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西省南昌市2022届高三下学期语文3月一模考试试卷

更新时间:2022-06-27 浏览次数:69 类型:高考模拟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 1.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中的“责”强调的是责任和担当,表达了国家治理中个体对国家和社会发展的责任意识。在中华历史文明中,有许多与此类似的文化伦理。这些文化伦理的初创期基本集中在春秋战国时期,并在其后的国家治理中得到了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形成了内容丰富而又各具特色的文化伦理派别。就其对当前治国理政的现代价值而言,主要有以德治国、诚信爱国、家国同构三大内容。

    以德治国。中国的德治传统源远流长,很早就有“礼义廉耻,国之四维”的说法。商朝的治国方案中就已有德治思想萌芽,其后得到儒家的继承和发展。孔子的仁政思想,孟子的“施仁政于民”“不以仁政,不能平天下”思想都是对德治思想的进一步阐述。董仲舒创立的“天人合一”的神学伦理思想体系更是将“天志”“天命”和道德联系起来,成为中国古代封建制政权组织建设的重要思想来源。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中国古代以德治国的思想与现阶段治国理政中强调的德治思想有着本质区别。前者从本质上看就是人治,是与法治相对立的。它的主要表现有三:一是要求最高统治者及其所有官吏都必须是道德高尚的或有道德的人;二是十分重视老百姓的道德教育,重视老百姓“羞耻心”的培养;三是强调对老百姓实行“德政”。在当前国家治理的新征程中,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以德治国思想,必将为转型期的社会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诚信爱国。儒家的孔子在《论语》中曾38次提到“信”,认为“民无信不立”;法家商鞅的“立木为信”……不同学派的政治家在其治理中均强调诚信的重要作用。它是人们日常行为的一种范式,是协调人际关系的基本要求。一方面,它要求国家对普通民众诚信,国家在制定各项公共政策之前须与社会大众达成契约,并按照该契约予以执行。另一方面,它也强调民众诚信爱国的行为,要求普通民众对国家言而有信,从而为社会发展培养一种诚信的精神力量,弘扬社会正能量,促成整个社会形成诚信、友爱的生产生活氛围。我们只有始终坚定不移地奉行诚信立身、诚信立国的理念,才能真正做好国家治理这件大事。

    家国同构。“家”在中国社会发展中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作为社会的基本单位,家庭稳定,社会才可能稳定。家庭不断放大,可以延伸为家族,乃至国家。因而,家国同构的国家治理,家庭中存在的文化伦理也随之成为社会或国家伦理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个人的修身之道也即国家治理之道,帝王的修身之道更是与国家治理的成效息息相关,正所谓“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大学》)。在当前“小家庭大社会”的治理背景下,许多个体缺乏家国情怀,只关注自身利益,而不顾国家利益,因而更应该重视和提倡明德和修身,并促使其在国家治理中发挥积极的功效。

    (摘编自彭继红、向汉庆《国家治理与文化伦理》)

    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礼义廉耻,国之四维”一说最早揭示了德治的内容,并强调了德治的重要性。 B . 孟子提出“不以仁政,不能平天下”,继承先贤思想,对德治做了进一步阐述。 C . 董仲舒创立“天人合一”思想,将“天志”“天命”和道德相联系,是德治的重要来源之一。 D . 个人修身之道也关乎国家治理之道,故而《大学》强调自天子而至庶人,“皆以修身为本”。
    2.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点面结合,开篇即肯定“责任意识”的价值,然后就古代文化伦理的主体内容展开阐述,条理清晰。 B . 文章第二段在梳理中国德治思想传统和指明古今德治思想的本质区别时,都采用了纵向分析的方法。 C . 文章阐述古代文化伦理的主要内容,均着眼于其对当前治国理政的现代价值,彰显了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 D . 文章论据详实,在三个主体段的论证中,都准确征引了必需的史料,使引证论证成为其行文的重要特点。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在中华历史文明发展进程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不同文化伦理派别,其主体思想内容也各不相同。 B . 为了弘扬正能量,形成诚信的社会氛围,首要工作是坚定不移地促成民众对国家守信,以诚信、立身。 C . 当今许多人缺乏家国情怀,因而更应该提倡明德修身,并努力从个人修身之道走向国家治理之道。 D . 古代文化伦理强调普通民众的作用,现代国家治理也应重视文化伦理个体的人格塑造。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

    长江作为世界水生生物最为丰富的河流之一,据不完全统计,长江流域有水生生物4300多种,其中鱼类424种,特有鱼类180余种。但是,现在的长江,生物资源正面临巨大危机,长江生物完整性指数已为“无鱼”等级。

    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陈大庆介绍,他们在对长江中游四大家鱼(青、草、鲢、鳙)的调查中发现,上世纪80年代至本世纪初,渔获物中四大家鱼不仅比重由20%以上下降至10%以下,而且优势年龄组也由3-4龄衰退至1-2龄。事实上,四大家鱼不只是重要的经济鱼类,其资源动态也是长江生态系统健康的重要指标。“通过捕食,四大家鱼可以影响饵料生物的密度和种类组成,进而影响食物网的营养等级和稳定性、水生生物群落结构和水体质量,关系到长江流域生态系统的健康与完整。”陈大庆称。“我国淡水渔业养殖量每年大概是三千万吨,其中一半是四大家鱼。而长江拥有全国最好的野生四大家鱼的鱼种,为了人工养殖的鱼种不致于退化,实现四大家鱼养殖的可持续发展,就一定要把野生四大家鱼的种群保护下来,这关乎我国水产养殖业的未来。”长江十年禁渔首倡者,中国科学院院士曾文宣告诉记者。

    与四大家鱼面临同样困境,甚至更加危险的,还有众多大型水生生物。中国特有的“淡水鱼王”白鲟可能在2005年到2010年时已经灭绝。资料显示,现在,鲥鱼、中华鲟,长江鲟、白鱀豚仍处在灭绝的边缘。“在长江流域,很多鱼类可能正排着队走向灭绝。”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何舜平说,“长江生态系统崩溃并不是骇人听闻,而是正在发生的事实,其后果非常严重。”

    (摘编自新京报《长江的十年禁渔和“无鱼”困局》)

    材料二:

    “江烟淡淡雨疏疏,老翁破浪行捕鱼”的画面,即将从长江流域重点水域消失,而我国生态保护事业中的历史性一幕即将开启——最迟自2021年1月1日零时起,在长江干流和重要支流除水生生物自然保护区和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以外的天然水域,实行暂定为期10年的常年禁捕,其间禁止天然渔业资源的生产性捕捞。

    “长江是世界上水生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河流之一,也是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推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的重要屏障。”农业农村部副部长于康震说,“禁捕是有效缓解长江生物资源衰退和生物多样性下降危机的关键之举。”据于康震介绍,长期以来受拦河筑坝、水域污染、过度捕捞、航道整治、挖砂采石等活动影响,长江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日趋恶化,生物多样性指数持续下降,珍稀特有物种资源全面衰退。

    令行禁止应出重拳。确保“十年禁渔”取得实效,需要全面加大对非法捕鱼的打击整治力度,坚决消除非法捕捞隐患。今年以来,沿江各地持续开展专项打击整治行动,“江上打、陆上堵、市场查”的高压态势,全天候、全覆盖、无死角的执法监管,彰显了禁捕退捕的决心,形成了强大震慑。

    长江禁渔需要雷霆万钧之势,更要有“十年磨一剑”的坚持,以健全的长效机制、完善的配套措施,巩固成果、持续推进,从相关部门到全社会的协调配合显得至关重要。实践表明,齐抓共管的意识越浓厚,执法能力和监管效率越高,保护长江生物资源的防护网就能织得越严实。

    (摘编自环球网《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常年禁捕》、人民日报《长江禁渔要雷霆万钧,更要“十年磨一剑”》)

    材料三:

    长江禁捕退捕和渔民安置保障不仅是产业转型工程、生态保护工程,也是民生工程、系统工程。禁捕后,适龄的长江渔民将走上新的工作岗位,这也是一次生产方式的巨变。

    经人社部摸排统计,截至10月23日,各地通过发展产业、务工就业、自主创业、安排公益岗位等方式,已落实转产就业119481人,占需转产就业人数的94.44%。其中,通过渔业产业安置、企业吸纳、公益性岗位兜底、务农等相对稳定就业渠道,落实转产就业57828人,占已转产就业人数的48.40%;自主创业或灵活就业等其他渠道落实转产就业61653人,占已转产就业人数的51.60%。

    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说,退捕渔民中50岁以上的超过一半,80%只有初中以下学历,转产再就业面临不少圈难。退捕渔民集中的重点县,要创新思路,组织退捕渔民成立渔业合作社,充分发挥长江渔民熟悉鱼的优势,利用退田还湖水面开展水产养殖、休闲渔业,支持参与稻鱼综合种养等项目,拓展就地就近转产就业空间。要将退捕渔民纳入就业重点人群,实施免费职业技能培训,通过职业介绍、有组织劳务输出,设立公益性岗位等方式,拓宽就业渠道,确保每个退捕渔民家庭有相对固定收入。

    协助巡护,变捕鱼为护鱼,既是长江水生生物保护的一种创新,也是退捕渔民就业安置的一个途径。目前,在长江多个重点水成,都有由退捕渔民组成的协助巡护队参与长江保护。湖北省宜昌市落实禁捕资金5000多万元,结合江豚巡护项目,变捕鱼人为护鱼员,有效解决了当地渔民安置问题。

    对就业困难的渔民,要通过设立公益性岗位予以安置。对符合条件的退捕渔民,要通过政府补贴、补缴的方式,加强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对生活特别困难、悲病、无再就业能力的渔民,要加大救助力度,与扶贫、低保相衔接。

    (摘编自央视网《推动转产——让长江渔民“端好饭碗”》)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长江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河流之一,有4300种以上水生生物,然而现在许多物种已经灭绝,例如白鲟、中华鲟、白鱀豚等。 B . 长江曾是四大家鱼的主要繁殖栖息地和苗种发源地,截至本世纪初,长江捕获物中四大家鱼的比重明显下降,严重影响了长江流域生态系统的完整。 C . 最迟自2021年1月1日零时起,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开始实施暂定10年的常年禁捕,意在逐步改善长江流域生物资源衰退现状。 D . 由于拦河筑坝、水域污染、过度捕捞等高强度的人类活动,长江流域正面临生物多样性指数持续下降的危机。
    2.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四大家鱼的捕食直接影响了食物网的营养等级和稳定性、水生生物群落结构和水体质量,这也关系到长江流域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完整。 B . 根据长江“十年禁渔”规定,在水生生物自然保护区和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内可以捕捞,其他区域开始执行为期十年的生产性捕捞禁令。 C . 各地通过发展产业、自主创业等多种方式落实退捕渔民转产就业,从数据来看,退捕渔民更倾向于通过相对稳定渠道实现转产就业。 D . 退捕渔民存在年龄高、学历低等特点,这给转产就业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但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实践探索空间。
    3. (3) 打好长江“十年禁渔”持久战需要采取哪些具体举措?请概括说明。
  •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小气鬼

    【英】戴维·洛奇

    战后,烟花爆竹极度短缺。战争结束后大家都说,战前的一切东西都重新会有的,但事实并非如此。

    蒂莫西和德雷吉还有吴匹搜遍了附近地区,想找这么一家买烟花爆竹的商店。有一次他们还真找到了一家打着出售烟花爆竹广告的地方,可是当那人拿出货来的时候,却只有一种,都是响鞭。光有响鞭是没法搞一个像样的篝火节的。最后他们各买了两个。离11月5日篝火节[注]只有三个星期了。

    他们仨对战前的篝火节都没有清晰的记忆,连年纪最大的德雷吉也一样。但是,他们全都记得对日作战胜利日之夜。那时,街道中心飞弹落下留下的弹坑旧址上燃起了盛大的篝火,焰火把天空映照得绚丽多彩。住在街尽头房子里的一个男人拿出了两整箱顶呱呱的烟花,说他攒了六年为的就是这个夜晓。正是在那时,他第一次得知了那些令他魂牵梦绕的名字——“菊之火”“罗马烛”“火山”“银雨”“鱼霄”“走私贩子”——在这些名字面前,“飕飕响鞭”听着假兮兮的,令人生疑。

    一个星期六的下午,蒂莫西、德雷吉和吴匹四处溜达着搜寻烟花爆竹,远离了他们平时熟悉的活动范围。德雷吉带着大家进入了一个私家高尔夫球场的车道上。蒂莫西不经意地四下张望着,突然猛地坐了起来。

    “看!”他低声说道,简直无法相信自己有这么好的运气。大约三十码以外,在一片杂草丛生的地方有一个东倒西歪的木棚子,被高尔夫俱乐部的栅栏遮住了,从路上看不见。一块木板告示牌靠在一面墙上,上面光秃秃地写着“出售烟花爆竹”。

    他们慢慢站起身来,默默地、惊讶地互相看了看,向棚屋走去。屋门开着,里面有一个老人坐在桌旁看报纸,一面还在吸着烟斗。他头顶上方贴着“禁止吸烟”的告示,已经褪了色。他抬起头看了看,从嘴里拿开了烟斗。

    “呢——你这里没有烟花爆竹吧?”蒂莫西鼓起勇气问道。

    “我有,还有点剩下的,孩子。想买点吗?”

    这里的烟花爆竹是零卖的,不是装好箱整箱卖的,这对于他们来说最合适不过了。他们挑了很久,等到把钱花光的时候,天已经黑了。回家的路上,他们在每一根路灯杆下都停住脚步,打开纸包,确认他们的宝贝是真实存在的,好让自己放心。这整个事件就像是一场梦,或者是个童话故事,蒂莫西生怕他的烟花爆竹随时会消失得无影无踪。

    每天傍晚,蒂莫西放学后一到家就拿出放烟花爆竹的盒子,数他的烟花爆竹。他把烟花爆竹全都拿出来摆弄一番,先按大小,然后按种类,再按价格摆放。他仔细阅读色彩鲜艳的商标,专心地琢磨已经模糊不清的说明:手持烟花爆竹时要戴手套,放在土里,退到远处,钉在水头柱子上。他鼓捣烟花爆竹时非常小心,漏出来的每一小点火药都会减弱其未来的辉煌,都使他心痛。

    “说来说去,你怎么知道这些烟花爆竹还能放得响啊?”父亲问。

    蒂莫西知道父亲是在逗他,但还是很认真地对待了父亲的警告。“咱们得试放一个,”他严肃地对德雷吉和吴匹说,“看看是不是好的。咱们抓阄吧。”

    “我不介意放一个我的。”德雷吉说。

    “不,我想放一个我的。”吴匹说。

    最后他俩一人放了一个。吴匹选的是“红色火焰”,德雷吉选的是“罗马烛”。蒂莫西不明白他们为什么不放个最便宜的。他们是在炸弹坑里放的。在令人眼花缭乱的短短几秒钟里,破砖碎瓦堆、扭曲的废铁、木板、锈蚀的水槽都被鲜艳夺目的色彩照得通亮。光焰散去后,他们在昏暗的路灯下眨巴着眼睛,大家都咧着嘴笑。

    两人试图说服蒂莫西也放一个。他很想放上一个,但知道自己以后会后悔的,便拒绝了。他独自回到家中,拿出他的烟花爆竹,整晚坐在卧室里,数着它们,整理摆弄它们。

    德雷吉和吴匹一旦开始动用了他们的存货,就无法约束自己憋到11月5日再放。开始的时候是每晚放一个,后来增加到两个,再后来是三个。蒂莫西固执地拒绝燃放自己的烟花爆竹,最多也就只能做一个被动的看客了。11月5日就该看他的了,那时,两手空空的德雷吉和吴匹就会高兴地看他来展示了。

    11月4日晚上,蒂莫西后一次清点了他收藏的烟花爆竹。外面传来敲门声。

    父亲去开门,是个大块头的警察。他向蒂莫西微笑着以示鼓励,但蒂莫西把盒子紧搂在胸口,两眼盯着自己的脚。

    “我说,警官,”蒂莫西的父亲说,“我明白,如果这些烟花爆竹确实是偷来的——”

    “确切地说不是偷来的,先生,”警察说,“不过也和偷来的差不多。那个老家伙直接破门进入储货棚,开起了店。”

    “呃,你有权拿走这些东西,可是你知道小孩子对烟花爆竹有多着迷。他盼篝火节盼了多少个星期了。”

    “我知道,先生,我自己也有孩子。可是很抱歉,这是我们能够追寻到的唯一一批,我们需要用来作为证物。”他转向蒂莫西,“孩子,你是不是恰好知道,你的朋友里有没有人也从那家伙手上买了烟花爆竹?”

    蒂莫西无言地点了点头,努力忍住不要哭出来。“不过只有我一个人留着没放。”说着,眼泪控制不住地流下了他的面颊。

    (有删改)

    【注释】篝火节是英国的民间传统节日。在每年的11月5日举行。

    1.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以“小气鬼”为题,写了小男孩蒂莫西看到小伙伴一天天开心放烟花,却舍不得放掉自己的仅存烟花,性格过于小气的故事。 B . 作品中三个小男孩对抗战胜利之夜盛大的篝火和听闻各种烟花奇怪名称的回忆,写出了他们对烟花的喜爱和对篝火节的期盼。 C . 作者善用细节描写,蒂莫西数烟花、摆烟花、读商标、惜火药等细节真切自然,既生动表现蒂莫西心思细腻,又为后文情节逆转蓄势。 D . 三个孩子试放烟花的情节,叙述简洁,与买烟花的情节相映成趣,在展现孩子们可爱童真的同时,也显示了三个孩子性格的差异。
    2. (2) 蒂莫西从最初买烟花到烟花被没收整个过程,心理发生了哪些变化?请结合作品简要说明。
    3. (3) 小说结尾,警察要拿走蒂莫西格外珍爱的烟花作为物证。你认为警察的这一行为合理吗?请结合作品的主旨加以分析。
二、古诗文阅读(34分)
  • 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贞观元年,太宗谓侍臣曰:“死者不可再生,用法须务在宽简。今法司核理一狱,必求深劾,欲成其考课。今作何法,得使平允?”谏议大夫王珪进曰:“但选公直良善人,断狱允当者,增秩赐金,即奸伪自息。”诏从之。太宗又曰:“古者断狱,必讯于三槐、九棘之官,今三公、九卿即其职也。自今以后,大辟罪皆令中书、门下四品已上及尚书九卿议之。如此,庶免冤滥。”由是至四年,断死刑,天下二十九人,几致刑措。张蕴古为大理丞。相州人李好德素有风疾,言涉妖妄,诏令鞫其狱。蕴古言:“好德癫病有征,法不当坐。”太宗许将宽宥。蕴古密报其旨,仍引与博戏。持书侍御史权万纪劾奏之。太宗大怒,令斩于东市。既而悔之,谓房玄龄曰:“公等食人之禄,须忧人之忧,事无巨细,咸当留意。今不问则不言,见事都不谏诤,何所辅弼?如蕴古身为法官与囚博戏漏泄朕言此亦罪状甚重若据常律未至极刑朕当时盛怒即令处置公等竟无一言。所司又不覆奏,遂即决之,岂是道理。”因诏曰:“几有死刑,虽令即决,皆须五覆奏。”五覆奏,自蕴古始也。又曰:“自今以后,门下省覆,有据法令合死而情可矜者,宜录奏闻。”九年,盐泽道行军总管、岷州都督高甑生坐违李靖节度,又诬告靖谋逆,减死徙边。时有上言者曰:“甑生旧秦府功臣,请宽其过。”太宗曰:“虽是藩邸旧劳,诚不可忘。然理国守法,事须画一,今若赦之,便开侥幸之路。且国家建义太原,元从及征战有功者甚众,若甑生获免,谁不觊觎?我所以必不赦者,正为此也。

    (节选自《贞观政要·刑法第三十一》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如蕴古/身为法官/与囚博戏/漏泄朕言/此亦罪状甚重/若据常/律未至极刑/朕当时盛怒/即令处置/公等竟无一言/ B . 如蕴古/身为法官/与囚博戏/漏泄朕言/此亦罪状甚重/若据常/律未至极刑/朕当时盛怒,即令处置公等/竟无一言/ C . 如蕴古身为法官/与囚博戏/漏泄朕/言此亦罪状甚重/若据常律/未至极刑/朕当时盛怒/即令处置公等/竟无一言/ D . 如蕴古身为法官/与囚博戏/漏泄朕言/此亦罪状甚重/若据常律/未至极刑/朕当时盛怒/即令处置/公等竟无一言/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三槐,相传周代宫廷外种有三棵槐树,三公朝天子时,面向三槐而立。后以之喻“三公”。 B . 大辟,古代五刑之一,一种砍头的刑罚,商、周、春秋、战国等时期为“死刑”的通称。 C . 中书,三省之一,古时中央政权执行部门。中书、门下、尚书三省分别负责审议、决策和执行。 D . 博戏,古代汉族民间的一种赌输赢、角胜负的游戏。实质上也是一种有赌博色彩的游戏。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王珪向唐太宗建议,选拔公直良善之人审案执法,对断狱公平者实施奖励。唐太宗也认为人死不能复活,所以使用法律务必要宽大简约。 B . 唐太宗认为如判处死刑,中书、门下两省和尚书、九卿要会审。此法实行后,全国被判死刑的只有二十九人,几乎做到了可以废除刑法。 C . 张蕴古因私泄旨意,与犯人赌博,被处死于东市。事后,唐太宗认为死刑审核要提高到五覆奏,门下省应当奏报依法当死却情有可原者。 D . 高甑生因违令和诬告他人被判死罪,后遭流放。唐太宗认为应铭记其功劳,但不可赦免,治国守法必须统一,使有功之人放弃侥幸之想。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今法司核理一狱,必求深劾,欲成其考课。

      ②若甑生获免,谁不觊觎?我所以必不赦者,正为此也。

  • 5.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

    思王逢原三首(其一)

    (宋)王安石

    布衣阡陌动成群,卓荦高才独见君。

    杞梓豫章蟠绝壑,骐驎騕褭跨浮云。

    行藏已许终身共,生死那知半路分。

    便恐世间无妙质,鼻端从此罢挥斤。

    【注释】①王逢原:王令,北宋诗人,与作者王安石为莫逆之交。此诗作于王令去世第二年秋天。②騕褭:(yǎoniǎo)古骏马名。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标题中的“思”,既表示悼念,又说明自己在远方,有以诗代祭之意。 B . 诗歌前四句称赞王令虽出身贫寒,却才华横溢,生前已享誉江西诗坛。 C . 全诗叙写与故友交往的回忆和感叹,似对故友倾诉衷肠,凄恻感人。 D . 诗人痛惜故友早逝,肯定其高尚节操和卓越才华,也感喟自身遭遇。
    2. (2) 诗的最后两句化用典故,表达了深沉的感情。请结合诗歌加以分析。
  • 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劝学》中“”,通过“木”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2. (2) 《庄子·逍遥游》中“”两句写出大鹏迁往南海的时候,乘着旋转风飞上高空,凭借六月的大风离开北海的壮阔景象。
    3. (3) 《爱莲说》中借莲的形象写君子志洁行廉,仪态端庄,令人敬重而不敢欺侮的句子是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今年最火的词,当属“元宇宙”三个字。尽管已经_______________,但元宇宙概念迄今仍没有清晰准确的定义。有人认为元宇宙会让人更有_______________之感,用户将置身“实体互联网”之中;有人概括出元宇宙的几大特征,称元宇宙不仅是与真实世界平行的虚拟空间,更“和现实世界相互影响”。多元的声音_______________,可以明确的一点是(    )。我们离元宇宙的世界有多远?这个问题可能短期内不会有答案,但一些人挖空心思想从元宇宙概念中分得一杯“流量羹”。

    对待新鲜事物,保持好奇和探索的同时,也要保留一份审慎和理性。即使元宇宙有可能成为了真实世界的延伸与拓展,每个人都应该警惕以科技和未来为名义的忽悠。每个人仍需理性看待当前的元宇宙热潮,警惕任何以科技和未来为名义的忽悠。不论虚拟现实、增强现实还是混合现实,中心词都是“现实”,这也预示着离开了现实的支撑,终归是_______________无本之木。“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这样的道理不论在真实宇宙还是元宇宙,应该都是适用的。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驾轻就熟          身临其境              屡见不鲜              空中楼阁 B . 耳熟能详           设身处地              屡见不鲜              海市蜃楼 C . 耳熟能详          身临其境              不一而足              海市蜃楼 D . 驾轻就熟          设身处地              不一而足              空中楼阁
    2. (2)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元宇宙虽然目前还是一个尚未成型的新兴事物,但是似乎拥有广阔空间和多种可能。 B . 虽然元宇宙目前还是一个尚未成型的新兴事物,但是似乎拥有多种可能和广阔空间。 C . 元宇宙虽然似乎拥有广阔空间和多种可能,但目前还是一个尚未成型的新兴事物。 D . 虽然元宇宙拥有多种可能和广阔空间,但目前还是一个尚未成型的新兴事物。
    3. (3)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无论元宇宙有可能成为了真实世界的延伸与拓展,每个人都应该警惕以科技和未来为名义的忽悠。 B . 即使元宇宙有可能成为真实世界的延伸与拓展,每个人也应该警惕以科技和未来为名义的忽悠。 C . 无论元宇宙有可能成为真实世界的延伸与拓展,每个人也应该警惕以科技和未来为名义的忽悠。 D . 即使元宇宙有可能成为了真实世界的延伸与拓展,每个人都应该警惕以科技和未来为名义的忽悠。
  • 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说到减肥,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先减少主食;然而,这种减肥方法存在着很大的风险。 , 如果底座丧失了,也谈不上合理的膳食结构。主食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提供总能量的50%-65%,是 , 也是B族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的重要来源。谷类为主是中国人每日平衡膳食模式的重要特征。所以,

    对于长期不吃主食的人群来说,缺乏主食摄入会直接导致血糖水平降低,产生头晕、心悸、精神不集中等问题,严重者还会导致低血糖、昏迷甚至脑细胞死亡的风险。长期以鸡鸭鱼肉等食物来代替主食饱腹的人群,易养成高蛋白、高脂肪饮食习惯,将增加高尿酸血症、痛风、骨质疏松、高脂血症等疾病风险。更严重的是,不吃主食减肥还有可能引发肥胖。

    膳食指南推荐成年健康人群的主食应该食物多样、谷物为主,每天每人应该摄入主食250-400克,其中全谷物和杂豆类50-150克,新鲜薯类50-100克。谷类、薯类、杂豆类的食物品种数平均每天3种以上,每周5种以上。

    1. (1) 在上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 (2) 简述二、三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包含因果关系的句子,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65个字。
四、写作(60分)
  • 9.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材料一:

    2022年1月1日,西安孕妇孙女士因身体不适,拨打120救助热线无人接听,后被110公安送到医院,又因无符合入院要求的核酸检测结果滞留候诊室,致使该孕妇8个月大婴儿流产。5天后,西安市卫健委主任在新闻发布会上就此鞠躬致款。

    材料二:

    2022年1月11日上午,深圳市某孕妇因未拿到核酸检测结果无法住院,在深圳市卫健委公众号留言求助。6分钟后,卫健委回复“电话发我”。约20分钟后,第三方检测结构将检测结果上传,一小时后,孕妇得以顺利入住医院。

    材料三:

    2022年1月8日,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在西安调研时强调,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嘱托,“优化看病急救流程”,“扩容分流急救热线”,“分类保障疫情期间群众的基本就医需求”。

    上述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以“疫情防控中的情与理”为主题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思考,阐明你的观点和看法。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