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生物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吉林省吉林市磐石市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

更新时间:2022-04-30 浏览次数:91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
  • 1. 学习了动物的知识后,你会惊讶地发现有些动物“名不符实”,例如“蜗牛不是牛”“海马不是马”“鳄鱼不是鱼”“鲸鱼不是鱼”,它们分别属于(  )
    A . 甲壳动物  哺乳动物  爬行动物  鱼类 B . 软体动物  鱼类  爬行动物  哺乳动物 C . 软体动物  哺乳动物  两栖动物  鱼类
  • 2. (2018八上·河源月考) 有人说:“光彩夺目的珍珠是贝类在剧痛中滴落的泪珠.”这些“泪珠”一直是人类保健品和装饰品中重要的一员.珍珠的形成与贝壳的哪一种结构有关(    )
    A . 贝壳 B . 外套膜 C . D . 斧足
  • 3. 环境温度由25℃下降到5℃,家兔和蛇的耗氧量会(  )
    A . 均减少 B . 均增加 C . 家兔增加,蛇减少 D . 家兔减少,蛇增加
  • 4. 下列哪项不属于人类对环节动物的利用(  )
    A . 沙蚕是鱼、虾的食饵 B . 可以从蛭唾液中提取蛭素生产抗血栓药物 C . 蚯蚓是优良的蛋白质饲料 D . 海蜇加工后食用具较高营养价值
  • 5. 鱼类具有适应水中生活的一些重要特征,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B . 依靠游泳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 C . 体表都具有鳞片,适应于各种水域环境 D . 在水中用鳃呼吸,鳃丝中密布毛细血管
  • 6. 有位同学捉到一只青娃,他将它放在有较多水的鱼缸中,准备精心饲养,观察蛙的活动是第二天蛙就死掉了,其死亡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
    A . 无法呼吸到充足的氧气 B . 饥饿 C . 受到惊吓 D . 水质有问题
  • 7. 下列关于“结构与功能观”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 沙蚕身体分节利于灵活运动 B . 青蛙的皮肤裸露利于进行气体交换 C . 蝗虫身体分头、胸、腹利于飞行 D . 蛇具有角质的鳞片利于防止水分散失
  • 8. (2021八上·大安月考) 下列四个成语中,每个成语所涉及的两种动物都属于恒温动物是(   )
    A . 蛇蝎心肠 B . 鸡犬不宁 C . 鹬蚌相争 D . 蚕食鲸吞
  • 9. (2021八上·秦都月考) 如图三个圆分别表示蜘蛛、七星瓢虫和河蟹的特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甲表示生活在水中 B . 乙表示身体和附肢分节 C . 丙表示有两对翅 D . 丁表示用鳃呼吸
  • 10. 下列有关细菌和真菌培养基的制作配方不正确的是(   )
    A . 蒸馏水与琼脂混合 B . 牛奶与琼脂混合 C . 土壤浸出液与琼脂混合 D . 牛肉汁与琼脂混合
  • 11. (2016·湘潭模拟) 干草被羊吃比被细菌分解的速度要快很多,说明动物能(  )

    A . 维持生态平衡 B . 促进物质循环 C . 帮助植物传粉 D . 破坏生态环境
  • 12. (2016八上·柳江期中) 有人狂笑时用力过猛,使上、下颌不能合拢,这是由于(    )

    A . 关节头从关节囊中脱出 B . 关节囊受到损伤 C . 关节头从关节窝中脱出 D . 关节软骨发生病变
  • 13. 幼小黑猩猩能模仿成年黑猩猩钓取白蚁。下列动物行为的类型,与其不相同的是(  )
    A . 马戏团的熊表演骑自行车 B . 失去雏鸟的红雀给浮出水面的金鱼喂食 C . 蚯蚓在迷宫中多次尝试后取食速度加快 D . 宠物犬随着优美的音乐起舞
  • 14. 下列疾病是由真菌引起的是(   )
    A . 足癣 B . 夜盲症 C . 糖尿病 D . 淋病
  • 15. 新冠肺炎是由新型冠状病毒(COD19)引起的。下面有关该病毒叙述正确的是(  )
    A . 在光学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新型冠状病毒形态结构 B . 新型冠状病毒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在生态系统中扮演分解者角色 C . 新型冠状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其生命活动与细胞无关 D . 能用来制作新冠肺炎疫苗
  • 16. (2021八上·铁力期末) 绿色开花植物分类的主要依据是
    A . 根、茎、叶 B . 花、叶 C . 茎、叶 D . 花、果实、种子
  • 17. (2021八上·锦州期末) 某同学按下图所示对生物进行分类,下列选项中与图示中①②③代表的生物依次吻合的是

    A . 大白菜,酵母菌,木耳 B . 水螅,大肠杆菌,青霉 C . 香菇,枯草杆菌,乙肝病毒 D . 水绵,甲烷细菌,H7N9病毒
  • 18. 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实质上是指(   )
    A . 细胞核的多样性 B . 遗传物质的多样性 C . 基因的多样性 D . 细胞的多样性
  • 19. 细菌和真菌种类繁多、分布广泛,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下列对细菌和真菌认识正确的是(  )
    A . 利用有些细菌可生产药物或净化污水 B . 利用防腐剂能杀死食品中的细菌,防止食品腐败,可以大量使用 C . 利用乳酸菌制泡菜时要在坛沿加盖、加水密封目的是阻止空气中杂菌进入 D . 利用冰箱储藏食物的原理是是杀灭食物中细菌和真菌
  • 20. (2017八上·丰都期末) 两千多年前,我国森林覆盖率达50%,而现在仅为16.55%.这种变化导致的结果是(    )

    A . 野生动物有了更大的生活空间 B . 少量的以植物为食的野生动物数量减少 C . 对动物的影响不大 D . 大量的野生动物因栖息地丧失或食物减少而灭绝或濒临灭绝
二、综合题
  • 21. 请将下列食物横线后,填写合适的保存方法的序号。

    a.晒制与熏制法    b.脱水法    c.巴斯德消毒法    d.真空包装法    e.冷藏、冷冻法

    A.干蘑菇、B.腊肉类熟食、C.袋装肉肠、D.袋装或盒装牛奶

    E.新鲜肉

  • 22. 某生物小组在一次实地考察中,观察到了下列几种动物。其中有的还是人类的好朋友,可是却很难区分它们,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1. (1) A(蚯蚓)的身体由构成,其前、后端可以通过确定。当我们用手在蚯蚓体表来回轻轻抚摸时,会有粗糙不平的感觉,这是因为摸到了蚯蚓体表的,这种结构与蚯蚓的运动有关。
    2. (2) 上述动物的幼体生活在水中的是。(填字母)
    3. (3) D身体呈型与其飞行生活相适应。
    4. (4) E的毛有作用;其牙齿有门齿、臼齿之分,与其相适应。
    5. (5) 上述类群中属于无脊椎动物的是;属于恒温动物的有。(填字母)
    6. (6) 这五种动物中,学习能力最强的一种是。(填字母)
    7. (7) 蜥蝎和鸟都是可以在陆地上生活的动物,进行气体交换的器官分别是
  • 23. 观察下图,回答问题。

    1. (1) 甲图中的[5]主要是由组织构成的,它把两骨牢固地联系在一起;运动时能减少两骨之间摩擦的结构是[2]
    2. (2) 乙图中由屈肘到伸肘运动时,必须在系统的支配下才能完成,运动所需要的能量来源于细胞的作用。
    3. (3) 当你用手将食物放入嘴里时,上臂肱二头肌所处的状态是,此过程中前臂骨起到作用。
  • 24. 如图是物质循环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图中的①过程代表作用,②过程代表作用。
    2. (2) ③过程主要是由腐生的完成的,它们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是作为者参与物质循环。
    3. (3)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增多,会出现效应,作为中学生你提出一点可行性建议
  • 25. 一提到细菌、真菌和病毒,人们往往只想到它们的害处,其实它们中的很多是对人类有益的。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1) 图中的生物只能营寄生生活的是(填数字)。这类生物结构简单,无结构,必须使用才能够观察到,该种生物仅由蛋白质外壳及内部的组成。
    2. (2) 从细胞结构看,将②归为一类,③④⑤归为另一类,这样分类的依据为有无
    3. (3) ②分布广泛,一是与它的生殖有关,二是与其利用度过不良环境有关。
    4. (4) 我们在发霉的橘子皮上,肉眼能看见的一个个“霉斑”,它是图④形成的,使它呈青绿色的结构是
    5. (5) 根瘤菌能将空气中的氨转化为豆科植物能吸收的含氢物质,而豆科植物则为根瘤菌提供有机物,根瘤菌和豆科植物之间的关系是
    6. (6) 扁桃体炎是由上图中(填数字标号)类微生物引起的。
  • 26. 下图是哺乳纲食肉目动物分类等级的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1. (1) 生物分类的七个等级中,最大的分类单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
    2. (2) 上图所列的四种动物中,亲缘关系最近的是,猫和狗之间的共同特征比猫和老虎之间的共同特征(填“多”或“少”)。
    3. (3) 图中四种动物都属于肉食性动物,牙齿分化最可能是图中的(选填“A”或“B”)图。
    4. (4) 东北虎的数量逐年减少,也是我国现存的一级保护动物之一,保护东北虎最有效措施是
三、实验探究题
  • 27. 下面是某实验小组在探究“蚂蚁是否喜欢甜食“的实验设计。

    材料用具:一截劈开的竹简(长15m)、一只蚂蚁、一杯浓糖水、一杯清水、一个放大镜、两支滴管。

    实验步骤:①在竹筒的两端,分别用两支滴管各滴上一滴浓糖水和一滴清水,将一只蚂蚁放在两滴水之间的中点。②用放大镜观察蚂蚁的觅食行为。

    请根据以上实验设计回答下列问题:

    1. (1) 本实验的假设是
    2. (2) 本实验的变量是
    3. (3) 对实验结果的预测和分析:若实验结果是蚂蚁爬向清水一端或停留在原处不动或不定向爬动,则不能说明
    4. (4) 本实验设计的不足之处主要是
    5. (5) 蚂蚁体内没有脊椎骨构成的脊柱,因此属于动物。蚂蚁群体中有明确的分工,这说明蚂蚁是具有行为的动物,一只蚂蚁发现食物,会向其他蚂蚁发出信息,这种现象叫做
    6. (6) 蚂蚁群中有工蚁、兵蚁、雄蚁、蚁后等,分工明确,这种各司其职的行为从功能和获得方式上看分别属于__________。
      A . 取食行为和先天性行为 B . 取食行为和学习行为 C . 社会行为和先天性行为 D . 社会行为和学习行为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