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道德与法治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南省新乡市原阳县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道德与法...

更新时间:2021-12-02 浏览次数:60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项选择(17小题,每小题2分,共34分。)
  • 1.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指出:综合实践活动是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从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从而转化为活动主题。通过探究、服务、制作、体验等方 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跨学科实践性课程。下面诗句与此活动目的相符的是(   )

    ①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②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③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④落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A . ①③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②
  • 2. 亲社会行为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表现出来的那些有利于社会和他人的行为,主要表现 为对遭遇挫折和不幸的人能够给予同情和关心;对处于困境和危难的人能够伸出援手;在共同 的事业中能与他人合作……下列属于亲社会行为的是(   )

    ①积极投身家乡建设和社会公益慈善事业

    ②宣传环境保护知识、树立绿色发展理念

    ③和同学们去养老院关心和帮助孤寡老人

    ④牺牲学习时间,陪朋友去网吧打游戏

    A . ①②④ B . ①②③ C . ②③④ D . ①③④
  • 3. 中学生小明在学校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在节假日经常到十字路口帮交警疏导交通、到敬老院帮助孤寡老人、去景点做志愿者……,对于小明的做法,认识错误的是(   )
    A . 会更加关注社区治理,并献计献策 B . 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 C . 能让自己成为一个名人 D . 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
  • 4. (2021·怀化) 劳动体验和研学旅行使我们走出校园、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到社会的大课堂去见识世面、施展才华、增长才干、磨炼意志。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

    ①我们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

    ②我们会更关心国家发展,或为之自豪,或准备为之分忧

    ③我们就能实现人生价值

    ④我们会更加关注社区治理,并献计献策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5. (2021·常德) 2021年2月25日晚上演的《元宵奇妙夜》,一群“唐宫小姐姐”巧妙地承担了串场的角色:在河南博物院就地“复活”观赏文物,“转场”到隋唐洛阳城的应天门瞰盛唐风采,“穿越”到开封的清明上河园醉心上元灯会……网友们感慨,“仿佛闯入了一场盛唐繁华旧梦”。这样的场景表明(    )

    ①传统文化不断复兴,正在受到年轻人青睐

    ②传统民俗和手艺日渐复苏,正在成为生活的风景

    ③5G、AR等新技术加持,让传统文化更有灵气

    ④互联网的不断普及,给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带来很多不利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 6. (2021·青海) 意大利某洞穴专家曾一个人度过了一年多暗无天日的地下生活后,变得情绪低落,不善与人交谈,丧失了交际能力。这说明了(   )

    ①人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社会

    ②我们需要在社会中获得精神滋养

    ③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④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离不开个人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④
  • 7. (2021·齐齐哈尔) 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已于2021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其中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单设一章,明确规定:网络产品和服务提供者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诱导其沉迷的产品和服务。我们青少年要(     )
    A . 远离网络生活 B . 满足好奇心,畅游无度 C . 理性参与网络生活 D . 把网络作为生活的全部
  • 8. (2020八上·乐清月考) 疫情期间,“吃板蓝根可以预防新冠肺炎”的谣言在朋友圈肆意传播,造谣者被公安机关行政拘留,这警示我们青少年要(  )
    A . 拒绝进行网络交流,自觉抵制一切谣言 B . 广泛浏览各种网站,接受所有疫情信息 C . 主动和公安机关一起惩罚网络造谣行为 D . 提高对信息的辨识能力,不信谣不传谣
  • 9. 从肿瘤医院旁小巷里的油条摊位到炒1个菜收1元的“抗癌厨房”,18年来,万佐成和熊庚香与癌症病人相伴,用爱心守护他们。这对夫妻的初心十分简单:“有的病治不好了,能让病人吃好一些,家属的遗憾也能少一些”。感动中国人物万佐成、熊庚香夫妇坚持十八年的凡人善举,折射出他们的优秀品质是(   )

    ①亲近社会,服务社会,奉献社会   ②尊重他人,以礼待人

    ③平等待人,不歧视他人   ④丰富生命,拒绝冷漠,乐于助人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④
  • 10. 生活中处处有规则,有的形诸笔墨、见于文字,有的传为口碑、约定俗成,它像指挥棒一样指挥着我们,下列关于社会规则的看法中正确的是(   )
    A . 生活中只有法律是规则 B . 社会规则是人们为了维护有秩序的社会环境,在逐渐达成默契与共识的基础上形成的 C . 中学生是未成年人,不用遵守社会规则 D . 只有公共场所才需要遵守社会规则
  • 11. (2019·贵港) 高铁霸座、拒绝查票、公交车乘客殴打司机导致公交车坠落长江等事件一再冲击人性底线。这警示我们(   )
    A . 自由是不受约束的 B . 法律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C . 规则来自秩序 D . 做人做事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则
  • 12. 登机前人们排队接受安全检查;公路上行人、自行车、机动车各行其道。以上两种现象分别体现了哪方面的社会秩序( )
    A . 公共场所秩序、社会管理秩序 B . 生产秩序、交通秩序 C . 社会管理秩序、交通秩序 D . 公共场所秩序、交通秩序
  • 13. 河北省邢台市公安局2021年7月24日透露,邢台市男子张某在当地论坛发帖故意辱骂 爱国群众,发布恶劣言论,引发网民的强烈愤慨,影响十分恶劣。目前,当地警方依法对张某作出 行政拘留5日的处罚。这件事警示我们( )

    ①我们所享有的自由都必须受到法律等社会规则的约束

    ②自由与规则不可分,自由是相对的

    ③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

    ④我们在社会生活中所享有的自由是没有限制的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 14. 2月初,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学生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为此,以下同学的看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

    ①小芳:自由不是随心所欲,它受学校纪律的约束

    ②小丽:手机本身不是问题,怎么使用手机才是问题

    ③小强:每个人在法律和人格上都是平等的

    ④小刚:我们应提升媒介素养和自我管理能力

    A . ②③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①④
  • 15. 餐饮店在后厨直播带货,各大汽车品牌开始“云卖车”,手机品牌排队开新品“云发布 会”,全国500个楼盘直播“云卖房”,明星们开了一场场“不见面音乐会”各大博物馆的国宝 也开始在线“云工作”……这些“云操作”体现出(   )
    A . 网络促进人与人的交往 B . 网络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C . 网络使信息传递更快捷 D . 网络的应用是把双刃剑
  • 16. (2021八上·襄州期中) 我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要积极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下列属于亲社会行为的是(      )

    ①关心和帮助遭遇挫折与不幸的人   

    ②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③积极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宣传   

    ④积极参与爱国卫生运动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④
  • 17.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普及、各种短视频软件的兴起以及创作门槛的降低,越来越多的普通人可以去尝试成为网红,而这也直接导致了网红文化的多元共生。这就需要我们作出各种 选择。下列观点中,不正确的是(   )

    ①明辨是非善恶,遵守基本规则    ②要有批判精神和质疑精神,一味否定

    ③用独立、完善的思维辩证看待,就事论事    ④肆意放纵,有些界限可以逾越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③④ D . ②④
二、请你辨析(8分)  
  • 18. ——辨别分析,感悟明理!

    材料一:陕西省吴起县几位青年到中央红军长征胜利纪念园游玩,并在红军雕像前照相,青年李某一时高兴,攀爬到红军雕像上照相留念,被网友用手机拍下并在微博上发了一组照片,引起社会热议

    材料二:在网络世界里,人们往往容易放松自我。认为网络无约束。

三、请你进行观察与思考(第19小题6分,第20小题10分,共16分)
  • 19. ——置身情境,表达心声!

    当今世界,日新月异的网络不仅丰富了我们的日常生活,还推动了社会进步。世界因网络而更加绚丽多彩,生活因网络而更加丰富多样。但是,网络也带来一些问题,出现很多弊端。 因此,我们要理性利用网络,做网络生活的主人。

    请谈一谈网络给我们带来了哪些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 20. 仔细观察下列两幅漫画,回答问题

    1. (1) 上述两幅漫画分别反映了中学生在网络交往方面存在什么问题,会有什么危害?
    2. (2) 为避免上述两幅漫画的现象和问题,我们应该如何做网络的主人?
四、请你参加活动与探索(第21小题12分)
  • 21. ——奋力耕耘,实践创新!

    材料:2020年1月6日,62岁的孤寡老人刘粮(化名)搬进了新家——这是河南工业大学300余位学生众筹资金为他租下的房子。河南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2019届毕业生冯语是本次众筹的发起者。老人原本住在学校东门附近的简易棚里,以修鞋为生。1月3日晚10点多,冯语经过学校东门时发现,因为环境整顿,简易棚被拆了,老人只能露天蜷缩在门口睡觉。得知老人已在外面住了三晚,冯语心里很难受,当场承诺会为老人找个住处。当晚回去后,她连夜在“河南工业大学吧”发帖,发起“想给老人一个家”的众筹。同学们纷纷留言“+1”“算我一份”“我也 可以出钱,一个月50—100元”等,还有网友表示,自己不是河南工业大学的学生,但也愿尽一份力。冯语原本觉得自己的力量很弱小,没想到发帖后,那么多热心同学愿意提供帮助。冯语说:“相信 同学们的爱心精神会一直延续下去。”

    1. (1) 河南工业大学300余位学生的行为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哪一方面的内容?
    2. (2) 冯语以及河南工业大学300余位学生身上体现了哪些优秀品质?
    3. (3) 河南工业大学学生们的行为有什么积极影响?
    4. (4) “让同学们的爱心一直延续下去”,你会如何接力前行?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