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南省长沙市长郡教育集团2022年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更新时间:2022-04-20 浏览次数:65 类型:中考模拟
一、单选题
  • 1.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变化的。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 . 钢铁生锈 B . 瓷碗破碎 C . 纸张燃烧 D . 粮食酿酒
  • 2. 正确的操作是完成化学实验的前提保证。下列有关操作正确的是(   )
    A . 加热液体 B . 稀释浓硫酸 C . 点燃酒精灯 D . 过滤液体
  • 3. 空气是人类生产活动的重要资源。下列生活生产中用到的气体不是直接来自空气的是(   )
    A . 用于生产化肥的氨气 B . 制造低温环境用到的氮气 C . 用于医疗急救的氧气 D . 制作电光源用到的稀有气体
  • 4.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下列物质含有氧分子的是(   )
    A . O2 B . Н2О2 C . H2CO3 D . SO2
  • 5. 水是生命之源。下列关电解水实验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 . 负极产生的气体是氧气 B . 该实验能证明水中含有氢、氧元素 C . 生成氧气、氢气的质量比约为2:1 D . 电解过程中水分子没有发生改变
  • 6. “碳达峰”是2021年度十大热词之一,指的是要节能减排,控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下列关于碳单质及碳的氧化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金刚石和石墨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所以物理性质不同 B . CO和CO2的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也相同 C . CO2会导致温室效应,所以CO2是一种空气污染物 D . CO无色无味,所以CO是一种无毒的气体
  • 7. 今年3月28日是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如果发现火险或遭遇火灾,一定不要慌张,要沉着应对。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原理解释不正确的是(   )
    A . 用扇子扇煤炉,越扇越旺——供给燃烧所需的足够氧气 B . 扑灭森林火灾时,开辟隔离带——清除和隔离可燃物 C . 木材着火时,用水浇灭——降低了木材的着火点 D . 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隔绝氧气
  • 8. 金属是生产生活中十分重要的一类材料。下列关于金属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铁在潮湿的空气中不易生锈 B . 铜锌合金的硬度比纯铜的硬度小 C . 锡制成锡箔是利用锡的延展性 D . 铝易氧化,因此抗腐蚀性能较差
  • 9. 溶液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凡是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B . 可作为溶质的物质只能是固体 C . 在盛有水的烧杯中加入氢氧化钠固体,溶液的温度降低 D . 水中加入氯化钠后形成溶液,导电性明显增强
  • 10. (2019·攀枝花) 厕所用清洁剂中含有盐酸,如果不慎洒到大理石地面上,会发出嘶嘶声,并有气体产生,这种气体是()
    A . 二氧化碳 B . 氧气 C . 氢气 D . 二氧化硫
  • 11. 植物生长需要养分,土壤提供的养分有限,施用适当的化肥有利于农业增产。下列化肥属于复合肥料的是(   )
    A . NH4NO3 B . Ca3(PO4)2 C . KNO3 D . CO(NH2)2
  • 12. 抗击新冠疫情,做好清洁防护,确保食品安全。下列做法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是(   )
    A . 鱿鱼丝用甲醛浸泡消毒 B . 食用食品级碳酸钙用作补钙剂 C . 工业酒精勾兑白酒 D . 霉变食品经高温杀菌后食用
  • 13. 镨可用于玻璃染色,陶瓷上釉,和钕一起制造透镜等,下图是镨元素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镨元素是非金属元素 B . 镨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40.9 g C . 镨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59 D . 镨原子的中子数等于59
二、多选题
  • 14. 运用分类法学习和研究多达上亿种的化学物质,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物质分类的角度,纯碱属于(   )
    A . 化合物 B . 氧化物 C . D .
  • 15. 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用试剂和方法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除杂试剂和方法

    A

    KCl溶液(K2CO3)

    滴加适量稀硫酸

    B

    HCl溶液(H2SO4)

    滴加过量BaCl2溶液,过滤

    C

    Cu(Fe)

    加过量稀盐酸,过滤

    D

    N2(O2)

    通过灼热的铜网

    A . A B . B C . C D . D
三、填空题
  • 1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中华美食更是名扬天下。在我国北方地区有腌制“腊八蒜”的传统,每年进入腊月后,人们将蒜瓣用食醋浸泡后密封在容器里低温储存。制作好的“腊八蒜”受到了很多人的喜爱,而且它还具有保健的功效。

    大蒜是天然的杀菌食品,其中含有的大蒜素(C6H10OS2)具有很强的杀灭细菌和病毒的作用,可用于预防急性肠胃炎的发生。腌制好的“腊八蒜”减轻了生蒜的刺激性味道,但保留了抗氧化性。

    1. (1) 腌制“腊八蒜”中用到的食醋,其pH7(填“>”“<”或“=”);
    2. (2) 大蒜中的大蒜素是由种元素组成。
  • 17. 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 (1) 木炭在氧气中完全燃烧:
    2. (2) 氧化铁与稀盐酸反应:
  • 18. 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指出图中P点的含义
    2. (2) t2℃时,三种物质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3. (3) t2℃时,将30g甲物质加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g。
  • 19. 化学影响着人们的衣食住行,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包饺子的食材有面粉、韭菜、瘦肉、植物油、食盐等,其中富含蛋白质的是
    2. (2) 生活中将硬水转化成软水的常用方法是
    3. (3) “环境就是民生”。煤的大量使用导致空气质量下降,影响了生态环境,我市用天然气代替蜂窝煤作燃料,用天然气代替蜂窝煤后,空气中污染物明显减少的有(填一种)。
  • 20. “文明城市共创建,垃圾分类我先行”。我校化学兴趣小组进行垃圾分类社会实践活动时,在垃圾处理厂发现一些含铜锌合金的废料(主要含Cu、Zn)。查阅资料后,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利用此铜锌合金的废料回收铜并制取ZnSO4晶体的工艺流程如图(反应条件已略去):

    1. (1) 从垃圾分类的角度分析,金属材料属于____;
      A . 厨余垃圾 B . 有害垃圾 C . 可回收垃圾 D . 其他垃圾
    2. (2) 加入稀硫酸之前要先将合金粉碎,目的是
    3. (3) 步骤②向反应池中加入Zn粉,目的是与过量的硫酸反应,该反应属于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4. (4) 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取此铜锌合金废料20g,通过上述工艺流程后得到ZnSO4晶体(不考虑含结晶水)质量为16.1g,则该废料中含锌的质量分数不超过
  • 21. 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让我们领略了无穷的冰雪魅力,将冰雪与化学推断题相结合也别有一番乐趣。如图“雪花”中的A、B、C、D、E、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六种化合物。其中、A与B,C与D分别为同一类别的物质,E与F具有相同的阳离子,F为石灰石的主要成分(其中“—”表示物质间能相互发生反应,“→”表示物质间能发生转化)。请写出你的推断:

    1. (1) F的化学式是
    2. (2) 请写出E→C的化学方程式
  • 22. 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如下图所示,根据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1) A图中标有①的仪器名称:①
    2. (2) 实验室用5%的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应选用的装置组合为(填装置字母);
    3. (3) 用排水法收集氢气且测定氢气体积时,常用到F装置。气体应从端进入(填“a”或“b”)。
  • 23. 为加深对碱的主要性质的认识,通过实验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在学完碱的化学性质后,老师以“如何区分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为主题,组织同学们开展项目式学习活动。同学们集思广益,分别取两种溶液于两支试管中,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四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 (1) 观察到B组溶液均变成色,说明两种溶液中都含有的离子是(填离子符号)。
    2. (2) 请你分析上述四组实验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填实验组的标号“A、B、C、D”)。
    3. (3) 实验结束后,小华同学将A、C组四支试管中的澄清溶液倒入同一烧杯中,看到溶液变浑浊,该现象说明有(填化学式)生成。
    4. (4) 取(3)中烧杯中上层清液,测定其pH=9,说明溶液呈碱性。使溶液呈碱性的物质是什么呢?

      小丽同学进一步推测:实验中呈碱性的物质有三种,故可能是其中的一种,或是两两混合组成的混合物。

      为了验证推测,小丽同学和小华同学查阅资料,获悉氯化钡溶液呈中性,并设计如下实验加以验证,请完成下表:

      实验内容

      预测现象

      结论

      取少量烧杯中的上层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和酚酞

      物质是碳酸钠

      ②若无沉淀生成,溶液呈红色

      物质是氢氧化钙

      ③若有白色沉淀,溶液呈红色

      物质是

    5. (5) 小娟同学认为第②步验证的结论不严密,原因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