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吉林省德惠市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更新时间:2022-02-13 浏览次数:74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 1. 《天朝的崩溃》一书载:“这场战争把中国拖入世界。从此开始,中国遭受了列强的百般蹂躏:……中国人经受了寻找新出路的百般苦难。”材料中“这场战争”爆发的标志是(    )
    A . 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 B . 虎门销烟 C . 英军强占香港岛 D . 英军封锁珠江口
  • 2. “外国侨民在中国犯罪,不受法律管辖,只受本国领事依照本国法律审判。”这一 特权出自(    )
    A . 《南京条约》 B . 《虎门条约》 C . 《望厦条约》 D . 《黄埔条约》
  • 3. 李大钊在《圆明园故址》中写道:“圆明两度昆明劫,鹤化千年未忍归。一曲悲笳吹不尽,残灰犹共晚烟飞。”“两劫”中“一劫”发生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另“一劫”发生在(    )
    A . 鸦片战争 B .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 甲午中日战争 D . 中法战争
  • 4. 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规定:“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大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这表明当时中国(    )
    A . “天朝上国”规制受到冲击 B . 已经形成平等的外交观念 C . 对西方列强产生崇拜心理 D . 受到西方文化的广泛影响
  • 5. 李鸿章认为“西洋方圆千里,岁入财赋动以万计,无非取资于煤铁五金之矿、铁路、电报信局、丁口等洋税。”洋务运动中清政府仿效西方这做法而采取的措施是(    )
    A . 创办军事工业 B . 筹建新式陆海军 C . 发展民用工业 D . 派遣留学生
  • 6. 《中国海军史(晚清民国卷)》讲述了中国海军在晚清和民国时期的发展状况。下列内容反映晚清中国海军状况的是(    )

    ①台州九捷——戚家军抗倭

    ②买舰造舰——精练北洋海军

    ③海上对决——黄海海战

    ④孤岛悲歌——威海卫战役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 7. 下图漫画描述:渔夫钓鱼,远处从海岛上伸出来一只手拿着剪刀要剪掉钓线(剪刀上写着“欧洲的干预”),鱼身写有“辽东”二字。漫画反映的历史事件所产生的影响是(    )

    A . 导致清政府的统治土崩瓦解 B . 引发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 C . 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D . 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 8. 梁启超回忆19世纪80年代的情形时说:“朝士皆耻言西学,有谈者,诋为汉好,不齿士类”,而19世纪末,却出现了“举国若狂,人人竞言西学”,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 社会性质的变化 B . 民族危机加深,救亡意识凸显 C .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 . 自强求富理念的推广
  • 9. 孙中山在中国近代最早关注并提出“民生”,他主张(    )
    A . 驱除鞑虏 B . 恢复中华 C . 创立民国 D . 平均地权
  • 10. 下面是1900年西方国家发行的一幅宣传画。 根据所学历史知识推测,图中“八个强人,痛打弱者”的结果是(    )

    A . “弱者”最终灭亡 B . “弱者”成为木偶 C . “弱者”迅速恢复 D . “弱者”一蹶不振
  • 11. 史学家常把1916年至1927年称为中华民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时期。主要因为这一时期(    )
    A . 帝制复辟 B . 军阀混战 C . 日本侵华 D . 东北易帜
  • 12. 1919年在北洋军阀政府教育部主事的条陈(分开条目述说)中写到:“此次罢学风潮,近因由政治问题发生。”条陈中所说的“罢学风潮”和“政治问题”分别是指(    )
    A . 五四运动、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B . 新文化运动、十月革命爆发 C .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中国共产党诞生 D . 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诞生:
  • 13. 中共二大与中共一大相比,最重要的贡献是制定了(    )
    A . 以工人运动为中心任务 B . 为共产主义奋斗的目标 C . 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 D . 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
  • 14. “红日照遵义,长征排万难。突破重围去抗日,高举红旗上延安。转危为安靠谁人?伟大的共产党,伟大的毛泽东!”这段歌词直接反映的史实不包括(    )
    A .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B . 遵义会议召开 C . 长征冲破敌军重重包围 D . 红军到达陕北
  • 15. 下图所示这一天侵华日军制造了惨绝人衰的大屠杀,距今已有(    )

    A . 99年 B . 89年 C . 88年 D . 83年
  • 16. 作为伟大的爱国者,与张学良相关的事件有(    )

    ①宁汉合流

    ②东北易帜

    ③南昌起义

    ④西安事变

    A . ①② B . ②④ C . ①④ D . ②③
  • 17. “我的家乡在东北的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梁一一的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了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歌词所反映的史实是(    )
    A . 九一八事变 B . 西安事变 C . 七七事变 D . 华北事变
  • 18. “卢沟桥,卢沟桥,男儿坟墓在此桥!最后关头已临到,牺牲到底不屈挠……卢沟桥,卢沟桥,国家存亡在此桥!”在卢沟桥践行此种精神的将领有(    )

    ①邓世昌

    ②佟麟阁

    ③赵登禹

    ④王铭章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④
  • 19. 下图宣传画体现的政治态度是(    )

    A . 踊跃参军,抗美援朝 B . 团结起来,一致抗日 C . 联合英美,坚持抗战 D . 发动民众,支援北伐
  • 20. 历时4个多月,使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的战役是(    )
    A . 台儿庄战役 B . 淞沪会战 C . 第三次长沙会战 D . 武汉会战
  • 21. (2018·成都) 1948年辽沈战役中,某国民党军官在锦州被解放军俘获后,感叹说:“锦州好比一条扁担,一头挑东北,一头挑华北,现在是中间折断了。”据此可知,解放军攻克锦州(    )
    A . 截断了东北国民党军队的退路 B . 为解放长江以南各省奠定了基础 C . 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 D . 宣告了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的覆灭
  • 22. 解放战争初期,面对国民党军队的疯狂进攻和敌弱我强的实际情况,毛泽东提出著名论断是(    )
    A .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B . “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C .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D . “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 23. (2016八上·安庆期末) 《近代实业第一人》中写道:他一生孤独,最大的精神支撑是内心崇高的社会理想,是一个状元告别仕途后仍念念不忘的兴国之梦。“他”是(    )

    A . 林则徐 B . 魏源 C . 张謇 D . 严复
  • 24. 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是(    )

    ①总的来说比较落后

    ②主要集中在重工业部门

    ③地区之间发展很不平衡,沿海沿江大城市比较发达

    ④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③ C . ②③④ D . ①③④
  • 25. 下列有关中国近代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史实中,发生于上海的是(    )

    ①创建北洋西学堂

    ②创办《申报》

    ③创办商务印书馆

    ④创办《东方杂志》

    A . ①②④ B . ①③④ C . ①②③ D . 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35分)
  • 2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图二

    材料二:在中国近代史上,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先进的中国人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寻求变革,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材料三: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行动指南,以实现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马克思主义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提供强大思想武器。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摘自《永远保持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本色》

    材料四:国民党不仅在思想上和政治上、 而且在组织上也得到共产党的很大帮助,对于共产党来说,在实行国共合作后也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在国民革命运动中两党得到了共同发展。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五:毛泽东说:“中国共产党人是孙中山先生 开创的革命事业的忠实继承者,始终把自己为之奋斗的事业视为辛亥革命的继承和发展。”

    材料六:同城市相比,农村是落后的。但这条道路却历史地成为中国民主革命走向胜利之路。它最初虽然表现为失败后的退却,然而它包含着国情对于革命的制约,由此,它最终成为一种自觉的选择。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七:

    图三图四
    1. (1) 图一与图二所示文献颁布于哪一历史事件?图文献对土地分配提出了怎样的方案?体现了怎样的治国理念?
    2. (2) 根据材料二联系所学知识指出在“一系列的探索”活动中,资产阶级进行探索的代表性事件。依据材料概括中国近代仁人志士向西方学习的共同之处。
    3. (3) 举出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是什么?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革命过程中产生的思想。这一思想在哪次会议上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4. (4) 概括指出国共合作对国共两党产生的共同影响。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次国共合作正式建立的标志。
    5. (5) 根据材料五,以国民革命运动时期的具体史实为例,说明中国共产党是如何继承和发展孙中山先生开创的革命事业的。
    6. (6) 根据材料六结合所学概括出中国“胜利之路”是指什么道路?用原文词语归纳选择这条道路的决定性因素。
    7. (7) 分别指出图三和图四战役的伟大意义。指出抗战中两个战场之间的关系?
    8. (8) 综合上述各材料,谈谈你的感想。
  • 27. 观察图示,以“红色革命之路”为题,撰写一篇小短文。

    要求:①文中需包括符合图示中七个革命圣地的提示语的历史事件及影响,以及此主题给你带来的启示。

    ②需按时间顺序书写,语言流畅,字数260字以上。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