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东北三省三校2022届高三下学期文综历史3月第一次联合模拟考...

更新时间:2022-04-18 浏览次数:64 类型:高考模拟
一、选择题
  • 1. 青铜器龙纹在商代晚期盛行,其花纹规整对称,风格粗犷庄严,形象夸张神秘,指向原始力量。而西周时期的龙纹造型简化、结构规律化,风格从雄奇庄重向秩序实用转变。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 政治制度的进一步发展 B . 巫术祭祀日趋盛行 C . 青铜冶炼铸造技艺进步 D . 生产力的迅速提高
  • 2. 据《管子》记载,蚩尤在葛卢之山发现了最古老的铜矿,炼成了刀剑和铠甲,这就是中国宝剑的起源。但汉代小说《十洲记》却坚持认为,最古老的宝剑来自西方世界,是周穆王征伐西戎,迫使对方交出的“昆吾割玉刀”。这说明(    )
    A . 《管子》的记载符合历史真实 B . 历史叙述不能再现历史事实 C . 只有一手史料才具备历史价值 D . 史学研究需多方史料来印证
  • 3. 因家境贫困而入赘妻家的男子称为赘婿。秦汉时,赘婿是一种贱民,要为妻家服役,身份地位很低。宋朝时期,赘婿不但不会被人轻视,还受到专门的法律保护,风气尤盛。这反映了宋代(    )
    A . 男女地位平等 B . 商品经济发展冲击传统观念 C . 宗法制度瓦解 D . 政府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
  • 4. 扬州八怪中郑板桥的书法有自己的特色,他创出一种真隶相参的方法,杂以行草,给人的感觉楷不楷,隶不隶,行不行,草不草。这种书体他自己称为“破格书”。这种“破格书”(    )
    A . 反映汉字书体的演变过程 B . 迎合商人尚奇求怪的心理 C . 颠覆了传统艺术表达方式 D . 体现创新和追求个性解放
  • 5. 图4为1911年《妇女时报》上题为“破天荒中国女子之凌空”的图像,图5为1913年《小说时报》上的“上海鲍金莲乘飞艇图”,两幅图像都是虚构的经过艺术加工的,由此可见民国初年(    )

    A . 女性职业有了新选择 B . 平权平等观念的传播 C . 飞机制造业发展迅速 D . 女性的社会地位提高
  • 6.   1923年6月12日-20日,中国共产党在广州召开了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出席会议的代表有40人。大会对于陈独秀所作的关于与国民党合作的报告,持赞成票的有21人,持反对票的有16人,持弃权票的有3人。这表明中共(    )
    A . 对革命策略的积极探索 B . 党内“左”倾路线占据上风 C . 受共产国际的影响巨大 D . 忽视农民阶级的伟大力量
  • 7. 中国共产党在中央苏区倡导传唱的有《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办事处布告》、《红军三大任务歌》等红色歌曲,通过“工农兵专政”“民权革命”“杀劣绅”等生动话语,对党的方针政策进行了朴实、形象的革命话语表达。这一时期红歌的传唱(    )
    A . 宣告了党领导的军队纪律严明 B . 服务于武装斗争和土地革命 C . 痛斥了日本侵略和国民党统治 D . 提高了人民大众的艺术素养
  • 8.   1953年春,新中国第一次大规模组织培训港口建设高级技术人才研究班,聘请苏联专家授课,并将报告整理为新中国第一部港工专业论著,向全国推广。由此可知,苏联专家的援助(    )
    A . 促进人才培养和新中国建设 B . 有助于三大改造的提前完成 C . 服务于社会主义重工业建设 D . 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
  • 9. 亚里士多德认为城邦应根据政体精神教育公民,“应该培养公民的言行,使他们在其中生活的政体,不论是平民政体或者是寡头政体,都能因为这些言行普及于全邦而收到长治久安的效果”。由此可见,他意识到(    )
    A . 公民的言论自由会危及城邦安全 B . 城邦的稳定与公民教育密切相关 C . 城邦政体精神决定了公民的素质 D . 民主政治才能保证城邦长治久安
  • 10. 马克思曾经这样描述工业革命的场景:自然力的征服,机器的采用,化学在工业和农业中的应用,轮船的行驶,铁路的通行,电报的使用,整个大陆的开垦,河流的通航。这反映了工业革命(    )
    A . 推动了美洲大陆的发现 B . 提高了人类生活质量 C . 极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D . 将人类带入蒸汽时代
  • 11. 18世纪法国思想家狄德罗指出:“政权尽管为一个家庭所继承,掌握在一个单独的人手里,却不是一个人的财产,而是一件公共的财产。”狄德罗意在(    )
    A . 反对专制提倡民主 B . 保留君主制度 C . 强调君民权利平等 D . 提倡共和制度
  • 12.   1960年,美日两国签订新《日美安全条约》,删去旧约中美国可以镇压日本国内“暴动和骚乱”的条款。1972年,田中角荣首相宣布实行“多边自主外交”,赶在中美建交前恢复了中日邦交。这反映出(    )
    A . 美国战后对日本的全面扶植 B . 日本完全摆脱了美国的控制 C . 中国外交事业逐步走向成熟 D . 日本崛起冲击美苏两极格局
二、非选择题
  •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自清末民初国文独立设科以来,中学阶段文言文教学经历了一个复杂的变化过程。在“白话文运动”兴起之前,国文教学内容只是单一的文言文,且选材多停留于经史文选等。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认为以文言为代表的古代话语体系记录和承载着封建旧道德、旧伦理。“宋、元以来盛行的白话文学乃是文学的正宗,白话为文学之利器,也为教育普及之工具”。胡适还坚持要用白话来编写教科书,以利国语的传播和普及。白话文进入教材,从此改变了文言文一统天下的局面。从1932年颁布的中学国文课程标准开始,“了解固有文化”与“增强民族意识”列入了整个中学阶段的教学目标中。1936年颁行的课标“修正本”,将“酌量兼使有运用文言作文的能力”修订为“用文言文叙事说理、表情达意之技能”。

    ——摘编自张锋《文言文教学之历史沿革与革新策略》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后,中小学语文教学经历了一段轻视和忽略文言诗文教学的时期。

    2001年《高中语文教学大纲》规定: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意义,读懂文章内容。2003年颁行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关于文言诗文教学的规定:通过阅读和鉴赏,深化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养。中国思想界起初误以为现代化就是西化,时至今日,人们对“现代化”的理解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现代化和民族化并不矛盾,是融合为一体的。21世纪,全球化带来了文化之间的冲突,一方面,为不同文化的交流与借鉴提供了条件;另一方面,也带来了文化上的趋同化现象,它将模糊原有民族文化的身份和特征。本民族的文化越有活力,越是刚健、自信,就越能自由开放地吸收世界先进文化,成为世界多元文化中的一员。

    ——摘编自胡虹丽《坚守与创新:百年中小学文言诗文教学研究》

    1. (1)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现代中学阶段文言文教学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1世纪重视文言文教学的意义。
  •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奥运会圣火传递是奥运会开幕前最隆重的仪式,是全人类和平友谊的庆典。

    材料:

    古代

    奥运圣火传递起源于古希腊祭祀礼仪“点香火”,后来有“传递火炬,传谕停止战争”的目的。

    20世纪初

    奥运圣火传递只在奥运主会场进行并且点燃火炬。

    20世纪30年代

    1936年柏林第11届奥运会的火炬接力仪式途径9个国家,经过3075 名能够代表主办国的优秀代表传递,引起巨大反响。

    20世纪中后期

    1960年罗马奥运会开始圣火传递过程首次进行电视转播,1968年墨西哥奥运会火炬由历史上首位女运动员巴丽略点燃;1976年蒙特利尔奥运会圣火传递通过卫星地面接收站利用电子和激光技术将火炬点燃。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上,残疾射箭运动员用火箭点燃了奥运会的主火炬。

    21世纪初

    2000年悉尼奥运会,奥运圣火潜入水中传递。2008年北京奥运会,圣火登上地球之颠——珠穆朗玛峰。而且圣火行经世界五大洲国家和地区的22个城市,三星、可口可乐等广告元素也融入圣火传递中。2020年东京奥运会的火炬传递则首开由女性运动员担任第一棒火炬手的先河。

    ——摘编自蒋德龙《奥运火炬接力研究》等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 15.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新中国成立以后,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人民解放军长期处于临战状态。近30年来军队的主战武器、训练方式没有大的变化。1977年中央军委决定,统一全军上下的思想,明确教育训练的地位,军队建设指导思想应该转到和平时期建设的轨道。全军在裁减员额100万的基础上,对编制体制进行重大调整。为适应多兵种合成训练需要,1989年全军颁发新军事训练大纲,首次对训练内容、训练方法步骤进行统一和规范,建立了现代条件下单兵、分队、合同战术和战役四个层次有机衔接的训练体系,实现了我军由注重单一兵种训练向注重多兵种合成训练转变。为适应世界新军事变革需要,国防大学、军事科学院等专家教授深入部队演兵场开展全军高科技知识教育和军事理论创新。2006年,全军军事训练会议上强调,应自觉地主动地推进机械化条件下军事训练向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转变。全军和武警部队在着力提高打赢信息化局部战争这一核心能力的同时,加强反恐、维稳、处突、抢险救灾等非战争军事行动训练。我军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明显增强。

    ——摘编自《解放军报》2008年10月21日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77年以来我国军队训练战略的重大变化。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1977年以来我国军队改革影响。
  • 16.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进入20世纪以来,对战争本身的态度反映了大多数政治家日益提高的觉悟:某些道德制约限制把战争用作外交政策的工具。政治家们公开谴责战争的蹂躏,有史以来,他们一直

    以自卫或宗教义务的理由来为自己的参战行为辩护。而避免战争本身-即避免任何战争-只是从20世纪开始才成为治国方略的一个目标。1899年和1907年两次海牙和平会议、1919年的国际联盟、1928年宣布侵略战争为非法的《白里安一凯洛格公约》以及我们时代的联合国,都把避免战争本身作为它们的最终目标。二战前,西方列强的政策受到不惜一切代价避免战争这种愿望的激励,而这在政治上和军事上对它们都是极其不利的。这种愿望压倒了国家政策的所有其他考虑。与此相似的是,在朝鲜战争中,所有大国无一例外地渴望把战争限制在朝鲜半岛内并防止其演变成第三次世界大战;而所有这些大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出现的许多国际危机中也都进行了自我克制。这些都是战争态度发生根本改变的突出例证。

    ——摘编自【美】汉斯·摩根索《国家间政治-权力斗争与和平》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以来战争态度发生改变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二战后大国在战争或国际危机中的“自我克制”有何影响。
  • 17.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王文坤(1922-1998年)生于皮影世家,自幼学习灯影。1939年师从皮影艺人李云亭学唱“广皮影”。学艺期间,王文坤大胆创新,刻苦钻研。1941年,师父将毕生所学和皮影班传给了王文坤。此后他领班巡回演出,足迹遍布川渝。1947年王文坤掌握了皮影雕刻艺术后,将“土皮影”和“广皮影”有机结合,形成了独具风格的“王皮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为王文坤的艺术注入新的生命和活力。他的剪纸有18件被中国美术馆收藏。王皮影的影人造型独特逼真、富有寓意,色彩延续川剧脸谱的程式化特性。其经典作品《破桃山》中悟空与杨戬百变为飞禽走兽,斗智斗勇的一系列动作有机统一,二郎神为救母出桃山与天庭对抗的情节迎合了广大群众的心理需求。1988年经四川省外事领导小组批准,王皮影赴欧洲巡演12场,赢得一片赞誉。回国后,他创立王皮影培训班,培养后辈。90年代后王皮影的传人不断革新,创作了现代消防教育片《消防皮影》,录制了全球最大皮影音乐剧《桃园结义》。

    ——摘编自唐溪若《川北“王皮影”艺术面向海内外的传播研究》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文坤取得皮影艺术成就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王皮影”的艺术特色。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