸钠、金属铝和另外一种不同类别的物质A进行了相关实验。

    1. (1) 实验时观察到稀硫酸与固体A反应有蓝色溶液生成,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属于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2. (2) 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时没有明显现象,为了证明二者发生了反应,该组同学设计了如图一所示实验,传感器测定的pH和温度随溶液质量变化的情况见图二、图三、则B溶液是溶液,图三中的M与图二中X、Y、Z中的数值相等。
    3. (3) 该化学兴趣小组又做了如图四所示实验:

      【提出问题】②号试管中无色溶液的溶质是什么?

      【作出猜想】猜想一:硫酸钠       猜想二:硫酸钠和硫酸    猜想三:硫酸钠和氢氧化钠

      【实验验证】该小组同学用试管取适量②号试管中的无色溶液。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小月

      用试管取少量②号试管中的无色溶液,加入适量

      无气泡生成

      猜想二不成立

      小妮

      用试管另取少量②号试管中的无色溶液,加入适量硫酸铜溶液

      猜想三成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 (4) 【质疑反思】小东认为猜想三不能成立,因为①②号试管中的溶液混合后烧杯中没有蓝色沉淀生成。

      请你告诉他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六、计算题
  • 21. 为测定久置于空气中的氢氧化钠样品的变质程度,某化学活动小组称取该固体样品13g放入锥形瓶中,加水溶解,配成100g溶液,再向锥形瓶中加入稀硫酸,反应过程中随机测定了加入稀硫酸的总质量和产生气体的总质量的三组实验数据,如图表所示:

    组数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加入稀硫酸的总质量/g

    80

    130

    150

    产生气体的总质量/g

    2.2

    4.4

    4.4

    1. (1) 久置于空气中的氢氧化钠会变质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 (2) 13g样品与稀硫酸完全反应产生气体的质量是g。
    3. (3) 求13g样品中氢氧化钠的纯度。(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精确到0.1%)
    4. (4) 当加入150g稀硫酸时,锥形瓶中的溶液所含的阳离子为(填离子符号)。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