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道德与法治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文科综合...

更新时间:2021-12-09 浏览次数:112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 1. 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    之间的矛盾。(    )
    A .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 B . 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 C .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 D . 经济发展同环境保护
  • 2.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我国逐步确立了     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

    ①公有制为主体

    ②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③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②③④
  • 3.    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
    A . 教育 B . 科技 C . 文化 D . 经济
  • 4. 创新精神表现为(    )

    ①敢为人先、敢于冒险的勇气和自信

    ②探索新知的好奇心和挑战权威的批判精神

    ③承受挫折的坚强意志和沟通合作的团队精神

    ④舍我其谁的责任担当和造福人类的济世情怀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③④ D . ①③④
  • 5. 我国人民民主的真谛是(    )
    A . 少数服从多数 B . 民主集中制原则 C . 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 D . 协商民主
  • 6. 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是(    )
    A . 协商民主 B . 选举民主 C . 网络民主 D . 广泛民主
  • 7. 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    )
    A . 以德治国 B . 以人治国 C . 以权治国 D . 依法治国
  • 8.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    )
    A . 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B . 崇尚宪法和法律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权威 C . 树立全民法治观念,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 D .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 9. 2020年8月4日,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再审张某故意杀人案,最终以“原审判决事实不清,证据不足”,宣告张某无罪。这符合厉行法治中的(    )
    A . 科学立法 B . 严格执法 C . 公正司法 D . 全民守法
  • 10.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     有机统一。(    )

    ①党的领导    ②人民当家作主    ③依法治国     ④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 11.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是(    )
    A . 文化自信 B . 道路自信 C . 理论自信 D . 制度自信
  • 12. 分析下列语句,其中属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是(    )

    ①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②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③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④天下兴亡,匹夫有贵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 13. 工匠精神(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最能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中的行为准则(    )
    A . 爱国 B . 敬业 C . 友善 D . 诚信
  • 14. 2021年8月2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决定,修改后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法规定,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这项政策的实施说明(    )
    A . 人口发展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 B . 人口老龄化问题将会彻底解决 C . 我国不再面临严峻的人口形势了 D . 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已不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 15. 下列行为有利于减少雾霾天气的是(    )

    ①赵某组建了绿色骑行俱乐部

    ②钱某在田地里焚烧秸秆

    ③刘某劝说朋友不要吃露天烧烤

    ④周某参加“我为家园种棵树”活动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二、非选择题
  • 16. [踏上强国之路]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某校九(2)班开展了以“学党史、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为主题的知识竞赛活动,其中,有下面一些题目,请你参与并运用所学知识作答: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逐渐推开尘封已久的大门,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征程,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40多年来,中国人民坚持改革开放,极大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创造了人类发展史上的伟大奇迹,充分显示了中国力量。

    100年来,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党和政府坚持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引领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1. (1) 开启这一征程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2. (2) 改革开放40多年创造的“伟大奇迹”有哪些? “奇迹”证明了什么?
    3. (3) 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是什么?
    4. (4) 党和政府为什么要坚持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为了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党和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
  • 17. [创新驱动发展]

    生活处处有创新。我们常常会为一个别出心裁的点子而激动,为一个突发奇想的灵感而兴奋,为一个独具匠心的构思而得意……

    回顾人类文明史,创新始终贯穿其间。蒸汽机的改良、电力的应用和计算机的出现,推动时代的车轮从农业文明走向工业文明、信息文明。

    世界最大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在贵州建成;“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载人飞船成功发射;空间站建成;“嫦娥”探月;“蛟龙”潜海;高铁技术……我国在一些尖端技术方面已领先世界。

    1. (1) 在生活中你一定体验过创新的乐趣。请与同学分享一件你在生活中的创新事。
    2. (2) 从上面材料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
    3. (3) 有同学认为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科技强国。请谈谈你的看法。
    4. (4) 请你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几点建议。
  • 18. [追求民主价值]

    我们生活在一个新型民主的国家。根据你的理解与感悟,完成下列问题:

    1. (1) 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目的是 。
    2. (2) 我国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有:
      (根本政治制度)。

    3. (3) 在我国,人民行使民主权利的方式和途径有:
       

  • 19. [建设法治中国]

    政论专题片《法治中国》第一集《奉法者强》解说词指出:法者,法之端也。法治,就是用法律的准绳去衡量、规范、引导社会生活。一个现代化国家,必须是一个法治国家;国家要走向现代化,必须走向法治化。

    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1) 材料中为什么说“一个现代国家,必须是一个法治国家;国家要走向现代化,必须走向法治化”?
    2. (2) 为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公民应该怎么做?
  • 20. [守望精神家园]

    2020年,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全体中华儿女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团结奋战,袍着必胜信念,打响了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在这场抗疫斗争中,广大医护人员“最美逆行”,展示了精湛医术和良好风貌;党员、干部和社区工作者冲在一线,守土担责;青年志愿者哪里有需要就去哪里;工程建设者和防疫产品生产者加班加点,成就中国速度;海内外人士踊跃捐钱捐物;治愈出院患者自愿捐献血浆……世界某著名医学杂志评价,除了中国,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做到。

    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1) 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全体中华儿女的表现,共同体现了一种什么样的伟大精神?这种精神具有哪些重要作用?
    2. (2) 全体中华几女在抗疫中的表现,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哪些价值准则?
    3. (3) 作为中学生,我们应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21. [建设美丽中国]

    国家主席习近平4月22日晚以视频方式出席世界领导人气侯峰会并发表题为《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重要讲话。习近平指出,气候变化给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严峻挑战。面对全球环境治理前所未有的困难,国际社会要以前所未有的雄心和行动,共商应对气候变化挑战之策,共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道,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我们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格局。中方宣布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1) 除了气候变化给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严峻挑战外,威胁人类生存的重大环境问题还有哪些?
    2. (2) 为什么习主席强调“我们要像保护眼睛-样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
    3. (3) 请你为建设生态文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一些合理化建议?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