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道德与法治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黑龙江省海林市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道德与法治5...

更新时间:2022-03-16 浏览次数:40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 1. 我国法律规范作用的实现是通过(      )
    A . 规定人们的思想 B . 规定人们的言论 C . 规定公民的权利义务 D . 规定人民的道德观念
  • 2. 社会生活中,依靠舆论、习惯和信念的力量,调解人们行为的规则是(       )
    A . 法律 B . 道德 C . 规章 D . 纪律
  • 3. 法律相对于道德和纪律其显著特征是(       )
    A . 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B . 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C . 只对守法的人适用 D . 具有普遍约束力
  • 4. (2016·龙东) 某中学为了解决学校留守儿童的安全、教育问题,开通学校“心连心”校园广播,密切关注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体现(  )

    A . 学校保护 B . 家庭保护 C . 司法保护 D . 社会保护
  • 5. (2016·齐齐哈尔) 贵州金沙县11岁女童小丽饱受虐待长达5年之久,调查得知,施暴者竟然是他的亲生父亲杨世海,小丽父亲的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的( )

    A . 家庭保护 B . 学校保护 C . 社会保护 D . 司法保护
  • 6. 近年来,一些地方的博物馆、文化馆、科技馆、体育场、公园等场所相继对中小学生优惠开放。这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    )
    A . 家庭保护 B . 社会保护 C . 司法保护 D . 学校保护
  • 7. (2016·福州) 2015年,最高人民法院进一步落实了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这体现对未成年人的(  )

    A . 家庭保护 B . 学校保护 C . 社会保护 D . 司法保护
  • 8. 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我国制定的专门法律有(   )

    ①宪法                  ②未成年人保护法

    ③义务教育法      ④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②④
  • 9. 小林升入中学后,为方便上学,爸爸为他购买了一辆价值近千元的自行车。一天放学后,小林发现停放在学校大门外的自行车被盗。对此,你认为小林的正确做法是(    )
    A . 自认倒霉,让父母再帮自己买一辆自行车 B . 找学校理论,要求学校赔偿一辆新车 C . 及时拨打“110”电话报警,寻求法律帮助 D . 为挽回损失,偷偷骑走一辆价值相同的自行车
  • 10. 卢梭有一句名言,“一切法律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铭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铭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们的内心里”。这启示我们:(     )

    ①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信仰

    ②法律主要依靠人们内心的信仰保证实施

    ③要通过法治方式表达自身合法的诉求和愿望

    ④要尊崇法律、信赖法律、遵守法律和捍卫法律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②④ D . ①④
  • 11. (2021七下·克山期末) 建设法治中国有赖于每个公民的积极参与。因此,未成年人应该(    )

    ①学法尊法守法用法        ②举报违法犯罪行为

    ③依法规范自身行为        ④参与制定法律法规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12. 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基本要求是:(   )
    A . 学会做情感的主人 B . 学会过集体生活 C . 树立远大理想 D . 增强法治意识,依法办事
  • 13. “恭喜你中大奖了!”看到这则信息,王刚立即与对方联系并根据对方要求寄出了1万元钱,结果却一直没有等到兑奖消息。意识到被骗后,王刚非常气愤,他应该   (   )     
    A . 自认倒霉,忍气吞声 B . 及时报警,依法维权 C . 蒙骗他人,挽回损失 D . 骚扰对方,出口恶气
  • 14. 在日常生活中,法律如同空气和水一样,时刻与我们相伴。这一浅显的说法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是 ( )
    A . 生活完全依赖于法律 B . 法律来源于生活 C . 生活离不开法律 D . 违法的人需要学法
  • 15.  以下是两位同学的对白:(   )

    甲:“哥们儿抽根烟”——乙:“真有味”     

    甲:“哥们儿嗑粒药”——乙:“真过瘾”     

    甲:“哥们儿一起干”——乙:“真刺激”     

    甲:“哥们儿一起坐牢了”——  乙:“真后悔”

    这两位同学的故事警示我们 ( )

    A . 应该从小树立法治意识,遵守法律 B . 受人唆使,不用承担法律责任 C . 不良行为都会发展成犯罪 D . 只学习法律就行了,不用在心中铭刻法治精神
二、材料分析题(共55分)
  • 16. 公安部部署指挥开展了一系列专项行动:打击地下钱庄集中行动,打击证券期货领域犯罪专项行动;在关系民生方面开展了“春雷行动”、打击整治网络违法犯罪“净网行动’’;在打击暴恐犯罪方面开展了打击西南边境地区组织偷渡专案行动,持续推进反恐专项行动,稳定了社会大局。 

        在一系列行动中.公安部采取统一部署、统一指挥、统一收网、参与实战的多区域、多警种联合作战的方式,破获了一大批重特大案件,确保了全国社会治安稳定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 (1) 公安部采取一系列行动打击违法犯罪体现了法律的什么特征? 
    2. (2) 公安部部署开展这一系列专项行动体现了我国法律具有怎样的作用?
  • 17. 体验“爱心护航中考”  

    1. (1) “爱心护航中考”体现了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对未成年人的哪些保护?
    2. (2) 除了这些保护外,未成年人保护法还规定了哪些保护?
  • 18.  就校园周边存在的敲诈勒索学生现象,某校七年级(1)班同学分成多个小组开展了调查研究,请你 一起参与。 

    【实地考察】同学们发现,学校周边有很多家网吧、游戏厅、台球室。有些同学经不住诱惑,经常出入这些场所,增加了与不良社会青年接触的机会,从而增加了被敲诈勒索的机会。

    【文献检索】同学们查找到的法律条文中有以下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盗窃、诈骗、哄抢、抢夺、敲诈勒索或者故意损毁公私财物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对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行为,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有权予以劝阻、制止或者向有关部门提出检举或者控告。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应当教育和帮助未成年人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

    1. (1) 除了被敲诈勒索外,青少年还可能面临哪些不法侵害?
    2. (2) 请你结合青少年自身实际,谈谈我们被敲诈勒索后应该怎么办。
    3. (3) 根据上述法律规定,谈谈我们青少年应怎样依法办事?树立法治意识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