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2021年中考历史二模试卷

更新时间:2022-04-18 浏览次数:85 类型:中考模拟
一、选择题(下列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50分) 
  • 1. 如图图片是在中国某一文化遗存中发现的物品,其反映的历史信息能够说明当时(   ) 

     

    A . 经济中心的形成 B . 手工技术的进步 C . 精耕细作的推广 D . 原始农业的发展
  • 2. 西周时,每一个受封的诸侯国都是周王室的一个军事据点,是王室的地方代言人,代行周的统治。这些诸侯国对王室承担着的义务中最重要的是在军事上形成对王朝的护卫。这反映了(   ) 
    A .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B . “天下为公” C . “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D . “大事集权,小事放权”
  • 3.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秦的统治虽然如此短命,却给中国留下了深刻而持久的烙印”。这里的“烙印”是指(   ) 
    A . 分封制 B . 中央集权制度 C . 三省六部制度 D . 行省制度
  • 4. 南朝时,江南地区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耕地面积不断增加,并兴修了很多水利工程。农业生产技术也有了很大的改进,包括推广和改进犁耕,实行精耕细作,有些地区实行稻麦轮作,粮食产量有了很大的提高。据此可知,南朝江南地区的开发得益于(   ) 
    A . 北方农民的南迁 B . 政治清明 C . 民族之间的交融 D . 国家统一
  • 5. 唐代在长安,胡饼已是人们司空见惯的异域美食,许多从西域传来的食品如毕罗、奶酪、黄油等食品越来越受到上流社会的喜爱。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 政府政策的引导 B . 经济重心南移 C . 民族交融的加深 D . 大运河的开通
  • 6. (2017·连云港模拟) 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在“宋朝的黄金时代”的标题下写道:“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下列属于这场“商业革命”的史实是(    )

    A . 出现商人 B . 商业市镇兴起 C . 流通领域出现纸币 D . 生产领域出现工场手工业
  • 7. (2019·东营) “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历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是(   )
    A . 台湾府 B . 宣政院 C . 澎湖巡检司 D . 台湾省
  • 8. 朱元璋是一位比较勤政的皇帝。他即使“眛爽临朝,日宴忘餐”还是招架不了,不得不承认,“人主以一身统御天下,不可无辅臣”。导致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是(   ) 
    A . 废丞相 B . 设立“三司” C . 设军机处 D . 设“厂卫”
  • 9. 如表是某同学所作清朝历史大事年表。请你帮助确定大事年表的主题(   )       
     

     1683年顺治册封“达赖喇嘛” 

     

     1690年康熙帝亲征击溃噶尔丹叛军 

     

     1727年雍正设立驻藏大臣 

     

     1762年乾隆设立伊犁将军 

    A . 强化君主专制 B . 巩固边疆地区 C . 抗击外来侵略 D . 铸就盛世帝国
  • 10. 甲午战争证明了清政府无力应付时代的挑战,“自强运动那种表面化的现代化,无法使江河日下的统治获得新生”。材料中“自强运动”是指(   ) 
    A . 禁烟运动 B . 洋务运动 C . 义和团运动 D . 国货运动
  • 11. “那是一个风云激荡的世纪。世纪末的那个多事之秋,落日的紫禁城里突然热闹起来。几个读书人呼号:‘变亦变,不变亦变’。”在读书人的呼吁下,皇帝“不甘作亡国之君”,实行变法,其具体措施有(   ) 
    A . 废除科举制 B . 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C . 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D . 建立北洋舰队
  • 12. 近代某不平等条约规定,“各国应分自主,当驻兵队护卫使馆,并各将使馆所在境界自行防守”。该不平等条约是(   ) 
    A . 《北京条约》 B . 《马关条约》 C . 《南京条约》 D . 《辛丑条约》
  • 13. (2019·孝感) 鲁迅曾说,辛亥革命后,“我到街上走了一通,满眼都是白旗。然而貌虽如此,内骨子里是依旧的,因为还是几个旧乡绅所组织的军政府。”材料反映的实质是辛亥革命(   )
    A . 反封建不彻底 B . 没有唤醒民众 C . 没有推翻封建专制制度 D . 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
  • 14. (2020八上·新丰期末) 胡适在1923年给友人的信中写到:“25年来,只有三个杂志可以代表三个时代,可以说创造了三个时代:一是《时务报》,一是《民报》,一是《新青年》。”其中《新青年》所创造的“时代”是(   )
    A . 师夷长技时代 B . 君主立宪时代 C . 民主共和时代 D . 民主科学时代
  • 15. 如图传单内容摘自于《北京学界全体宣言》,从中我们能够感受到“五四”青年学生的精神是(   ) 

     

    A . 进步 B . 爱国 C . 民主 D . 科学
  • 16. 据如图可知,“一五”计划的特点是(   ) 

     

    A . 优先发展重工业 B . 全面实现工业化 C . 形成全国交通网 D . 以东北作为重心
  • 17. (2020八下·延庆期中) 阅读下表,说明农业总产值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变化的原因是(    )

    年代

    农业总产值(亿元)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1978年

    1397

    133.6

    1988年

    3666.9

    544.9

    1990年

    7662.1

    686.3

    A .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B . 人民公社化运动和大跃进 C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 D .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
  • 18. 在伯里克利时期的雅典,几乎所有公职都对全体公民开放,任期一年,只能连任一次,并由抽签选举产生。这反映了当时雅典实行(   ) 
    A . 代议制 B . 君主制 C . 中央集权制 D . 直接民主制
  • 19. 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取材于《圣经》,但画中人物,包括耶稣都没有圣光,取而代之的是自然光,所有人的形态与常人无异。这体现了(   ) 
    A . 希腊罗马古典文化传统 B . 上帝绝对的精神权威 C . 人文主义的核心思想 D . “主权在民”的原则
  • 20. 与“法兰西第一帝国、《民法典》、滑铁卢”三个关键词都相关的人物是(   ) 
    A . 克伦威尔 B . 拿破仑 C . 路易十六 D . 罗伯斯庇尔
  • 21. 19世纪中期,爆发了一系列影响世界发展进程的重大历史事件,如俄国1861年改革、美国内战、意大利和德意志实现统一以及日本的明治维新等。这些重大事件反映的历史发展趋势是(   ) 
    A . 奴隶制的废除 B . 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C . 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初步确立 D .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最终形成
  • 22. 某学习小组在进行研究性学习中,搜集了如下资料。其研究课题应是(   ) 

                 

     《共产党宣言》封面         巴黎公社成立               攻打冬宫 

    A . 俄国十月革命影响探讨 B . 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出现 C . 巴黎公社的成立和措施 D .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 23. “在那个时代,所有的生产、运输、销售都由国家计划安排。对于苏联而言,它未来几十年的兴衰都和这种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经济联系在了一起。”实现这一过程的历史人物是(   ) 
    A . 列宁 B . 斯大林 C . 赫鲁晓夫 D . 戈尔巴乔夫
  • 24. 如图是1942年苏联发行的一张宣传海报《绞死希特勒》。该海报反映了(   ) 

     

    A . 德国法西斯势力败局已定 B . 欧洲战场转入战略反攻阶段 C . 苏联对战争形势盲目乐观 D . 国际反法西斯力量走向联合
  • 25. 冷战成为二战后国际关系的最显著特征。下列各项中,属于美苏冷战具体表现的是(   ) 

     ①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②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③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 

     ④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三、材料解析题(每小题8分,共40分) 
  • 3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文帝之时,纵民得铸钱、冶铁、煮盐。吴王擅障海泽,邓通得专西山,山东奸滑咸聚吴国……吴、邓钱布天下,故有铸钱之禁。 

     ﹣﹣桓宽《盐铁论•错币》 

     材料二:于是悉禁郡国无铸钱,专令上林三官铸。钱既多,而令天下非三官钱不得行,诸郡国所前铸钱皆废销之,输其铜三官。 

     大农上盐铁丞孔仅、咸阳言:“……敢私铸铁器煮盐者,釱左趾,没入其器物。郡不出铁者,置小铁官,便属在所县。”使孔仅、东郭咸阳乘传举行天下盐铁,作官府,除故盐铁家富者为吏。 

     ﹣﹣司马迁《史记•平准书》 

    1. (1) 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汉文帝时的经济政策对国家的经济发展会造成什么影响? 
    2. (2) 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汉武帝面对王国经济问题采取的措施,其作用是什么? 
  • 3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21﹣1949年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成分统计表(部分) 

                   
     

     时间(年、月) 

     

     1921.7 

     

     1926.5 

     

     1228.6 

     

     1933.10 

     

     1949.1 

     

     党员总数(人) 

     

     50多 

     

     11257 

     

     4万多 

     

     20多万 

     

     448.8万 

     

     党员成分 

     

     所占比例 

     

     工人 

     

     7.5% 

     

     66% 

     

     10.9% 

     

     7.3% 

     

     2.5% 

     

     农民 

     

     无 

     

     5% 

     

     76.6% 

     

     80% 

     

     59.6% 

     ﹣﹣摘自那淑华《1921至1949年中共党员成分演变及启示》 

    1. (1) 1926年工人党员远远超过农民党员,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原因。 
    2. (2) 指出表格中1928年6月党员成分的新特点,这说明中国革命的道路有了什么重大变化? 
    3. (3) 从最初的“50多”发展到了后来“448.8万”,中国共产党得以成长壮大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 3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社会建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国家在过渡时期的总任务是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逐步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中华人民共和国“五四宪法”序言(1954年9月) 

     材料二: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家的根本任务是,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各族人民将继续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018年版宪法修正案(2018年3月) 

    1. (1) 材料一中“三大改造”的任务基本完成是在哪一年?意义如何? 
    2. (2) 材料二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是哪次会议提出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 
  • 3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16世纪和17世纪,由于地理上的发现而在商业上发生的并迅速促进了商人资本发展的大革命……世界市场的突然扩大,流通商品种类的增多,欧洲各国掀起想占有亚洲产品和美洲富源的竞争热,殖民制度﹣﹣所有这一切对打破生产的封建束缚起了重大的作用。 

     ﹣﹣摘自《共产党宣言》 

     材料二:火车、轮船、电报等新式交通工具和电讯器材的出现,把世界各地的生产、流通和消费紧紧联结一起。1869年苏伊士运河通航,使欧洲到印度的航路缩短了4000英里……轮船的不断更新,使航速大大提高,欧美航程从42天缩短为5天。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 (1) 材料一中“地理上的发现”指的是什么事件?根据材料归纳其影响。 
    2. (2) 概括材料二所反映的社会经济现象,并简要说明其形成的原因。 
  • 3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对1688年革命所能作的最高赞颂乃是:它是我们的最后一次革命。在所有诚实的、善于思考的头脑中,有一种随着经验的积累而与日俱增的信念,即影响宪法所需的每种改进都可在宪法本身内部找到。 

     ﹣﹣摘编自麦考莱《英国史》 

     材料二:从此以后,国王靠议会生活的新时代开始了,根本改变了英国政治制度的发展方向,国王只能在议会限制的范围内行使权力。 

     ﹣﹣摘编自程汉大《英国政治制度史》 

    1. (1) 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88年革命”所指事件,并说明“最后一次革命”的含义。 
    2. (2) 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时代开始”的标志及其影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