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学语文 /小升初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统编版六年级下学期语文小升初测试卷(一)

更新时间:2022-04-28 浏览次数:133 类型:小升初模拟
一、选择题。(21分)
  • 1.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俐(línɡ)  徘(huí)   水(jí)    绕(yínɡ) B . (zēnɡ)  扣(niǔ)    肩(jiǎ)     歉(jiù) C . (jiàn)  熟(xián)   筑(hānɡ)    藏(jù) D . 想(jiǎ)   杀(nüè)    持(jīn)     然而止(jiá)
  • 2. 下面各组词语中有且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 蒸融  枯萎  锻炼  语重心长 B . 考验  惩诫  嗅觉  羞溃难当 C . 翡翠  咪缝  抽噎  美不胜收 D . 厨窗  乖巧  陪育  死得其所
  • 3. 下面对加点字的解释全对的一项是(  )
    A . 岁(不满,不是十足)     面孔(呆板)   空(凭据) B . 红(描绘)            身其境(碰到)    百年人(种树) C . 引人入(胜利)        哄大笑(屋子)   前仰后(合上) D . (边)              尔(偶然)        覆(倒塌)
  • 4. 下列年龄与说法对应错误的一项是(  )
    A . 100岁——耄耋之年 B . 50岁——知天命之年 C . 15岁——及笄之年 D . 13岁——豆蔻年华
  • 5. 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方框中的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    )

    古希腊人用月桂树叶编织成帽子()授予有杰出成就的诗人或竞技比赛的优胜者()象征光荣()后人便借()桂冠()代称()第一()

    A . , , 。 《 》 《 》。 B . , , , ‘ ’ ‘ ’ 。 C . , 。 , “ ” “ ” 。 D . , , 。 “ ” “ ” 。
  • 6. 填入下面文段中的语句,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后来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  ②但花朵从来都稀落

    ③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  ④好像在试探什么  ⑤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

    A . ③②④①⑤ B . ②③①⑤④ C . ③②⑤④① D . ②③①④⑤
  • 7. 下列语言表达不得体的一项是(   )
    A . 医院——欢迎各界人士光临本院! B . 图书馆——你轻轻地来,带走的是知识,留下的是文明。 C . 花圃——鲜花因为你的精心呵护才如此美丽。 D . 道路旁——为了您和家人的幸福,请注意交通安全。
二、填空题。(24分)
  • 8. 通过小学六年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学问学问,好学善问,这是因为《》;我们还懂得了应该从小学好知识,练好本领,将来更好地《》……转眼小学就要毕业了,真是时光《》啊!(用本册课文题目填空)
  • 9. 通过对全册课文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填作者)的《那个星期天》通过具体细致的叙述,真实自然地表达了“我”期盼的心情;《十六年前的回忆》中,作者回忆的是我国共产主义事业的先驱;我们还知道《北京的春节》的作者是“人民艺术家”;瑞典作家塞尔玛·拉格洛芙创作的童话《》讲述了一个顽童骑鹅旅行的故事,还向读者介绍了相关地理概况、风土人情以及历史知识等。
  • 10. 古诗词填空。
    1. (1) 苏轼用“”描绘了晴天和雨天的西湖美景。
    2. (2) 谁道人生无再少?!(苏轼《浣溪沙》)
    3. (3) 王观《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中的“”两句运用自问自答的句式,交代了友人此行的目的地。
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9分)
  • 11.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时下,“浮躁阅读”甚嚣尘上,正广泛地影响着我们的文化生活。欣赏电视剧《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代替了对原著的阅读;大部头的名著的缩写本就在身边;二十四史可以直接看现成的译文;学习古诗词只需熟读其中的“名句”;了解明清史实,去看看影视剧的戏说、演绎……对此,有人提出“文化传统是一个国家的灵魂,文化传统更具感召力和凝聚力”,呼吁我们强化“国学”的学习,发扬祖国传统文化。

    材料二:

        朱永新教授等认为当前部分国民心态浮躁与疏远阅读、远离经典、缺乏应有的文化底蕴有极大的关联,因此,提出建立“国家阅读节”。余秋雨则明确表示反对。其理由是:一、现在已有“国际阅读日”,没有必要增加类似节日;二、在网络阅读日趋流行的今天,阅读不是欠缺,而是灾难;三、在今天,阅读不再重要,重要的是考察、游历、体验、创造。余秋雨说阅读能启发生命,但更多的是浪费生命。

        不久,朱永新又发文《余秋雨先生,请不要误导中国人》。两种争论十分激烈,也在各地引发是否设立阅读日的讨论。

    1. (1) 两则材料反映了一个什么现象?请用一句话概括。
    2. (2) 简要谈谈你对材料一中的现象的看法。
    3. (3) 你认为是否需要设立“国家阅读日”?请根据你的体会简要写明理由。
四、阅读短文,完成练习。(16分)
  • 12.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不识字的老师

    ①那个年代的留美学生,暑假打工是唯一能延续求学的方法。

    ②仗着身强体壮,这年我找了份高薪的伐木工作,在科罗拉多。工头替我安排了一个伙伴——一个壮硕的老黑人,大概有60多岁,大伙儿叫他“路瑟”。他从不叫我名字,整个夏天在他那厚嘴唇间,我的名字成了“我的孩子”。

    ③一开始我有些怕他,在无奈下接近了他,却发现在那黝黑的皮肤下,有着一颗温柔而包容的心。我开始欣赏他,继而在那个夏日结束时,他成为我一生中难忘的长者,带领着年轻无知的灵魂,看清了真正的世界。

    ④有一天,一早我的额头被卡车顶杆撞个大包,中午时,大拇指又被工具砸伤了,然而在午后的烈日下,仍要挥汗砍伐树枝。他走近我身边,我摇头抱怨:“真是倒霉又痛苦的一天。”他温柔地指了指太阳:“别怕,孩子。再痛苦的一天,那玩意儿总有下山的一刻。在回忆里,是不会有倒霉与痛苦的。”我俩在珍惜中,又开始挥汗工作,不久太阳依约下山了。

    ⑤一次,两个工人不知为什么争吵,眼看卷起袖子就要挥拳了,他走过去,在每人耳边喃喃地轻声说了句话,两人便握了手。我问他施了什么“咒语”,他说:“我只是告诉他俩——你们正好站在深渊边,快退后一步。”

    ⑥午餐时,他总爱夹条长长的面包走过来,叫我掰一段。有一次我不好意思地向他道谢,他耸耸肩笑道:“他们把面包做成长长的一条,我想应该是方便与人分享,才好吃吧。”从此我常常在午餐中,掰一段他长长的面包,填饱了肚子,也温暖了心坎。

    ⑦伐木工人没事时总爱满嘴粗话,刻薄地叫骂着同事以取乐,然而他说话总是柔顺而甜美。我问他为什么,他说:“如果人们能学会把白天说的话,夜深人静时再咀嚼一遍,那么他们一定会选些柔软而甜蜜的话说。”这习惯到今天我仍承袭着。

    ⑧有一天,他拿了一份文件,叫我替他读一读,他咧着嘴对我笑了笑:“我不识字。”我仔细替他读完文件,顺口问他,不识字的他怎么能懂那么深奥的道理。那黝黑粗壮的老人仰望着天空说道:“孩子,上天知道不是每个人都能识字,就把真理写在天地之间,你能呼吸,就能读它。”

    ⑨现在,路瑟也许不在了,然而,我记不得世上曾经有多少伟人,却永远忘不了路瑟。

    1. (1) 第④段中“不久太阳依约下山了”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2. (2) 第④段中路瑟说:“再痛苦的一天,那玩意儿总有下山的一刻。在回忆里,是不会有倒霉与痛苦的。”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3. (3) 通读全文,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路瑟的性格特点。
    4. (4) “我”为什么一开始怕他到后来又欣赏他,以至永远忘不了他呢?
    5. (5) 读完全文,请谈谈为什么路瑟不识字而“我”还要称他为“老师”。
五、习作与表达。(30分)
  • 13. 六年的小学生活即将结束。回顾这六年的生活,你一定会有许多感触:兴奋、自得、自豪、遗憾、后悔、困惑……如果能再做一回小学生,你将会怎样呢?

    请你以“如果我能再做一回小学生”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语句流畅,书写工整,写出真情实感。②不少于500字。③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