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东省泰安第十四中学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

更新时间:2022-01-28 浏览次数:70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
  • 1. (2018九下·垦利月考) 溶液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B . 溶液中不能同时存在两种溶质 C . 只有固体和液体可以作为溶质 D . 外界条件不改变,溶质溶剂不会分离
  • 2. 下列溶液中,溶剂不是水的是(   )
    A . 碘酒 B . 石灰水 C . 硫酸铜溶液 D . 白酒
  • 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水和冰块的共存物是悬浊液 B . 凡均一、稳定、透明、澄清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C . 溶液都是混合物 D . 在泥水里,泥是溶质,水是溶剂
  • 4. 下列物质溶于水形成溶液后,以离子形式存在于溶液中的是(   )
    A . 氯化钠 B . 酒精 C . 蔗糖 D . 牛奶
  • 5. 如图使右侧U形管中液面左高右低,该物质是 (   )

    A . 氢氧化钠固体 B . 硝酸铵晶体 C . 氯化钠晶体 D . 浓硫酸
  • 6.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洗涤剂可乳化餐具上的油污 B . 汽油可溶解衣服上的油渍 C . 溶液一定是含有两种物质的混合物 D . 长期用硬水洗涤的衣物会变硬
  • 7. (2017九上·大庆期中) 在一定温度下,将一瓶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有:①升高温度②降低温度③增加硝酸钾④减少硝酸钾⑤增加溶剂⑥蒸发水,其中正确的是(   )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③④⑤ D . ②③⑥
  • 8. 一定温度下,若将一定质量的硝酸钾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则(   )
    A . 溶液的质量一定变小 B . 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变大 C . 溶液的质量一定变大 D . 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可能不变
  • 9. 下列关于饱和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相同温度下,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 B . 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C . 不饱和溶液降温一定会变成饱和溶液 D . 对于同一溶质的溶液,在同一温度时,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
  • 10. 有一瓶密封保存长期放置的硫酸铜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瓶口附近的溶液颜色浅 B . 瓶底附近的溶液颜色深 C . 瓶底会有固体析出 D . 瓶内各部分溶液的颜色都相同
  • 11. 室温时,对100mL氯化钠饱和溶液作如下操作,最终甲、乙两烧杯中溶液(   )

    A . 溶质质量相同 B . 溶质质量分数相同 C . 均为不饱和溶液 D . 溶剂质量相同
  • 12.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用50 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Cl溶液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NaCl溶液需要加水20 g B . 100 mL水和100 mL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200 mL,说明分子间有间隔 C . 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也不一定是稀溶液 D . 汽油作溶剂可以去除衣物上的油污
  • 13. 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甲、乙物质都适用降温结晶法使溶质从溶液中析出 B . 60℃时将40g甲物质加入50g水中能得到90g饱和溶液 C . 通过降温能使A点甲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D . 分别将甲、乙物质饱和溶液从60℃降至20℃,甲析出晶体较多
  • 14.

    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t1℃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b﹥a﹥c B . t2℃时,30g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37.5% C . t2℃时,将相同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析出晶体最多的是a D . 将t1℃时c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变为不饱和溶液
  • 15. 实验室制取氧气常用的药品是(   )
    A . 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 B . 过氧化氢溶液 C . 过氧化氢溶液和碎瓷片 D . 二氧化锰
  • 16. (2016·衡阳) 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

    A . B . 空气 C . 硝酸钾 D . 二氧化锰
  • 17. 对于化学反应:4Al+3O22Al2O3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参加反应的物质是铝和氧气

    ②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不变

    ③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④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

    ⑤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⑥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A . ①②⑥ B . ②③④⑤ C . ①②③④⑤ D . ①③④⑤
  • 18. 84消毒液是一种以次氯酸钠为主的消毒剂,主要成分为次氯酸钠(NaClO).它的消毒原理为:2NaClO+CO2+H2O=X+2HClO,则X的化学式为(   )
    A . NaCl B . NaHCO3 C . NaOH D . Na2CO3
  • 19. 根据化学方程式不能获得的信息是(   )
    A . 该反应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 B . 化学反应的快慢 C . 反应发生所需要的条件 D . 参加反应的各粒子的相对质量
  • 20. (2015九上·青海期中) 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质

    反应前质量/g

    5

    2

    20

    22

    反应后质量/g

    待测

    11

    28

    5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B . 甲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 . 乙、丙变化的质量比为9:8 D . 反应后甲的质量为0g
二、填空题
  • 21. 请用化学符号表示:
    1. (1) 氢元素
    2. (2) 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3. (3) 两个氢氧根离子
    4. (4) 氧化铜中铜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 22. 请你各举出一个实例,说明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是错误的。

    ①溶液一定是无色的。实例:溶液不是无色的;

    ②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实例:是液体,但不是溶液;

    ③溶液中的溶质一定是固体。实例:可做溶质,但不是固体;

  • 23. 溶液在生产、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餐桌上的饮品种类丰富,下列饮品中属于溶液的是____。
      A . 酸奶 B . 玉米糊 C . 冰水 D . 可乐
    2. (2) 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所需氯化钠的质量为,水的体积为mL
    3. (3) 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①t1℃时,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甲 乙(填﹥、﹦、﹤)。

      ②t2℃时,将50g的甲物质加入盛有5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质量为g。

      ③t2℃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析出晶体较多的是(填甲、乙)

      ④若将甲从甲、乙的混合物中分离出来,通常采用的方法。

三、综合题
  • 24. 实验室配制50克质量分数为12%的氯化钠溶液。如图是小军实验操作过程示意图:

    1. (1) 图中一处明显错误的操作是(填序号),改正操作后,用上述图示的序号表示配制溶液的正确操作顺序
    2. (2) 图①中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
    3. (3) 配制时应选择(填“10”“50”或“100”)mL的量筒来量取所需水的体积。
    4. (4) 经检测,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可能是(填序号).

      ①氯化钠固体不纯

      ②称量时,砝码端忘垫质量相同的纸片

      ③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④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

  • 25. 某小组的同学欲探究酒精的元素组成,在老师的指导下,他们做了如下探究。请你协助他们共同完成以下探究过程:
    1. (1) 定性实验:点燃酒精,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烧杯内有水珠生成;迅速倒转烧杯,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浑浊。由此证明酒精的成分中一定含有氢元素和碳元素,但无法确定是否含有元素。
    2. (2) 定量实验:取2.3g酒精放在密闭的容器内与氧气完全反应。经测定,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4.4g、水2.7g,由此可知,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为g。
    3. (3) 计算推断:4.4g二氧化碳中氧元素的质量为g,2.7g水中氧元素的质量为g,它们的质量总和(填“>”“<”或“=”)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由此可以确定酒精是由元素组成的。
四、计算题
  • 26. 从一瓶氯化钾溶液中取出20克溶液,蒸干后得到2.8克的氯化钾固体。则这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 27. (2019·泰安) 长期使用的热水锅炉会产生水垢。水垢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某兴趣小组为了测定水垢中CaCO3的含量,将6g水垢粉碎放在烧杯中,然后向其中加入40g某浓度的稀盐酸,使之充分反应(水垢中除碳酸钙和氢氧化镁外都不与稀盐酸反应)。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反应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烧杯内所盛物

    质的总质量/g

    46.0

    45.2

    44.8

    45.1

    44.1

    43.9

    43.8

    43.8

    43.8

    试计算:

    1. (1) 表中有一数据是不合理的,该数据的测得时间是第min;
    2. (2) 水垢中CaCO3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至0.1%)。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