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物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锡北片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

更新时间:2021-12-10 浏览次数:106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选题
  • 1. (2020·无锡) 学校楼道内贴有“请勿大声喧哗”的标语,这是提醒同学们要控制声音的(   )
    A . 响度 B . 音调 C . 音色 D . 频率
  • 2. (2016八上·安庆期中) 生活中许多物体可以发光,下列物体不属于光源的是(   )
    A . 水母 B . 萤火虫 C . 月亮 D . 发光的霓虹灯
  • 3. 现代科学技术在生产、生活军事等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潜艇利用超声波探测水下目标 B . 无线WiFi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 C . 噪声监测仪可以在传播途中控制噪声 D . 遥感卫星利用紫外线拍摄照片发现森林火情
  • 4. (2020八上·龙岗期中) 下列各种现象中,不能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的是(  )
    A . 成语“一叶障目”所包含的物理道理 B . 排纵队时,每个人都只能看到自己前方的一个人,队就排直了 C . 发生雷电时,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 D . 树荫中常有因太阳照射形成的明亮的小圆斑
  • 5. 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纸板由E、F两部分组成,可以绕ON翻折,为了探究反射角与入射角大小的关系(   )

    A . 改变光线AO与ON的夹角 B . 沿ON向后转动纸板F C . 改变纸板与平面镜之间的夹角 D . 沿ON向后转动纸板E
  • 6. 噪声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以下防治噪声的办法中,可行的是(   )
    A . 通过科学研究,使噪声源不发生振动 B . 将所有的噪声源隔离在真空容器中,以避免噪声干扰 C . 城市里在穿过住宅区的高速公路两旁建隔音墙,一般道路两旁植树种花 D . 建筑工地不允许使用大型机械
  • 7. 如图所示,常温下的烧杯装有冰块,杯口盖有玻璃片a。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玻璃片表面出现小水珠,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a 上的水珠是冰块熔化形成 B . a 上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C . 小水珠形成在a 的下表面 D . 小水珠形成过程需要吸热
  • 8. 以下描述中“变多”、“变少”的过程,吸热的是(   )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9. 我们在小教室里讲话听不到回声是因为    (      )

    A . 不能产生回声 B . 小房子无法传播声音 C . 回声到达人身的时间差太短 D . 声音容易散开
  • 10. 教室内气温为25℃,小江同学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涂抹少量与室温相同的酒精,下图能比较正确地反映温度计示数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是(   )
    A . B . C . D .
  • 11. 如图中,小烧杯A和大烧杯B内都装有水,A与B不接触,把B放在火上加热,使B中的水沸腾,在继续加热时(   )

    A . 烧杯A内的水会沸腾 B . 烧杯A内的水不会沸腾 C . 烧杯B内的水不会减少 D . 烧杯A内的水不会减少
  • 12. 小明将冰块放入易拉罐中加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用温度计测量罐中冰和盐水混合物的温度,这时他观察易拉罐下部和底部有白霜,关于该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 . 罐底的白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先液化后凝固形成的 B . 用筷子搅拌可以降低冰的温度 C . 食盐可以降低冰的熔点 D . 小明认为家用体温计可以代替温度计完成该实验
  • 13. 一个人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看不到自己的全身像,如果此人想看到自己的全身像(   )
    A . 应向前移动 B . 应向后移动 C . 向前移动或向后移动都看不到 D . 向前移动或向后移动都看得到
  • 14. (2019八上·大庆期中) 小明的写字台上有一盏台灯.晚上在灯前学习的时候,铺在台面上的玻璃“发出”刺眼的亮光,影响阅读.在下面的解决方法中,最简单、效果最好的是( )

    A . 把台灯换为吊灯 B . 把台灯放到正前方 C . 把台灯移到左臂外侧 D . 把台灯移到右臂外侧
二、填空题
  • 15. (2017八上·抚宁期中) 施行人工降雨时,是飞机在云层里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迅速而吸热,使云层中水蒸气急剧遇冷而成小冰晶,小冰晶逐渐变大,在下落过程中又成小水滴落下来。

  • 16. (2018八上·封开期中)  小强在家里看书,突然屋外有人大声叫他,他一听便知道是同学小明,正所谓“闻其声而知其人”,这是依据声音的不同来判断的。小明说话“声音洪亮”,反映他说话声音的大。我们听到声音靠的是传播。
  • 17. 小王同学身高1.60m,若他想要在镜中看到自己的全身像,则镜子的高度最低应为m.若小王能通过平面镜看到小李的脸,那么小李看到小王的脸(填“也能”或“不能”),这是因为的缘故。
  • 18. 0℃的水和0℃冰的冷热程度是 的.(填相同,不相同)但手摸起来感到冰比水冷,这是因为
  • 19. 教室黑板发生“反光”现象,这时因为黑板太光滑,发生了造成的。
  • 20. 某同学通过查阅资料收集到海波和石蜡的熔化图象如图所示,则(A/B)是晶体的熔化图象,其熔化特点是

  • 21. 海洋动物质量越大,其叫声越是有力而低沉,即响度较(大/小),音调较(高/低)。甲、乙两曲线为科考船声呐系统收录的500kg的海豚和50t的蓝鲸叫声的波形图,其中,(甲/乙)是蓝鲸发出的。

  • 22. 小华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3m处,则他的像和小华相距m。若他向平面镜走近了2m后,小华在镜中的像(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23. 使用温度计时,首先要看清它的量程和。小强在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液体温度时读取了四次数据,每次读数时温度计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其中正确的是。图乙、丙分别是测冰和水时温度计的示数,那么冰的温度是℃,水的温度是℃。

  • 24. 元宵节晚上,小伟在家里阳台上看到一簇绚丽的烟花在空中开始绽放,3s后听到它在空中的爆破声,光在真空中传播得最快,其传播速度是米/秒,小伟与烟花绽放的地方相距约m。(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约340m/s)
  • 25. 如图是某同学常温下在教室内,用甲乙装置分别探究“冰和蜡烛熔化的特点”的实验。甲装置缺少酒精灯加热是 (填“可行”或“不可行”)的;采用乙装置加热方式的优点是

  • 26. 如图所示是一种液面升降监测装置原理图.点光源S发出的一束激光与水平液面成50°角射向平静的液面,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为;光经液面反射后射到液面上方水平标尺上的S′点,当液面下降时,光点S′将 (向左/向右/不会)移动;当入射光线绕入射点逆时针方向转动时,光点S′将 (向左/向右/不会)移动,因为入射角 (增大/减小/不变),反射角也 (增大减小/不变)。制作该装置的原理是

三、作图题
四、课内填空
  • 30. 在图中,小明与小刚用细棉线连接了两个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

    1. (1) 他们用“土电话”能实现10m间的通话,这表明
    2. (2) 如果在用土电话时,另一个同学用手捏住线上的某一部分,则听的一方就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
    3. (3) 如果在用土电话时,线没有拉直而处于松弛状态,则听的一方通过棉线(选填“能”或“不能”)听到对方的讲话声;
    4. (4) 根据上面实验,请你想出一个可以让通讯器损坏的宇航员在太空中交谈的办法
五、实验题
  • 31. “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小华使用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根据实验数据作出的“温度—时间”图像如图所示;

    1. (1) 实验中所用温度计是根据测温液体的规律制成的;
    2. (2) 从图中可知实验测得水的沸点是℃,说明此时实验室中的大气压(选填“小于”、“大于”或“等于”)1标准大气压;
    3. (3) 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将(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并看到有“白气”不断从烧杯中冒出,这些“白气”是由于水蒸气(填写物态变化名称)而产生的;
    4. (4) 另一组同学在探究本实验时,加热时间过长,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可能是(写出一种即可)。
  • 32. 在探究光现象相关的实验活动中:

    (一)制作“小孔成像观察仪”活动;

    1. (1) 需要把制作好的圆筒插入易拉罐中,如图甲所示,圆筒的(选填“A”或“B”)端是用半透明薄纸做成的光屏;
    2. (2) 我们能在光屏上看见一个(正立/倒立)的像;
    3. (3) 用制成的小孔成像观察仪观察景物时,移动圆筒位置,增大光屏与小孔之间的距离,像(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像的亮度(选填“变亮”、“变暗””或“不变”);

      序号

      ∠i

      ∠r

      1

      30°

      30°

      2

      45°

      45°

      3

      50°

      50°

    4. (4) 如图乙所示是“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让一束光贴着纸板A沿EO方向射向镜面;在纸板B上可看到光线沿OF方向射出,在纸板上用笔描出光线EO和OF的轨迹;并用量角器测出∠i和∠r的大小;多次改变入射光线与ON的夹角;

      请仔细分析表格中数据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5. (5) 以直线ON为轴线;把纸板B向前或向后折,在纸板B上不能看到反射光线OF,此时反射光线(填“存在”或“不存在”)由此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选填“在”或“不在”)同一平面内。
  • 33. 小明猜想,水中加入别的物质后,一定会对水的凝固点产生影响,他将一些盐放入水中,并把盐水用容器盛好放入冰箱,小明就观察盐水状态、测出温度,并将凝固过程记录的温度数据画成了凝固图象如图甲所示。

    1. (1) 从图象中可以看出盐水从第分钟(min)开始凝固,凝固过程用了分钟;
    2. (2) 盐水的凝固点为℃;第15分钟的时候盐水所处的状态是
    3. (3) 小明通过实验验证了自己的猜想;请结合上述实验结论解释冬天下雪后人们会在路上撒盐防止路面结冰打滑,其中原理:
  • 34. 小童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下面是他其中的几个实验操作:

            

    a.移去蜡烛B,在B的位置上放一光屏,不透过玻璃板,直接观察光屏上是否有蜡烛的像

    b.点燃一支小蜡烛A,竖直立在玻璃板前面;将没有点燃的同样的蜡烛B放到玻璃板后面,移动至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

    c.记下蜡烛A和B及玻璃板的位置

    d.移去玻璃板、蜡烛A及光屏,用直线连接A和B的位置,用刻度尺测量它们到玻璃板位置的距离;

    1. (1) 以上实验步骤合理的顺序是
    2. (2) 步骤a中,观察光屏上有无蜡烛的像,这样做的目的是
    3. (3) 实验中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的目的,是在观察到蜡烛B的同时,也能观察到蜡烛A的像,巧妙地解决了的像的位置问题。

      小童在某次改变蜡烛位置后,发现无论怎样移动蜡烛B的位置都无法与A的像重合,其原因可能是:

    4. (4) 小童将显示时间如右图所示的电子手表放在平面镜前,则在平面镜中看到时钟显示的时间是

    5. (5) 小组同学进行了正确的实验操作后,得到的实验数据如图乙:实验中为什么要多次改变蜡烛的位置?
    6. (6) 小芳用跳棋代替点燃的蜡烛进行实验,但看不清跳棋的像;请你帮她想个办法看清跳棋的像
六、综合题
  • 35. 请你认真阅读下列几份资料,并思考回答题后的问题;

    资料1:“大气压”是描述大气对地面物体压力的物理量,离地面越高的地方,空气越稀薄;离地面越深的地方(如比地面低得多的矿井),大气压越大;

    资料2:科学家在研究水的沸点和海拔高度之间关系时,通过实验测出不同高度处的水的沸点大约值;(如表所示)

    资料3:在制糖工业中,要用沸腾的办法除去糖中的水分;为了使糖在沸腾的时候不致变质,沸腾的温度要低于100℃;

    海拔高度h/km

    0

    1

    3

    6

    9

    水的沸点t/℃

    100

    97

    91

    80

    70

    资料4:如图所示,为青山、海湾、东京三个城市的等高地形图;

    [问题]

    1. (1) 根据你对上述资料的分析思考,你认为在海拔8.848km的珠穆朗玛峰顶上,水的沸点大约是℃;
    2. (2) 资料2给出了水在不同高度处的沸点,决定水沸点高低的因素是“大气压”;请你将水的沸点和大气压之间的关系用文字写出来:
    3. (3) 制药时为了从溶液中提取抗菌素,要用加热的方法使溶液中的水沸腾而除去水分,但抗菌素不能在超过80℃的温度下提取______;
      A . 增加容器内的气压,使水的沸点低于80℃ B . 缩短加热沸腾的时间 C . 降低容器内的气压,使水的沸点低于80℃ D . 用微火加热使其沸腾
    4. (4) 假如你是制糖集团的老总,准备在青山、海湾、东京三个城市之中选择某个城市办“制糖”分厂,在其它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你会将厂办在哪个城市?并请说明你选择的理由。答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