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学语文 /小升初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统编版2021年小升初语文修辞手法专项训练试卷(2)

更新时间:2022-04-22 浏览次数:190 类型:二轮复习
一、选择题。
  • 1. 从运用的修辞手法的角度看,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 . 风风雨雨过日子,炎炎凉凉看世态。 B . 谈笑有长官,往来无百姓。 C . 文学似海乐无边,官爵如花荣有限。 D . 宁为八方苦水"流浪鱼",不作一棵树上"吊死鬼"。
  • 2. 下列句子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 . 嫩绿和墨绿的植被编织出硕大无边的毡毯,一直铺展到天边。 B . 时间与空间好像在你的脑海里,无止境地延伸着,延伸着。 C . 从破败的城墙中,他们看到了美,一种残损的美,像维纳斯。 D . 日记本是我的所爱,就如同我儿时的抽屉,里面装满了钉子和小刀。
  • 3. 对下边各句中的“像”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①就说那个野葱吧,香气和家葱一样,味道却像刚结出的李子。

    ②只在小路的旁边,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

    ③他俩就像一个模子铸出来的两枚希腊古币。

    ④这些字贴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子,就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

    A . ①②副词,表猜测;③④动词,表比喻。 B . ①动词,表比较;②副词,表猜测;③④动词,表比喻。 C . 都是动词,①②表比较,③④表比喻。 D . ①③④动词,表比喻;②副词,表猜测。
  • 4. 下列句中有明喻、暗喻、借喻三种类型,选出归类正确的一项( )。

    ①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②目录学是打开一切科学宝库的钥匙。

    ③浪花向上抛,开成千万朵盛开的白莲。

    ④她不染一丝尘滓,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

    ⑤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要看他的筋骨和脊梁。

    ⑥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A . ①④/②③/⑤⑥ B . ①③/②④/⑤⑥ C . ①⑤/③⑥/②④ D . ①②/③⑤/④⑥
  • 5. 在语义上与“天边偶尔飘浮着淡淡白云”构成最贴切的比喻句的一项是(   )
    A . 形成朵朵盛开的白莲。 B . 就像白缎上绣着几朵浅浅的银色的暗花。 C . 像从别的什么仙境飘来片片银色的羽毛。 D . 好像镶嵌在蓝色的玻璃上的几片洁净的羽毛。
  • 6. 根据文意,在下边空缺处该填的恰当的喻体,正确的一项是(   )

        开拓者的美名,令人神往、羡慕、崇敬。它,          般吸引着青年人去奋斗,去追求,去踏勘,去捞取知识的珍贝,去撷取科学上的明珠。

    A . 有如千万朵盛开的白莲 B . 好像一只只洁白的羔羊 C . 像从仙境倏然飘来的片片银色的羽毛 D . 仿佛高高耸立的垛垛银棉
  • 7. 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的运用,恰当的一句是(   )
    A . 譬如《三大纪律八项注意》那首歌吧,从苏区开始,就一直是红军、八路军、新四军和人民解放军的先遣部队。 B . 荞麦正开花,远远望去像一张粉红色的地毯,地毯的边缘上长着森林一般的大麻和玉米。 C . 甬道两旁那婀娜多姿的垂柳,雄赳赳地站在路边,仿佛是在列队欢迎我们的到来。 D . 他想到为社会主义祖国争光,就像离弦的箭一样,坚决要求火速去工地。
  • 8. “有的侧身探海”一句应放在下文①、②、③、④的哪一处(   )

    有的石头像莲花瓣,有的像大象头,有的像老人,有的像卧虎,①有的错落成桥,②有的兀立如柱,③有的怒目相向。有的什么也不像,黑乎乎的,一动不动,④堵住你的去路。

    A . ①处 B . ②处 C . ③处 D . ④处
  • 9. 分别与前面的语句构成最佳对偶句的一项是

    今天在追悼李公朴、闻一多两先生,时局极端险恶,         。但是此时此地,有何话可说?我谨以最虔诚

    的信念,向殉难者默誓:心不死,         , 和平可期,           , 杀人者终必覆灭。

    A . 人民无比沉痛    志不绝    争取民生 B . 人心异常悲痛    志不绝    民主有望 C . 人心异常悲痛    意志坚    民主自由 D . 人民生活痛苦     斗志昂    民主有望
  • 10. 下面是一首七言绝句,描绘了一幅色彩鲜丽、芳香四溢的夏日图景。原诗的顺序已经打乱,请选出排列正确的一项(   )

    ①楼台倒影  池塘 ②满架蔷薇  院香

    ③小移帘动微风  ④绿树阴  夏日长

    A . ①③②④ B . ④②③① C . ④①③② D . ③①②④
  • 11. 根据上题选出的正确顺序,填入诗句中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A . 映 来 凉 庚 B . 吹 照 满 下 C . 阴 小 飘 进 D . 浓 入 起 一
  • 12. 下列各句中比喻运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 . 他提着两个包,气喘吁吁地走着,像踩在棉花上深一脚、浅一脚。 B . 小战士斜挎着冲锋枪,在崎岖的山路上猛冲,脚步像踩在棉花上般的轻快。 C . 一群仙女,踩在棉花似的云朵上,随着隐隐的仙乐,冉冉地向远方飘去。 D . 她突然瞥见路中央盘看一条大蛇,蛇头昂起,张着大口,她顿时感到两脚像踩在棉花上似的。
  • 13. 以下几句运用修辞方法恰当,并确实增强了表达效果的一项是()
    A . 海外儿女思乡,思乡,思乡,此情此意久长。 B . 他的话没有实质内容,全得像战鼓一样。 C . 蒲公英柔软的茎上顶着小黄伞,雄赳赳地守卫在道路两旁。 D . 个人的自学,个人的努力,个人的独立钻研,是主要的;但是适当的讨论,相互的讨论,集体的讨论也是必要的。
  • 14. 下面是《雨中登泰山》中的一段话,后面列出的四种分析,哪一种更能确切地反映作者的意图和表现方法(   )?

     ┅┅但是把人的心灵带到一种崇高的境界的,却是那些“吸翠霞而夭矫”的松树。它们不怕山高,把根扎在悬崖绝壁的隙缝,身子扭得像盘龙柱子,在半空展开枝叶,像是和狂风乌云争夺天日,又像是和清风白云游戏。有的松树望穿秋水,不见你来,独自上到高处,斜着身子张望。有的松树像一顶墨绿大伞,支开了等你。有的松树自得其乐,显出一副潇洒的模样。不管怎么样,都让你觉得它们是泰山的天然的主人,好像少了谁都不该似的。

    A . 作者运用借代、拟人等修辞方法,表现了松树在逆境中奋斗的自豪感和旺盛的生命力。 B . 作者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表现了松树千姿百态、各具情趣的自然景色。 C . 作者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表现了松树在逆境中奋斗的自豪感和是旺盛的生命力。 D . 作者运用借代、拟人等修辞手法,表现了松树的千姿百态、各具情趣的自然景色。
  • 15. 下列句子运用夸张手法不当的一句是(   )
    A . 山高水险石卡卡,红苕洋芋包谷耙。要想吃碗大米饭,除非坐月生娃娃,等到大米找回来,娃娃已经满地爬。 B . 王老汉种的甜瓜,几十里外就闻到瓜香了。 C . 面片擀得一张纸,面条切下一条线,下到锅里莲花转,盛到碗里赛牡丹。 D . 玉米稻子密又浓,铺天盖地不透风,就是卫星掉下来,也要弹回半空中。
  • 16. 对下面的诗句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A .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白《独坐敬亭山》)——后两句以拟人方法写出山之灵秀、可爱,也表现了诗人自己的情怀。 B .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浮云”、“落日”既是写景,也是比喻,景美情深,感人至切。 C .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朝发白帝城》)——用夸张的写法写出舟行之速,一派喜悦兴奋之情跃然纸上。 D .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李白《送友人入蜀》)——“起”“生”二字,用拟人的写法表现了山势险峻、白云悠闲。
  • 17. 含有比喻和比拟两种修辞方法,并且使用都恰当的一句是(   )
    A . 车在奔驰,风在欢笑,将要成熟的晚稻像片片彩霞落在辽阔的大地上。 B . 雄伟庄严的天安门经历了千万次战斗的风雨,带着亿万人民胜利的豪情,傲然屹立。 C . 当代艺术界、体育界、卫生界的不少女性,都有许多辉煌的成就,岂止不让须眉,还多占几分春色。 D . 在那夜阑人静屋暖花香的氛围里,她的话正如打开闸门的潮水,快活地向外奔。
  • 18. 下列各句修辞手法的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 郝海东一记远射,又硬又刁钻,犹如“长二捆”火箭升天,皮球直飞向对方球门。 B . 秋雨跳着欢乐的舞,一下就是几天,什么活也干不了,真烦死人了。 C . 真理可能被遮掩顷刻,真理它却永不会弯腰。 D . 从青龙桥下火车,顺着柏油路往西走,周围是群峰壁列。在山脚下仰望,蓝天夹在群峰之间,好像一朵梅花悬在头上。
  • 19. 下列句子中修辞方法的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 . 《茶馆》中的王利发,摇着头对老主顾说:"'茶钱先付',说出来都烫嘴。" B . 听说有人在背地里捣鬼,他气得浑身都发紫了。 C . 他们爽朗的笑声,落到水面上,河水跟着笑起来。 D . 他只是摇头,脸上虽然刻着许多皱纹,却全然不动,仿佛石像一般。
  • 20. 下列句子修辞方法的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 . 这团烟雾黑得出奇,好像一群大喷泉突然喷水时张成的一个大扇面。 B . XX说:“我们的振兴,一靠党的政策,二靠科学技术。有了这两条,财神爷就不走了。” C . 他指着李会计说:“嘿!财神爷来了。”李会计说:“啥财神爷、财神奶奶的,不合制度的财神祖宗也不给报销。” D . “我可请来个好老师!”小华指着新买的“小霸王”学习机夸奖说。
  • 21. 下列句子中修辞方法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 海新耷着脸,他还记着昨天丁经理那伤他的话,海新的自尊心跟弹簧一样,谁碰一下,就蹦得很高。 B . 那一棵一棵的大树,像我们的俘虏似的狼狈地躺在工地上。 C . 秋雨跳着欢乐的舞,一下就是几天,什么活也干不了,真闷死人。 D . 夜深了,四周一片宁静,皎洁的月光像透明的轻纱照着大地。
  • 22. 对下列古诗词中划横线词语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A . 月下飞天境 , 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天镜”、“海楼”写荆门一带的奇妙美景,是比喻写法) B .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赋予“青天”以生命,直接同它对话,是拟人写法) C . 笔落惊风雨 , 诗成泣鬼神。声名从此大,汩没一朝伸。(“惊风雨”、“泣鬼神”赞扬李白诗才出众,是夸张写法) D .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轻舟短棹”写泛舟游湖,景色迷人,是借代写法)
  • 23. 对下面四句话的分析说明,有错的一项是(   )

    ①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②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③寒贴万户月如水,塞雁一声霜满天。

    ④庭下(月光)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A . 四句话中用了以水喻月的比喻手法,形象贴切。 B . 四句话中①句以动写静,表现月光的质感,②③两句主要从光色冷暖着眼,表现月光的寒凉,④句从亮度方面着眼,表现月光的清澈透明。 C . 四句话都不是孤立的描写月色,而是用其他事物衬托映照,从而突出作者对美好月色的赏爱之情。 D . 四句都不是为写月而写月,而是借写月抒发自己在特定时代中、特定情势下的特定心绪。
  • 24. 下列句子中运用的修辞手法,没有毛病一项是(   )
    A . 东方渐明,天空万道霞光,美丽壮观,犹如一朵含苞欲放的鲜花。 B . 我们的团支书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学习的模范,学习的楷模。 C . 他们个个身强力壮,如狼似虎地奔跑在足球场上。 D . 孙淑伟在跳板与水面之间描画出一连串从容的曲线……
  • 25. 下列句子中划横线的四个比喻句,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海在我们脚下沉吟着,诗人一般。那声音仿佛是朦胧的月光和玫瑰色的晨雾地样温柔①;又像是情人的蜜语那样芳醇②;又像朝阳跃出平静的海面③;低低地、轻轻地,像微风拂过琴弦④,像荷花飘零在水上。

    A . B . C . D .
  • 26. 对下边各句中的“像”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①就说那个野葱吧,香气和家葱一样,味道却像刚结出的李子。

    ②只在小路的旁边,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

    ③他俩就像一个模子铸出来的两枚希腊古币。

    ④这些字贴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子,就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

    A . ①②副词,表猜测;③④动词,表比喻。 B . ①动词,表比较;②副词,表猜测;③④动词,表比喻。 C . 都是动词,①②表比较,③④表比喻。 D . ①③④动词,表比喻;②副词,表猜测。
  • 27. 下列修辞手法的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长辫子姑娘成了舞会上灿烂的明星,所有人的目光都围绕着她转,宛如电子围绕着原子核不停地旋转一样。 B . 爸爸喜欢唱郭兰英、李双江,女儿喜欢唱张学友,爷爷喜欢唱红线女,家庭会议后决定,每人轮流唱一首。 C . 老通头顺手牵羊拿走了公司的一只计算器,老伴知道了说:“不要拿公司的一针一线,给人知道了多没脸面。”“这又不是一针一线,要是一针一线我还真不拿呢!”说完,老通头狡黠地笑了笑。 D . 残月像一片薄冰漂在沁凉的夜色里。
  • 28. 运用修辞不恰当,影响表达效果的一项是(   )
    A . 崇高的友谊是人生乐章的一个音符,没有它,不成曲调。 B . 看见这样好的麦苗就闻到面包的香味了。 C . 蟋蟀在窗下大声欢叫,我在灯前认真地复习功课。 D . 没有阵痛,历史就不能向前迈步。
  • 29. 对下面两句话的修辞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①虽然现在比较富裕了,但这里的人们仍然恨不得把一分钱掰成两半来花。

    ②看到长势这样喜人的禾苗,就好像闻到大米饭的香味了。

    A . ①用夸张的方法赞扬人们节俭的美德。

    ②用比喻表现人们喜悦的心情。

    B . ①用比拟表现这里的人们仍然舍不得花钱。

    ②用夸张表现出人们喜悦的心情。

    C . 这两句都用比喻,前句表现出人们仍然舍不得花钱的心理,后句表现人们喜悦的心情。 D . 这两句都用夸张,前句赞扬节俭的美德,后句表现人们喜悦的心情。
  • 30. 对下列古诗名中加点的词注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A .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令,于山郭外斜。

    “令”“斜”是拟人的手法,把绿树、青山写得有人的感情。

    B .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用“知”、“潜”把春雨人格化,写成有知觉、有美性的东西。

    C .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肖。气蒸云梦泽,撼岳阳城。

        “气蒸”、“ 撼”是夸张的手法,写出了洞庭湖的雄伟气势。

    D .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羌笛何须怨杨柳”用了拟人的手法。

  • 31. 对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方法及其作用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众鸟高飞尽,孤立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运用拟人手法,表现作者爱“众鸟”、爱“孤立”的感情。

    B .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大固草,满城风雨,梅子黄时雨。

        运用反问,有力地表达了自己的闲愁之多。

    C .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运用比喻,形象地表明,作者自己并没有追求功名富贵的欲念。

    D .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运用对偶,音韵和谐,语言整齐,增强了感染力。

  • 32. 下列各句,从修辞的角度看,正确的一句是(   )
    A . 会议室里静得连一根针落地都听不到。 B . 歌声,像是天上的星星,越听越明朗。 C . 一个失望身后,站着无数个希望。 D . 先生,足下恭候多时了。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