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5月“...

更新时间:2022-04-12 浏览次数:53 类型:竞赛测试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人类最初的文明分别出现在西亚的两河流域、北非的尼罗河流域、南亚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中国的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以及欧洲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地区。这些文明的共同特点是(   ) 
    A . 都有高度发达的农业经济 B . 都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 C . 都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帝国 D . 都建立了政教合一的体制
  • 2. (2021高一下·河间期中) 从“兴起于伊朗高原”“继承西亚的君主专制制度”“行省制度”“君权神授”这些关键词中提炼出的学习主题是(    )
    A . 亚历山大帝国的统治 B . 罗马帝国的兴衰 C . 波斯帝国的强大 D . 雅典的民主政治
  • 3. 武力扩张是古代文明扩展的重要方式之一。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的东征,“使希腊文化传播到东方,一种混合着希腊和东方因素的文明诞生了”。这说明亚历山大帝国的扩张(   ) 
    A . 促使东西方文化被湮灭 B . 促进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C . 促使东方文明走向衰落 D . 促使希腊文明走向衰落
  • 4. (2020高二上·齐齐哈尔期末) 特洛伊战争的获胜,引发了希腊人“力”与“身体”的意识觉醒。竞争精神催生了体育赛会,英雄崇拜激励个体追求卓越。体育运动以“公平竞争”的形式体现和维护了社会秩序。这反映了古希腊(    )
    A . 战争成就了体育赛会 B . 体育竞争是维系社会的关键 C . 公平竞争是体育精神 D . 人文精神是社会的价值取向
  • 5. 有学者在论及中古时期的欧洲时指出:“无论如何,中世纪都不是一个沉睡的可怕的时代,而是一个充满变化的时代。”下列选项中可以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 
    A . 欧洲城市的自治性减弱 B . 大学教育深受教会影响 C . 封建王权逐步得到加强 D . 神权统治逐渐走向衰落
  • 6. (2019高一下·济宁月考) “庄园的规模大小不等,有的庄园就是一个自然村落,有的包括好几个村落。庄园里有封建领主的堡垒、教堂、农奴的茅舍,有铁匠铺、木工房、酿酒坊等各种手工作坊,还有牲畜圈、磨坊、菜园、池塘、树林、草地。”这段文字反映了(   )
    A . 庄园大体上是一个开放式的经济实体 B . 庄园大体上是一个以商品经济为主的经济实体 C . 庄园大体上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经济实体 D . 庄园大体上是一个比较发达的经济实体
  • 7. 阿兹特克帝国蒙特苏马一世在位时曾征服了墨西哥谷的科约阿坎和当代墨西哥莫雷洛斯州一带的考纳华克和华科斯提佩克人。对其管理模式应该是(   ) 
    A . 帝国派官员管理,征缴贡赋 B . 原来部落首领管理,征缴贡赋 C . 帝国与当地共管,征缴贡赋 D . 帝国直接管辖,免除贡赋
  • 8. (2021高一下·吉林月考) “阿拉伯人一手拿《古兰经》,一手执剑,向外扩张。到8世纪中期,阿拉伯国家成为横跨亚非欧的洲际大帝国。我们的宗教和我们的帝国是一对孪生兄弟。”由此可知(    )
    A . 阿拉伯人信奉基督教 B . 阿拉伯人依靠迷信向外扩张 C . 阿拉伯帝国政教合一 D . 苏丹是阿拉伯国家和军队的主宰
  • 9. (2021高一下·任城期中) 唐朝初年,日本遣唐使冒着生命危险来到中国,学习中国的文化和典章制度,对之后的日本“大化改新”起到了重要作用。“大化改新”使日本发生的实质性变化是(   )
    A . 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B . 引进了中国先进的制度 C . 缓和了各种矛盾,稳定了政局 D . 天皇掌握了实权
  • 10. 人类曾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后来世界逐渐连成一体。在此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   ) 
    A . 地理知识的进步 B . 航海家们的伟大贡献 C . 航海技术的进步 D . 资本主义因素的出现
  • 11. 非洲是古代农业一个重要的发生地。以下选项中培育出了甜高粱、西瓜和棉花等重要农作物,掌握了冶铁技术,并将活动区域逐渐扩展到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的是(   ) 
    A . 班图人 B . 印第安人 C . 苏美尔人 D . 阿拉伯人
  • 12. 我们说文化的交流在当今世界依然是促进文明发展的重要因素,忆今思古,那么从该角度看美洲印第安文明,其衰落的原因则是(   ) 
    A . 彼此间比较孤立,缺乏交流 B . 相互联系不断进步 C . 具有浓郁的宗教色彩 D . 富有文明的多样性
  • 13. 1300年-1500年左右,欧洲人口只有八千万,1700年达到了一亿两千万。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
    A . 资产阶级革命的高涨 B . 生育观念的空前解放 C . 外来移民的大量涌入 D . 物种的全球大交流
  • 14. 某西方史学家提出用“地中海时代—欧洲时代—大西洋时代”的历史发展次序来代替“上古—中古—近古”的历史发展次序。这一历史分期法旨在强调:(   ) 
    A . 人类由分散走向整体发展的历史进程 B . 海外贸易在西欧资本主义发展中的决定意义 C . 欧洲在世界近代史发展中的中心地位 D .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欧洲扩展中的历史进程
  • 15. (2019高二下·沭阳期中) 马丁•路德反对罗马教廷,宣扬因信仰而得救。他倡导的改革运动得到农民、手工工匠、下层僧侣的支持,推动了宗教民族主义的发展。王公贵族为扩大自身政治权力,也纷纷建立其辖区官方教会。这主要说明宗教改革(   )
    A . 使社会各阶层有了共同目标 B . 扩大了世俗贵族权力 C . 有利于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 D . 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
  • 16. “起源于英国,盛行于法国,率先开花结果在美洲。”这句话描述的是(   ) 
    A . 文艺复兴 B . 宗教改革 C . 启蒙运动 D . 资产阶级革命运动
  • 17. 一场成功的“避免革命的改革”最适合用于评价(   ) 
    A . 俄国彼得一世改革 B . 俄国1861年改革 C . 中国清末新政 D . 日本明治维新
  • 18. “当(会议桌上)发生争论时,德国总是在开口前把一支左轮手枪摆在桌面上”。这反映了德国的哪种特点(   ) 
    A . 军国主义色彩浓厚 B . 极端民族主义泛滥 C . 崇尚以暴制暴 D . 新式武器层出不穷
  • 19. 法国大革命爆发后,国民公会决定废止格列高利历,采用“革命历法”,即“共和历”。法兰西帝国成立后,拿破仑皇帝正式废止了“风花雪月”的共和历,再度恢复格列高利历。这一变化从侧面说明(   ) 
    A . 共和历有着不成熟的一面 B . 共和之路的艰难曲折性 C . 格列高利历更加规范严谨 D . 国民公会地位遭到削弱
  • 20. (2017高二下·甘谷期中) 有学者在一次演讲中提到,过去二百多年中,人类经历的三次工业革命的特征:第一次工业革命是机械化,第二次工业革命是规模化,第三次工业革命则是深度全球化背景下的“个性化”,其中关于“规模化”是指(    )
    A . 世界范围内机器广泛应用 B . 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 C . 科学和技术开始紧密结合 D . 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 21. 2018年5月……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200周年诞辰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西方著名学者表示,要探索人类社会发展前景,必须向马克思求教,人类社会至今仍然生活在马克思阐明的发展规律之中。这表明马克思主义(   ) 
    A . 得到了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认可 B . 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C . 推动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 D . 提出了和平夺取政权的策略
  • 22. 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在这一背景下,拉丁美洲国家的状况是(   ) 
    A . 重新成为西方列强的殖民地 B . 成为依附于欧美国家的半殖民地国家 C . 彻底完成了民族独立的任务 D . 遭到西方列强的瓜分
  • 23. (2021高一下·齐齐哈尔月考) 有人比喻英国“像海绵一样从恒河边上吸取财富,又挤出来倒在泰晤士河中。”这句话提示了(    )
    A . 英国在北美进行殖民统治 B . 英国在印度进行殖民掠夺 C . 法国在印度进行殖民掠夺 D . 欧洲殖民者在美洲疯狂屠杀印第安人
  • 24. (2021高一下·天津期中) 列宁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为“亚洲的觉醒”,主要是因为(  )
    A . 提出了明确的革命纲领 B . 运动的时间长、规模大 C . 具有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性质 D . 都推翻了殖民统治,实现了民族独立
  • 25. 《非洲民族独立运动》一书中指出:非洲的反殖民斗争主要分为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19世纪初到19世纪后半期,反帝斗争表现为局部和零星的斗争;第二个时期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反帝斗争此起彼伏,连绵不断,几乎燃遍了整个大陆。造成两个时期情况不同的原因是(   ) 
    A . 国际黑奴贸易愈演愈烈 B . 非洲深受不结盟运动的影响 C . 帝国主义侵略程度不同 D . 西方殖民扩张性质发生变化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题24分,第27题14分,第28题12分,共50分) 
  • 2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商人的贸易活动从早先的地中海地区扩展到大西洋沿岸以至世界各地。一些从未在欧洲出现过的海外产品,如烟草、可可、咖啡和茶叶等,开始进入欧洲市场,并且很快就成为对外贸易的主要商品。过去欧洲人较少食用的稻米、白糖等,销售量也连年增长。畅销于欧洲国家的东方香料,如胡椒的年平均进口量,由210吨增加到7000吨之多。

    材料二:中国与西方之间的关系,直到欧洲继哥伦布和葡萄牙航海者远航探险之后、进行海外扩张时,才持续不断交往起来。1514年,葡萄牙商人与广州通商,1557年,他们又在澳门设立了永久的商业根据地;这时,中国开始直接感受到生气勃勃的新兴欧洲的影响。这些葡萄牙人收购中国的丝织品、木刻品、瓷器、漆器和黄金;同时,作为回报,他们又推销东印度群岛的肉豆蔻、丁香和肉豆蔻干皮、帝汶岛的檀香、爪哇岛的药材和染料以及印度的肉桂、胡椒和生姜。欧洲的货物一样也没卷入;原因很简单,它们在中国没有市场。这些葡萄牙人充当着纯粹是亚洲内部贸易的运货人和中间人。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

    材料三:自15世纪末哥伦布到达美洲后到19世纪中后期的近4个世纪中,西欧国家通过战争抢夺和商品换取等方式,使大约1500万黑人被当作奴隶贩卖到美洲。黑人奴隶不仅成为美洲种植园的主要劳动力,也被广泛用于矿山开发。奴隶们创造了巨额财富,如墨西哥开采的银子比欧洲所有银矿的总产量多9倍,而这些开采的金银同农牧业产值相比却相形见绌,惊人的财富最终流向了西欧。大量黑人的输入和单一种植园经济的发展,使美洲产生了对各种商品的巨大需求,而英国、西班牙等宗主国却出台规定禁止当地制造业和农业全面发展,这就使得大量欧洲商品涌入美洲。

     ——摘编自喻继如《大西洋奴隶贸易对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 

    1. (1) 材料一从哪些方面体现出欧洲“商业革命”的内涵? 
    2. (2) 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明清时期中国对外贸易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3. (3) 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奴隶贸易的影响。
  • 2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文艺复兴”一词,原意为“再生”。意大利艺术史家乔治·瓦萨里在其《绘画、雕刻、建筑名人传》中,始用“再生”一词来概括这个时期文艺活动的特点。16世纪资产阶级历史学家基本上承袭了这一概念,认为文艺在希腊、罗马的古典时期曾高度繁荣,而到中世纪时却衰败湮灭,直到此时才获“再生”与“复兴”,因而得名。但此时的文化并非古典文化的简单恢复,而是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方面反封建斗争的反映。 

     材料二: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封建专制统治和教会压迫的愿望日益强烈,由此掀起了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历史上称之为启蒙运动。恩格斯说:启蒙思想家们“不承认任何外界的权威,不管这种权威是什么样的。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一切都必须在理性的法庭面前为自己的存在作辩护或者放弃存在的权利。” 

     请回答: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艺复兴的性质及其核心思想。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启蒙运动兴起的原因,写出其代表人物(两位即可)。 
  • 28.  19世纪,“雾都”一词成为伦敦的标签。20世纪以来,倾力治污使伦敦的天空重现蓝天白云。这为我们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了借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工业革命前的英国)告别了内战、流血和专制,可仍未被工业社会浸淫。传统社会风貌处处可见……以后的英国人留恋和赞美农业社会的舒适生活,称之为“快乐的英格兰”。 

     ——阎照祥《英国史》 

     材料二: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固然是开天辟地的,政治上和经济上都得到空前的变革和发展。……工业化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带动了城市化。英国城市人口飞速增长,随之而来的还有英国城市环境的恶化……(这个)“自由国度”的环境观念普遍歪曲甚至空白。中等阶层……不顾城市环境和大众的生存,盲目放肆地开发,贪婪地消耗着地球上的不可再生资源和人们宝贵的生命。 

     ——汤艳梅《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城市环境观念及其影响》 

     材料三:(英国)政府陆续颁布了《控制公害法》《公共卫生法》《放射性物质法》等法律,并大力推动能源结构调整。……在节能环保方面表现出色的企业和政府机构还会被授予绿色奖章。 

     ——新华网《三个“雾都”如何走出“霾伏”?》 

    1. (1) 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快乐的英格兰”时期英国的政治体制是什么? 
    2. (2) 比较材料一、二,结合史实说明,工业革命使英国在政治、经济的近代化道路上发生了什么重大意义的“变革”? 
    3. (3) 据材料三,指出英国政府倾力治污给我们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了哪些借鉴。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