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生物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备考2022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专题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更新时间:2021-12-14 浏览次数:117 类型:一轮复习
一、单选题
  • 1. (2021高三上·兰州月考) 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酶的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 B .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只能在生物体内发挥作用 C . 酶是具有分泌功能的细胞产生的 D . 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 2. (2021高一下·喀什开学考) 能够使唾液淀粉酶水解的酶是(   )
    A . 淀粉酶 B . 脂肪族 C . 蛋白质 D . 蔗糖酶
  • 3. (2021高一上·长安期末) 下列现象能说明某种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的是(   )
    A . 能被蛋白酶水解 B . 在强酸强碱条件下会失去活性 C . 能够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蓝色 D . 其元素组成包括C、H、O、N等元素
  • 4. (2021高二上·汕头期中) 酶的竞争性抑制剂的作用特点如下图甲图所示。图乙中a、b、c为同一酶促反应在不同条件下测得的速率曲线。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竞争性抑制剂的结构与底物结构较为相似 B . 若a组为该反应的最适温度条件,则b组温度应低于a组 C . a组反应速率高于b,可能与a组实验设置为最适pH有关 D . c组反应速率低于b,可能与c组加入了其他类型抑制剂有关
  • 5. (2021高一下·抚州期末) 如图曲线b表示在最适温度、最适pH条件下,反应物浓度与酶促反应速率的关系。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 . 酶量是限制曲线AB段酶促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 B . 酶量减少后,图示酶促反应速率可用曲线a表示 C . c表示升高温度后,图示酶促反应速率可用曲线 D . 减小pH,重复该实验,A、B点位置都不变
  • 6. (2021高一下·梅州月考) 如图表示过氧化氢在过氧化氢酶和无酶催化条件下分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假设酶所处的环境为最适条件,下列对于图中曲线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 图中E表示过氧化氢酶使活化能降低的数值 B . 若将有过氧化氢酶催化的反应温度升高15℃,则曲线②的峰值会降低 C . 曲线①表示过氧化氢在过氧化氢酶催化条件下分解 D . 图示可说明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
  • 7. (2021高二上·兰州期末) 下图表示的是某种酶作用模型。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 该模型可以解释酶的专一性 B . a表示酶,在体内a可作为底物 C . a催化b、c、d转化为e、f D . 该模型显示,酶在反应前后性质不变
  • 8. (2021·大连模拟) 众所周知,氨基酸本身的化学性质十分稳定,无催化活性。但当它与磷酸作用合成磷酰氨基酸时就变得极其活泼,具有了催化剂的功能。中科院院士、清华大学赵玉芬教授已经合成了几十种具有催化功能的磷酰氨基酸,并将其称为“微型酶”,为模拟酶的研究和合成开辟了一个崭新的途径和领域。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微型酶”只含有 C、H、O、N 四种元素 B . “微型酶”的合成场所为核糖体 C . “微型酶”可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紫色 D . “微型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 9. (2021高三上·湖州月考) 右图为某酶促反应在三种不同温度条件下反应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该酶只有在65℃时才发生空间结构的改变 B . 该酶的最适温度在45℃和65℃之间 C . 若将酶浓度增加一倍,最终得到的产物的量增多 D . t2时将温度由65℃变为45℃,反应物浓度不变
  • 10. (2021·广东模拟) 为探究酶 M的最适温度,某兴趣小组先进行了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若增加一组70℃的实验,所得结果将低于60℃组 B .   反应时间属于该实验的无关变量,应保持相同且适宜 C .   若图中各组酶的空间结构相同,则该酶的最适温度不低于60℃ D . 该小组进行正式实验时,温度梯度应低于10℃
  • 11. (2021·福州模拟) 下图表示温度和酶的关系,此曲线不能说明的是(   )

    A . t2之前,酶的活性随温度升高而升高,之后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B . 当温度达到t2时,酶的活性最高 C . B点时酶的活性最高,但随着温度升高,酶的活性逐渐下降 D . C点时酶的活性很低,降低温度,酶的活性可以上升
  • 12. (2021高三上·洛阳期中) 图中甲曲线表示在最适温度下,某种酶促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之间的关系,乙、 丙曲线分别表示该酶促反应速率随pH或温度的变化趋势,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 在b点加入少量的酶,会使反应速率加快 B . 短期内保存该酶,应选择d、g两点所对应的条件 C . 研究过氧化氢酶参与的反应,可得到曲线乙 D . 曲线甲中底物浓度通过改变酶的空间结构进而影响反应速率
  • 13. (2021高二上·重庆月考) 某科研小组将新鲜的萝卜磨碎、过滤制得提取液,以等体积等浓度的H2O2作为底物,对提取液中过氧化氢酶的活性进行了相关研究,得到如图所示的实验结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若将实验一中的萝卜提取液换成等量的新鲜肝脏研磨液,则O2产生总量明显增多

    B.实验二是在最适温度下测定相同时间内H2O2的剩余量,引起

    A . B曲线出现差异的原因最可能是酶的含量不同

    C.过氧化氢酶制剂的保存,一般应选择低温、pH为7的条件

    D.实验一可以看出,与加Fe3相比,单位时间内加萝卜提取液产生的氧气多,其原因是酶降低反应的活化能更显著

  • 14. (2021高二上·新余月考) 影响酶催化反应速率的因素有温度、底物浓度、酶的浓度等。右图表示在最适温度下,某种酶的催化反应速率与底物浓度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在A点增加底物浓度,反应速率将加快 B . 在C点增加底物浓度,反应速率将加快 C . 若在A点提高反应温度,反应速率会加快 D . 若在B点增加酶的浓度,反应速率会减慢
  • 15. (2021高三上·辽宁月考) 图1是某种淀粉酶的活性与温度的关系曲线,图2是不同pH下,淀粉酶对淀粉作用1h后淀粉的剩余量。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图1中b、c两点通过改变温度条件均可明显提高反应速率 B . pH为3和9的两支试管中的淀粉酶的活性相同 C . 图1的实验最好是在pH为7的条件下进行研究 D . 应将淀粉酶保存在温度为40℃、pH为7的条件下
  • 16. (2021高一下·慈溪期末) 图表示自然界中三种蛋白酶的活性与pH之间的关系,由图可推测

    A . 木瓜蛋白酶不受pH影响 B . pH不同,胰蛋白酶活性不可能相同 C . pH由10降到2过程中,胃蛋白酶活性不断上升 D . pH在5左右时,三种酶都有活性
二、实验探究题
  • 17. (2021高一下·安徽开学考) 补充下表(-表示不添加,添加试剂的体积单位均为mL)所示实验,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试管号

    1

    2

    3

    4

    5

    6

    7

    8

    1%淀粉溶液

    3

    -

    3

    -

    3

    -

    3

    -

    2%蔗糖溶液

    -

    -

    -

    -

    蔗糖酶溶液

    -

    -

    1

    1

    -

    -

    -

    -

    新鲜唾液

    -

    -

    -

    -

    1

    1

    -

    -

    淀粉酶溶液

    -

    -

    -

    -

    -

    -

    1

    1

    pH为6.8的缓冲液

    1

    各试管放入37℃恒温水浴锅中保温适宜时间

    取出试管,加入2 mL斐林试剂

    实验结果

    蓝色

    蓝色

    浅砖红色

    砖红色

    砖红色

    蓝色

    砖红色

    蓝色

    1. (1) 2、4、6、8号试管中添加的2%蔗糖溶液的体积都是
    2. (2) 设置试管1和试管2的目的是;比较试管5、6、7的结果可知新鲜唾液中含有
    3. (3) 将各试管放入37℃恒温水浴锅中保温的目的有
    4. (4) 表中试管3的颜色为浅砖红色,原因可能是
  • 18. (2021高一上·杭州期中) 将大小相同的滤纸片放在盛有新鲜肝脏匀浆的培养皿中,浸泡1min,夹起滤纸片,贴靠在培养皿壁上,使多余的匀浆流尽。将滤纸片贴在反应小室的一侧内壁上,再加入10mL3%的过氧化氢溶液,将小室塞紧(图甲)。实验时,将反应小室置于水槽中,将反应小室旋转180°,使过氧化氢溶液接触滤纸片,同时用量筒收集产生的气体(图乙)。

    1. (1) 实验一:滤纸片数量为3片,每隔30s读取量筒中水平面的刻度一次,2分钟后,气体量不再增加的原因是。如需要获得更多的气体,在不改变过氧化氢溶液体积的条件下,可采取的方法是。如以过氧化氢溶液为实验材料,探究温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材料的选择是否科学(填“是”、“否”),原因是
    2. (2) 实验二:滤纸片数量改为6片,重复实验一。实验目的是探究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请在图中画出实验二所得的曲线A
    3. (3) 若某小组在实验过程中分为两组,A组的滤纸片在新鲜的肝脏匀浆液中浸泡1min,B组的滤纸片在FeCl3溶液中浸泡1min。则该小组的探究的课题中,自变量是,因变量的观测指标是。在做探究实验时要注意、温度和pH等无关变量应保持一致。
三、综合题
  • 19. 研究发现,利用不同种类蛋白酶水解大豆蛋白获得的水解产物,能够对人体内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活性产生不同效果,为治疗高血压提供了新思路。下图1表示不同蛋白酶对大豆蛋白水解度的影响,图2表示不同蛋白酶水解产物对ACE活性抑制率的影响。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蛋白酶能催化部分键水解断裂,产生等水解产物。
    2. (2) 图1说明应选用酶水解大豆蛋白,而水解时间不应超过10 h的原因是
    3. (3) 在反应的最初4 h内,碱性蛋白酶和酶的水解产物对ACE活性的抑制率显著高于其他三种酶。
    4. (4) 不同蛋白酶的水解产物对ACE活性的抑制率存在差异,从酶的特性角度分析,主要是因为各种蛋白酶的性导致产生的不同。
    5. (5) 为进一步研究大豆蛋白水解产物中抑制ACE活性的相关物质,实验设计的关键思路是,单独直接观察它们对ACE酶活性的抑制效果。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