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生物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北省恩施州2022届高三生物第一次教学质量监测试卷

更新时间:2022-01-11 浏览次数:70 类型:高考模拟
一、单选题
  • 1. 目前在人体中发现负责葡萄糖和果糖跨膜运输的转运蛋白(GLUTs)共有14种。下列有关这些蛋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 GLUTs的肽链合成时相邻氨基酸通过肽键连接 B . GLUTs的不同取决于其氨基酸的种类、排列顺序以及空间结构的不同 C . GLUTs经沸水浴处理,肽链充分伸展并彻底水解 D . GLUTs转运葡萄糖和果糖的方式都是主动运输
  • 2. 真核细胞具备的生物膜系统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请据图判断下列关于生物膜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 图中①②③④⑤⑥等结构的膜共同构成了生物膜系统 B . 细胞核中合成的mRNA,需穿过2层生物膜,与细胞质中的核糖体结合后起作用 C . 若对图中核糖体上的氨基酸用3H进行标记,在分泌蛋白形成过程中,放射性物质在细胞结构中依次出现的顺序是⑤②①⑥③ D . 结构⑥在分泌蛋白形成前后,膜面积基本不变
  • 3. 细胞的功能取决于其相应的结构,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 轴突末端突出膨大形成的突触小体,有利于神经递质的接收 B . 线粒体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可增大面积为酶提供更多附着位点,有利细胞代谢的迅速进行 C . 核孔是细胞核、质之间物质进出的通道,也有利于两者之间的信息交流 D . 癌细胞表面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使其容易在人体内转移
  • 4. 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下列关于人体内酶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 过氧化氢酶在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的反应前后,种类和数量都不会发生改变 B . 酶之所以能够改变化学反应速率,是因其提供了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 C . 不同的细胞中,控制淀粉酶合成的基因可能是相同的 D . DNA聚合酶和DNA连接酶都能催化磷酸二酯键的形成
  • 5. 已知①酶、②抗体、③激素、④糖原、⑤脂肪和⑥核酸,都是人体内有重要作用的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①②③都是氨基酸通过肽键连接而成的 B . ③④⑤都由C、H、O、N等元素组成 C . ①②⑥都是由含氮的单体连接成的多聚体

    D . ④⑤⑥都是人体细胞内的能源物质
  • 6. (2021高一上·牡丹江期末) 癌细胞即使在氧气供应充足的条件下也主要依赖厌氧呼吸产生ATP,这种现象称为“瓦堡效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瓦堡效应”导致癌细胞需要大量吸收葡萄糖 B . 消耗等量的葡萄糖,癌细胞呼吸作用产生的NADH比正常细胞少 C . 癌细胞呼吸作用过程中丙酮酸主要在细胞溶胶中被利用 D . 癌细胞中丙酮酸转化为乳酸的过程会生成少量ATP
  • 7. 已知某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0℃。下图表示该植物在30℃时光合强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若改变环境条件,曲线中有关点的移动情况正确的是(    )

    A . 若温度突然从30℃下降到25℃,则a点上移、b点左移、m值增加 B . 若b点时突然增大环境CO2浓度,则b点右移、m值增加 C . 若c点时突然增大环境CO2浓度,则短时间内植株叶肉细胞叶绿体内的C3含量会减少、C5含量会增加 D . 若b点时突然减弱光照强度,则短时间内植株叶肉细胞叶绿体内的C3含量会减少,C5含量会增加
  • 8. 下列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在植物发育过程中,导管的原始细胞经细胞伸长,细胞壁加厚等,最后形成了木质部导管,在该过程中发生了细胞衰老 B . 在体外使用基因转移建立的神经干细胞系能不断生长和分裂,有效阻止了细胞坏死 C . 高等植物胚发育早期形成的胚柄,在胚的发育后期逐渐退化,该过程中发生了细胞凋亡 D . 在损伤情况下,肝组织表现出明显的补充损伤死亡细胞的能力,肝组织自我更新功能依赖于细胞分化
  • 9. 下图是某单基因遗传病的家系系谱图,其中I-2不携带该遗传病的致病基因。据图判断,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①该遗传病不可能是隐性遗传病

    ②该遗传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女性多于男性

    ③正常情况下,Ⅲ-8在进行减数分裂时,产生的子细胞可以不含致病基因

    ④若Ⅲ-7和Ⅲ-10婚配,生一个患病男孩的概率为3/8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③ D . ②④
  • 10. 图甲表示某二倍体动物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的子细胞;图乙表示该动物的细胞中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变化;图丙表示该动物一个细胞中染色体组数的变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图甲中染色体上出现基因A、a可能是同源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的结果 B . 图甲可对应于图乙中的bc段和图丙中的lm段 C . 图乙中的bc段和图丙中的jk段不可能对应于同种细胞分裂的同一时期 D . 图乙中的cd段和图丙中hj段形成的原因都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
  • 11. 西瓜消暑解渴,深受百姓喜爱。某生物兴趣小组欲利用西瓜的品种甲和品种乙培育无籽西瓜。已知西瓜的染色体数目2n=22,胚乳是由父本产生的一个精子和母本产生的两个极核(极核遗传物质与卵细胞核的遗传物质相同)融合而产生。下图是相关育种流程图,①②③④⑤代表相应的过程,甲乙丙丁分别为育种方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甲育种方式结合了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和花药离体培养技术 B . 甲乙丙丁四种育种方式培育出的无籽西瓜均属于可遗传的变异 C . 过程②⑤均需要品种乙的花粉刺激才能得到无籽西瓜 D . 过程①④用到的试剂是秋水仙素,过程③用到的试剂为植物生长调节剂
  • 12. 黑腹裂籽雀是一种非洲雀,同一种群中其喙的宽度有宽喙和窄喙两种类型,它们在处理不同种莎草种子(它们的主要食物)的效率上有差异:宽喙善于处理硬种子,而窄喙鸟能更有效地处理软种子,宽喙和窄喙分别由等位基因B和b控制。现有一个较大的黑腹裂籽雀种群,雌雄数量相等,雌雄之间自由交配,种群中B基因频率为60%、b基因频率为40%,则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 腹裂籽雀种群中全部B和b的总和不能构成腹裂籽雀种群的基因库 B . 黑腹裂籽雀宽喙鸟和窄喙鸟适应不同的资源环境,这是共同进化的结果 C . 若这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显性个体中出现杂合雌黑腹裂籽雀概率为28.6% D . 黑腹裂籽雀宽窄喙的长期共存有利于维持基因的多样性
  • 13. 在新冠肺炎重症患者治疗时,需要监测血氧饱和度、离子浓度、酸碱平衡和血液中肝酶等各项指标,还需要将药物溶解到生理浓度的葡萄糖溶液、氯化钠溶液或氯化钾溶液中,再进行静脉滴注给药。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重症患者肺部的血管通透性增大可能导致肺水肿 B . 肺水肿会导致血氧饱和度下降和酸碱平衡失调 C . 将药物溶解在氯化钾溶液中静脉滴注,可能导致神经细胞的静息电位增强 D . 血浆肝酶含量高于正常值说明肝细胞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
  • 14. 在神经纤维(图1)和突触结构(图2)的表面连接灵敏电流计,以a、b、c、d为刺激点(a点与左右两个接点等距)。根据刺激时灵敏电流计的偏转情况,探究神经纤维上的兴奋传导及突触处的兴奋传递,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 分别在a、b、c、d处给以足够强度的刺激,刺激d点时指针只偏转1次、其余都偏转2次 B . 若仅刺激图1中某个刺激点证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双向传导,需要改变刺激点或接点位置 C . 两图均需要调整接点或刺激点位置,才能证明兴奋可以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 D . 刺激d点灵敏电流计指针只偏转1次,即可证明突触传递的单向性
  • 15. 某科研小组研究了“IL-18(白细胞介素18,一种淋巴因子)对核辐射诱导小鼠脾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得到了细胞凋亡的相对值(见下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组别

    处理方法

    0h

    12h

    24h

    48h

    无辐射损伤

    0.016

    0.056

    0.048

    0.038

    辐射损伤

    0.460

    0.420

    0.530

    0.520

    辐射损伤+IL-18

    0.239

    0.265

    0.279

    0.269

    A . 该实验的对照组为甲组 B . 从乙、丙两组的数据可知,IL-18能够抑制受到核辐射影响的脾细胞的凋亡 C . 分泌IL-18的细胞在骨髓中成熟 D . 核辐射引起细胞凋亡的过程中,无特异性mRNA和蛋白质的生成
  • 16. 帕金森氏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和姿势步态障碍,主要与黑质损伤、退变和多巴胺合成减少有关。研究发现,患者的脑与脊髓调节关系如甲图,其脑内的纹状体与黑质之间存在调节环路(“-”表示抑制),二者相互调节会导致患者的纹状体合成乙酰胆碱增加(受体分布于脊髓运动神经元)、多巴胺合成及分泌减少(受体分布在脊髓运动神经元和神经元a的轴突末梢上)乙图是患者经某种特效药治疗后的效果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患者出现静止性震颤可能是b神经元释放过多乙酰胆碱导致脊髓运动神经元过度兴奋引起 B . 特效药物的作用可能是使患者的b神经元释放乙酰胆碱减少、a神经元释放多巴胺增加,避免脊髓运动神经元的过度兴奋有关 C . 神经元a释放多巴胺抑制脊髓运动神经元的过度兴奋,说明高级神经中枢对低级神经中枢有一定的调控作用 D . 治疗过程中,若出现多巴胺与神经元a轴突末梢上的受体结合使其兴奋性下降,将增加多巴胺的合成与释放
  • 17. 植物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除受到植物激素调节外,还可受到多种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隐花色素(CRY1)是一种能够感受光的受体,通过介导光信号在植物体内的传导而发挥作用。某研究小组将野生型及无法合成CRY1的突变型拟南芥种子,分别放在MS培养基和含有不同浓度脱落酸(ABA)的MS培养基中,置于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测得种子的发芽率如下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本实验的自变量是MS培养基中不同的ABA浓度 B . 根据实验结果可推测CRY1具有促进种子萌发的作用 C . 在一定浓度范围内,ABA浓度的高低与种子发芽率的大小呈负相关 D . 本实验需要在有光条件下进行,否则将无法证明隐花色素的作用
  • 18. 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跳楠是活动能力较强的动物,应选择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 B . 在“S”型增长种群的不同时期,其年龄组成可能呈现增长型、稳定型 C . 水稻田中的水稻与杂草等植物高度不一,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D . 弃耕的农田可能经过若干年演替成森林
  • 19. 咔唑是一种含N有机物,有潜在致癌性,其结构稳定难以清除。为了获得高效降解咔唑的微生物,研究人员设计了下图所示的实验方案下列针对该方案的表述错误的是(    )

    A . 加入无菌水稀释前的油田淤泥样品无需灭菌 B . 在CNFM中加入咔唑的培养基属于选择培养基 C . 固体平板培养基培养的目的是分离得到降解咔唑的微生物 D . 利用显微镜直接计数测量经多瓶培养后培养瓶中目标微生物的数量小于实际值
  • 20. 下图是利用DNA重组技术生产能降解农药马拉硫磷的CarE制剂的流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重组DNA技术的核心是将CarE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B . 过程①是在小菜蛾细胞的细胞核中进行的 C . 过程②获取的CarE基因中不含有启动子和终止子 D . 重组表达载体的制备过程中需要限制酶和DNA聚合酶
二、综合题
  • 21. 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水稻稻瘟病是由稻瘟病菌侵染水稻引起的病害,严重危害我国粮食生产安全。与使用农药相比,抗稻瘟病基因的利用是控制稻瘟病更加有效、安全和经济的措施。水稻的抗稻瘟病是由基因R控制的,与不抗稻瘟病r均位于第11号染色体上。
    1. (1) 水稻至少有一条正常的11号染色体才能存活,研究人员发现两株染色体异常稻(体细胞染色体如图所示),请据图分析回答:

      Ⅰ.植株甲的可遗传变异类型具体为,请简要写出区分该变异类型与基因突变最简单的鉴别方法

      Ⅱ.已知植株甲的基因型为Rr,若要确定R基因位于正常还是异常的11号染色体上,请用最简单的方法设计实验证明R基因的位置(写出杂交组合预期结果及结论)

      ,将种子种植后观察子代植株的产量,统计性状分离比;

      ②若子代,R基因在11号正常染色体上;若子代,R基因在11异常染色体上;

      ③若R位于异常染色体上,若让植株甲、乙进行杂交,假设产生配子时,三条互为同源的染色体其中任意两条随机联会,然后分离,多出的一条随机分配到细胞的一极,则子代植株表现型及比例为

    2. (2) 水稻细胞中另有一对等位基因B、b对稻瘟病的抗性表达有影响,BB使水稻抗性完全消失,Bb使抗性减弱。现用两纯合亲本进行杂交,实验过程和结果如图。

      Ⅲ.根据题意判断,等位基因B、b(填“位于”或“不位于”)第11号染色体上,F2的易感病植株中纯合子占

  • 22. 人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是在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共同作用下,各器官、系统协调参与的结果,是多种信息分子参与的结果。下图是人体内部分信息分子的作用示意图,字母A-F表示信息分子,①②表示相关生理变化。请据图回答:

    1. (1) 地方性甲状腺肿(大脖子病)曾经是我国缺碘地区的一种常见地方性疾病,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加碘盐的普遍使用已经极少见到这种患者。试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地方性甲状腺肿形成的可能机理:(在描述机理或过程时,请说出相关信息分子的名称,下同)。
    2. (2) 图中①过程表示肾小管细胞在(C)的作用下,加强对;②过程表示
    3. (3) 信息分子E是,由细胞分泌,研究发现,这些分泌细胞除了直接受到较高血糖浓度的刺激时会增加分泌外,还可在下丘脑感受较高血糖浓度刺激时,通过某些神经作用于这些分泌细胞促进其的分泌,此时的调节方式是
    4. (4) 下丘脑神经细胞在接受信息分子A的作用时信号由信号转变为信号,引起下丘脑兴奋,进一步通过调节,引起骨骼肌战栗。
  • 23. 黄河三角洲是河、海、陆三者交互作用形成的湿地生态系统,其资源丰富、类型多样,既有河口、浅海、滩涂、沼泽、河流等天然湿地,也有盐田、鱼虾养殖塘、水库、稻田等人工湿地。国务院于2009年正式批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到2020年,黄河三角洲已率先建成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生活富裕的国家级高效生态经济区。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1) 黄河三角洲浅海湿地生态系统在人为及自然因素的影响下,能够较长时间保持动态平衡,这是因为该生态系统具有稳定性,就生态系统的结构分析,影响稳定的主要因素是
    2. (2) 为探究湿地植物菖蒲对污水的净化作用,某研究小组测定了4种不同水样的BOD(即微生物分解水中有机物所需要的氧气量)和总含氮量,加入菖蒲水培15天后,再次测定了相应指标,结果如下表:

      测定指标

      A水样

      B水样

      C水样

      D水样

      BOD(mg/L)

      培养前

      247

      139

      150

      60

      培养后

      51

      45

      49

      50

      总含氮量(mg/L)

      培养前

      54

      55

      53

      20

      培养后

      19

      19

      19

      19

      ①4种水样中有机污染物浓度最高的是。D水样在实验中起作用。

      ②湿地生态系统能够有效缓解水体富营养化,结合探究数据分析,主要原因是菖蒲对的吸收,影响吸收速度的主要内部因素是

    3. (3) 黄河三角洲被国际湿地组织的官员誉为“鸟类的国际机场”,影响鸟类种群密度变化的直接因素包括
    4. (4) 研究湿地鸟类多样性与植物物种多样性和取食高度多样性的关系如下图。

      请任选一图分析,得出可能的结论:

  • 24. 刍草是玉米是原始祖先,具有较强的抗病抗逆特性,为玉米育种提供了原始的遗传材料。研究发现大刍草基因组中有一个D基因仅在体细胞(2n)和精子中正常表达,在卵细胞中不转录。为研究D基因表达对卵细胞的影响,设计了实验。据图回答:

    1. (1) D基因在大刍草卵细胞中不转录,从基因结构角度推测其可能的原因是卵细胞中
    2. (2) 要构建大刍草的CDNA文库,应从大刍草中提取总RNA,原因是。由总RNA在相关酶的作用下获得D基因编码蛋白的序列。按如图所示构建重组表达载体。
    3. (3) 在过程①、②转化筛选时,过程中T-DNA整合到受体细胞染色体DNA上。
    4. (4) 从转基因植株未成熟种子中分离出胚,观察到细胞内仅含一个染色体组,判定该胚是由未受精的卵细胞发育形成的,而一般情况下大刍草卵细胞在未受精时不进行发育,由此表明
    5. (5) 在大刍草基因组中发现另一个B基因与其育性相关,为进一步研究B基因的功能,研究者将一段T-DNA插入到B基因中,致使该基因失活,失活后的基因记为b,现以野生植株和突变植株作为亲本进行杂交实验,统计母本植株的结实率,结果如表所示:

      杂交编号

      亲本组合

      结实率

      a

      ♀BB×♂bb

      0.1

      b

      ♀bb×♂BB

      0.5

      c

      ♀BB×♂BB

      0.5

      ①表中数据表明B基因失活后使配子育性降低。

      ②让杂交a的F1给杂交b的F1授粉,得到F2。为验证F2植株的基因型,研究者据B基因、T-DNA的序列设计了3种引物,如图所示:

      随机选取F2植株若干,提取各植株的总DNA,分别用“引物I+Ⅲ”组合及“Ⅱ+Ⅲ”组合进行PCR,检测是否能扩增(完整的T-DNA过大,不能完成PCR扩增)

      如果引物“I+Ⅲ”组及“Ⅱ+Ⅲ”组进行PCR均可完成扩增,则相应植株的基因型为

      如果,则相应植株的基因型为BB。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