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南省长沙市第21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历...

更新时间:2021-12-29 浏览次数:119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 1. 今年3月份,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的新发掘引发考古热。三星堆遗址出土的玉文物品种多,造型奇特,有源自长江下游良渚文化的十节玉琮,也有源自黄河流域的玉璋、玉戈、玉钺等,还有源自中国其它地区玉文化的。这说明(   )
    A . 三星堆文化最先进 B . 中华文明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 C . 玉文化遍及各地区 D . 古蜀文化受到华夏文明的影响
  • 2. 秦朝建立后,废除分封制,在全国推广郡县制。汉承秦制,但在地方采取郡县与分封并行制,后来酿成“七国之乱”。汉武帝时,颁布“推恩令”,成功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这一历史变化说明(   )
    A . 分封制的影响难以消除 B . 秦汉中央集权加强 C . 制度变迁决定王朝兴替 D . 郡县制优于分封制
  • 3. 唐贞观二十二年(648年)太子李治为其母文德皇后追荐冥福,建慈恩寺,感恩母德。后来为供奉玄奘法师从印度带回的佛像、舍利和梵文经典而在寺内修大雁塔。塔上有唐朝进士题名帖,此即“雁塔题名”的由来,代称进士及第、金榜题名。由此可知,唐朝(   )
    A . 儒释道三教并存 B . 佛教盛行   C . 科举制受到重视 D . 中外文化交流频繁
  • 4. “舍本逐末,贤哲所非,日富岁贫,饥寒之渐,故商贾之事,阙而不录”。这段话出自(   )
    A . 《齐民要术》 B . 《千金方》 C . 《禹贡地域图》 D . 《梦溪笔谈》
  • 5. 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北宋设官分职。其中,负责监察的是(   )
    A . 知州 B . 转运司 C . 通判 D . 枢密院
  • 6. 下图中①处应填(   )

    A . 唐朝 B . 北宋 C . 南宋 D . 明朝
  • 7. 辖区不仅地域辽阔,且边界犬牙交错,使其无山川险阻可依,北向门户洞开,形成以北制南的军事控制局面。因这一措施有助于防止地方割据,故为明代、清代所继承。这一措施是(   )
    A . 督抚制 B . 三省六部制    C . 行省制 D . 猛安谋克制
  • 8. 提出“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的思想家是(   )
    A . 李贽 B . 黄宗羲 C . 王夫之 D . 顾炎武
  • 9. “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正如小心保存在密封棺木里的木乃伊一接触新鲜空气便必然要解体一样。”马克思所指的“英国的努力”是指,英国发动(   )
    A . 鸦片战争 B .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 甲午战争 D . 庚子战争
  • 10. 下图是近代爱国人士谢缵泰在1898年创作的反映列强瓜分中国、晚清腐败无能的《时局图》。面对这样的民族危机,中国人民的抗争和探索包括(   )

    A . 洋务运动 B . 义和团运动 C . 戊戌变法 D . 辛亥革命
  • 11. “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孙中山这段话出自(   )
    A . 《变法通议》 B . 《民报》 C . 《青年杂志》 D .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 12. 以下历史现象或事件发生在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日民四条约”、袁世凯复辟帝制、军阀割据、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新文化运动。这表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特点是(   )
    A . 政治、经济、文化全面发展 B . 黑暗中出现进步的曙光 C . 日本控制了中国东北和山东 D . 中国政局相对稳定
  • 13. 下图是影片《1921》的宣传海报。影片讲述了平均年龄只有28岁、为一个共同目标和理想奋斗的热血青年相聚上海,突破国内各股复杂势力的监控和追踪,做了一件开天辟地大事的故事。这件大事是(   )

    A . 创立中国共产党 B . 创办《青年杂志》 C . 领导五四爱国运动 D . 发起五卅运动
  • 14. 美国一位历史学家说:“有些人逃进了华南山区。他们的领导人之一是毛泽东,这时无视莫斯科的第三国际,制定出新的革命策略。”新策略是(   )
    A . 开展武装斗争 B . 发动城市暴动 C . 工农武装割据 D . 广泛的游击战
  • 15. 拉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引起中国人民开始局部抗战的是(   )
    A . 九一八事变 B . 卢沟桥事变 C . 华北事变 D . 西安事变
  • 16. 下图体现人民解放战争的阶段是(   )

    A . 战略防御 B . 战略反攻 C . 战略决战 D . 战略决胜
  • 17. 许崇德先生曾说,“五四宪法”是中国宪法历史的分水岭。站立在岭巅前后顺盼,但见旧宪法犹如泥沙堵塞的涓消浊流,而前望新宪法,则似同清澈江涛,浩浩荡荡。这部宪法的突出特点是(   )
    A . 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 B . 赋予了公民广泛权利 C . 宪法制定后得到贯彻遵行 D . 完全独创的民主宪法
  • 18. 1956年,中共八大召开,会议认为中国的基本国情是生产力发展还很落后(是农业国),不能满足人民的需要,所以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   )
    A . 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B . 完成三大改造 C . 多快好省建设社会主义 D . 探索中国建设的特色道路
  • 19. 计划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被管得过死。因此,“松绑”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国有企业改革的代名词。“松绑”是指(   )
    A . 把国企推向市场,自负盈亏 B . 国家退出国企管理 C . 政企分开,增强企业活力 D . 解除国企的国有制
  • 20. 从文明产生的地理条件看,与其他文明显著差异的是(   )
    A . 古巴比伦文明 B . 古埃及文明 C . 古印度文明 D . 古希腊文明
  • 21. 罗马帝国疆域辽阔。维系其统治最有力的方式是(   )
    A . 武力征服 B . 实行行省制 C . 完善法律 D . 文明交流
  • 22. 《一千零一夜》是阿拉伯最有代表性和影响最大的文学作品,以王后给国王讲故事为线索,把几百个故事串联起来,这些故事分别来自印度、埃及、波斯和两河流域等地。这反映了(   )
    A . 阿拉伯人喜欢听故事 B . 阿拉伯曾征服印度等地区 C . 阿拉伯文化兼容并蓄 D . 阿拉伯人是东西文化交流的桥梁
  • 23. 环航澳大利亚时,到达新西兰和塔斯马尼亚岛的航海家是(   )
    A . 塔斯曼 B . 达·伽马 C . 哥伦布 D . 麦哲伦
  • 24. 认为劳动是财富的源泉和衡量价值的尺度,被称为“现代经济学之父”的思想家是(   )
    A . 伏尔泰 B . 孟德斯鸠 C . 卢梭 D . 亚当·斯密
  • 25. 根据美国1787年宪法,众议员名额按照各州人口比例分配,各州人口数“按自由人总数加上所有其他人口的五分之三予以确定”。这一规定违背(   )
    A . 主权在民原则 B . 天赋人权原则 C . 三权分立原则 D . 各州平等原则
  • 26.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
    A . 《共产党宣言》发表 B . 巴黎公社革命 C . 《资本论》(第一卷)出版 D . 第一国际成立
  • 27. (19世纪中后期)“更多的先进工业企业不再满足于接受技术创新并利用它们,而是通过精心的有计划的试验来追寻这种技术创新……以至于企业都开始资助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这种情况的出现表明(   )
    A . 企业更加重视技术创新 B . 企业更热衷于科学研究 C . 创新驱动发展理念盛行 D . 科学与技术更紧密结合
  • 28. 英国学者在《帝国的时代:1875—1914》中评述:“1880年时,我们所面对的不完全是一个单一的世界,而是一个由两部分所合成的全球体系:一部分是已开发的、具有主宰性的、富有的;另一部分是落后的、依赖的、贫穷的……”。推动该全球体系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
    A . 世界大战的影响 B . 殖民国家长期的扩张掠夺 C . 工业文明的传播 D . 世界各地区发展不平衡
  • 29. 两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秩序比较表:

    体  系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雅尔塔体系

    形成时间

    一战后两年内

    二战后期

    涉及范围

    欧洲、中东、远东

    全世界

    中心力量

    英法

    体系性质

    帝国主义瓜分世界

    反法西斯、战后合作、大国称霸等

    成立机构

    国联

    联合国

    表中①处填(   )

    A . 英法 B . 美苏   C . 英法美 D . 中美苏
  • 30. 对漫画解读错误的是(   )

    A . 漫画反映的历史事件是苏联解体 B . 漫画反映的事件标志两极格局瓦解 C . 漫画表明社会主义已失败 D . 漫画表明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消失
二、非选择题(31题10分、32题16分,33题14分,共40分。)
  • 31. 阅读地图,回答问题。

    图一

    图二

          

    1. (1) 图一中,指出连接亚非欧的通道名称及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2. (2) 观察图一、图二中世界联系通道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世界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 3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第一阶段大约历经72年(1840—1911),中间经过几个重要的历史时期,其特征是消极、被动地被纳入与外部世界的联系之中。

    ——摘自高华《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历史教训》

    材料二: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主题和主线;“不懈奋斗史”“理论探索史”“自身建设史”,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主流和本质;把革命、建设、改革、复兴事业不断推向前进,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鲜明特征;逐步实现救国、兴国、富国、强国的奋斗目标,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庄严使命。

    ——摘自曲青山《 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 》

    1. (1)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推动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两大因素并列举在“第一阶段”的代表性历史事件。
    2. (2) 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中的理论探索成果及其共同的本质特征。
  • 3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二战后,英国颁布了《国民保险法》和《国民医疗服务法》。《国民保险法》规定失业可以领取失业津贴,《国民医疗服务法》对全民实行免费医疗。这两项法律的优越性是显而易见的,自此以后,一切英国人都不必担心忍饥挨饿、缺医少药了,国家出面为全体国民提供了保障。自此之后,他所关心的就是如何生活得更好。

    如果说第一次世界大战使英帝国发生动摇,那么第二次世界大战就使英帝国走向终结,战争的胜利反而促进了殖民地的离心倾向,最终导致战后的独立。英国在60年代让非洲几乎所有的殖民地全都获得了独立,而英帝国事实上就已经结束了,英国跨出了帝国之门。在英帝国全方位撤退的同时,爱尔兰问题日益使英国进退两难,英国在这个世界上的地位已发生根本变化。

    二战后初期,英国并不甘心于帝国衰落的现实,提出并推行“三环外交”。其主旨是企图通过英国在与美国、英联邦和联合起来的欧洲这三个环节中的特殊联系,充当三者的联结点和纽带,以维护英国的传统利益和大国地位。但是随着世界形势的变化,三环外交很快在现实中碰了壁,未能阻止英国大国地位的衰落。三环之中最不被重视的是欧洲,在二战后几十年中漠视了欧洲事态,或者在必须做出选择时选择了英帝国,错失了引导欧洲潮流的机会。英国对西欧一体化持消极态度,以致后来无可奈何再想加入欧共体,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去申请,1973年才成为欧共体成员,英国终于还是融入欧洲了。

    ——摘编自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

    1. (1) 根据材料,概括二战后英国发生的主要变化。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英帝国地位变化的原因。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