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地理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22高考地理总复习第二轮专题4 岩石圈

更新时间:2021-12-09 浏览次数:155 类型:二轮复习
一、单选题
  • 1. (2021·三明模拟)     福建武夷山丹霞地貌发育,该地貌景观主要特点是:平顶山体,相互分离,四壁陡立,山体海拔和相对高度较小,植物种类和数量呈现出山麓和山顶较多、山腰较少的“哑铃式”分布格局。读丹霞地貌形成过程示意图,回答下列小题。

    1. (1) 该丹霞地貌演化的时间顺序是(   )
      A . a-b-c-d-e-f B . b-c-d-a-e-f C . c-b-d-a-e-f D . c-b一d-a-f-e
    2. (2) 下列关于武夷山植被呈“哑铃式”分布格局的原因,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 山顶平缓光照强,土壤保水性差 B . 山腰石壁陡峭,热量条件欠稳定 C . 山麓土壤肥沃,水分充足 D . 相对高度造成植被差异
  • 2. (2021·扬州模拟)     混杂岩是指由成分、时代、来源不同的岩块混杂堆积在一起的地质体,它通常由基质、原地岩块和外来岩块三部分组成。下图为我国台湾岛及附近地区的地质地貌剖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台湾山脉东部的混杂岩形成的地质背景是(   )
      A . 俯冲和碰撞 B . 抬升和张裂 C . 风化和侵蚀 D . 沉积和固结成岩
    2. (2) 甲处岩石及其地表形态的形成主要经历的地质作用依次为(   )
      A . 冷却凝固—挤压断裂—变质作用—风化侵蚀 B . 沉积固结—冷却凝固—变质作用—挤压断裂 C . 变质作用—风化侵蚀—冷却凝固—挤压断裂 D . 沉积固结—变质作用—挤压断裂—风化侵蚀
  • 3. (2021·吉林模拟)     地面塌陷是指地表岩、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向下陷落,并在地面形成塌陷坑(洞)的一种地质现象,常造成生态环境破坏、经济损失甚至人员伤亡。图为某类地面塌陷的形成过程。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 (1) 图示地面塌陷现象更容易发生在(   )
      A . 喀斯特地貌区 B . 黄土地貌区 C . 雅丹地貌区 D . 冰川地貌区
    2. (2) 导致此类地面塌陷的根本原因是(   )
      A . 地下水强烈溶蚀岩石 B . 地下水流向改变突然 C . 地下水位变化速度快 D . 地下水迅速冲刷粘土
    3. (3) 推测此类地面塌陷可能导致当地(   )
      A . 水循环类型变化 B . 土壤质量降低 C . 旅游景观增加 D . 植物根系变短
  • 4. (2021·浙江模拟) 下列左图示意海底平顶山的形成过程,其中箭头表示板块的移动方向,右图示意太平海火山群岛分布。它们是在太平洋板块漂移时,由一个静止不动的岩浆喷发点依次形成的,其岛屿边缘的数字表示其形成的距今时间(百万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影响图左中火山顶部平坦最主要的地质作用是(   )
      A . 风化 B . 侵蚀 C . 沉积 D . 岩浆活动
    2. (2) 根据图右信息判断,图中的太平洋板块(   )
      A . 向东南移动 B . 向西北移动 C . 移动速度逐渐加快 D . 移动速度逐渐减慢
  • 5. (2021·邯郸模拟)   2019年11月初,芬兰一处海岸边出现了数千颗“冰蛋”覆盖了30米长的海岸线(如下图)。这些“冰蛋”最小的如鸡蛋,最大的有足球那么大,而且它们还可以变得更大。摄影师马蒂拉说他是在一个寒冷多风的日子来到岛上的,而“寒冷多风”正是这一现象形成的主要条件。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关于“冰蛋”形成的过程,描述错误的是(   )
      A . 温度降到零下十度以下,海水大量结冰 B . 需要一些东西作为蛋芯,芯收集冰块并被包住 C . 海冰破碎后被海浪推攘,相互摩擦变圆 D . 风力太大会阻碍球的形成
    2. (2) 下列地理景观的变化过程与“冰蛋”变圆过程最相似的是(   )
      A . 花岗岩石蛋地貌形成过程 B . 风蚀蘑菇地貌形成过程 C . 河流中鹅卵石的形成过程 D . 夏季冰雹的形成过程
  • 6. (2021·河南模拟)     叠层石是由藻类在生命活动过程中,将海水中的钙、镁碳酸盐及其碎屑颗粒粘结、沉淀而形成的一种化石。在地球演化史上,叠层石曾几乎覆盖所有海洋浅滩,每平方米岩石上生活着几十亿蓝藻等微生物,微生物的光合作用持续约20亿年,对地球上孕有高等生命起到促进作用。下图示意叠层石景观。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叠层石的成因主要是(   )
      A . 岩浆活动 B . 地壳运动 C . 流水侵蚀 D . 生物沉积
    2. (2) 叠层石对地球上高等生命孕育的主要促进作用是(   )
      A . 增加大气中的氧气 B . 扩大陆地面积 C . 增加海洋中的溶解氧 D . 降低大气的温度
  • 7. (2021·三明模拟) 雅丹地貌是河湖相沉积岩在风力侵蚀作用下形成的土墩和沟槽地貌。乌素特地质公园位于柴达木盆地,拥有世界上仅有的一处水上雅丹地貌景观,被称为“中国西部的千岛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此处水上雅丹地貌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
      A . ①②③④ B . ④③①② C . ③④①② D . ③①④②
    2. (2) 图中④时期的主要自然环境特点为(   )
      A . 地壳下沉,气候干燥 B . 地壳抬升,气候干燥 C . 地壳下沉,气候湿润 D . 地壳抬升,气候湿润
    3. (3) 目前,乌素特地质公园中湖泊的主要补给水源是(   )
      A . 冰川融水和地下水 B . 雨水和冰川融水 C . 季节性融雪和地下水 D . 雨水和季节性融雪
  • 8. (2021·沈阳模拟) 热喀斯特湖指由于自然因素或人为因素引起季节融化深度加大,地下冰或多年冻土层局部发生融化,地表土层随之热融沉陷,积水后形成的湖塘,又称为热融湖塘,广泛分布于冰缘地带。右图为我国青藏高原某热喀斯特湖湖底、湖岸温度场变化曲线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利于地表土层热融沉陷形成热喀斯特湖的是(   )
      A . 高山冰雪冻融 B . 石灰岩层溶蚀 C . 气温季节变化 D . 冻土层深厚
    2. (2) 热喀斯特湖形成导致(   )
      A . 淡水资源消耗增加 B . 湖岸陆基发生坍塌 C . 农业生产条件改善 D . 地表侵蚀程度减弱
    3. (3) 图示热喀斯特湖的气温场变化反映的季节及影响表层湖面水温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
      A . 冬季冻土和太阳辐射 B . 冬季冻土和地形 C . 夏季冻土和太阳辐射 D . 夏季冻土和地形
  • 9. (2021·河北模拟) 广西乐业县白洞天坑坑口长和宽分别达220米和160米,最深达312米。冒气洞与白洞天坑相距不到500米,是天坑形成的早期形态,冒气洞口直径仅7-8米。冒气洞与白洞天坑地下相互连通,白洞天坑内的空气与外界连通,温度变化大,冒气洞气温常年保持18℃左右,因洞口时常冒出较浓“白烟”而得名。下图为白洞天坑与冒气洞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冒气洞冒“白烟”最显著时段是(   )
      A . 夏季日出时 B . 夏季正午后 C . 冬季日出时 D . 冬季正午后
    2. (2) 推测形成天坑的地质作用顺序是(   )
      A . 地壳抬升-沉积作用-流水溶蚀-地壳陷落 B . 沉积作用-地壳抬升-流水溶蚀-重力坍塌 C . 地壳下沉-沉积作用-水平运动-断裂坍塌 D . 地壳下沉-沉积作用-地壳抬升-流水溶蚀
  • 10. (2021·泸县模拟) 下图表示欧洲西部某地区某地貌形成过程中3个不同时期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 (1) 丙图中谷地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 . 流水侵蚀 B . 冰川侵蚀 C . 风力侵蚀 D . 海浪侵蚀
    2. (2) 图示地区还容易形成的地理事物是(   )
      A . 峡湾 B . 溶洞 C . 冲积扇 D . 蘑菇石
    3. (3) 图示3个时期的先后顺序是(   )
      A . 申乙丙 B . 甲丙乙 C . 乙甲丙 D . 乙丙甲
  • 11. (2021·菏泽模拟) 黄河口属弱潮多沙的强堆积型河口。黄河与潮流共同作用导致的盐淡水交汇使来自黄河的大量悬沙沉降,在黄河口形成巨大的拦门沙(图1),一年中大致枯水期侵蚀大于堆积,丰水期堆积大于侵蚀。图2为图1中从甲到乙不同年份的模拟剖面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黄河拦门沙(   )
      A . 面积一直增大 B . 面积稳定不变 C . 前沿坡度变化不大 D . 海拔逐渐升高
    2. (2) 拦门沙位置的年际变化,反映出(   )
      A . 沉积总量增加 B . 潮流侵蚀减弱 C . 年径流量增大 D . 气候变化
  • 12. (2021·皖豫名校模拟) 指状砂坝型三角洲为河流入海(湖)后形成的指状砂体与分流间湾系统。指状砂体由河口坝、分流河道和天然堤构成,呈现出河在坝内的河一坝组合样式。下图为美国墨西哥湾阿拉法拉亚水下三角洲演化模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阿拉法拉亚水下三角洲演化的先后顺序是(   )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④—②—③ C . ①—③—④—② D . ①一②—④—③
    2. (2) 阿拉法拉亚水下三角洲大型河口坝发育的决定性因素是(   )
      A . 物源补给、潮汐强弱 B . 河口形状、河水水位 C . 海底地形、泥砂粒径 D . 流域植被、降水强度
    3. (3) 大型河口坝形成后(   )
      A . 分流水道流速加快 B . 向源生长速度加快 C . 水下平台塌陷消失 D . 潮汐侵蚀河岸加剧
  • 13. (2021·大连模拟) 某地质队对一处沉积岩山地勤探在①、②、③、④、⑤五地垂直于海平面向下钻探(如下图所示),表中为某沉积岩埋藏深度。该山地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岩层走向一致),山麓东西两侧各有一河流流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该沉积岩层形态是(   )
      A . B . C . D .
    2. (2) 若山地东、西两坡降水量相当,在植被覆盖率提高后,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东、西两侧河流径流量均增加 B . 东、西侧河流径流量均减少 C . 西侧河流径流量增加,东侧河流径流量减少 D . 西侧河流径流量减少,东侧河流径流量增加
  • 14. (2021·贵州模拟) 第四纪冰期时,中国东部海平面下降了130-150m,裸露的渤海陆架呈现荒漠化景观,在外力作用驱动下,沉积形成了多种黄土地貌。随着冰期结束,海平面上升,部分黄土理藏于海底,部分黄土出露在沿岸(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第四纪冰期海退期间,出露的渤海陆架(   )
      A . 坡度较大 B . 黄土质地均匀 C . 表层湿润 D . 风蚀强烈
    2. (2) 随着冰期结束,海平面上升将导致(   )
      A . 出露黄土面积扩大 B . 沿岸黄土逐渐蚀退 C . 黄土平均粒径减小 D . 黄土矿物成分改变
二、图文分析题
  • 15. (2021·南平模拟)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浙江雁荡山世界地质公园,地质史上曾发生多次火山活动,每一次火山喷发往往形成软硬相间分布的岩层,硬岩层垂直节理发育。受新构造运动和外力作用的影响,雁荡山区域的火山岩出露地表并形成峰、峰、添、穴等地貌景观;在各淡流的源头沟谷段,沟床上往往出现呈多级分布、几乎直立的岩槛;在很多沟谷口可见泥石流扇形堆积体。下图为岩嶂景观图和多级岩槛瀑布形成过程示意图。

    1. (1) 描述岩崎地貌的特征,说明观赏此景观的合适位置。
    2. (2) 解释雁荡山多级岩槛操布的形成过程。
    3. (3) 分析沟口泥石流扇形堆积体发育的地质地貌条件。
  • 16. (2021·如皋模拟) 读我国四川西部区域示意图(下图)并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准平原是地表经过长期剥蚀几乎被夷平,成为起伏微弱的“老年期”地形,这个准平原的地形面,也被称为夷平面。海子山位于川西高原理塘与稻城之间的古冰体遗迹,说山不是山是一个宽广的高原面,平均海拔4500米,其南北走向93千米,东西延绵47千米,面积达328平方千米,大大小小的的花岗石漂砾(砾石)组成的石河、石海及大大小小浅平的湖泊1000多个,目光所及没有树木、河流,就连野草也只是偶尔丛生在沟谷里,“蛮荒”得像是“勇气号”拍摄的火星表面。

    材料二:理塘,藏语意为平坦如铜镜的草坝,因县内有广袤无垠的毛垭大草原而得名。县城海拔4014米,素有“世界高城”之称。近年来,第三产业迅速发展,已成为经济支柱。

    1. (1) 简述图示川藏公路沿线区域的地形特征。
    2. (2) 简述海子山形成的地质过程。
    3. (3) 海子山“蛮荒”得像火星表面,野草也只是偶尔丛生在沟谷里,试分析其原因。
    4. (4) 结合材料二,说明理塘发展生态旅游业的有利条件。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