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地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北省黄冈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卷

更新时间:2022-03-29 浏览次数:137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
  • 1.  2020年5月28日,太阳表面出现了一次极为激烈的耀斑活动,并伴随着高能带电粒子流抛射(太阳风)。专家据此推断太阳活动进入高峰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耀斑发生于光球层 B . 耀斑发生时,太阳风格外强烈 C . 太阳风发生于色球层 D . 太阳风发生地温度低于耀斑发生地
    2. (2) 耀斑对地球的影响是(   )
      A . 武汉地区极光绚烂 B . 无线电短波通信中断 C . 有线电视信号中断 D . 全球各地降水增加
    3. (3) 若2019~2020年是太阳活动高峰年,则上一个太阳活动高峰年段约是(   )
      A . 2005~2006年 B . 2006~2007年 C . 2007~2008年 D . 2008~2009年
  • 2.  2018年6月3日,“地壳一号”钻机在东北松辽盆地(陆相沉积)完成中国白垩纪大陆科学钻探工程,钻井深度7018米,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拥有实施万米大陆钻探计划专用装备和相关技术的国家。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此科学钻探工程可以研究松辽盆地(   )

      ①内部圈层结构②油气资源分布③原始鱼类灭绝的原因④气候演化历史

      A . ①② B . ②④ C . ②③ D . ①④
    2. (2) 此次钻井发现一定深度后每往下钻进100米,地下温度会升高3℃至4℃,其热量属于(   )
      A . 太阳能 B . 重力能 C . 生物能 D . 地热能
    3. (3) 目前,“地壳一号”钻机钻井最深处位于(   )
      A . 地壳 B . 地幔 C . 软流层 D . 地核
  • 3. 飞机颠簸指飞机在飞行中遇到乱流而突然出现的忽上忽下、左右摇晃及机身振颤现象。飞行颠簸层高度一般不超过1000米,强颠簸层高度只有几百米,颠簸层水平范围多数在100km以内。下图为2006年我国某航空公司西南高原航线飞行颠簸次数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1一4月我国西南高原航线飞行颠簸次数明显偏多的原因主要是(   )
      A . 风向变化频繁 B . 降水日数较多 C . 太阳辐射较强 D . 冰雪反射较强
    2. (2) 若飞行员正在低空飞行时屏幕上显示前方有强颠簸区,应采取的措施是(   )
      A . 加速前行 B . 调头返回 C . 迅速爬升 D . 向下俯冲
  • 4. 左图为福建海坛岛局部图,东北部分布着一座长有稀疏植被的巨大沙丘,上面覆盖一些黑色碎石,右图为该岛的风向频率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海坛岛的盛行风向以及当地沙丘增长最快的季节是(   )
      A . 东北风春夏 B . 西南风春夏 C . 东北风冬春 D . 西南风冬春
    2. (2) 海坛岛上巨大沙丘的形成过程是(   )
      A . 海浪搬运——海浪沉积——风力搬运一一风力沉积 B . 风力搬运一一—风力沉积—一流水搬运——流水沉积 C . 流水搬运—一流水沉积——海浪搬运—一海浪沉积 D . 风化作用—一流水侵蚀一一风力搬运一一风力沉积
  • 5. (2021高三上·湘豫月考) 涪江发源于青藏高原东北部岷山,是嘉陵江右岸最大的支流。该江穿越龙门山后,携带的大量碎屑物质在四川盆地西北侧龙门山前地带堆积形成多个大小规模不等的冲积扇。下图为涪江龙门山前冲积扇序列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推测图中所示涪江三个冲积扇形成由早到晚的顺序是(   )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① C . ③①② D . ①③②
    2. (2) 导致涪江该河段冲积扇多次变迁的主要原因是(   )
      A . 褶皱相间沉积 B . 断层水平移动 C . 河流洪灾频繁 D . 河流侵蚀增强
    3. (3) 涪江该河段冲积扇②范围和厚度明显大于其他两个,说明该冲积扇地带(   )
      A . 地形起伏大,漫流范围广 B . 丛林覆盖高,障碍壅水多 C . 河流流速快,沉积时间长 D . 侵蚀强度大,泥沙含量大
  • 6. 读“地质时期(局部)全球气温,降水量变化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恐龙繁盛时期全球气候特征是(   )
      A . 寒冷干燥 B . 温暖干燥 C . 寒冷湿润 D . 温暖湿润
    2. (2) 图示甲时期(   )
      A . 被子植物繁盛 B . 是重要的铁矿成矿期 C . 大陆冰川覆盖面积广 D . 传统农作物频频歉收
    3. (3) 目前地球处于一个(   )
      A . 气候寒冷期,海平面下降 B . 气候寒冷期,海平面上升 C . 气候温暖期,海平面上升 D . 气候温暖期,海平面下降
  • 7. 北方针叶林分布于45°N~70°N的寒温带地区,其群落结构极其简单,林冠层下常由灌木(根深)、草本植物(根浅)及苔藓地衣(无根)组成,林下土壤是酸性贫瘠的灰土,林下植被的物种数占了总植被数的90%以上。某科考队研究了林火干扰对北方针叶林林下植被的影响。读火后林下植被的生产力和物种丰富度的动态变化示意图(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林火过后土壤肥力最高时(   )
      A . 物种最丰富 B . 植被生产力最高 C . 土壤酸性最强 D . 气温最低
    2. (2) 林火过后初期林内大气环境的变化为(   )
      A . 土壤结构疏松 B . 湿度增加 C . 光照增强 D . 风速减小
    3. (3) 林火过后林内苔藓、喜阴及喜阳植被的演替顺序依次为(   )
      A . 喜阴植被、喜阳植物、苔藓 B . 喜阳植物、喜阴植被、苔藓 C . 喜阳植物、苔藓、喜阴植被 D . 喜阴植被、苔藓、喜阳植物
  • 8. (2021高一下·庄河开学考)   2020年7月11日晚11时,四川阿坝州小金县春厂坝“北斗智慧云公共监测平台”的人工智能预警广播系统发出了滑坡预警(在地质灾害发生前,当原本固定在某个区域的传感器发生沉降或偏移时,卫星能够感知其运动变化,实现全天候全自动在线监测预警),当地干部群众收到通知后成功组织避险。结合资料,完成下面小题。
    1. (1) 监测传感器沉降或偏移主要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 . 遥感(RS) B . 地理信息系统(GIS) C .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 D . 数字地球
    2. (2) 下列是村民建议该地可进行的滑坡防范措施,其中不合理的是(   )
      A . 保护坡地植被 B . 在坡体软弱面修建排水沟 C . 修建大型水库 D . 在滑坡底脚修建抗滑挡墙
    3. (3) 遇到滑坡灾害,我们应该做的是(   )
      A . 出现滑坡征兆时,立即跑回室内紧闭门窗 B . 处在滑坡体上时,迅速朝滑坡方向撒离 C . 在滑坡停止后,立即回家检查情况 D . 无法逃离高速滑坡时,抱住身边大树等固定物体
  • 9. 某学校地理野外考察小组对图a中的M地进行实地考察,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发现近三十年来M地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图a示意我国某区域的水系分布,图b为图a中M地的等高线地形图。

    读图回答下面三题。

    图a

    图b

    1. (1) 调取M地的等高线地形图能够(   )

      ①了解居民点的分布 ②帮助选择考察线路 ③分析水系特征 ④分析植被分布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④
    2. (2) 要得出“M地生态环境明显改善”这一结论,考察小组主要查阅的相关资料有(   )

      ①植被覆盖率及其变化

      ②土地利用结构及其变化

      ③人口数量变化及分布

      ④旅游资源开发类型及分布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③ D . ②④
    3. (3) 下列考察步骤在查阅资料之前就已经完成的是(   )
      A . 考查论文的撰写 B . 野外实地考察 C . 准备好考察装备 D . 考察地点的选取
二、综合题
  • 10. 温室大棚多用于低温季节喜温蔬菜、花卉、林木等植物的栽培或育苗等。根据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 (1) 塑料大棚和玻璃温室的设计原理和生产原理与大气的受热过程基本相同。对于辐射来说,塑料大棚和玻璃几乎是“透明”的,可以大部分进入温室。但对于长波辐射来说,塑料大棚和玻璃却是不“透明”的。长波辐射很少能透过。
    2. (2) 下图是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数码①、②、③分别代表三中不同的辐射,请写出这三种辐射的名称:①,②,③

    3. (3) 在冬季为了保温,菜农一般在傍晚往大棚内洒水。试说明其有助于保温的原理。
    4. (4) 大棚温室中生产出来的蔬菜质量略逊于自然状态下生产的蔬菜,试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 11. (2021高一上·河南期中)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每年入汛以后,我国很多城市面临内涝问题。雨水花园(下左图)是控制城市内涝的有益探索。雨水花园是自然形成的或人工挖掘的浅凹绿地,被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通过植物、沙土的综合作用使雨水得到净化,并使之逐渐渗入土壤,涵养地下水,或使之补给景观用水,厕所用水等城市用水,是一种生态可持续的雨水控制与雨水利用设施。清华大学某处雨水花园的边界以石笼(右图)作为主要形式,利用废旧石材作为内部填充材料,石缝积累一定量的土壤杂质后可自然生长植物。

    1. (1) 从水循环的角度说明在相同降水条件下,快速城市化后城市内涝增多的主要原因。
    2. (2) 简述在雨水花园建设过程中,选择废旧石料作为雨水花园边界主要材料的原因。
    3. (3) 请提出三条可以实现城市雨水资源化的措施。
  • 12.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为“全球年降水量及海洋表面平均温度、蒸发量与盐度按纬度分布示意图”。

    1. (1) 图中所示的全球表层海水盐度曲线与变化曲线比较接近,海水盐度最高值出现在南北线附近的海域。
    2. (2) 图中显示,大部分纬度地带的海水盐度随水温上升而升高,而赤道附近海域水温最高,海水盐度曲线却呈波谷状,试分析其原因。
    3. (3) 试比较北纬60°附近和南纬60°附近的海域的海水盐度大小,并分析其海水盐度不同的原因。
    4. (4) 根据上述分析结果,推测影响海水盐度的重要因素有哪些?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