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地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西百色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卷

更新时间:2022-03-29 浏览次数:75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
  • 1.  2019年7月31日,一一个国际研究小组在《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杂志上刊文称,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发现在距离我们31光年的地方,很可能存在一个“超级地球”——GJ357d。它的质量至少是地球的6.1倍,围绕一颗比太阳小得多的恒星运行,每55.7天运行一周,平衡温度(指不考虑大气暖化效应情况下的温度)大约为-53℃.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超级地球”属于(   )
      A . 河外星系 B . 银河系 C . 太阳系 D . 地月系
    2. (2) 若“超级地球”有生命存在,至少还需要满足的条件有(   )
      A . 有固体表面 B . 与其主恒星的距离与日地距离相近 C . 有较丰富液态水 D . 大气中有丰富氧气和二氧化碳
  • 2. 中国地质博物馆的馆藏精品中华龙鸟化石。产于我国辽宁省西部含有火山灰的湖泊沉积形成的页岩中,该岩层还含有丰富的各类动植物化石。下图为中华龙鸟化石及其生态复原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 (1) “火山灰”来源于地球的(   )
      A . 地壳 B . 软流层 C . 下地幔 D . 地核
    2. (2) 根据化石推断,中华龙鸟最可能的生存环境是(   )
      A . 冰川广布的高寒山区 B . 风沙肆虐的沉积盆地 C . 温暖湿润的湖泊附近 D . 火山多发的高原山地
  • 3. 探空气球是充入氨气等密度较小气体的特制气球,可以把无线电探空仪携带到30-40千米的高空,探测温度、压力等气象要素。2021年11月某日,百色天气晴朗,气象员小明释放了探空气球对大气进行观测。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 (1) 探空气球记录的随高度升高气温变化的规律可能是(   )
      A . 先递增后递减 B . 一直递减 C . 先递减后递增再递减 D . 先递减后递增
    2. (2) 气球在上升过程中(   )
      A . 测定的空气密度不变, B . 体积不断膨胀 C . 测定的紫外线强度减小 D . 测定的水汽含量增多
  • 4. 下图为“地理课堂某自然地理过程模拟实验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 (1) 该模拟实验过程中,烟的运动轨迹是(   )
      A . B . C . D .
    2. (2) 该实验主要模拟的是什么,该类地理现象提供主要动力的是(   )
      A . 温室效应  太阳辐射 B . 水循环  太阳活动 C . 热力环流  太阳辐射 D . 大气受热过程  太阳活动
  • 5. 海水密度是指单位体积的海水质量,其大小取决于盐度、水温和压力。读海水温度、海水盐度、表层海水密度随纬度变化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 (1) 图中三条曲线代表的含义分别是(   )
      A . ①海水盐度②表层海水密度③海水温度 B . ①表层海水密度②海水盐度③海水温度 C . ①海水温度②表层海水密度③海水盐度 D . ①海水温度②海水盐度③表层海水密度
    2. (2) 下列关于海水密度分布及其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表层海水密度的分布规律是从低纬向高纬递增 B . 海水密度的垂直分布规律是从表层向深层逐渐增加 C . 海水最大密度出现在低纬地区的海面 D . 海水密度与洋流运动无关
  • 6. 位于浙江省温岭市乐清湾北端江厦港的潮汐发电站是我国第一座双向潮汐发电站,涨潮落潮都能发电。某学校地理社团前去研学之后画出了该发电站的平面图和水库水位变化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 (1) 影响潮汐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
      A . 太阳辐射 B . 海水盐度 C . 天体引力 D . 大气热量
    2. (2) 关于四个时段水闸开关的原因,判断正确的是
      A . ①时段关闸增加水库流出水量 B . ②时段开闸减缓海水流入水库 C . ③时段关闸减少水库流出水量 D . ④时段开闸加快海水流入水库
    3. (3) 人类利用潮汐的方式有(   )

      ①海上冲浪②候潮进港③潮汐发电④滩涂养殖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②③④
  • 7. 下面四幅地貌景观图片是某旅游爱好者在世界不同地点拍摄的。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 (1) 丁地貌(   )

      ①为新月形沙丘②迎风坡缓,背风坡陡③为海岸沙坝④迎风坡陡,背风坡缓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④ D . ②③
    2. (2) 下列有关四幅图片拍摄地的推测,正确的是(   )
      A . 甲可能拍摄于新疆 B . 乙可能拍摄于内蒙古 C . 丙可能拍摄于青藏高原 D . 丁可能拍摄于海南
  • 8. 某中学地理研学小组到华北某地进行研学。该地正在打造“太阳山”工程——建设大型山坡集中式光伏发电站,下图示意该地等高线分布(单位:米)。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 (1) 研学小组发现大面积集中式光伏发电站主要分布在(   )
      A . B . C . D .
    2. (2) 学生通过研学得知(   )
      A . 目测山峰海拔约915米 B . 甲地坡面径流流向东南 C . 在甲地可观测到丁地植被 D . 桥梁是欣赏瀑布的最佳地点
  • 9. 下图为某生物学家拍摄到的植物景观照片和骆驼刺根系结构示意图,骆驼刺为亚洲某地区的典型植物。据此完成下列题。

    1. (1) 造成图片中三种植物形态差异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 热量 B . 水分 C . 地形 D . 土壤
    2. (2) 下列不是骆驼刺主要分布地区的植被特征是(   )
      A . 植被稠密 B . 根系发达 C . 群落结构简单 D . 叶面细小
  • 10.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图示反映的影响土壤形成的因素是( )
      A . 成土母质 B . 地貌 C . 时间 D . 气候
    2. (2) 图示a、b、c、d四幅图的含义对应正确的是( )

      ①a——低等生物作用②b——岩石风化崩解③c——土壤分层形成④d——成熟土壤形成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①④ D . ③④
  • 11. 当地时间2018年9月28日,印度尼西亚发生地震,随后引发1.5米至2米高的海啸,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为防御自然灾害,减少损失,很多地方均设置应急避难场所。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 (1) 为应对海啸灾害,合理有效的防灾减灾措施是(   )

      ①建立海啸监测预警系统  

      ②加强海啸应急逃生演练

      ③围海造陆增高海岸堤防

      ④将人们迁至内陆居住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③④
    2. (2) 应急避难场所一般布设在(   )
      A . 城镇的住宅区内 B . 乡村的空旷地带 C . 城镇的商业街中 D . 城镇的空旷地带
  • 12.  2020年3月28日19时30分,四川省凉山州木里县发生森林火灾,经多方努力,火灾于4月6日基本得到控制。此次火灾过火面积大,给各方面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要快速获取木里火灾波及的范围,宜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 . GIS B . RS C . GPS D . GNSS
    2. (2) 植被是森林火灾发生的重要基础。从植被角度猜测该地易发生火灾的主要原因是(   )
      A . 树种单一,松树为主且多油脂 B . 树木多为落叶种,多枯叶 C . 树种多样,树木之间间距较大 D . 树木根系不发达,易倾倒
二、综合题
  • 13.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中曾出土一幅彩绘帛画,画的右上方是一轮红色的太阳,太阳中间有一只三趾的乌鸦。《淮南子》中也记载过这一-现象,称“日中有踆(cūn)鸟”。

    材料二:甲为“太阳大气层结构示意图”,乙为“太阳系示意图”。

    1. (1) 材料一画中的“乌鸦”其实是,它发生在图甲中的层(填字母),“日中有踆(cūn)乌”现象爆发的周期一般为年。
    2. (2) 图乙中字母表示地球,它与图中其他行星一起围绕太阳公转,它们的公转方向为,轨道形状具有,且大体在同一平面上运动。
    3. (3) 地球上存在高级智慧生命的几个条件中,图乙能够反映出来的是 。
    4. (4) 说明太阳辐射对地球的积极影响有哪些?
  • 14.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穿堂风”也叫“过堂风”,是气象学中一种空气流动的现象,是流动于建筑物内部空间的风。我国许多地区民居设计都充分考虑了穿堂风,在炎热的夏季能取得较好的

    纳凉效果。图1为“四川某地传统民居穿堂风示意图”

    材料二:如今,低碳生活逐渐在我国兴起,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低碳生活可以理解为: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方式。

    材料三:图2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1. (1) “穿堂风”形成的地理原理是,图中“林草地面”和“石子地面”在增强穿堂风中起到的主要作用是
    2. (2) 比较图1中“穿堂风”气流的流入区和流出区气温(T入、T出)、气压(P入、P出)差异,图中“石质地面”在增强穿堂风中的主要作用是增强图2中的(填数字)。
    3. (3) 与低碳生活密切相关的是图2中的(填数字)环节,低碳生活可以使这一环节(增强或减弱)。
    4. (4) 结合图2回答,北京市郊区利用温室大棚种植香蕉、木瓜等南方水果。在温室大棚内,大气可以吸收更多的,大气温度升高,同时增强,从而达到满足南方水果生长的热量条件。
    5. (5) 暑假去西藏旅游,需准备防晒霜、厚衣服等物品,这是由于青藏高原地区白天太阳辐射强,夜晚气温低的缘故,请解释白天太阳辐射强,夜晚气温低原因
  • 15.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国西部经济发展报告》指出,我国西部地区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注重开发新水源。一是利用新技术开发水源,在严重干旱地区模拟“人造山脉”,进行人工增雨增雪。二是发展集雨工程。中西部十多个省区目前已建成大量的集雨水窖、水池、水柜、水塘等小微型蓄水工程,这些集雨工程在中西部地区发挥了重要作用。

    材料二:下图为“某区域水循环示意图”。

    1. (1) 图示水循环的类型为。能代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夏季风作用的是环节,图中城市为了增加③环节可采取措施有
    2. (2) 修建集雨水窖、水池、水柜、水塘等小微型蓄水工程,主要是对水循环的环节施加影响,此项工程的作用是
    3. (3) 一般集雨工程收集的水资源水质较差,为提高水质,请你从生产生活的角度为材料一中的当地居民提出合理建议。
  • 16. 请根据所学知识,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某中学学生利用暑假到我国各地进行研学旅行,考察各地地貌景观的差异是研学的重点之一。图中①②③④是四位同学拍摄的照片。

    1. (1) 甲同学考察归来呈现的地貌景观照片①,该照片最可能是在图中地(填字母)拍摄的,该地貌的形成原因是
    2. (2) 乙同学考察回来说道:“这次我站在温度高达65℃的地面拍摄了这张照片,应该数我最辛苦。”你认为乙同学拍摄的照片最可能是图(填数字),这种地貌多分布在图中地(填字母),观察描述该地貌景观形态
    3. (3) 古人用“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的佳句来描述丙同学的考察地,据此判断其拍摄的照片应是图(填数字),该地貌在我国南方地区发育非常典型的主要原因是
    4. (4) 丁同学是在海南三亚进行研学旅行,你认为丁同学拍摄的照片最有可能是图(填数字),研学期间该地多吹(海风或陆风)。
  • 17.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18年8月,北京某中学非洲研学小组从赤道附近出发,沿20°E向北行进,途中发现该区域的自然景观呈现出明显变化。图中甲、丙为研学小组成员拍摄的照片。

    1. (1) 甲地照片所反应的植被类型是,丙地照片反映的植被类型是,造成甲、丙两地植被类型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2. (2) 与甲地相比,乙地的植被(填“有”或“无”)季相变化,乙地的乔木往往长有粗大树干,是为了
    3. (3) 丁地乔木多蜡质、革质,硬叶叶片,其作用是,原因是该地
    4. (4) 与我国东北黑土地相比,甲地自然土壤形成速度比较(快、慢),土壤的淋溶作用(强、弱),土壤黏粒比重(高、低)。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