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2022届高三历史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模拟卷(冲刺...

更新时间:2022-01-15 浏览次数:159 类型:高考模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 1. 按照宗法制的规定,周王的嫡长子继承王位,余子应分封到地方当诸侯;诸侯的嫡长子继承国君位,余子分封为卿大夫;卿大夫的嫡长子继位,余子分封为士,士以下不再分封。嫡长子和受封余子就形成了双重关系,即(   )

    ①兄弟关系     ②隶属关系     ③大小宗关系     ④亲戚关系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④
  • 2. 春秋时期,天人关系问题上的思想,朝着人的地位提高,天的地位下降,诸子百家或多或少地都有论及这一主题。下列言论,涉及天人关系问题的是(   )

    ①孔子:“五十而知天命”          

    ②孟子:“知其性,则知天矣”

    ③老子:“道法自然”                  

    ④荀子:“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④ C . ①③ D . ②③④
  • 3. 有学者写道,直到“西汉文景时期,文化上的战国局面依然存在”,“当时一些儒家学者和大臣站出来,批判法家学说和秦朝的法治政策,警告汉朝皇帝,秦朝的老路走不通”。据此判断,这位学者意在(   )
    A . 批判秦代严刑苛法的恶果 B . 阐述文化“大一统”之必要 C . 践行“无为而治”的要求 D . 推动儒学教育官方化的需要
  • 4. 南北朝时期,在离城镇稍远、交通便利的一些地点自然形成了民间集市——“草市”,当时朝廷曾设置专门职官“草市尉”对之实行行政管理。下列文献,记载了这一事件的是(   )
    A . 《吕氏春秋》 B . 《南齐书》 C . 《资治通鉴》 D . 《古今图书集成》
  • 5. 由于程颢、程颐兄弟的学术思想大体一致,后世一般以“二程”并称。二程长期居洛阳授徒讲学,弟子众多,形成了以二程为核心的洛学学派。下列各项,属于“洛学”主张的是(   )
    A . “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 B . “天下未有无理之气,亦未有无气之理” C . “宇宙便是吾心” D . “吾心之良知,即所谓天理也”
  • 6. 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其不朽的魅力不仅仅反映在历史典籍、文物古迹那些静态的东西上,而更多地体现在这个古老民族所蕴含的那些活态的文化中,中国古代戏曲无疑是其中的一种。元代并行的两大戏曲艺术形式是(   )
    A . 北曲、杂剧 B . 昆曲、南戏 C . 北曲、南戏 D . 昆曲、京剧
  • 7. 康熙年间有官员痛陈:二十年来,所坐弃之金钱不可以亿万计,而开放海禁,殖产交易,足以鼓艺业之勤,“货贿互通,立可以怯贫寡之患,银两既以充溢,课饷赖为传输,数年之间,富强可以坐敌。”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   )
    A . 维护朝贡贸易是海禁的出发点 B . 应对倭寇乃是海禁的直接目的 C . 对清廷而言解除海禁实属必要 D . 海禁扼杀了经济进步的可能性
  • 8. 面对在举办军工企业中遇到资金奇缺、交通运输落后等困难,洋务派认为,“必先富而后能强”,大力创办民用企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大约创办了20多个近代化的民用企业。这类企业的创办(   )
    A . 直接反映出“自强”之愿望 B . 实际上蕴藏着资本主义因素 C . 佐证了近代民族工业的诞生 D . 致使传统自然经济开始瓦解
  • 9. 中国近现代社会处在剧烈变动的历史时期,人们的社会生活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下列近现代中国的社会现象,按其时期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传统女装开始改良                    ②中山装被正式定为礼服

    ③警界军队始着新装                    ④国人开始自办有线电报

    A . ①②③④ B . ③①④② C . ①④③② D . ②①④③
  • 10. 光绪二十九年,华兴会成立,以“驱除鞑虏,复兴中华”为政纲;同年,孙中山在日本创办“东京青山军事学校”,誓词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光绪三十年,光复会诞生,以“光复汉族,还我河山;以身许国,功成身退”为宗旨。这说明了(   )
    A . 三民主义政纲的正式提出 B . 反清为中心的民族主义思想初步形成 C . 民权主义已得到普遍认同 D . 同盟会成为民族民主革命的领导力量
  • 11. 1926年2月,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特别会议,指出当下的主要任务是“加紧的在农民之中工作”“以建筑工农革命联合的基础,而达到国民革命的全国范围内的胜利”,随后中共大力开展各地的工农运动。上述事件(   )
    A . 为北伐的胜利进军准备了群众基础 B . 属于第一次工人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C . 深化中共对统一战线必要性的认识 D . 表明中共即将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农村
  • 12. 某个战役的中日双方伤亡数据:据《李宗仁致蒋介石电》,“是役”“死伤自副师长康法如以下约近万人,弹药消耗过半数”;另据日方公布的伤亡数字,日军死伤数字为11984人。这场战役(   )
    A . 是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最大胜利 B . 发生于今天江苏省北部淮河北岸 C . 是国共两党团结合作抗战的典范 D . 打破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
  • 13. 对下表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
    抗战后国民政府财政收支状况     (单位:万亿)

    年代

    收入

    支出

    赤字率

    军费开支所占比例

    1946年

    1979

    5567

    78%

    59.9%

    1947年

    13

    40

    67.5%

    54.8%

    1948年1-7月

    220.1

    655.47

    66.3%

    68.5%

    A . 高赤字源于国民党的内战政策 B . 推动中国加入布雷顿森林体系 C . 极大地恶化民族工业生存环境 D . 为挽救危机国民党大幅度增税
  • 14. 20世纪50年代,在参加某次国际会议之前,中共中央确定了总方针:争取扩大世界和平统一战线,促进民族独立运动,并为建立和加强中国同若干亚非国家的事务和外交关系创造条件。这次会议(   )
    A . 与会国希望在两极格局中保持和平与中立 B . 新中国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 C . 结束法国在印度支那长达八年的殖民战争 D . 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
  • 15. 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国有企业改革随之全面展开;1993年11月,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进一步转化国有企业经营机制以适应市场经济要求。这两次会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分别是(   )
    A . 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B . 推行厂长(经理)负责制、设立四大经济特区 C . 推行厂长(经理)负责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D . 推行家庭联产承保责任制、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 16. 有学者指出:“罗马人从斯多亚学派那里接受了自然法概念,认为每个国家都有适用于自己的法律,即所谓‘公民法’”,“但也有适用于全人类的法律,即所谓的‘万民法’”。该学者意在说明(   )
    A . 罗马公民法和万民法并无区别 B . 自然法观念高于公民法和万民法 C . 罗马的万民法缺乏灵活与变通 D . 罗马公民法逐渐为万民法所取代
  • 17. 英国著名启蒙思想家亚当•斯密指出:“发现美洲和经好望角至东印度群岛的航道,是人类历史上所记载的最伟大、最重要的事件。”此处,亚当•斯密强调的是新航路的开辟(   )
    A . 摧毁了西欧的基督教神学统治 B . 殖民制度和殖民掠夺登上历史舞台 C . 推动了自然科学的革命性进步 D . 开始打破各文明间相对的隔绝状态
  • 18. 1871年4月,《德意志帝国宪法》通过,该宪法体现的德意志帝国立国的基本原则包括(   )

    ①联邦制      ②君主立宪制     ③议会主权        ④分权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19. 有学者指出:“在工业革命的新阶段里,机器制造业的地理分布从英国和比利时——算得上真正的工业国家——扩展到了法国、意大利、俄国和日本,而最引人注目的是德国和美国”。之所以德国和美国 “在工业革命的新阶段”里最引人注目,主要是因为美德两国(   )
    A . 率先建立资产阶级代议制 B . 积累了最为雄厚的资本 C . 拥有着最广阔的世界市场 D . 引领科技的突破和创新
  • 20. 在巴黎和会上,列强经过激烈的争吵和讨价还价,最终签署了《协约各国和参战国对德和约》。该和约使德国失去了欧洲大陆上约13%的领土。这些“领土”包括(   )

    ①阿尔萨斯和洛林    ②莱茵河西岸    ③波兹南    ④“波兰走廊”

    A . ①③④ B . ①②③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④
  • 21. 下图所示漫画题为《麻烦您借我一根火柴可以吗?》(图中坐着的是英国首相张伯伦,身着军装的是墨索里尼),发表于1938年2月伦敦的《标准晚报》上。这幅漫画讽刺了(   )

    A . 英意合作推动《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 B . 英国政府纵容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 C . 英意签署《慕尼黑协定》的阴谋 D . 张伯伦政府推行的绥靖政策
  • 22. 凯恩斯的理论最初是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当时没有多少信奉者,战后却在西欧大行其道,在50年代和60年代主导着各国政府的政策,即使在保守派执掌政府时也是如此。战后西欧国家经济发展模式的共同点,包括(   )

    ①推行大规模国有化               ②加大政府干预经济的力度

    ③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④制定明确的经济发展计划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④
  • 23.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全球政治舞台充斥着由冷战和非殖民化引发的冲突,并对世界产生了许多重大影响。下列国际组织,符合题意的是(   )

    ①欧洲共同体    ②不结盟运动    ③上海合作组织    ④世界银行

    A . ①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② D . ①②③④
  • 24. 直到21世纪初,倡导在保守主义和福利国家之间走“中间”或“第三条道路”的政治领袖们仍然坚持温和的改革方案。他们在坚持政府积极参与解决社会和经济问题的同时,也要求缩小公共支出,主张平衡预算,减少管制,给企业一个有利的机会。美国式的“改革方案”的宗旨是(   )
    A . 既反对完全的自由放任,又反对过度的政府干预 B . 私人企业和国有化相结合 C . “宏观调控,微观自主” D . “多市场,少政府”
  • 25. 有史家认为:既然过去不可触及,以致我们所知的历史皆为“阐释”过了的历史。比如,四川三星堆遗址新近出土的青铜器,反映了当时的科技水平,但更重要的价值在于它是当时思想、信仰与社会政治制度的物化象征品。清代史家阮元就曾提出“藏礼于器”,当代史家侯外庐也指出:“礼器一源”。这说明( )
    A . 惟有依托于文物才能有效地阐释历史 B . 囿于时代因素历史阐释无法做到客观 C . 基于当时的文物研究有助于历史阐释 D . 文物的历史研究价值远高于文献资料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
  • 2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12~1920年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不平衡。统计出的9个华资占比重较大的行业,一般的发展速度在12%~13%之间。这个增长率比之初步发展时期,并不更高,大战时期“黄金时代”之说,更多是指利润优厚,非必指增长速度。……由民国元年至十年,政争兵乱,无年无之。各省军人官吏不仅不能提倡保护其省内之实业,且加之以削剥摧残;故就政府对待实业之态度与影响言,民初之十年实为黑暗时代。幸而欧战发生,吾国工业乃得千载难逢之自动发展机会。欧战既终,险象即生,吾国工业因参战所得之利,能永久存在不为昙花一现者,窃恐甚少也。

    ——据《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等资料整理

    材料二:我国国民收入各所有制经济比重表(%)

    年份

    1952年

    1956年

    全民所有制经济

    19.1

    32.2

    集体所有制经济

    1.5

    53.4

    公私合营经济

    0.7

    7.3

    私营和个体经济

    78.7

    7.1

    ——据苏星《新中国经济史》等资料整理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1912~1920年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并指出这一时期民族工业发展所遇到的困难。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1952—1956年间我国经济领域发生的重大变化,并分析其主要原因。
  • 2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文艺复兴开始,文化的觉醒就首先表现在重新返回古代,对古典的希腊——罗马价值观进行深入研究,重新肯定人的价值,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对人的注意:描写人、歌颂人、把人放在宇宙的中心,颂扬积极的世俗生活和乐观主义精神。……那个时代出现的相当多的、具有特殊天赋和才能的典型人物,在积极参与城市文明生活建设的同时,也改变着自身的社会地位,在同他人的交往中形成新型关系,促进社会的变革。

    ——摘编自[意]欧金尼奥•加林《文艺复兴时期的人》

    材料二:17到18世纪中国古代的经典和儒家学说,通过传教士的介绍、研究,在欧洲知识界和上层社会得到了流传和宣杨,成为伏尔泰等启蒙运动者汲取精神力量的源泉……中国历史上传统的仁君统治和大一统思想,更是主张开明君主专制的启蒙思想家反对欧洲王权所追求的社会楷模。

    ——摘编自沈福伟《中西文化交流史》

    1. (1) 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文艺复兴的发源地及其实质,根据本材料概括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内涵。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西方启蒙思想家汲取中国文化时的侧重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洲启蒙运动高举的思想武器和该运动产生的政治影响。
  • 28. 城市的发展与人类文明的进步相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长安城位于八百里秦川中央,沃野千里,山环水抱,古代文献上把长安的地理条件概括为:“因秦之故,资甚美,膏腴之地”,“阻山带河,四塞以为固。”自周秦以来,关中农业生产发达,农耕文化发展迅速,是秦在关中平原中部开拓耕地和兴修水利的结果。西汉王朝定都长安,总计227年。这些为长安城成为当时最大的消费性城市创造了条件。

    ——摘编自王翠萍《西汉长安城的布局特色》

    材料二:北宋开封是之前从未有过的新型都城,它展现了前所未有的都市布局和生活方式。街道布局不规则,门朝大街而开的各种形状的房子被街巷连接起来,这些都不再适合建城坊了。宋初,由于内城城墙倒塌,以及市场规模和体系的不断扩大,开封已经发展成了一只蜂箱,许多人在此从事商业活动。965年,宋太祖把宵禁开始时间推延到凌晨1点,以鼓励工商业发展。宵禁在100年后完全取消,这就意味着许多商铺可以全天24小时营业。

    ——摘编自[德]迪特•库恩《儒家统治的时代:宋的转型》

    材料三:未来五到十年,都市圈和城市群的加快发展,将是中国经济增长最大的结构性潜能。下一步,应以要素市场改革推动都市圈建设,形成中国经济增长的新风口。

    城市群是新型城镇化的主体形态,而都市圈是城镇化到城市群的中间阶段。截至目前,我国已有19个国家级城市群,其中超过10万平方公里的城市群就有长江中游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成渝城市群、北部湾城市群、呼包鄂榆城市群等。

    ——摘编自刘世锦《中国发展观察》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西汉长安城成为“最大的消费性城市”的条件。
    2. (2) 根据材料二并所学知识,从“市”的发展的角度概述北宋开封城的“都市布局和生活方式”。与西汉的长安相比,北宋开封城市功能发生了什么变化?
    3. (3) 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请选择:①简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长三角地区对外开放的历程,并说明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②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持续深入发展。分别指出20世纪80年代中期和90年代初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背景和主要内容。
  • 29. 建筑承载着人类的记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雅典卫城是古希腊文明的象征。公元前480年,波斯军队攻占雅典,焚毁了卫城上的建筑。伯里克利主持重建了卫城,设计师们将众多的人文因素融入了其中。帕特农神庙以雅典本土的多立克柱式为主体,后殿有四根小亚细亚地区流行的爱奥尼克式柱子,山门和胜利神庙也是兼有两种柱式。伯里克利使雅典人感到他们肩负的是一项神圣的工作,他是要使这项巨大的公共工程成为民主政治良好运转的“发动机”。

    ——摘编自佩里•斯科特•金《伯里克利》

    材料二:在清代所有的皇家园林中,颐和园是造园艺术成就最高的一座,也是目前北京西北郊唯一保存完整的御苑,被誉为中国古典皇家园林的传世绝响。颐和园……以万寿山和昆明湖的自然山水为依托,又以杭州西湖为蓝本进行了大规模的整治改造,在此基础上吸取了很多传统造园的经典手法……营造了一个山清水秀、楼台华丽、如诗如画的名园胜景,是几千年以来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最杰出的范例之一。

    ——贾珺《北京颐和园》

    材料三:1961年8月,民主德国开始在柏林建筑“柏林墙”,全长近170千米。“柏林墙”建成之后,两个德国不但停止了讨论德国统一的话题,而且双方死死关闭了互相交流的闸门。1971年,民主德国甚至提出民主德国是“社会主义民族”、联邦德国是“资本主义民族”,两个民族“水火不相容”。

    ——摘编自方智《世界通史》等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雅典卫城所体现的人文精神内涵,并分析伯里克利重建雅典卫城的作用。
    2. (2) 颐和园是中国明清园林建筑的杰出代表,有学者认为它是“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最高峰”。请您结合材料二与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简述“柏林墙”修筑的历史背景,并指出“柏林墙”对德国历史的象征意义。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