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地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上海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质量监控考试地理...

更新时间:2022-04-29 浏览次数:45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
  • 1. 下列关于天体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 土星和地球一样都具有铁核中心 B . 星云呈现云雾状,有长长的“尾巴” C . 恒星和星云都是由炽热气体组成的球形天体 D . 月球是地球的唯一天然卫星
  • 2. 下列行星中,不属于类地行星的是(   )
    A . 水星 B . 金星 C . 火星 D . 土星
  • 3. 有关地球上存在生命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到达地球表面的太阳辐射较多,气温较高 B . 地球距离小行星带较远,不会受到撞击破坏 C . 地球大气对太阳辐射吸收作用强,温度适宜 D . 地球自转周期、日地距离适中,有液态水
  • 4. 太阳大气中有多种活动,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是(   )
    A . 黑子、耀斑 B . 耀斑、日珥 C . 日珥、太阳风 D . 太阳风、黑子
  • 5. 日冕层出现的太阳活动现象是(   )
    A . 太阳黑子 B . 耀斑 C . 日珥 D . 太阳风
  • 6. 岩石圈是指(   )
    A . 地壳 B . 地壳和地幔 C . 地壳和地核 D . 地壳和上地幔顶部
  • 7. (2017高二上·沭阳月考) 一般认为,岩浆形成的源地是(    )
    A . 地壳的底部 B . 地幔的下部 C . 地核 D . 软流层
  • 8. 在野外识别地层先后顺序的正确方法一般是(   )
    A . 观察地质构造 B . 鉴别地层中的化石 C . 根据地层上下排列顺序 D . 鉴别组成岩层的物质性质
  • 9. (2020高一上·三明期中) 地球的演化史也可以近似说是生物的进化史,下列关于期间生物的匹配不正确的是(   )
    A . 古生代——鱼类和蕨类植物 B . 前寒武纪——蓝细菌 C . 中生代——鸟类 D . 中生代——三叶虫
  • 10.  2020年9月16日,是世界第二十六个国际保护臭氧层日。大气中臭氧含量减少后会对全球带来的不利影响有(   )
    A . 扰乱电离层,使无线电短波通讯中断 B . 导致海平面上升,危害沿海地区 C . 吸收紫外线能力增强,导致全球气温下降 D . 危害人体健康以及农林牧渔业生产
  • 11. (2020高一上·天津期中) 对流层的厚度存在纬度差异。下列地区中,对流层厚度最厚的是(   )
    A . 西西伯利亚平原 B . 亚马孙平原 C . 长江中下游平原 D . 西欧平原
  • 12. 按照辐射逆温的生成和消失过程排序正确的是(   )

    A . ②①④③ B . ②④①③ C . ③①④② D . ③④①②
  • 13. 一些微塑料能通过大气循环进入大气圈中, 又伴随降雪进入高山和极地地区。这类大气循环主要发生在(   )
    A . 对流层 B . 平流层 C . 中间层 D . 热层
  • 14. 大气中温室气体含量上升引起的变化是(   )
    A . 太阳辐射增强 B . 大气逃逸增强 C . 地面辐射增强 D . 大气逆辐射增强
  • 15. 杭州西湖边的居民,一天里能感受到风向的变化。以下示意图,正确表示西湖边空气运动变化的是(   )

    A . ①③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②④
  • 16. 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火山喷发后受弥漫在大气中的火山灰影响,图中(   )

    A . ①将增强 B . ②将减弱 C . ③将减弱 D . ④将增强
  • 17. 随着我国城市数量的增多、规模的扩大,“热岛强度”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热岛强度是指中心城区比郊区气温高出的数值大小,下图是某大城市热岛强度日变化示意图。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 (1) 有关该城市热岛强度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 晴天热岛强度一直高于阴天 B . 阴天不存在热岛效应 C . 晴天正午时,热岛强度最大 D . 晴天时,热岛强度会出现两个峰值
    2. (2) 若图示热岛强度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密切,其依据是

      ①城市人口密度高于郊区  ②臭氧层空洞不断扩大

      ③海陆热力环流显著      ④热岛强度峰值时刻与人流、车流高峰期吻合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④ D . ①②
  • 18. (2020高二上·上海月考) 我国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
    A . 地形复杂多样 B . 南北温差大 C . 夏季风进退和强弱 D . 冬季风的进退和强弱
  • 19. 据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预测分析,2019-2020年秋冬季东亚冬季风偏弱。由此推测可能对我国带来的影响有(   )

    ①东部地区冬季气温较常年偏高    ②暴雪、大风、降温等灾害性天气增多

    ③南方雨带停留时间长,降水偏多    ④不利于华北地区污染物的扩散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④ D . ②③
二、综合题
  • 20.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读太阳系示意图和地球、火星比较图,完成下列问题。

     

    与太阳的平均距离(108km)

    大气成分

    自转周期

    质量

    体积

    表面平均温度

    赤道面与轨道面之间的交角

    地球

    1.496

    N2、O2

    23时56分4秒

    1

    1

    15℃

    23°26′

    火星

    2.279

    CO2

    24时37分

    0.11

    0.15

    -23℃

    23°59′

    材料二:地球、火星相应数据图

    1. (1) 在A、B、C、D、E、F中,B是,属于巨行星的是,地球是,地球表面有适宜生命生存的温度,主要得益于适中的
    2. (2) A、C、D、E四颗行星中能满足:有安全的宇宙环境和稳定的光照条件的是(   )
      A . 一颗 B . 两颗 C . 三颗 D . 四颗
    3. (3) 人类之所以不断地对火星进行探索是因为火星与地球有一些相似性,从表中可以看出相似性有
    4. (4) 根据表格简要回答:火星不适于人类生存的原因有哪些?
  • 21.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城市热岛强度指城区与郊区气温的差值。下图是我国东部某滨海城市多年平均热岛强度日变化图。该城市同时受日周期海陆风的影响,且某时段的风向有助于降低城市热岛强度。

    1. (1) 比较该城市7时、17时城区与郊区之间风的异同。
    2. (2) 绘制材料中“某时段”的海陆间热力环流示意图(在下图线段上),并解释有助于降低城市热岛强度的原因。

    3. (3) 提出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合理措施。
  • 22. 图甲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图乙为“某地晴天和阴天的气温日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甲图箭头中,代表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热源的是(填字母),它表示
    2. (2) 甲图箭头ABC中,属于短波辐射的是,B箭头代表的辐射能量主要集中在(紫外光、可见光、红外光)部分,容易被吸收。
    3. (3) 甲图中字母C表示,它能对地面起到作用;字母D代表过程,体现了大气对太阳辐射的作用。
    4. (4) 根据大气受热过程判断以下四图天气状况能反映乙图①状况的是(   )。(填字母)
      A . B . C . D .
    5. (5) 据甲图所示原理,解释深秋时节,农民有时会在农田周围燃烧秸秆制造烟雾的原因: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