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学语文 /小升初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22年春部编版语文毕业会考模拟卷(一)

更新时间:2022-04-27 浏览次数:112 类型:小升初模拟
一、积累与运用(36分)
  • 1. 看拼音,写词语。

    pì jìng hán hu biān pào

    zhàng peng zhèn jìng mào shèng

  • 2.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xiáng)   农物(zuō) B . (yì)        头涔(chén) C . 除(tì)        事员(chuī) D . (huo)    泪潸(shān)
  • 3. 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 元宵     云霄     逍遥     消失 B . 帐蓬     篷松     膨胀     澎湃 C . 援救     水源     缘故     原来 D . 防御     领域     机遇     忧郁
  • 4. “馂(jùn)”这个字的意思最可能与( )有关。
    A . 古代的区县 B . 险峻的高山 C . 吃剩的食物 D . 俊俏的人儿
  • 5. 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他神情______地说,当前环境保护的形势十分______,一方面我们要______要求自己,另一方面政府部门要采取______的措施,双管齐下整治环境。

    A . 严厉     严肃     严峻     严格 B . 严峻      严格     严厉     严肃 C . 严格      严厉     严肃     严峻 D . 严肃      严峻     严格     严厉
  • 6.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李大钊、张思德等无数先烈为人民的利益而献身,他们死得其所 B . 他孤身一人在原始森林中生活了十三年,真是不可思议 C . 失去那份工作也算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吧,我找到了更喜欢的工作。 D . 她写的文章,笔走龙蛇 , 行云流水,给人一种流畅的美感。
  • 7. (2021六下·荔城期中) 与“答应了别人的事就要守信用”这句话意思不一样的一项是(    )。
    A . 答应了别人的事不能不守信用。 B . 答应了别人的事能不守信用吗? C . 答应了别人的事非守信用不可吗? D . 答应了别人的事非守信用不可!
  • 8.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狼牙山五壮士的精神和品质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 B . 因为他迟到了十分钟,但是他错过了这趟公交车。 C . 通过同学们的帮助,使小刚的语文水平大大提高。 D . 在这次劳动中,男同学都抢着干重活。
  • 9. 对下列诗句对应的节日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 .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寒食节) B .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春节) C .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重阳节) D .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元宵节)
  • 10. 句子“是的,这里是落叶松的海洋。”放在语段中的位置最合适的一项是( )。

    ①兴安岭上千般宝,第一应夸落叶松。②看,海边上不是还泛着白色的浪花吗?③那是些俏丽的白桦,树干是银白色的。④在阳光下,大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不是像海边的浪花吗?

    A . ①之前 B . ①②之间 C . ②③之间 D . ④之后
  • 11. 填在下面句中横线上的诗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张红同学经常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因为她知道“______”的道理。

    A .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B .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C .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D .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 12. 填空。
    1. (1) 青,取之于蓝。——《荀子》
    2. (2) 《荀子·劝学》中说:“蓬草长在麻地里,不用扶持也能挺立住,白沙混进了黑土里,就再不能变白了。”这不正说明了“”的道理吗?
    3. (3) 我们徜徉在古诗词的百花园中,“死去元知万事空,”“却看妻子愁何在,”让我们悟出了诗人的拳拳爱国之心;“,莲动下渔舟”让我们品出了诗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粉骨碎身浑不怕,”让我们感受到了诗人洁身自好的品质;“我劝天公重抖擞,”让我们体会到了诗人远大的理想和抱负;“,西出阳关无故人”让我们体会到了诗人与朋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老大徒伤悲”则让我们懂得了要珍惜时间,努力学习。
二、阅读与欣赏(34分)
  • 13. 阅读回答问题.

    【材料一】以下是某知名网站对“《中国诗词大会》关注人群的年龄分布”调查数据图:

    【材料二】

        中国诗词是我们独有的文化瑰宝,是沉淀在每一位中华儿女血脉里的文化基因,能唤醒每个人心底最温暖的记忆。《中国诗词大会》的热播,成为一场现象级的文化盛宴,像一道清流直入人心、浸润心灵。

        100余位诗词大会的选手都是普通人,是诗词让他们在或浮躁纷扰或艰难困苦的环境中仍能保持一份恬淡、宁静,也让观众感悟到古典诗词滋养的诗意人生。

        诗词与传媒、文化、科技的有机结合,为传统文化搭起了一个最大的、最接地气儿的课堂。在诗词大会中,竞猜、“飞花令”等对抗性安排,增加了节目的悬念;超大演播室、水舞台、大屏幕意境展示等全新舞美设计,增加了节目的观赏性;手机摇一摇等新媒体互动、多屏传播等技术手段的应用大大提升了节目的趣味性和参与性。

        从成语大会到诗词大会,汉语文化类节目的兴起,充分展示出年轻一代在传承传统文化方面有理想、有情怀、有能力。

    【材料三】

        百家讲坛、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诗词大会等文化盛会,被誉为“综艺清流”,而猎奇热潮一阵阵随风而逝,人们对于传统文化学习和书写的淡漠似乎没有从根本上有所改变。有专家说,生活中“没文化”的例子不时跳出来刺眼。艾青去世时,两家报纸都在标题里将“大堰河”当成了一条河。前几年,春天,某地的梨花开了,报纸用的标题是“千树万树梨花开”,而此梨花却非彼梨花。现在的父母在孩子三四岁时就令其背诗,可惜最终难以塑造其“诗和远方”,孩子的精神生活最终被奥数和考级等占据。

        当喧嚣的现代社会与传统文化有了一次次美丽的“邂逅”,中华文化基因逐渐苏醒,这危机中的熹微,则弥足珍贵。

    1. (1) 上面三则材料主要讲的是哪个节目?( )
      A . 《百家讲坛》    B . 《中国成语大会》 C .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    D . 《中国诗词大会》
    2. (2) 阅读【材料二】,下列哪个选项不能说明“诗词与传媒、文化、科技的有机结合,为传统文化搭起了一个最大的、最接地气儿的课堂”?( )
      A . 对抗性安排,增加了节目的悬念。 B . 全新舞美设计,增加了节目的观赏性。 C . 新媒体互动、多屏传播等技术手段的应用提升了节目的趣味性和参与性。 D . 汉语文化类节目的兴起,展示出年轻人传承传统文化的理想、情怀、能力。
    3. (3) 从【材料一】的调查数据图中你获得了什么信息?
    4. (4) 结合材料,联系生活,谈谈你对【材料三】画线句中这一现象的看法。
  • 14. 阅读回答问题。

    土豆花

    ①我从没想到,土豆的花,竟也这么漂亮!

    ②这是个意外发现。那天上午,我去新居浇花,拉开阳台上的藤椅,眼前便“刷”地一亮,我惊讶地发现了两簇花——两簇浅紫色的土豆花!

    ③“土豆开花了,快来看!”我遂欣喜地呼唤先生。先生跑来,也吃了一惊:“这土豆花,倒比你养的那些观赏花,还要好看。”

    ④没错,是好看:一个青瓦盆,土豆赤裸着,干干净净地卧在泥上。在叶与叶之间,突然蹿出两枝水汪汪的茎,茎顶上,又炸开一簇花,猛一看,像是水仙。只是,水仙的花,六瓣,而土豆花,五瓣。

    ⑤上网查看,才发现,土豆花,不仅有紫色,还有白色、粉色。最早欣赏土豆花的是法国人。两百多年前,在法国,它是时尚的标志。在国王的生日宴上,一个药剂师,把一束土豆花献给了王后,王后非常喜欢,外出时,插在头发上,国王也喜欢,别在纽扣上。一时间,全国爱美的女子,都迷上了土豆花,太太小姐们,把别土豆花当成最时尚、高贵的象征。

    ⑥再后来,全国开始种土豆,就是这看起来并不起眼的植物,帮法国人度过了无米的荒年,被誉为“地下苹果”。药剂师的目标达到了。在药剂师眼里,土豆是食物,但打动王后的,先是土豆花的美丽。

    ⑦有意思的是,长久以来,我只知道土豆好吃,并没想到它还会开花。平日里,琢磨最多的,是它的实用性,比如说,是炖牛肉,还是爆炒酸辣丝?今天,居然看见它开花了,而且一开,就轻而易举地开出了水仙的美。

    ⑧我从来没有思考过,土豆会不会开花,正如,我从来没有想过,我的母亲,是不是也有过青春,有过红颜。

    ⑨在我的记忆里,母亲从来没有漂亮过。她永远穿着土褐色、方格子的旧衣,额头正中,印着拔火罐的圆痕,屁股上,一个圆圆的补丁,年轮似的,轧一圈圈的线。又因常年在地里劳作,脸被阳光晒得又黑又黄。但,姨妈告诉我,母亲年轻时,也是很漂亮的。她说,她清楚地记得,母亲出嫁那天,穿大红的衣,粉粉白白的脸,跟满月似的,两道细长的丹凤眼,像戏台上的人。我很吃惊,问起父亲,母亲年轻时,是不是也很美丽,父亲先是冲母亲笑笑,然后,很认真地说:“好看啊……”

    ⑩少年时的母亲,爱唱爱跳。因为家穷,上不起学,就和我大姨一起,趴在教室外边听人家讲课,唱歌。那时候,她的脑子好用,不像现在这样糊涂,一首歌,听一遍就能唱。走在路上又跳又唱,常引起路人夸赞:“这闺女,多脆生啊!”

    ⑪但在我的想象里,我无论如何,也不能把那爱唱爱跳爱美的小女孩,和母亲扯在一起。我的母亲,在田里,汗流浃背;在灶台边,尘满面,鬓如霜。她是母亲,反正母亲就是那个样子:永远地弯着腰,陀螺似的转个不停。就像我天天吃土豆,却从来不信土豆会开花,更没有想到土豆花那么美。

    ⑫我想,生活中,还有多少人多少事,因太注重功用,而被忽略了美?或者说,正是因为实用,令我们忘记了其另一面的美?

    (有删改)

    1. (1) “这是个意外发现”是指作者发现了( )。
      A . 阳台上的藤椅 B . 两簇土豆花 C . 两个土豆 D . 土豆卧在泥上
    2. (2) 下列哪一项不能说明土豆的实用性?( )
      A . 土豆炖牛肉 B . 爆炒酸辣丝 C . 土豆花很美 D . 被誉为“地下苹果”
    3. (3) 下列哪一项不是作者记忆中的母亲的形象?( )
      A . 穿着旧衣 B . 脑子糊涂 C . 爱唱爱美 D . 脸又黑又黄
    4. (4) 文中“母亲”与“土豆花”的相似之处是( )。
      A . 都给人带去很大的帮助 B . 在不经意间,可以给人惊喜 C . 在恶劣的环境中能够顽强地生长 D . 朴素,都有“开花”时的美丽容颜
    5. (5) 说说你对“就像我天天吃土豆,却从来不信土豆会开花,更没有想到土豆花那么美”这句话的理解。
    6. (6) 有人说文章第⑤⑥段与文章主旨没有太大关系,可以删去,你认为呢?说说理由。
    7. (7) 文章以“土豆花”为题有什么好处?
三、表达与交流(30分)
  • 15. 即将告别六年丰富多彩的小学生活,在这六年里,你一定经历了不少的事,从中懂得了许多。有些事让你感受到人间的真情,有些事让你明白了为人处世的道理……请你以《我终于懂得了》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写清是哪件事让你懂得了什么,写清楚自己的感受,把重点部分写具体。做到用词准确,语句通顺;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