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地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黑龙江省八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地理期中联考试卷

更新时间:2021-12-23 浏览次数:139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选题
  • 1. (2019高二上·磐安竞赛)    2017年4月19日天文学家在离地球约40光年处发现一颗具备宜居条件的“超级地球”,代号LHS 1140b,其半径为地球的1.4倍、质量为地球的6.6倍。可能有液态水。完成下列各题。
    1. (1) 该天体位于(   )
      A . 地月系 B . 太阳系 C . 银河系 D . 河外星系
    2. (2) 下列叙述中与“超级地球”可能存在液态水有密切关系的是(   )

      ①质量和体积适中②与恒星的距离比较适中③处于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之中④昼夜更替的周期较适中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①④ D . ②④
  • 2. (2020高一上·安康期中)   2019年6月6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照片显示,近期太阳表面完全一片空白,没│有任何可见的太阳黑子,表明太阳已经进入活动极小期。下图为太阳黑子活动周期示意图以及太阳大气层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关于太阳活动极小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①层的耀斑增多 B . ②层的耀斑减少 C . ①层的黑子减少 D . ③层的黑子增多
    2. (2) 太阳活动极小期带来的有利影响是(   )
      A . 无线电长波通信干扰减小 B . 低纬大气能看见美丽极光 C . 会减少对人造卫星的破坏 D . 全球范围内不会发生地震
  • 3. 太阳源源不断地向外辐射能量,虽然到地球的能量只占二十二亿分之一,但对地球和人类的影响却是巨大的。读我国太阳年辐射总量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与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地区相比,青藏高原太阳能丰富的原因是(   )

      ①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

      ②天气晴朗干燥,大气透明度好,光照时间长

      ③地势高,离太阳近,太阳辐射强

      ④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2. (2) 下列关于太阳辐射及其对地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太阳辐射能来源于太阳黑子和耀斑爆发时释放的能量 B . 太阳辐射能只有很少的一部分到达地球,维持着地表温度 C . 太阳辐射能分布较分散,因此属于人们不经常利用的能源 D . 太阳辐射有11年的活动周期
    3. (3) 下列能源来自太阳能的有(   )

      ①煤  ②石油  ③水能  ④核能  ⑤风能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③④⑤ C . ①③④⑤ D . ①②③⑤
  • 4. 下图为青岛—拉萨地形起伏与相应地壳厚度变化对比剖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图中甲为(   )
      A . 地表 B . 软流层 C . 莫霍界面 D . 古登堡界面
    2. (2)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距离海洋越远,地壳厚度越薄 B . 地壳厚度与距大陆中心远近呈反比 C . 山地、丘陵的地壳比高原的地壳厚 D . 地形起伏与地壳厚度变化基本呈正相关
  • 5. 下图表示地球上部分生物类型出现的时间范围,横向宽度越大,代表生物物种越多。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爬行类动物物种最多的地质年代为(   )
      A . 古生代 B . 元古宙 C . 中生代 D . 新生代
    2. (2) 随着环境变迁,生物在不断演化。新生代时期生物发展阶段进入(   )
      A . 哺乳动物时代 B . 爬行动物时代 C . 海生藻类时代 D . 裸子植物时代
  • 6. (2021·天津) 下图为我国华北某地的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1. (1) 图中四处地层由老到新的时间顺序,排序正确的是(   )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③④① C . ②③①④ D . ①④③②
    2. (2) 与我国西南地区同类岩层发育的岩溶地貌相比,甲地的地表岩溶地貌发育程度较低,其原因在于甲地(   )
      A . 水热条件较差 B . 岩石的可溶性低 C . 地表植被茂密 D . 地质构造较复杂
  • 7. 冰楔作用是指在岩石裂缝内所含的冰融水经反复冻融,体积时涨时缩而造成岩层破碎的作用。下图示意冰楔作用的过程。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冰楔作用属于外力作用中的(   )
      A . 风化作用 B . 流水搬运作用 C . 冰川侵蚀作用 D . 流水侵蚀作用
    2. (2) 下列地区中,图示现象表现最显著的是(   )
      A . 长江中下游平原 B . 华北平原 C . 青藏高原 D . 云贵高原
  • 8. (2020高一上·西青期末)

    读下列某地灾害成灾频次示意图,回答下列小题。

    1. (1) 关于该地地理特征的叙述,可能的是(    )①地形崎岖 ②全年降水丰富,年际变化大 ③地表基岩广布  ④地表岩石破碎,松散碎屑物多

      A . ① ② B . ② ③ C . ③ ④ D . ① ④
    2. (2) 该地防御此类地质灾害的主要措施是(    )
      ①提高植被覆盖率 ②修建水利工程  ③修建护坡工程 ④清除河道淤泥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③
  • 9. (2019高一上·南通月考) 读下面两幅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 (1) 乙图所示地形剖面对应甲图中的(    )
      A . ①④ B . ②④ C . ①③ D . ③④
    2. (2) 河谷从发育初期到成熟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河流的侧蚀作用减弱,下蚀作用加强 B . 河流在凹岸堆积,在凸岸侵蚀 C . 河湾不断地向两侧扩展,使河谷展宽 D . 河谷横剖面由“U”形变为“V”形
  • 10. (2020高一上·天津期中) 影响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发育形成的外力作用具有一定的联系。下图中各字母表示不同的主导外力作用类型。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a表示风力侵蚀作用            ②b表示风力搬运作用

      ③c表示流水溶蚀作用             ④d表示流水搬运作用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④
    2. (2) 在c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地理现象有(   )

      ①沙尘暴       ②水土流失   ③泥石流         ④土地荒漠化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④
  • 11. 牛轭湖,在平坦地区流淌的河流,河曲发育,随着流水对河面的冲刷与侵蚀,河流愈来愈曲,最后导致河流自然截弯取直,河水由取直部位径直流去,原来弯曲的河道被废弃,形成湖泊,因这种湖泊的形状恰似牛轭,故称之为牛轭湖。牛轭湖又称河迹湖,是由2于河流的变迁或改道,曲形河道自行截弯取直后留下的旧河道形成的湖泊,其形成过程如下图所示。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下列关于牛轭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形成顺序为①②③④ B . 牛轭湖水较深 C . 与河流下切侵蚀强有关 D . 牛轭湖在山区也较多
    2. (2) 在牛轭湖的形成过程中,通过人工“裁弯取直”,能加快水流速度,减少泥沙淤积,缩短航运里程,但不少地方又开始恢复河流的弯道,不属于其主要目的是(   )
      A . 降低河流流速和洪水峰值 B . 增加生物多样性 C . 增强河流对污染的净化能力 D . 减轻洪涝灾害
  • 12. 月亮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美景,也寄托着人们的情思。月缺离散,月满团圆,一轮明月里藏着的是人们内心的柔软。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诗中的明月出现在(   )
      A . 农历初三 B . 农历初八 C . 农历十五 D . 农历二十三
    2. (2) “举头望明月”出现在一天中的(   )
      A . 黄昏 B . 半夜 C . 凌晨 D . 正午
二、综合题
  • 13.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据国家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15年11月23日5时2分,在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38.0°N,100.4°E)发生里氏5.2级地震,震源深度约10km。

    材料二图甲为我国大陆部分地壳等厚度线图,图乙为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图。

    1. (1) 为探测莫霍界面的情况,在海北藏族自治州和上海同时进行了地震波测定,与海北藏族自治州相比,上海从莫霍界面传至地表用时较,原因是
    2. (2) 黄河口凹陷油气勘察是采用三维地震勘探技术,根据地震波传播原理,在通过含油层时,传播速度发生明显变化的主要是横波。下列四幅地震波示意图中表示有储油构造的是

    3. (3) 图乙中B为,请说明判断依据
    4. (4) 指出甲图中该区域地壳厚度大致分布规律,根据我国大陆部分地壳等厚度线图可以推断出,此次青海海北藏族自治州地震的震源位于(填“地壳”“地幔”或“地核”)。
    5. (5) 图甲中M和N的数值可能依次是(   )
      A . 41 39 B . 43 37 C . 42 36 D . 40 38
    6. (6) 图乙中A波突然消失处的界面名称为
  • 14. 读太阳系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 (1) 写出与小行星带相邻的行星名称:D,E
    2. (2) 代表地球和土星的填字母分别是
    3. (3) 八大行星绕日公转的方向一致,都是
    4. (4) 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与其所处的宇宙环境关系密切,此图所反映的有利宇宙环境是
    5. (5) 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几个自身条件中,此图反映出来的是
  • 15. 下图为某河流及其形成的地貌示意图,读图回答以下问题。

    1. (1) 乙处形成的地貌名称为
    2. (2) 丁处地貌的形成原因?
    3. (3) 图中湖泊以下河段的水流速度(填较快或较慢)。
    4. (4) 甲到乙河段河床横剖面为(   )
      A . B . C . D .
    5. (5) 沙坡是河流浅水区河床中的沙粒堆积地貌。读某沙坡形成过程图。在浅水区,水面受河床底部起伏影响呈波形,水流流速受上坡和下坡影响存在差异,进而导致沙坡背水坡泥沙被侵蚀,而被侵蚀的泥沙会在下一个沙坡的迎水坡堆积。该沙坡的移动方向是(   )(虚线为前期沙坡剖面,实线为后期沙坡剖面)

      A . 维持原地 B . 往复摆动 C . 向上游移动 D . 向下游移动
    6. (6) 结合地形地势条件,说明甲处狭长区域没有冰川分布的原因。
  • 16. 新月形沙丘又叫移动沙丘,下图为新月形沙丘等高线图及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 (1) 图示地区的盛行风向是,新月形沙丘的陡坡是(填字母)
    2. (2) 该地貌是作用形成的,所在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表现为
    3. (3) 新月形沙丘的危害
    4. (4) 新月形沙丘广泛分布于我国下列哪个地区(   )
      A . 柴达木盆地 B . 四川盆地 C . 东北平原 D . 塔里木盆地
    5. (5) 下列与新月形沙丘成因一致的地貌是(   )
      A . 黄土高原 B . 风蚀蘑菇 C . 喀斯特地貌 D . 冰碛湖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