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北京市朝阳区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更新时间:2022-04-20 浏览次数:33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
  • 1. 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壤成功返回,“可上九天揽月”成为现实。下列涉及火箭发射及“嫦娥五号”的系列材料中,主要成分均为非金属单质的是(   )

    A.“长征五号”发动机推进剂——液氧和液氢

    B.制作月面展开的国旗材料之一——高强度芳纶纤维

    C.返回器减速伞材料——高强度锦纶纤维

    D.返回器表面所贴“暖宝宝”主要成分——铁粉、碳粉等

    A . A B . B C . C D . D
  • 2. 油脂在人体内的变化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油脂不属于高分子 B . 甘油分子中含有羟基,沸点低于丙醇 C . 酶催化下1 mol 油脂完全水解的产物是1 mol甘油和3 mol高级脂肪酸 D . 反应②是人体内脂肪酸的氧化反应,为人体提供能量
  • 3. 双碱法脱硫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过程Ⅰ中,SO2表现还原性 B . 过程Ⅱ中,1 mol O2可氧化2 mol Na2SO3 C . 双碱法脱硫过程中,NaOH可以循环利用 D . 总反应为
  • 4. 用下列装置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实验室制氨气

    海水蒸馏制淡水

    证明乙醇与浓硫酸共热生成乙烯

    用CuSO4溶液净化乙炔气体

    A

    B

    C

    D

    A . A B . B C . C D . D
  • 5. 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1 mol -OH和1 mol OH-含有的电子数均为10NA B . 室温下,1 L 0.1 mol·L-1 NH4Cl溶液中数为0.1NA C . 标准状况下,NA个NO分子和0.5NA个O2分子充分反应后气体体积为22.4 L D . 常温常压下,1.6 g CH4中含有的共价键总数为0.4NA
  • 6. 某同学用2%的AgNO3溶液和2%的稀氨水配制银氨溶液并进行乙醛的银镜反应实验,过程如图:

    下列解释事实的方程式错误的是(   )

    A . 氨水显碱性:NH3·H2O⇌NH+ OH B . ①中产生沉淀:Ag+ + OH- = AgOH↓ C . ①中滴加氨水使沉淀消失:AgOH + 2NH3·H2O = Ag(NH3)2OH + 2H2O D . ③中出现银镜:CH3CHO + 2Ag(NH3)2OHCH3COONH4 + 2Ag↓+ 3NH3 + H2O
  • 7. 由下列实验及相应事实推理所得的结论,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的是(   )


    实验

    事实

    结论

    A

    将体积相同的Na和K

    分别投入冷水中

    K与H2O反应更剧烈

    金属性:K>Na

    B

    将足量硫酸与Na3PO4溶液混合

    生成H3PO4

    非金属性:S>P

    C

    分别加热HCl气体和HI气体

    HI气体更易分解

    稳定性:HCl>HI

    D

    分别加热Na2CO3固体和NaHCO3固体

    NaHCO3固体更易分解

    热稳定性:Na2CO3>NaHCO3

    A . A B . B C . C D . D
  • 8. 用Cl2生产某些含氯有机物时会产生副产物HCl。利用反应a可实现氯的循环利用:

    反应a:4HCl(g)+O2(g)=2Cl2(g)+2H2O(g)    ∆H=-115.6kJ/mol

    已知:i.

    ii.H2O(g)=H2O(l)   ΔH2 =-44 kJ·mol-1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反应a中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B . 反应a中涉及极性键、非极性键的断裂和生成 C . 4HCl(g) + O2(g) = 2Cl2(g) + 2H2O(l)  ΔH3 = -159.6kJ·mol-1 D . 断开1 mol H-O 键与断开 1 mol H-Cl 键所需能量相差约为31.9 kJ
  • 9. 聚脲具有防腐、防水、耐磨等特性,合成方法如下: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P和M通过加成反应形成聚脲 B . 一定条件下聚脲能发生水解反应 C . M苯环上的一氯代物有2种 D . M与互为同系物
  • 10. 工业上利用CO和H2合成二甲醚:3CO(g)+3H2(g)⇌CH3OCH3(g)+CO2(g)  ΔH。其它条件不变时,相同时间内CO的转化率随温度T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ΔH<0 B . 状态X时,v消耗(CO)=v生成(CO) C . 相同温度时,增大压强,可以提高CO的转化率 D . 状态X时,选择合适催化剂,可以提高相同时间内CO的转化率
  • 11. 一种三室微生物燃料电池污水净化系统的原理如图所示,图中含酚废水中的有机物可用C6H5OH表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右室电极为该电池的正极 B . 右室电极附近溶液的pH增大 C . 左侧离子交换膜为阳离子交换膜 D . 左室电极反应式可表示为C6H5OH+11H2O-28e-=6CO2↑+28H+
  • 12. (2021·义乌模拟) 常温下,用0.10 mol·L-1NaOH溶液分别滴定20.00 mL浓度均为0.10 mol·L-1CH3COOH溶液和HCN溶液,所得滴定曲线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点①所示溶液中,CN的水解程度大于HCN的电离程度 B . 点①和点②所示溶液中:c(CN)>c(CH3COO) C . 点③所示溶液中:c(Na)=c(CH3COO)>c(H)=c(OH) D . 点④所示溶液中:c(Na)>c(CH3COO)>c(OH)>c(H)
  • 13. 锂电池具有广泛应用。用废铝渣(含金属铝、锂盐等)获得电池级Li2CO3的一种工艺流程如下(部分物质已略去):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①中加热后有SO2生成 B . ②生成Al(OH)3的离子方程式:2Al3++3+3H2O=2Al(OH)3↓+3CO2 C . 由③推测溶解度:CaCO3>Li2CO3 D . ④中不宜通入过多CO2 , 否则会造成Li2CO3产率降低
  • 14. 实验小组研究金属电化学腐蚀,实验如下:

    序号

    实验

    5 min

    25 min

    实验I

    铁钉表面及周边未见明显变化

    铁钉周边零星、随机出现极少量红色和蓝色区域,有少量红棕色铁锈生成

    实验II

    铁钉周边出现红色区域,未见蓝色出现,锌片周边未见明显变化

    铁钉周边红色加深,区域变大,未见蓝色出现,锌片周边未见明显变化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实验II中Zn保护了Fe,使铁的腐蚀速率比实验I慢 B . 实验II中正极的电极反应式:O2 + 2H2O + 4e- =4OH- C . 实验I的现象说明K3[Fe(CN)6]溶液与Fe反应生成了Fe2+ D . 若将Zn片换成Cu片,推测Cu片周边会出现红色,铁钉周边会出现蓝色
二、综合题
  • 15. 用FeSO4·7H2O晶体配制FeSO4溶液,放置一天后发现产生黄色固体。实验小组同学研究固体成分及产生的原因。
    1. (1) ① 配制100 mL 0.100 mol·L-1FeSO4溶液,需要称取 g FeSO4·7H2O晶体。(已知:FeSO4·7H2O 的摩尔质量为278 g·mol-1)

      ② 需要的主要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量筒、胶头滴管和

    2. (2) 小组同学推测放置一天后的FeSO4溶液中存在Fe3+。将产生Fe3+的离子方程式补充完整

      Fe2+ +□H+ +□        =□Fe3+ +□      

    3. (3) 分离出黄色固体,经多次洗涤后完成如下实验:

      证实黄色固体中含Fe3+和SO , 试剂1和试剂2分别是

    4. (4) 实验测定FeSO4溶液放置过程中溶液的pH和黄色固体的量的变化,结果如下:

       

      1小时

      6小时

      24小时

      溶液的pH

      2.39

      2.35

      1.40

      黄色固体的量

      几乎没有

      少量

      大量

      分析黄色固体中除Fe3+、SO还可能含有离子。

    5. (5) 查阅资料:不同pH下Fe2+的氧化率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为避免Fe2+被氧化,配制FeSO4溶液时,需要添加

  • 16. 实验小组研究Ag2S的生成与转化。

    已知:i. AgCl(s) + 3Cl-(aq)⇌AgCl(aq)

    ii.常温下一些盐在水中的溶解度及颜色如下表:

    AgCl

    Ag2S

    Ag2SO3

    Ag2SO4

    CuS

    溶解度/g

    1.5×10-4

    1.3×10-16

    4.6×10-4

    0.796

    1.08×10-17

    颜色

    白色

    黑色

    白色

    白色

    黑色

    1. (1) 证明AgCl能够转化为Ag2S,实验如下:

      ① AgNO3溶液是溶液(填“a”或“b”),另一溶液是NaCl溶液。

      ② 现象a是

    2. (2) 研究CuCl2溶液能否使Ag2S转化为AgCl,实验如下:

      ① 白色固体含AgCl,结合平衡移动原理解释加水稀释产生白色固体的原因:

      ② 小组同学对Ag2S转化为AgCl的原因提出假设:

      假设一:S2-可与Cu2+形成CuS,从而降低 , 加入Cu2+是使Ag2S发生转化的主要原因;

      假设二:Ag+可与Cl-形成 , 从而降低 , 加入Cl-是使Ag2S发生转化的主要原因。

      ……

      小组同学设计对比实验,证明假设二不合理 , 实验操作和现象是

    3. (3) 有文献表明,HNO3能使Ag2S转化为Ag2SO3 , 实验如下:

      ① 加入浓氨水,溶解白色固体a的目的是

      ② 检验白色固体b中含有亚硫酸根的实验操作和现象是

    4. (4) 综合上述实验,溶解度较大的银盐转化为Ag2S较容易;而使Ag2S转化为溶解度较大的银盐,可采取的措施有
  • 17. 氮氧化物会造成环境污染,我国科学家正着力研究SCR技术(NH3选择性催化还原氮氧化物)对燃煤电厂烟气进行脱硝处理。
    1. (1) 氮氧化物(以NO为主)直接排放到空气中会形成硝酸型酸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 (2) NH3催化还原NO的化学方程式为
    3. (3) 铁基催化剂在260~300℃范围内实现SCR技术的过程如下:

      ① 反应iv中消耗的NO2 (NH) 2与N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② 适当增大催化剂用量可以明显加快脱硝速率,结合上述过程解释原因:

      ③ 向反应体系中添加NH4NO3可显著提高NO脱除率。原因如下:

      NO与NO发生反应NO+ NO = NO2 + NO

      NO2与NH发生反应iii和反应iv转化为N2

      NO与NH发生反应(填离子方程式)转化为N2

    4. (4) 相比于铁基催化剂,使用锰基催化剂(活性物质为MnO2)时,烟气中含有的SO2会明显降低NO脱除率。

      ① 推测SO2与MnO2会发生反应使催化剂失效,其化学方程式是

      ② 持续通入含SO2的烟气。不同温度下,每隔1 h测定NO脱除率,结果如下:

      相同时间,200℃时NO脱除率低于100℃,原因是

  • 18. 花椒毒素对血液中多种病毒有很好的灭活作用,还可用于治疗皮肤顽疾。花椒毒素的一种中间体L的合成路线如下:

    已知:i. +R-Br+HBr

    ii. +R-CHO→(R代表烃基)

    1. (1) A属于芳香烃,其名称是
    2. (2) D为顺式结构。B→D的化学方程式是
    3. (3) 下列关于E的说法正确的是(填序号)。

      a.E的酸性弱于G

      b.E在水中的溶解度大于A

      c.一定条件下,E能形成网状高分子化合物

    4. (4) G→J的反应类型是
    5. (5) 已知:J→K + 2CH3CH2OH,且K分子含两个环状结构。

      ① J中含有的官能团是醚键、

      ② K的结构简式是

    6. (6) F与K反应生成L的步骤如下:

      中间产物1和中间产物2的结构简式分别是

  • 19. 研究人员将钛(Ti)掺杂进硅沸石中,得到催化剂TS-1,该催化剂能催化丙烯与过氧化氢合成环氧丙烷的反应。

    已知:i. H2O2在酸性溶液中比较稳定,在碱性溶液中易分解。

    ii.环氧丙烷中C—O键活性较强,易断键发生反应。

    1. (1) 丙烯转化为环氧丙烷的反应类型是
    2. (2) 以甲醇为溶剂,有利于催化剂形成活性中心,可能的催化历程如下。

      ①甲醇中羟基的氢原子与“Ti-OOH”中的氧原子能形成氢键,体现出氧的非金属性(填“强”或“弱”)。

      ②研究催化历程常用同位素示踪法。用17O标记H2O2中的所有氧原子,上图所示历程中存在17O的物质除H2O2外,还有(填序号)。 

      a.CH3OH b. c.

      ③反应生成的环氧丙烷中含有 , 这可能是因为环氧丙烷和发生了副反应产生的。

    3. (3) 溶液中适当添加某些碱性物质,能提高环氧丙烷选择性,但会使反应速率明显下降,原因可能有:

      i.碱性较强时,催化剂活性降低;

      ii.碱性较强时,

    4. (4) 用环氧丙烷生产具有较高反应活性的碳酸二甲酯,主要过程如下。

      ①CO2的电子式为

      ②A的分子式为C4H6O3(含五元环),其结构简式为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