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东省山东学情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12月质量...

更新时间:2022-01-27 浏览次数:96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
  • 1. 三星堆文化遗址是巴蜀文明的典型代表,在时间与夏商王朝的中原文明处于同一时期,而且出土的青铜尊、囊以及玉璋、玉琼、玉璧、玉戈等物品的风格与黄河流域的一致。对材料的解读最恰当的是(   )
    A . 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特征 B . 巴蜀地区冶炼领先中原 C . 中华文明经济重心南移 D . 夏商王朝版图达到巴蜀
  • 2. 有学者指出,西周政治带有深厚的贵族色彩,是一种“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从西周“共主”到秦朝“独制”,这一政治变化说明(   )
    A . 宗法血缘关系已经消失 B . 西周王权势力不断衰微崩溃 C . 社会政治体制发生异变 D . 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发生变化
  • 3.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有历史学家将几种主要思想概括为:“无治主义”“德治主义”“法治主义”等。关于这几种思想下列选项中说法最准确的是(   )
    A . “无治主义”适用于战争频繁的乱世时期 B . “德治主义”在战国时政治实践非常充分 C . “法治主义”是战国变法的主要理论依据 D . 这些“主义”都适应了当时社会发展趋势
  • 4. 秦汉时期,作为北方游牧民族的传统服装--褶是一种短身、细袖、左衽之袍。魏晋南北朝时期褶的开襟方式有左衽、右衽、对襟三种,袖子样式有短小窄瘦和宽松肥大两种,衣身也有短小紧窄和宽博两种。从褶的服饰变化,反映了当时(   )
    A . 士大夫不拘礼法 B . 儒学地位受到冲击 C . 各政权长期并立 D . 民族文化交流融合
  • 5. 在唐代,道是地方一级监察区。唐太宗贞观元年,将全国划分为十道,江南道是其中之一。唐玄宗开元年间,江南道被分为江南东道、江南西道、黔中道。这反映了(   )
    A . 中央对地方监察力度不断强化 B . 地方机构的日益冗杂 C . 江南地区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D . 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
  • 6. 据下表可推断,宋朝(   )

    宋朝赋税结构变化表

    年代

    农业税(万贯)

    非农业税(万贯)

    农业税:非农业税

    至稻末年(997年)

    2408.1

    1567.3

    60:40

    天禧末年(1021年)

    2641.2

    3874.0

    40:60

    熙宁十年(1077年)

    2021.3

    5117.2

    28:72

    A . 财政困难始终存在 B . 人地矛盾异常尖锐 C . 商品经济繁荣发展 D . 赋税制度脱离实际
  • 7. 《雪夜访普图》(局部)是明朝宫廷画家刘俊的画作,画中描绘的是赵匡胤夺取帝位后雪夜走访宰相赵普筹划统一方略的情景。对这幅图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 研究宋初政治的一手史料 B . 宋太祖忧心国事礼贤下士 C . 体现了相权高于皇权 D . 陈桥兵变经过了精心策划
  • 8. 《元史·地理志》总结道:“盖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羁縻:笼络控制)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这说明元朝(   )
    A . 消除了中央和地方矛盾 B . 边疆管理与内地一体化 C . 地方管理沿袭唐朝制度 D . 地方行政效率不断提升
  • 9. 下表是宋至清我国不同类型的书院数量变化简表。由此可知,书院类型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官办%

    民办%

    其他%

    不明%

    宋代

    15.28

    70.69

    0

    14.03

    元代

    17.23

    61.15

    0.33

    21.28

    明代

    57.21

    29.84

    0.24

    12.71

    清代

    56.67

    24.11

    0.56

    18.59

    A . 理学成为官方哲学 B . 科举制的发展 C . 政府强化思想控制 D . 印刷术的革新
  • 10. 下表为明清时期部分地区农村集市数量变化统计表,据此可推知明清时期(   )

    时期

    直隶

    山东

    陕西(关中)

    江西

    福建(不含台湾)

    广东

    嘉靖至万历

    132

    104

    143

    459

    131

    628

    顺治至雍正

    527

    112

    238

    545

    205

    1270

    乾隆至道光

    537

    1583

    264

    976

    511

    1959

    A . 北方集市密度超过南方 B . 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C . 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D . 区域经济专业化程度加深
  • 11. 下表是鸦片战争前后介绍西方的主要著作,据此可知,当时(   )

    代表人物

    著作

    成书时间

    林则徐

    《四洲志》等

    1841年

    魏源

    《海国图志》

    1844年

    姚莹

    《康翰纪行》

    1846年

    徐继畲

    《瀛寰志略》

    1848年

    夏燮

    《中西纪事》

    1850年

    A . 西方思想得到了广泛地传播 B . “师夷长技以自强”成为潮流 C . 西学传播顺应了维新思想 D . 华夷观念受到了一定冲击
  • 12. 下表是洋务运动时期的活动,据此可知洋务运动(   )

    1861年

    经恭亲王提议,清政府在北京设立总理衙门。

    1862年

    经恭亲王提议,清政府在北京设立同文馆。

    1866年

    左宗棠开设福州船政局,附设一船政学堂。

    1872年

    经曾国藩和李鸿章提议,清政府派遣30名少年学童赴美国留学;李鸿章开设官督商办的轮船招商局。

    1880年

    李鸿章在天津开办水师学堂,并奏请批准铺设铁路。

    A . 系统的学习西方近代文明 B . 改变了社会的经济基础 C . 促进了“西学东渐”的兴起 D . 有利于晚清的社会转型
  • 13. 一场甲午中日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走向,之后的中国,循序渐进的洋务运动就此终止。自1895年起,至1915年袁世凯“帝制自为”,在二十年时间里中国走过了西方国家诸如法国差不多两百年的历史。这种剧烈变化反映了(   )
    A . 甲午战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 B . 近代中国社会变革效果超过西方 C . 民族危机激发国人加快救国步伐 D . 革命成为社会变革的唯一主旋律
  • 14. 有学者指出:辛亥革命之伟大,不仅仅在于它推翻了一个王朝,而且在于它使得一切恢复帝制的尝试,都只能成为县花一现的丑剧。该学者意在说明辛亥革命(   )
    A . 彻底否定了传统的等级制度 B . 扫荡了崇拜权威的政治心理 C . 促进了社会下层民众的觉醒 D . 推动了思想文化领域的转型
  • 15. 一般的说,北洋军阀统治是黑暗的。也有人说,“北洋军阀政府统治时期,中国并非黑暗一片,中国社会还在进步。”下列能证实这一观点的是(   )

    ①中国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②中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思想解放运动

    ③中国社会稳定,民主政治进一步发展

    ④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各种因素不断成长

    A . ①②④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③ D . ①②③④
二、材料分析题(16题14分,17题12分,18题14分,19题15分,共55分)
  • 16. 科举制在中国历史上绵延存在了1300年,在国内外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图5、图6、图7、图8是中国古代四个历史时期(唐代、两宋、元代、明清)的科举状元籍贯统计部分摘录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据网易网络资料整理

    分别提取图5、图6、图7、图8的科举状元籍贯分布等信息,并据此说明与其相对应的历史时期。

  • 17. 阅读料,回答问题。

    明朝在农业和商贸方面取得了引人注目的进步。城市生活得到了拓展,城市中的商业资产阶级在经济上(但不是政治上)的重要性也日渐突出。到17世纪,在中国商业活动已经很普遍了,甚至比任何一个17世纪的其他国家都普遍。清朝初期,大城市之间和许多贸易城镇之间的商贸活动保持了明代以来的良好发展势头。

    历史学家总是喜欢问:为什么中国拥有庞大的、在金融方面成熟的商业阶级,在许多理念和技术方面也有着领先的地位,但却没能突破成为一个典型的工业国家呢?换句话说,为什么中国没能从明朝后期的“商业革命”跃进到西方在一个世纪后才出现的那种“工业革命”呢?

    ——摘编自(美)菲利普·J.阿德勒《世界文明史》

    结合16-17世纪中国古代史的相关史实,围绕明朝后期的“商业革命”或“工业革命”拟定一个具体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 18. 墓坑


    铜器


    货币


    首饰

    ——《新疆哈密拉甫却克墓地发现唐宋时期墓葬》

    提取材料信息,说明上述材料对研究唐朝时期的新疆社会风貌有哪些史料价值。

  •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关于中国近代历史,国内学者著述颇丰,叙述各有侧重,有的以近代某一重大历史事件为中心展开论述,有的以某一年份、某一阶段的历史为研究对象。如陈旭麓的《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茅海建《天朝的崩溃》、张鸣《辛亥:摇晃的中国》、王中亚《建党1921:他们改变了中国》等。

    结合所学中国近代史知识,就中国近代某一重大历史事件或历史时期(可就整个近代,也可就近代某一时段),自拟一个能够反映其特征的书名,并运用具体史实予以论证。(要求: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