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东省烟台市招远市(五四制)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

更新时间:2022-03-16 浏览次数:62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
  • 1. 垃圾分类从你我他开始,废弃易拉罐属于(   )
    A . B . C . D .
  • 2. 日常生活中常涉及到许多变化。下列变化中不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
    A . 夏天,用石灰浆涂抹墙壁后,表面有水珠产生 B . 在口中咀嚼米饭或馒头时感到有甜味 C . 用液氮作制冷剂,迅速冷冻食品 D . 近些年来露天大理石雕像雨蚀比较严重
  • 3. 中国很多成语、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科学道理。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木已成舟”与“铁杵成针”都属于物理变化 B . “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是因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C . “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黄金的化学性质非常稳定 D . “百炼成钢”与“沙里淘金”所涉及的变化相同
  • 4. 下列有关操作不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 5. 生活中的下列做法违背科学原理的是(   )
    A . 洁厕灵的主要成分是盐酸,使用后应密封保存 B . 钡餐透视服用硫酸钡 C . 用铁桶盛装农药波尔多液 D . 焙制糕点时可加入适量小苏打
  • 6. 通过对微观世界的探析,可以辨识宏观世界的变化。如图是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前后溶液中微粒的示意图。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A . 混合前后溶液的pH发生了明显变化 B . 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的数量没有变化 C . 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中和反应 D . 过程中,钠离子和氯离子并没有消耗
  • 7.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永州生态环境,人人有责,下列有关做法不正确的是(   )
    A . 工业废水应处理达标后排放 B . 根据作物、虫害和农药的特点按规定施用农药 C . 将废旧电池及时就地用土填埋 D . 政府要求超市、商场和集贸市场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
  • 8. (2021·张店模拟) 豆腐中含有多种人体所需的氨基酸,其中含量最多的是亮氨酸(化学式C6H13N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从类别上看:亮氨酸属于氧化物 B . 从组成上看:亮氢酸由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组成,其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C . 从变化上看:亮氨酸完全分解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D . 从构成上看:亮氨酸由6个碳原子、13个氢原子,1个氮原子,2个氧原子构成
  • 9. 下面是验证一氧化碳还原性的实验装置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反应过程中可观察到a处固体由黑色逐渐变为红色,b处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B . 一氧化碳有毒,在c处将其点燃或用气囊收集以防止污染空气 C . 实验开始时,先通一段时间纯净的一氧化碳,再给玻璃管中固体药品加热 D . 实验结束时,应该先停止加热,待硬质玻璃管中固体冷却后再停止通一氧化碳
  • 10. 下列对主题知识的归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化学与健康

    B.化学与生活

    ①缺碘易得甲状腺肿大

    ②用甲醛浸泡海产品

    ①鉴别棉织物和羊毛织物可灼烧闻气味

    ②用大量稀盐酸除去铝壶中的水垢

    C.化学与农业

    D.化学与环境

    ①氮肥能使作物根系发达、耐寒耐旱

    ②施肥时氯化铵不能与碱性物质混合施用

    ①SO2和氮氧化物是造成酸雨的主要污染物

    ②回收利用废旧金属和塑料制品,减少浪费

    A . A B . B C . C D . D
  • 11.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下列推理合理的是(   )
    A . 酸雨的pH<7,则pH<7的雨水一定是酸雨 B . 碱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成红色,故能使酚酞溶液变成红色的溶液一定显碱性 C . 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是有水或气体或沉淀生成,所以生成沉淀的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D . 洗洁精去除油污是利用了乳化作用,则汽油去除油污也是利用了乳化作用
  • 12. (2021·青岛模拟) 如图四个图像分别对应四个变化过程,与实际情况不相符的是(   )

    A . ①表示将一定量的60℃硝酸钾饱和溶液冷却至室温 B . ②表示向相同质量和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过量CuO和Cu(OH)2固体 C . ③表示向一定量的氯化铁和氯化钠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D . ④表示向相同质量和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中,分别加入过量的铁粉和锌粉
  • 13. 现有5gMgO、Mg(OH)2的固体混合物,与200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9%的稀H2SO4恰好完全反应,形成不饱和溶液。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原固体混合物中镁元素的质量为3.6g B . 所得的溶液中只有一种溶质 C . 所得不饱和溶液的质量为205g D . 所得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12g
二、多选题
  • 14. 下列各组实验中能达到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设计

    A

    除去碳酸钠固体中的少量碳酸氢钠

    加热至固体质量不再发生变化

    B

    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

    将气体点燃

    C

    除去硝酸钾溶液中的少量硫酸钾

    加入过量的硝酸钡溶液,过滤

    D

    验证Mg、Cu、Ag三种金属的

    活动性顺序

    向Mg(NO32溶液和AgNO3溶液中各加入一根铜丝,观察现象

    A . A B . B C . C D . D
  • 15. 将金属 M 的粉末放入盛有硝酸铜溶液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溶液呈无色,继续向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蓝色滤液。根据上述实验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金属活动性强弱顺序:M>Cu>Ag B . 滤渣中可能有金属 M C . 滤液中至少含有两种溶质 D . 滤渣中一定有 Ag 和 Cu
三、填空题
  • 16. 化学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
    1. (1) 在厨房中,天然气逐渐替代了煤气,天然气主要成分(甲烷)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2. (2) 鸡汤的营养价值非常高,其中含有人体内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填元素符号),鸡肉中含有、脂肪、无机盐等营养素。
    3. (3) 用于教室消毒的过氧乙酸化学性质不稳定,其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2C2H4O3=2C2H4O2+X↑,则X的化学式为
    4. (4) 高铁列车的车体建设需消耗大量的铝合金和钢铁。工业上用一氧化碳和赤铁矿(主要成分是氧化铁)炼铁的化学方程式为
  • 17. 金属锂被称为“21世纪的能源金属”。
    1. (1) 锂是世界上最轻的金属。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2. (2) 锂是一种比铁活泼的金属。锂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反应。
    3. (3) 某纯电动公交车使用LiFePO4电池,LiFePO4铁元素的化合价为
    4. (4) 储氢材料也会用到锂,氢化锂(LiH)可用于储存氢气,氢化锂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锂(LiOH)和一种可燃性气体,该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18. 金属材料的使用作为一个时代的标志,见证了人类文明发展的过程。
    1. (1) 铜和金是人类使用较早的金属,三星堆遗址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器和金器。通过敲打可将黄金打制成不同的形状,是利用了金属的性。与纯铜相比,青铜的优良性能有(写一种即可)。
    2. (2) 我们的祖先很早就掌握了炼铜的工艺,他们将孔雀石[主要成分是Cu2(OH)2CO3]和木炭一起加热就可得到红色的铜。首先孔雀石受热分解可得到CuO,再用木炭做还原剂加热,同时生成一种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请写出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反应方程式
    3. (3) 铁是年产量最高的金属,但每年因腐蚀造成了巨大损失。为了防止铁器生锈,通常在其表面涂防护漆,其防锈原理是。生活中常用稀盐酸除铁锈(铁锈的主要成分:Fe2O3),请写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4. (4) 铝的利用距今100多年,现在铝的年产量得到大幅度的提高。铝虽然较活泼,但抗腐蚀性能好,原因是
  • 19. 海洋化学资源的利用体现了人类利用和改造物质的智慧。
    1. (1) 下列方法中能淡化海水的是____(填字母)。
      A . 过滤法 B . 分解法 C . 多级闪急蒸馏法 D . 膜法
    2. (2) 从海水中制备纯碱和金属镁的流程如图所示:

      ①流程Ⅰ海水晒盐得到粗盐的方法为结晶。

      ②写出流程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③提取氯化镁历经Ⅳ、Ⅴ两步转换的目的是。流程Ⅵ实现的能量转化方式为

  • 20. 氯化铁溶液能腐蚀铜,工业上常用此原理生产印刷线路板。以下是印刷线路板的生产及废液的处理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根据图示,可以推测出步骤①中铜和FeCl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 (2) 步骤②中发生了两个反应:2FeCl3+Fe=3FeCl2
    3. (3) 滤渣的成分有
    4. (4) 步骤②③所得的滤液中的溶质可与一种气体单质发生化合反应转化为FeCl3 , 从而实现循环使用。该气体单质是
  • 21. 如图实验装置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请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 (1) 写出图中标有序号的仪器名称:①;②
    2. (2) 若用锌粒和稀硫酸混合制取氢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填装置字母,下同),收集装置是
    3. (3) 装置中既能制O2又能制CO2的发生装置是
    4. (4) 在实验室中常用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的固体混合物来制取氨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5. (5) 在实验过程中通常使用F装置除去气体中的水蒸气,气体应从F装置端通入(填“a”或“b”),此处利用了浓硫酸的性。
  • 22. 某实验小组为探究酸的化学性质,由甲、乙、丙同学设计并完成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 (1) 甲同学实验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丙同学实验试管中的反应现象
    2. (2) 【在阅资料】CaCl2、NaCl的溶液是中性,Na2CO3溶液显碱性。

      【实验探究一】确定甲、乙同学上述实验后所得溶液中的溶质。

      取甲所得溶液少许,加入石蕊试液,溶液显红色,甲所得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写化学式)

    3. (3) 取乙所得溶液少许,加入酚酞试液,溶液显红色,乙所得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写化学式)
    4. (4) 【实验探究二】确定甲、乙同学上述实验所得溶液混合后的成分。

      甲、乙同学把上述实验所得溶液倒入同一废液缸中,观察到先有气泡产生,后有白色沉淀生成。该白色沉淀是(写化学式).同学们将烧杯内的物质进行过滤,对所得滤液的溶质成分进行探究。

    5. (5) 【提出猜想】

      甲同学猜想NaCl:乙同学猜想:NaCl、CaCl2:丙同学猜想:NaCl、CaCl2、HCl:

      你的猜想:

    6. (6) 【交流讨论】

      你认为同学的猜想一定不正确,理由是

    7. (7) 【设计实验】

      请设计实验证明你的猜想正确。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

      猜想成立。

  • 23. 实验室中有一份聚丙烯样品(查阅资料可知只含C、H两种元素),探究小组同学欲通过实验测定其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他们称取了1.4g样品,并以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来制取氧气。加热前要先打开A装置的活塞,将产生的氧气通入一段时间后,再称量装置C、D的质量(反应前的质量)。再使该样品在足量氧气中充分燃烧,产生的气体被完全吸收,装置气密性良好。实验装置及数据如图所示。

    实验数据

    装置C质量

    装置D质量

    反应前

    123.8g

    112.4g

    反应后

    126.5g

    116.8g

    1. (1) 写出上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2. (2) 图中装置D的作用为
    3. (3) 根据表中数据,可计算出该有机物样品中碳元素的质量为g。
    4. (4) 通过测量装置C反应前、后质量变化,计算出该样品中氢元素的质量将会(填“偏大”或“偏小”)。若想用此方法测得准确的结果,需要对图中实验方案进行的改进措施为
    5. (5) 用改进后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将产生的氧气先通入一段时间的作用是
    6. (6) 综合以上信息可以得知,聚丙烯中碳、氢两种元素的质量比是,聚丙烯分子中碳、氢两种原子的最简个数比是
四、计算题
  • 24. 某学校的学习小组对当地的石灰石矿区进行调查,测定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采用的方法如下:取该石灰石样品16g,把200g稀盐酸分四次加入,测量过程所得数据见下表(已知石灰石样品中含有的二氧化硅等杂质不溶于水,不与稀盐酸反应)。请计算:

    序号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

    剩余固体的质量/g

    第1次

    50

    11

    第2次

    50

    6

    第3次

    50

    2.8

    第4次

    50

    n

    1. (1) 上表中n的数值为
    2. (2) 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结果精确值至0.1%)
    3. (3) 求该实验所用稀盐酸中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值至0.1%)。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