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道德与法治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阚疃金石中学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

更新时间:2021-12-29 浏览次数:139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共30分)
  • 1. “餐饮讲营养,保健为健康;穿衣棉和毛,名牌又时尚;出行要‘打的’,道路真宽敞;电视数字化,电脑上网忙”,这是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真实生活的写照,这说明改革开放是(    )
    A . 立国之本 B . 重中之重 C . 强国之路 D . 兴国之要
  • 2. (2020·锦州) 据新华社2019年8月18日电,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对“记者再走长征路”主题采访活动作出重要指示强调,牢记党的初心和使命,牢记党的性质和宗旨,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党的初心和使命是(   )
    A . 实现共同富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B . 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C . 增进民生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D .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 3.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深化改革是因为(    )

    ①改革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②改革是国家一切工作的中心

    ③改革能极大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④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A . ②③④ B . ①②④ C . ①②③ D . ①③④
  • 4. 道德与法治课上,同学们分享了以下新闻∶

    如果给这组新闻拟一个主题,最恰当的是(    )

    A . 共同富裕 B . 改革开放 C . 尊重人权 D . 创新驱动
  • 5. 从“你吃了吗?”到今天“你运动了吗?”一句简单的问候语的变化演绎了人们生活方式、经济社会的变迁。这表明(    )
    A . 我国已经基本实现现代化 B . 改革极大激发了人民群众的创造性 C . 我国已经彻底消灭了贫困现象 D . 人们更注重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
  • 6. 党的十九大正式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的重大论断。下列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表述正确的是(    )
    A . 我国经济发展与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之间的矛盾 B .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C . 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同不平衡不平等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D .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 7. 为抓好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等五项改革,近年我国各级政府共投入了8000多亿元。现今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已基本覆盖城乡居民。党和政府这样做是为了(    )
    A . 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B . 帮助农村解决温饱问题 C . 彻底解决人民群众的医疗、养老问题 D . 让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
  • 8. 2021年5月17日,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表明:1至4月份,我国主要指标持续回升,中国经济稳健复苏,展现出中国速度、中国规模。我们能深深感受到(    )
    A .   勤劳勇敢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 B . 协调发展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特色 C . 我国经济正处于高速增长的阶段 D . 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无比的优越性
  • 9. 我市某大学创新基地的学生们不仅动手组装3D打印机,还把宿舍变成“微型工厂”,生产各类3D打印的创新产品在网络上销售,受到欢迎。这启示我们(    )

    ①创新给我们带来惊喜    ②创新就是原创

    ③创新是一种生活方式    ④不是每个领域都可以创新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0. 2020年中国科技创新始终闪耀着自立自强的光芒。“嫦娥”奔月,“鲲龙”击水;“中国天眼”10瞭望宇宙,“奋斗者”号探索深渊;从量子计算机“九章”到“人造太阳”,我们正逐渐把握物质最本源、最深刻的力量;绘制世界首个人类细胞图谱,我们又揭开了生命奥秘的一角……上述成就充分说明(    )
    A .   中国已经实现建成创新型国家的目标 B . 创新已成为我国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 C . 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取得显著成效 D . 创新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
  • 11. 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参加全国教育大会时强调:“各地和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提高教师待遇,增强教师职业吸引力,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国家如此重视教育是因为(    )

    ①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②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③教育已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④教育已经成为推动发展的第一动力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2. 在中美贸易摩擦中,中国因缺“芯”(芯片)受制于人,我们要改变科技落后的状况,必须(    )
    A . 立足于引进外国技术 B . 坚持自力更生,拒绝引进外外国技术 C . 把科技创新作为当前工作的中心 D . 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 13. 刚刚在今年春晚登台的“打假警察”一一翟天临,如今却在“学术打假”中倒下。因论文抄袭,翟天临被撤销博士学位。“学术打假”(    )

    ①是一种亲社会的行为,能实现自身价值   

    ②过于严厉不利于名人发展

    ③保护公民的智力成果权,尊重劳动   

    ④有利于加强诚信社会建设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4. (2021·龙东) 2020年6月23日9时43分,我国成功发射北斗系统第55颗导航卫星,暨“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提前半年完成“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计划。这得益于我国实施了(   )
    A . 计划生育基本国策   B . 乡村振兴战略   C . 可持续发展战略   D . 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
  • 15.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不畏艰辛,执着追求,潜心科研,几十年如一日,不断攀登杂交水稻研究的高峰,把一生奉献给了水稻和人民,用行动践行了担负国家粮食安全的赤诚初心和使命责任。我们应向袁隆平院士学习,做到(    )

    ①勇于承担责任,无私奉献社会        

    ②不惜一切代价,从事粮食科学研究

    ③增强劳动观念,培养敬业精神       

    ④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积极探索创新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感受变化 共享发展】
  • 16.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漫画《乡村变迁》

    材料二:十三五规划;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到2020年使现有7000多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撤军区设战区的军事改革;中石油改革;高考改革;教育改革;医疗改革;部队改革;国企改革等一项项改草举措频出,中国正乘着改革的春风朝着更高的目标大踏步迈进。

    1. (1) 漫画中的乡村变迁发生在哪一次会议之后?
    2. (2) 结合漫画谈谈你对改革开放的认识。
    3. (3) 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今天的中国要着力深化改革,原因有哪些?
  • 17. 【情景探究  明理践行】

    以下是东东生活中的三个情景,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对其进行探究。

    1. (1) 情景一:学校要举行创新大赛,要求同学们积极动脑动手制作自己的参赛作品,东东爸爸觉得这会影响东东的学习,不让其参加。

      东东应该:

      理由:

    2. (2) 情景二:在一次考试中关于改革开放的的表述,东东写到:“改革开放是立国之本,我们应始终坚持”

      东东的写法是:

      理由:

    3. (3) 情景三:我国“天问一号”成功着陆火星、“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东东看了上述新闻后说:“这些重大科技成果的取得,表明我国已成为世界科技强国”

      东东的说法是:

      理由:

三、分析说明题(共13分)
  • 18. 【情系家乡 关注发展】

    萍萍对家乡的发展十分关注,经常摘录有关安徽省建设方面的新闻报道。下面是她摘录的几则新闻材料,让我们共同分享。

    摘录一:生态安徽

    绿水青山,天赋于皖。省委、省政府高位推动,把保护好山好水摆上突出位置。全省建立以党政领导责任制为核心的林长制、河长制体系,以林长制促进“林长治”,52122名林长守护着近400万公顷森林、100多万公顷湿地;全省设立52687名河(湖)长,以河长制促进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河湖管理保护目标。

    摘录二:创新安徽

    国庆70周年成就展上,从第一架歼击机、第一颗原子弹,到“神威·太湖之光”夺得世界超算冠军,我国的科研成就逐步向全球科技领域的“第一”迈进,“第一”的含金量不断提升。相关领域取得了150个“新中国第一”,许多的“第一”中拥有着安徽基因,闪耀着安徽的创新力量。例如: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研究团队完成了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发射升空。合肥科学岛上的“人造太阳”有望在2050年实现核聚变,并建成人类首个核聚变示范电站,届时,人类将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新能源。安徽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成功研发的世界最薄触控玻璃等。

    1. (1) 这表明我省在走发展道路。
    2. (2) 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我省为何能取得众多的“第一”?
    3. (3) 为发展我省科技、增强我省自主创新能力,你能做些什么?
四、综合探究题(本题11分)
  • 19. 材料一: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政府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要坚持创新驱动、绿色发展、人才为本的方针,以自主发展、开放合作为基本原则,到2025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

    材料二:在中美贸易摩擦中,中国因缺“芯”(芯片)而受制于人。对此,腾讯公司的首席执行官马化腾表示,今天中兴事件正在得到妥善解决,但是我们还不能掉以轻心,现在这个时候,大家要更加关注基础科学的研究,因为整个中国的基础科学还非常薄弱。

    阅读上述材料,请运用第二课《创新驱动发展》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1) 材料二说明我国科技发展存在什么问题?
    2. (2) 结合材料,思考我国为什么要建设创新型强国?
    3. (3) 中国科技创新之路任重道远,要实现中国制造2025,把我国建设成创新型国家的措施有哪些?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