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思想政治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甘肃省秦安县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政治期末检测试卷

更新时间:2022-01-07 浏览次数:83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本题共30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 1. 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其本质是 ( )
    A . 一般等价物 B . 信用工具 C . 普通的商品 D . 劳动产品
  • 2. 网约车司机把乘客送达目的地后,乘客按照规定支付车费。可见,网约车服务( )
    A . 费用是由其质量决定的 B . 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C . 其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D . 消费属于发展消费资料
  • 3. 央视纪录片《货币》的片头词这样写道:“他在今天人们的心中,仿佛是空气,是水,是阳光,是陪伴人一生的东西……人们知道他从哪里来,但不知道他到哪里去,他—就是熟悉而又陌生的货币。”货币之所以如此重要,最更根本的原因是( )
    A . 货币的本质就是一般等价物,是社会财富的代表 B . 货币具有神奇的魔力,能买到人们需要的一切 C . 货币是特殊商品,有满足人们一切需要的属性 D . 货币是国家强制使用的,代表着人们的经济利益
  • 4. 目前不少推销各种保健仪器的公司都盯紧了老年人,以免费体验、免费试用的方法,博得老年人的信任和欢心,进而向老年人推销各类“天假”保健仪器。而一些渴望长命百岁的老人因此盲目跟风买“保健”。商家利用的老年人的 ( )
    A . 从众心理 B . 求异心理 C . 攀比心理 D . 求实心理
  • 5. 没有汽车的大发展,就没有人们对汽车的强烈向往。这主要说明 ( )
    A . 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 B . 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C . 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D . 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
  • 6.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是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对“公有制为主体”的正确理解是( )
    A . 公有制在各个领域都必须占支配地位 B . 公有制资产要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要控制国民经济的命脉 C . 公有制在各个地区都必须保持量和质的优势   D . 在混合所有制经济中,公有制成分必须保持50%以上
  • 7. 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表明非公有制经济( )

    ①将控制国民经济命脉

    ②和公有制经济地位相同,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③与公有制的经济市场地位是平等的,可以在市场竞争中发挥各自优势

    ④是促进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②③ D . ①④
  • 8. 按照我国的有关法律规定,我国的法定公司形式有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二者的主要区别是( )
    A . 是否通过发行股票向社会筹集资本 B . 股东对公司是否承担有限责任   C . 公司是否以全部资产对自己的债务承担责任 D . 是否自主经营,独立预算
  • 9. 用人单位拖欠和克扣农民工工资,侵犯了农民工的( )
    A . 取得劳动报酬权 B . 索取赔偿权 C . 获得劳动安全卫生权 D . 公平交易权
  • 10. 在经济增长滞缓、经济运行主要受需求不足制约时,政府可以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通过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减少税收,刺激总需求增长,降低失业率,拉动经济增长。这突出体现的财政作用是( )
    A . 改善民生 B . 促进资源合理配置 C . 促进社会公平 D . 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
  • 11. 消费税时对特定的消费品和消费行为征收的一种税,它的主要作用时( )
    A . 可以避免对同一个经营额的重复征税 B . 有利于促进社会分工和生产专业化的发展 C . 可以合理的调节消费行为,间接引导投资流向,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 D . 有利于纳税人正确处理个人与企业的关系
  • 12. 世界贸易组织处理国际贸易关系最重要的原则是 ( )
    A . 公平贸易原则 B . 非歧视原则 C . 公平竞争原则 D . 互惠原则
  • 13. 市场优化资源配置说到底是( )
    A . 市场竞争的作用 B . 价格与供求相互作用 C . 价值规律的作用 D . 价格传递信息的作用
  • 14.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 )
    A . 人民当家作主 B . 扩大公民参与 C . 强化政府职能 D . 打击敌对势力
  • 15. 作为中国公民,政治生活的基本内容是( )
    A . 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义务 B . 民主选举,民主管理 C . 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D . 参与社会公共管理活动,参与社会民主政治
  • 16. 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应用,其特点是( )

    ①实用性             ②整体性           ③区域性          ④民族性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③
  • 17. “一个民族,疏离了历史,自然就无希望,舍弃了文化,也就失去了灵魂。”这句话告诉我们( )
    A . 要继承传统文化并把它发扬光大 B . 只有回归历史,才能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C . 实现民族振兴,必须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D . 文化是社会进步的决定因素
  • 18. 分布在福建西部和南部崇山峻岭中的福建土楼,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山区大型夯土民居建筑,创造性的生土建筑艺术杰作。福建土楼遵循了“天人合一”的东方哲学理念,建筑风格古朴粗犷,形式优美奇特,尺度适当,功能齐全实用,与青山、绿水、田园组成了适宜的人居环境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景观。这说明( )
    A . 中国的文学艺术在古代就大放异彩 B . 中国的科学技术曾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C . 中华文明是唯一没有中断而延续至今的古老文明 D . 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整体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综合性的特点
  • 19. 与“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筚路蓝缕”“胼手胝足”等蕴含的民族精神相吻合的是( )

    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②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③愚公移山、精卫填海                     ④吴越同舟、众志成城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20. 鲁迅先生说:“唯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从民族精神角度看,这句话强调( )
    A .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特有的精神特质 B . 国家要发展,必须弘扬爱国主义的伟大精神 C . 中华民族精神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 D . 只要发扬民族精神,就能推动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 21. 在硝烟弥漫、艰苦卓绝的14年抗战中锻造出的抗战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的力量源泉,是我们拼搏进取、开创未来的精神支撑。可见,抗战精神( )

    ①体现出了爱国主义精神                    ②传承和弘扬了中华民族精神  

    ③是我们风雨同舟的精神支柱                ④指明了中华民族前进的方向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22. 有人这样评价当前的社会文化现象:“翻开杂志美人多,打开电视广告多,看篇文章署名多,买本新书错字多。”这种评价( )

    ①针砭时弊,说明文化市场需要引导和规范     
    ②没看到文化生活中积极的东西,是片面的

    ③反映了通俗化、平民化是大众文化的主流        
    ④反映了我国文化市场呈现多样化特征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23. (2017高三上·盐城月考) 到2020年,我国将基本建成覆盖城乡、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有利于(    )

    ①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②保障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

    ③发展先进文化,取缔落后文化④传播和普及各种文化思想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24. 短信诈骗是指利用手机短信骗取金钱或财物的行为。发送手机违法短信的数量巨大,越来越多的作案对象使用短信群发器和群发软件等专用工具,能够在短时间内向大量的用户号段发送违法信息。针对上述现象,下列建议正确的是( )
    A . 网络是传播落后文化的唯一渠道,控制了网络就控制了违法信息 B . 它能满足人们文化生活的多样化需求,我们要给予包容和尊重 C . 在丰富的文化生活中,我们要辨别是非,提高文化选择的能力 D . 在网络传播日益迅速的今天,我们要敢于抵制一切腐朽的文化
  • 25. 某社区大力建设“墙门文化”,培育了“阳光8号服务队”“爱心超市”、残疾人“梦工坊”等26个特色社会组织,打造了15个优质公益项目,使原先脏、乱、差的老社区焕然一新。从中我们领悟到(  )
    A . 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B . 积极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引领文明和谐的社会风尚 C . 发挥文化对社会的导向作用,提高社会意识形态的吸引力 D . 积极打造健康优秀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 26. 自十八大以来,上海的艺术团体频繁在海外亮相,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从最初的“走出去”逐渐深入为“走进去”,以真正代表中国文化实力的艺术表达打动世界观众,引领不同文化之间的深度对话。这充分体现出我国( )
    A . 对世界文化共同价值的充分尊重 B . 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 C . 对文化作为精神力量的深刻认识 D . 对中华文化优越性的充分肯定
  • 27. 英国《每日电讯报》等媒体报道,英国一名14岁少女因不堪网络暴力而在家中上吊自杀。此事曝光后在英国掀起了一场抵制网络暴力的大讨论,这起悲剧也将社交网络缺乏监管的现状推出水面。受害女孩的父亲通过一份请愿书,公开呼吁首相“设立规章管一管网络”,得到了数万网友的声援。这体现了(  )
    A . 只有运用法律手段才能规范文化市场秩序 B . 应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积极培育壮大文化市场主体 C . 必须坚持正确舆论导向 D . 要为人民群众提供多种类型、多样风格的文化产品
  • 28. “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这是中国先人对当时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在当代中国,这句话既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吸收了世界文明的有益成果,体现了时代精神。材料告诉我们( )

    ①传统文化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和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②对传统道德规范,要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

    ③加强挖掘和阐发,实现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成为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和根基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29.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没有牢不可破的理想信念,没有崇高理想信念的有力支撑,要取得长征胜利是不可想象的。”习近平总书记之所以这样强调,是因为崇高理想信念( )

    ①以科学理论为指导,是推动人们前进的强大动力

    ②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可以直接转化为国家硬实力

    ③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④帮助我们辨别是非,承载着一个民族、国家的精神追求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30.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整合社会意识,是社会系统得以正常运转、社会秩序得以有效维护的重要途径,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这体现了“道德的力量”。下面能够直接表达出“道德是一种力量”的语句是( )

    ①德,国家之基也——《左传》         ②日新之谓盛德——《周易》

    ③富润屋,德润身——《礼记》         ④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诫子书》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二、材料题(本题共3道小题,共40分)
  • 31. 中国40年的巨大变化,主要靠的是改革开放。当代中国文化的发展、进步,最终还是要依靠全面深化改革来实现。大型政论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第五集《延续中华文脉》播出后,引发新闻出版广电行业广泛关注。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社长赵剑英表示:伟大的时代,需要伟大的精神,也需要强大的思想理论支撑;商务印书馆总经理于殿利讲述了自己的思考:要把出好书而不是经济效益或赚钱作为主要的考核指标或评价标准;温州城市书房负责人胡海荣表示:看了片子,有一句话让我印象十分深刻,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要把握好意识形态属性和产业属性的关系;东方卫视《诗书中华》总导演王昕轶强调:我们该如何做人们喜闻乐见的节目?首先的要求就是要生动,要通过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与他的经历去展现出来,去帮助观众寻找精神的共通。

    结合材料,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知识,说明如何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 32. 材料一:潮州是我国的古瓷都和陶瓷文化发祥地之一,陶瓷历史悠久。在唐代,受长江流域灿烂文化的影响,潮州陶瓷古窑悄然兴起,此时出现制瓷工艺,潮州城郊窑场遍布,种类繁多,盛极一时。宋代,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除了为炉、壶、盂、罐一类日用器皿装饰之外,还结合当时的需求,进行观赏瓷器的制作,如西洋狗、狮子、人像和  佛像等,其手法简练而传神,造型技艺相当高明。潮州陶瓷进入辉煌 时期。

    材料二:今天,受国内外各种因素的影响,潮州陶瓷产业发展阻力重重,陶瓷工艺略显疲态,陷入困局。

    1. (1) 请你谈谈如何处理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2. (2)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创新的相关知识,谈谈如何破解潮州陶瓷工艺发展的困局。
  • 3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第一,国强为本。国家强盛是文化自信的底气。第二,不忘本来。对于当今中国来说,有科学的社会主义指导思想,有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有社会主义建设、改革中形成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第三,繁荣现在。国家越自信,人民的交流越活跃,自身文化越丰富,民族文化愈发多姿多彩。第四,面向未来。发现、认识和运用规律是人类才具有的“特长”,对规律的掌握能帮助人类更好地预测未来。要向前看、准确判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趋势。我们有信心为人类文化的繁荣兴盛贡献更多中国元素、中国智慧,为人类和平发展的崇高事业贡献更多中国理念和中国方案。

    1. (1) 结合材料,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知识,谈谈我国要如何坚定文化自信。
    2. (2) 中华文化丰富多彩,请介绍两个展现我国优秀文化的例子,以此坚定我们的文化自信。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