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科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金华市义乌市宾王中学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

更新时间:2021-12-23 浏览次数:154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请选择出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的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 1. 为了准备红糖文化节,家住义亭的老蒋要给家里的甘蔗施肥,下列物质属于钾肥的是(   )
    A . NH4HCO3 B . Ca(H2PO42 C . K2CO3 D . CO(NH22
  • 2. 如图所示,AOB是一杠杆(自重不计,O为支点,OA<0B OD=OA),在A端悬挂一重物G,那么(   )

    A . 在B点用力使杠杆在图示位置平衡,一定是省力的 B . 在C点用力不可能使杠杆在图示位置平衡 C . 在B点用力使杠杆在图示位置平衡,沿竖直方向最省力 D . 在D点悬挂一个与G完全相同的物体能使杠杆在图示位置平衡
  • 3. 下列物质名称、俗名、化学式、物质类别完全对应的是(   )
    A . 硫酸铜、胆矾、CuSO4•5H2O、混合物 B . 碳酸钠、纯碱、NaCO3、盐 C . 氢氧化钙、生石灰、Ca(OH)2、碱 D . 氢氧化钠、苛性钠、NaOH、碱
  • 4. (2019九上·龙湾期中) 下图所示NBA比赛中的四种场景,下列过程球员对篮球做功的是(    )

    A . 图①中球员带球上篮 B . 图②中球员头顶篮球水平走进篮球场 C . 图③中球员持球摆pose D . 图④中球出手后空中飞行的过程
  • 5. (2019九上·杭州期中) 有一种在古籍里称为鋈的银白色铜合金,是古代云南、四川地区的特产,其主要成分是铜锌、镍等金属单质,炼制时需要黑铜矿(主要成分是CuO)、硫化镍矿(主要成分是Ni2S3)等多种矿物。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鋈属于金属材料 B . 鋈的样品在足量稀盐酸中能全部溶解 C . Ni2S3的镍元素呈+3价 D . 黑铜矿跟木炭共热能生成单质铜
  • 6. 下列关于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能量无处不在,能量的形式多种多样 B .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能量,即使在睡觉的时候也需要能量 C . 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静止的物体是没有能量的 D . 所有的自然现象都涉及能量
  • 7. 分别盛有浓硫酸、浓盐酸的两个试剂瓶,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不考虑水分的挥发),则两瓶溶液(   )
    A . 质量都变小了 B . 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都变大了 C . 质量都变大了 D . 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都变小了
  • 8. 如图所示,媛媛站立在电动扶梯上随电梯一起匀速上升,则此过程中,关于媛媛机械能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动能增大,重力势能减小 B . 动能增大,重力势能增加   C . 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减小 D . 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增加
  • 9. (2018九上·绍兴月考) 下列各组物质,能在pH=1的溶液中大量共存,且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
    A . NaNO3  HCl  Na2SO4 B . NaNO3  NaCl  CuSO4 C . NaCl  Na2SO4  Na2CO3 D . NaOH  BaCl2  Na2SO4
  • 10. 英英在参加运动会体能测试中涉及的科学知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1分钟跳绳﹣﹣每次跳绳人克服重力做功约3焦 B . 立定跳远﹣﹣人蹬地起跳,机械能转化为化学能 C . 掷实心球﹣﹣在最高点B时实心球重力势能、动能都不为零 D . 800m测试﹣﹣人到达终点后停下来,惯性不存在
  • 11. 甲、乙两台机器的功率相等,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之比为3:1,则甲、乙两台机器的(   )
    A . 做功之比为1:1,受到的牵引力之比为3:1 B . 做功之比为1:1,受到的牵引力之比为1:1 C . 做功之比为1:1,受到的牵引力之比为1:3 D . 做功之比为1:3,受到的牵引力之比为3:1
  • 12. 有三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它们分别是Ba(OH)2、Na2CO3、NaNO3溶液中的一种,若只用一种试剂将它们一次性鉴别出来,应选用下列试剂中的(   )
    A . BaCl2 B . H2SO4 C . NaOH D . Ba(OH)2
  • 13. 小张将一大烧杯倒扣在培养皿上,培养皿上所放物质如图所示.一段时间后,下列对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肯定不正确的是(   )

    A . Ⅰ处试液变蓝 B . Ⅱ处溶液变浑浊 C . Ⅲ处溶液颜色逐渐变浅 D . Ⅳ处试纸变红
  • 14. 如图所示,吊篮的重力为400N,动滑轮总重力为50N,定滑轮总重力为40N,人的重力为600N,不计绳重与摩擦,人在吊篮里拉着绳子不动时需用力(   )

    A . 210N B . 218N C . 220N D . 236N
  • 15. 现有甲、乙、丙、丁四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只知道它们是稀盐酸、CaCl2溶液、Na2CO3溶液、AgNO3溶液,按下表中实验顺序两两混合进行实验,现象如表所述.第5次实验是把乙和丁混合,将出现的现象是(提示:反应中生成的Ag2CO3难溶于水)(   )

    实验顺序

    1

    2

    3

    4

    5

    溶液编号

    甲+乙

    甲+丙

    丙+丁

    乙+丙

    乙+丁

    实验现象

    有气体产生

    有沉淀生成

    有沉淀生成

    无明显现象

    A . 有气体产生 B . 有沉淀生成 C . 无明显现象 D . 不能确定
二、填空题(本大题有10小题,20空格,每空格2分,共40分)
  • 16. 仙仙同学对酸的化学性质进行了归纳,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 (1) 性质2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哪类基本反应类型
    2. (2) 根据性质5,硫酸可以与下列哪些物质发生反应     
      A . 烧碱溶液 B . 纯碱溶液 C . 氯化钡溶液 D . 食盐溶液
  • 17. 请分析以下两个有关能量的问题。
    1. (1) “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强弩之末不能穿透薄薄的丝绸,说明物体的动能大小与它的有关。
    2. (2) 旋转图中的吸管后,将可乐罐放在桌面上,罐就会运动起来,这是因为罐中的橡皮筋积蓄了能。

  • 18. 盛放石灰水的试剂瓶内壁常附着一层白色沉淀物,生成它的化学方程式是.除去它所用的试剂是
  • 19. 甲、乙两人在相同的水平路面上,分别以1m/s和0.5m/s的速度将两个完全相同的木箱沿直线匀速推动了10m。在此过程中,甲推木箱的力(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乙推木箱的力,(选填“甲”或“乙”)做功的功率更大。
  • 20. 植物的生长需要营养元素,右图表示了土壤的pH和植物吸收这些元素的关系.栅栏越宽,营养元素的吸收率越高.

    1. (1) 农业上常施加来降低土壤酸性。
    2. (2) 如果施用由硝酸钾和磷酸二氢铵组成的复合肥料,为了使营养元素能最大限度被吸收,土壤的pH应该控制在
  • 21.   10月26日我校九年级进行了期中体育测试,在立定跳远项目中,体重为500N的君君同学从最高点到落地点的过程中,重心下降的最大距离为0.3m,用时0.5s,轨迹如图所示。则此过程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重力的功率为W.若君君达到最高点时所受力全部消失,则她将

  • 22. 等质量、颗粒相似的A、B两种活泼金属与足量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反应,产生H2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1. (1) A、B两种金属的活动性大小关系是:AB(选填“大于”或“小于”)。
    2. (2) 在Mg、Fe、Zn、Al中选择,则A、B两种金属可能是     
      A . Mg和Fe B . Zn和Fe C . Mg和Zn D . Al和Mg E . Al和Zn
  • 23. 学校新近买了60套总质量为300千克的实验器材,每套一箱。青青需要把这批实验器材搬运到7米高的3楼实验室。
    1. (1) 青青在搬运中,对器材总共做功焦;
    2. (2) 假设青青做功功率与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排除搬起箱子、放下箱子和下楼的时间,她搬运这批实验器材的最短时间分钟。

  • 24. 有一包白色固体样品,可能含氢氧化钠、硝酸钠、碳酸钠、硫酸钠、氯化钡中的一种或几种。小金同学为探究其成分完成了以下实验:

    ①取少量白色固体溶于水,得到无色溶液,等分为两份;

    ②往一份无色溶液中加入稀硫酸,产生沉淀质量与所加稀硫酸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③往另一份无色溶液中通入适量的CO2 , 产生白色沉淀。

    请回答:

    1. (1) 原样品一定不存在的物质是
    2. (2) 原样品的所有可能组成是
  • 25. 已知:(1)向氯化铝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白色沉淀[Al(OH)3]生成.当继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时,白色沉淀逐渐减少,直至消失,生成一种可溶性盐.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Al(OH)3+NaOH﹣﹣NaAlO2(偏铝酸钠)+2H2O;(2)氢氧化铁固体不溶于氢氧化钠溶液.现欲除去氯化铁溶液中混有的少量氯化铝杂质,得到较为纯净的氯化铁溶液,某同学设计了如下提纯方案:

    试回答:

    1. (1) B溶液的名称是
    2. (2) 滤液中的溶质有.(填化学式)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有5小题,26题5分,27题8分,28题8分,29题6分,30题8分,共35分)
  • 26. 在探究“冰的熔化特点”的实验中,如图甲所示是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图乙所示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时间关系图像,已知冰的质量为100g。

    1. (1) 图甲所示温度计的示数是℃。
    2. (2) 物质在第5min具有的内能(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第7min时的内能。
    3. (3) 设相同时间内物质吸收的热量相同,则BC阶段物质共吸收了J的热量。
  • 27. 甲、乙两位同学一起做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以杠杆中点为支点,如图甲、乙所示。

    1. (1) 如图甲所示,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记录数据,根据这一次实验数据,甲同学立即分析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这种做法的不足是:
    2. (2) 如图乙所示,乙同学设计了两种实验方案:第一种弹簧测力计沿竖直方向拉,其读数为F1;第二种弹簧测力计倾斜拉,其读数为F2 , 第(选填“一”或“二”)种实验方案更方便。在同等条件下,两次弹簧测力计读数F1F2(选填“<”,“=”或“>”)。
    3. (3) 乙同学用图丙装置进行探究,发现当杠杆水平平衡时,与甲同学得出的杠杆平衡条件不相符,其主要原因是:
  • 28. 将过量的Na2CO3溶液滴入到一定量CuSO4溶液中得到蓝色固体.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蓝色固体的成分进行了如下探究.请完成下列各题:

    (一)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固体为CuCO3 , 理由:(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

    猜想二:固体为Cu(OH)2 , 理由:Na2CO3溶液呈碱性.

    猜想三:固体为Cu(OH)2和CuCO3的混合物.

    (二)资料查阅:

    ①Cu(OH)2和CuCO3晶体均不带结晶水;

    ②Cu(OH)2、CuCO3受热易分解,各生成对应的两种氧化物.

    (三)设计与实验:

    Ⅰ.固体的获取:

    ⑴将反应后的固、液混合物经过滤、洗涤、低温烘干得蓝色固体.

    Ⅱ.用如图1所示装置,定性探究固体的成分

    ⑵若用装置A、B组合进行实验,B中无现象,则猜想正确;

    ⑶若用装置A、C组合进行实验,C中无现象,则猜想正确;

    ⑷小组同学将装置按 A→的顺序组合进行实验

  • 29. 实验课后,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整理实验桌时,发现有一瓶氢氧化钠溶液没有塞橡皮塞,征得老师同意后,依次开展了以下探究,请完成其中的三个填空。

    [提出问题1]该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了呢?

    [实验探究1]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向溶液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并不断振荡。

    氢氧化钠溶液一定变质了。

     [提出问题2]该氢氧化钠溶液是全部变质还是部分变质呢?

    [猜想与假设]

    猜想1:氢氧化钠溶液部分变质。        猜想2:氢氧化钠溶液全部变质。

    [实验探究2]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⑴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向溶液中滴加过量的氯化钙溶液,并不断振荡。

    有白色沉淀生成。

    说明原溶液中一定有碳酸钠。

    ⑵取步骤(1)试管中的少量上层清液,滴加酚酞溶液。

    溶液变红色。

    说明原溶液中一定有

     [实验结论]该氢氧化钠溶液部分变质。猜想1正确。

    [思考与讨论]有同学认为,探究1已经证明了碳酸钠的存在,所以实验探究2中的实验步骤(1)是多余,只要如实验步骤(2),样品溶于水后,直接滴入酚酞即可的。该同学的看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 30. 实验小组同学向盛有2mL稀硫酸的试管中加入2mL氢氧化钠溶液,未观察到明显现象.

    【提出问题】两者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

    【实验探究】将盛有上述实验混合液的试管标为①,如图甲.

    小华:测得实验所用稀硫酸的pH<7,试管①中溶液pH>7.于是得出结论:

    小敏:取两支试管,编号为②和③,分别加入稀硫酸和试管①中溶液各2mL,逐滴滴加Na2CO3溶液至过量,实验过程与现象如图乙,由此他得出了与小华一样的实验结论.

    【反思评价】小军认为小敏在实验设计中存在不够严密的地方,请帮他指出:

    【交流讨论】试管③中的溶液中有哪些溶质?同学们分析了两位同学的实验过程,一致认为没有H2SO4 , 其理由是.在此基础上,同学们提出了二种推理:

    推理1:含有Na2SO4、Na2CO3和NaOH

    推理2:含有Na2SO4、Na2CO3

    正确的是推理(选填“1”或“2”)

四、解答题(大题有5小题,每小题8分,共40分)
  • 31. “加氢几分钟,畅行数百里”,这是2021上海车展上为氢能源汽车打出的标语。氢能源汽车使用的是氢燃料电池(如图所示)。电池工作时在催化剂的作用下,氢原子失去电子形成氢离子,穿过电极A通过电解液移动到电极B与氧离子结合形成水分子;而电子则从电极A经外部电路通过电动机到达电极B,形成电流。

    1. (1) 氢燃料电池工作时是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 能。
    2. (2) 氢气是氢燃料电池的原料,可以在用电低谷时,利用电网多余电能电解水来制取。已知1.2kg氢气大约可供某款氢能源汽车行驶100km,请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制取1.2kg氢气至少需要电解多少质量的水。
    3. (3) 氢燃料电池工作时,通过电动机的电流方向是:
    4. (4) 世界能源组织提出:在制氢过程中基本上没有碳排放而得倒的氢气称为绿氢。下列方式可制得绿氢的是       
      A . 水力发电制氢 B . 太阳能发电制氢 C . 火力发电制氢 D . 核能发电制氢
  • 32. 金义东(金华﹣义乌﹣东阳)线是金华轻轨的首条线路,全长约108千米,该线路的建成有助于打造金义都市区“一小时通勤圈”。金义东线所用列车空载时的质量约为200吨,停靠时车轮跟铁轨接触总面积为0.8平方米,最高设计速度为120千米/小时。完成下列问题:
    1. (1) 若列车全程以最高设计速度行驶,途中不停靠,则从金华到东阳共需要多少小时?
    2. (2) 停靠时,空载列车对铁轨的压强为多少?
    3. (3) 若空载列车以最高设计速度匀速直线行驶时,所受阻力为车重的0.04倍,此时该列车的功率为多少瓦?
  • 33. 十八世纪,瓦特发明的冷凝器蒸汽机,推动了人类第一次工业革命。如图为利用瓦特蒸汽机提升物体的工作示意图,蒸汽机的工作原理为:打开阀门A、关闭阀门B,高压蒸汽进入汽缸,推动活塞上行。当活塞到达汽缸顶部时,关闭阀门A、打开阀门B,蒸汽进入冷凝器,汽缸内压强减小,活塞下降。如此循环往复。

    1. (1) 蒸汽机活塞上行过程与汽油机的冲程相似。
    2. (2) 蒸汽机工作过程中,气缸内部平均压强为1.1ⅹ106帕,若活塞面积为0.1米2 , 则活塞受到蒸汽的平均压力是多少?
    3. (3) 蒸汽机活塞往复运动,通过杠杆和定滑轮对重物做功。若物体质量为200千克,活塞每次上升高度为0.6米,则活塞上升一次蒸汽机对物体做了多少功?假设活塞每分钟向上运动100次,该蒸汽机对物体做有用功的功率为多少?
  • 34. 同学们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CO2后,用废液缸收集了残留的废液。小科想探究废液中溶质的组成,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向少量废液中滴加石蕊试液,试液变红色。

    ②向10mL废液中滴加Na2CO3溶液,测得沉淀总质量与加入的Na2CO3溶液总质量的关系如表所示,第四次测量:

    第一次测量

    第二次测量

    第三次测量

    第四次测量

    加入Na2CO3溶液的总质量/g

    10

    20

    30

    40

    生成沉淀总质量/g

    a

    0.5

    1.5

    1.8

    请分析计算:

    1. (1) 实验室制取CO2后,废液中的溶质是。(填化学式)
    2. (2) 表格中a=
    3. (3) 另取10mL废液置于通风橱充分加热蒸发,可得固体质量多少?
    4. (4) 第三次测量后,加入质量为m(m<10g)的Na2CO3溶液,则生成沉淀的总质量可能为(要求答出可能的区间范围)。
  • 35. 小郑和小程同学看到了西湖美丽的音乐喷泉后,他们向,能否借助实验室的仪器,设计一个喷泉的实验呢?如图1,图2是他们设计的喷泉的实验,期中一些夹持装置略去。他们按照图1、图2进行实验,均观察到了美丽的喷泉,请根据他们设计的实验装置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分别说明两图实验的具体操作并解释两图实验中喷泉产生的原因。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