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物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吉林省吉林市永吉县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

更新时间:2022-01-30 浏览次数:65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选题
  • 1. 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的是(  )
    A . 教室的温度为50℃ B . 步行的速度约为1m/s C . 正常呼吸一次所用时间约1min D . 考试所用答题卡的宽度约30dm
  • 2. “教室外狂风暴雨,雷声大作”,这里的“雷声大作”指的是声音特性中的(  )
    A . 响度 B . 音调 C . 音色 D . 频率
  • 3. 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减慢的是(  )
    A . 用吹风机吹潮湿的头发 B . 将湿毛巾展开晾晒 C . 将地面上的积水向周围扫开 D . 把新鲜的蔬菜装入保鲜袋中
  • 4. 如图甲、乙、丙、丁四幅图中的图象表示同一运动规律的是(  )

    A . 甲乙 B . 丙丁 C . 乙丙 D . 乙丁
  • 5. 下列物态变化事例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    )
    A . 清晨树叶上的露珠 B . 灯丝用久了变细 C . 湿衣服晒后不久变干 D . 冬天窗户上的霜
  • 6. (2019八上·苏州期中) 为了研究孔的大小对光斑的影响。设计了四种有不同形状孔的卡甲,并用另一张卡片乙覆盖在甲上。如图所示,从图中位置沿箭头方向水平移动,观察光斑形状的变化情况,下列合乎要求的是(  )
    A . B . C . D .
二、填空题
  • 7. 音乐课上,同学们唱着“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歌声是由声带产生的。经过班级走廊的班主任听到了美妙歌声,声音是通过传播过来的。
  • 8. 冬天吉林市江边出现的雾凇景观,“雾凇”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需要(选填“吸热”或“放热”)。
  • 9. 如图动物们去参加晚会,蜗牛看到乌龟驮着蚂蚁超过了自己,以乌龟为参照物,蚂蚁是的,相对于蚂蚁,蜗牛(选填“向前”或“向后”)运动。

  • 10. 中国特种兵穿着消音靴,消音靴能够在处减弱噪声,这样做主要是防止(填 “音调”或“响度”)过大而暴露目标。
  • 11. 我们看到蝴蝶翅膀在振动时,却听不到声音,这是因为蝴蝶翅膀振动的频率20Hz,我们将这种声波称为
  • 12. 医学常用“冷疗法”,原理是用一种叫做氯乙烷的气态有机物,先用压缩体积的方法使它,然后喷在患处时又在皮肤上迅速(均填物态变化名称),同时吸收大量的热,达到使人体受伤部位温度降低的目的。
  • 13. 小明去森林公园时,看见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在地上形成圆形光斑,爸爸告诉小明,光斑是光的形成的太阳(选填“倒立”或“正立”)的像。
  • 14. 如图所示是小华同学描绘的两个物体运动路程-时间图像。由图像可知,甲物体前4s内运动的路程是;乙物体运动的速度是m/s。

  • 15. 如图所示,一束光与平面镜成30°角从O点射入,则反射角为;接着平面镜绕O点逆时针转动60°角,反射光线一共转过角。

  • 16. 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如上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它说明了。此探究中悬挂着的乒乓球的作用是

三、计算题
  • 17. 小明一家利用元旦假日到武汉玩,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了一段时间,他看到了如图所示标志。

    1. (1) 此时该车的速度是多少?
    2. (2) 该车在不违反交通规则的前提下,从交通标志牌处到武汉至少需要多少小时?
  • 18. 我国考古队员利用超声波探测沉船,已知超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00m/s,如果探测声呐从海面发出信号,信号从发出到遇到沉船,再到被声呐接受所花时间为0.024s,求沉船在海面下多深处?
四、简答题
五、综合题
  • 22.        
    1. (1) 如图是用刻度尺测量一金属片长度的情形,该金属片的长度为cm;

    2. (2) 如图中S为一个点光源,AB是不透明的物体,L是竖直光屏,试画出AB在光屏上形成的影子范围;

    3. (3) 如图中MN为平面镜,OB为入射光线AO的反射光线。请在图中画出光线AO并标出入射角的度数。

六、实验题
  • 23. 小彬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如图),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并开始计时。

    1. (1) 为了测量更准确,斜面坡度应该较一些;
    2. (2) 实验中,让小车从斜面的A处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如果测得时间tAB=3s,tAC=4.6s,平均速度vBC=m/s;
    3. (3) 实验中,小车通过AB段的平均速度(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小车通过BC段的平均速度。
  • 24. 如图所示是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当水温上升到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5min后停止记录:

    1. (1) 图甲中温度计读数是℃,加纸盖的作用是
    2. (2) 如图乙水在沸腾过程中虽然不断吸热,但是温度
  • 25. 如图,甲图是“探究某种固体物质熔化特点”的实验装置,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描绘出的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1. (1) 实验中,用烧杯中的热水加热试管中固体物质,好处是;由图乙可知,该物质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2. (2) 图乙中,若t1=5min,该物质熔化过程经历了min,从t1时刻到t2时刻(选填“需要”或“不需要”)吸收热量。
  • 26. 如图所示,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时,将一块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块纸板垂直放置在平面镜上。

    次数

    入射角

    反射角

    1

    30°

    30°

    2

    40°

    40°

    3

    60°

    60°

    1. (1) 如果纸板没有与平面镜垂直放置,当光贴着纸板沿AO入射时,(选填“能”或“不能”)在纸板上看到反射光。
    2. (2) 另一同学将呈现反射光线的活动板右半边沿中线向后折,活动板上(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这说明在光的反射现象中
    3. (3) 若将一束光贴着纸板沿BO射到O点,反射光将沿图中的OA方向射出,这说明了反射现象中
    4. (4) 多次改变入射光线AO与ON的夹角进行实验,测量记录如表所示,分析数据得出的结论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