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思想政治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吉林省洮南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文综政治...

更新时间:2022-03-01 浏览次数:54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 
  • 1. 人民币汇率的变化,对于我国不同的市场主体,可谓“几家欢喜几家愁”,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①人民币升值导致中国境内人民币负债多的外资企业喜 

     ②人民币升值导致出口企业由于产品价格相对下跌发愁 

     ③人民币贬值导致准备出去收购境外企业的某公司欢喜 

     ④人民币贬值导致我国进口企业的采购成本增加而发愁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2.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必不可少的基础性制度。下列对“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认识正确的是(   ) 

     ①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适合我国现阶段生产力的发展状况 

     ③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平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 

     ④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制度的根本特征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3. 《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实施方案(2021-2025年)》强调“全面打造*善行浙江””。这就要求我们努力推行“人人慈善”的现代慈善理念和机制,充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这是基于第三次分配有助于(   ) 

     ①发展社会慈善事业,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收入 

     ②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实现更合理的收入分配 

     ③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推动社会公益事业进步 

     ④完善个人收入分配,对再分配作出有益补充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4. 在市场中,商品价格与供给、需求之间一般存在以下关系: 

     

     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①市场主要通过价格、供求、竞争等机制来调节 

     ②计划和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手段 

     ③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决定市场价格 

     ④市场竞争本质上通过利益调节实现资源配置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③④
  • 5. 某街道社区在老旧小区改造中,让居民积极说想法、提建议,改不改、改什么、怎么改,都由居民来决定,从过去的“政府改、居民看”变为居民全过程参与、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真正实现“全过程民主”。该社区这一做法(   ) 

     ①畅通了社情民意反映渠道,践行全过程民主 

     ②保障了社区群众依法直接行使国家权力 

     ③体现了社区居民在自我管理中的主体地位 

     ④体现了我国的民主是全方位、全民的民主 

    A . ①② B . ②④ C . ①③ D . ③④
  • 6. 温州龙港市改变传统的县级政府下辖乡镇(街道)再到村(居)模式,将102个社区划分为26个基层治理单元,实施“市直管社区”,走出了一条以40%的行政资源高效承接100%的行政管理职能的创新之路。这一管理模式(   ) 

     ①通过简政放权实现了对政府权力全面监督 

     ②符合我国机构改革和行政体制改革的要求 

     ③通过创新监管方式保证了行政权力不缺失 

     ④有助于政府工作人员沉下身子更好接地气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7. 十九届六中全会公报中提到:百年奋斗教会我们十个坚持,即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至上,坚持理论创新,坚持独立自主,坚持中国道路,坚持胸怀天下,坚持开拓创新,坚持敢于斗争,坚持统一战线,坚持自我革命。坚持人民至上(   ) 

     ①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管用性 

     ②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始终以人民为中心 

     ③旨在提升我国人民群众的政治地位,巩固基层政权 

     ④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维护人民根本利益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8. 2021年9月21日,在第76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中,中方向世界表态,将大力支持发展中国家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不再新建境外煤电项目。由此可见(   ) 

     ①维护全球生态环境,事关世界各国的共同利益 

     ②中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彰显负责任大国形象 

     ③中国坚定支持由联合国所主导的各项国际工作 

     ④兼顾他国合理关切是我国对外活动的基本立场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9. (2020高二下·泸县月考) 经济学家冯·丹因认为,经济与文化的发展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下列正确表达了经济发展对文化影响的传导顺序的(   )

    ①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文化产品的需求增加

    ②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③资本涌入,推动了文化产品的研发与生产

    ④生产发展壮大,文化领域出现新兴的产业或部门

    A . ①→②→③→④ B . ④→①→③→② C . ①→③→④→② D . ③→④→①→②
  • 10. 近年来,主旋律电影佳作不断涌现。从《我和我的祖国》到《我和我的父辈》,从《中国机长》到《中国医生》,从《攀登者》到《长津湖》,一大批主旋律电影的“走红”,“正能量”收获“大流量”。这启示文化创作者要(   ) 

     ①坚守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                    ②关注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 

     ③与时俱进地丰富创作技巧                    ④不断创新文化体制与机制 

    A . ①② B . ②④ C . ①③ D . ③④
  • 11. 2021年10月14日,《人民日报》发表评论员文章《在全社会大力弘扬伟大抗疫精神》。文章指出,在这场同严重疫情的殊死较量中,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气概,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我们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伟大抗疫精神,使之转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力量。今天,我们要大力弘扬伟大抗疫精神的价值在于(   ) 

     ①植根于传统文化之中,创造中华民族文化新辉煌 

     ②实践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 

     ③丰富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传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为我国经济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④高举精神旗帜,展现精神力量,为实现民族复兴凝聚奋进力量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2. 2021年度,云南省机关事业单位各级党组织开展“万名党员进党校”活动,进行“四史教育”,以更好地了解和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促进党建工作落实,培养锤炼党员干部。开展该活动的文化意义在于(   ) 

     ①增强中国共产党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 

     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筑牢理想信念之基 

     ③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 

     ④为经济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增强民族复兴不懈奋斗的动力 

    A . ①③ B . ②③ C . ②④ D . ①④
二、非选择题 
  •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当前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多边贸易体制受到挑战,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主动扩大进口,让更多国家和地区的企业搭乘中国发展的“快车”“便车”,让世界各国共享中国发展机遇。我国通过降低进口商品关税、发展跨境电商等方式增加消费品进口,更多丰富而物美价廉的进口商品为千家万户的日常生活增添更多实惠和惊喜。农业科技集团从以色列进口智能灌溉生产设备,与使用国产设备相比,生产成本节约15%—20%,产量提高10%—15%,一年就能节约750万元。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先进技术,提升了工人的技术水平以及企业对客户服务的水平,增强了企业在市场竞争环境中的生存能力。有了更多的高新技术装备进口,“中国制造”才能走得更远。 

     结合材料并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说明当前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中国为什么要主动扩大进口。 

  •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青年报社对1149名未成年人家长进行调查显示,80.7%的受访家长在家庭教育上困惑很多,94.7%的受访家长期待家庭教育法能帮助自己缓解教育焦虑。

     制定家庭教育促进法,符合习近平总书记“培养好少年儿童是一项战略任务,事关长远”的重要论述,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法治要求,是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法治保障。 

     2021年7月,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明确了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全面规范校外培训行为等要求。在此基础上,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从前期调研到进入立法规划,再到今年三次审议,集中智慧,严格程序。2021年10月23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该法将在2022年1月1日起实行。 

     结合材料并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家庭教育促进法的编纂过程是如何体现人民至上价值理念的。 

  • 1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教育。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全党全社会同心同德,艰苦奋斗,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建成了世界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保障了亿万人民群众受教育的权利。教育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全民族的素质,传承了中华文化,促进了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推进了科技创新、文化繁荣,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民生改善作出了不可替代的重大贡献。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眼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深化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坚决防止侵害群众利益行为,构建教育良好生态,有效缓解家长焦虑情绪,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简称“双减”)。 

     “物有本末,事有始终”,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也具有阶段性的特征,需要遵循其内在成长规律。学生的健康是教育工作的基础与前提,环境塑造是教育工作的重要手段与方法。要为学生的发展创造条件,就要在遵循学生群体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不断塑造环境。 

    1. (1) 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教育的文化生活依据。 
    2. (2) 结合材料,运用规律的相关知识,分析“双减”政策是如何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的。 
    3. (3) 为落实“双减”政策,某市教育主管部门面向全社会征集有关宣传标语,请你拟定两条宣传标语,每条字数不要超过20个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