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生物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21年高考生物全国真题分类汇编专题17 课本基本实验和经...

更新时间:2021-11-10 浏览次数:149 类型:二轮复习
一、单选题
  • 1. (2021·辽宁) 下列有关中学生物学实验中观察指标的描述,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名称

    观察指标

    A

    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细胞壁的位置变化

    B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滤纸条上色素带的颜色、次序和宽窄

    C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酵母菌培养液的浑浊程度

    D

    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

    纺锤丝牵引染色体的运动

    A . A                             B . B                              C . C                             D . D
  • 2. (2021·天津) 孟德尔说:“任何实验的价值和效用,取决于所使用材料对于实验目的的适合性。”下列实验材料选择不适合的是(   )

    A . 用洋葱鳞片叶表皮观察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 B . 用洋葱根尖分生区观察细胞有丝分裂 C . 用洋葱鳞片叶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 D . 用洋葱鳞片叶粗提取DNA
  • 3. (2021·北京) 关于物质提取、分离或鉴定的高中生物学相关实验,叙述错误的是(  )
    A . 研磨肝脏以破碎细胞用于获取含过氧化氢酶的粗提液 B . 利用不同物质在酒精溶液中溶解性的差异粗提DNA C . 依据吸收光谱的差异对光合色素进行纸层析分离 D . 利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颜色变化的反应来鉴定蛋白质
  • 4. (2021·浙江) 下列关于酶的特性及其影响因素相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酶的催化效率"实验中,若以熟马铃薯块茎代替生马铃薯块茎,实验结果相同 B . “探究pH对过氧化氧酶的影响”实验中,分别加入不同pH的缓冲液后再加入底物 C . "探究酶的专一性"实验中,设置1、2号试管的目的是检验酶液中是否混有还原糖 D . 设温度对蛋白酶活性影响的实验方案时,可选择本尼迪特试剂检测反应产物
  • 5. (2021·湖南) 以下生物学实验的部分操作过程,正确的是(   )

    实验名称

    实验操作

    A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

    在待测液中先加NaOH溶液,再加CuSO4溶液

    B

    观察细胞中DNA和RNA的分布

    先加甲基绿染色,再加吡罗红染色

    C

    观察细胞中的线粒体

    先用盐酸水解,再用健那绿染色

    D

    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

    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再在盖玻片边缘滴加培养液

    A . A B . B C . C D . D
  • 6. (2021·湖南) 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是某些生物细胞响应外界水分变化而发生的渗透调节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施肥过多引起的“烧苗”现象与质壁分离有关 B . 质壁分离过程中,细胞膜可局部或全部脱离细胞壁 C . 质壁分离复原过程中,细胞的吸水能力逐渐降低 D . 1mol/L NaCl溶液和1mol/L蔗糖溶液的渗透压大小相等
  • 7. (2021·湖南) 某些蛋白质在蛋白激酶和蛋白磷酸酶的作用下,可在特定氨基酸位点发生磷酸化和去磷酸化,参与细胞信号传递,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这些蛋白质磷酸化和去磷酸化过程体现了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B . 这些蛋白质特定磷酸化位点的氨基酸缺失,不影响细胞信号传递 C . 作为能量“通货”的ATP能参与细胞信号传递 D . 蛋白质磷酸化和去磷酸化反应受温度的影响
  • 8. (2021·河北) 关于生物学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NaOH与CuSO4配合使用在还原糖和蛋白质检测实验中作用不同 B . 染色质中的DNA比裸露的DNA更容易被甲基绿着色 C . 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色素时,以多种有机溶剂的混合物作为层析液 D . 利用取样器取样法调查土壤小动物的种类和数量,推测土壤动物的丰富度
  • 9. (2021·广东) 保卫细胞吸水膨胀使植物气孔张开。适宜条件下,制作紫鸭跖草叶片下表皮临时装片,观察蔗糖溶液对气孔开闭的影响,如图为操作及观察结果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比较保卫组胞细胞液浓度,③处理后>①处理后 B . 质壁分离现象最可能出现在滴加②后的观察视野中 C . 滴加③后有较多水分子进入保卫细胞 D . 推测3种蔗糖溶液浓度高低为②>①>③
  • 10. (2021·广东) 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提出是二十世纪自然科学的伟大成就之一。下列研究成果中,为该模型构建提供主要依据的是(   )

    ①赫尔希和蔡斯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

    ②富兰克林等拍摄的DNA分子X射线衍射图谱

    ③查哥夫发现的DNA中嘌呤含量与嘧啶含量相等

    ④沃森和克里克提出的DNA半保留复制机制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④
  • 11. (2021·广东) 秸杆的纤维素经酶水解后可作为生产生物燃料乙醇的原料,生物兴趣小组利用自制的纤维素水解液(含5%葡萄糖)培养酵母菌并探究细胞呼吸(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培养开始时向甲瓶中加入重铬酸钾以便检测乙醇生成 B . 乙瓶的溶液由蓝色变成红色,表明酵母菌已产生了CO2 C . 用甲基绿溶液染色后可观察到酵母菌中线粒体的分布 D . 实验中增加甲瓶的酵母菌数量不能提高乙醇最大产量
  • 12. (2021·全国甲) 已知①酶、②抗体、③激素、④糖原、⑤脂肪、⑥核酸都是人体内有重要作用的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①②③都是由氨基酸通过肽键连接而成的 B . ③④⑤都是生物大分子,都以碳链为骨架 C . ①②⑥都是由含氮的单体连接成的多聚体 D . ④⑤⑥都是人体细胞内的主要能源物质
  • 13. (2021·全国甲) 某同学将酵母菌接种在马铃薯培养液中进行实验,不可能得到的结果是(    )
    A . 该菌在有氧条件下能够繁殖 B . 该菌在无氧呼吸的过程中无丙酮酸产生 C . 该菌在无氧条件下能够产生乙醇 D . 该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产生CO2
  • 14. (2021·全国乙卷) 选择合适的试剂有助于达到实验目的。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所用试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鉴别细胞的死活时,台盼蓝能将代谢旺盛的动物细胞染成蓝色 B . 观察根尖细胞有丝分裂中期的染色体,可用龙胆紫溶液使其着色 C . 观察RNA在细胞中分布的实验中,盐酸处理可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 D . 观察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时,可用蔗糖溶液处理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
  • 15. (2021·全国乙卷) 在格里菲思所做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与被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从小鼠体内分离出了有毒性的S型活细菌。某同学根据上述实验,结合现有生物学知识所做的下列推测中,不合理的是(   )
    A . 与R型菌相比,S型菌的毒性可能与荚膜多糖有关 B . S型菌的DNA能够进入R型菌细胞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C . 加热杀死S型菌使其蛋白质功能丧失而DNA功能可能不受影响 D . 将S型菌的DNA经DNA酶处理后与R型菌混合,可以得到S型菌
  • 16. (2021·浙江) 下列关于遗传学发展史上4个经典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孟德尔的单因子杂交实验证明了遗传因子位于染色体上 B . 摩尔根的果蝇伴性遗传实验证明了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C . 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了DNA是大肠杆菌的遗传物质 D . 肺炎双球菌离体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
二、实验探究题
  • 17. (2021·浙江)    1897年德国科学家毕希纳发现,利用无细胞的酵母汁可以进行乙醇发酵;还有研究发现,乙醇发酵的酶发挥催化作用需要小分子和离子辅助。某研究小组为验证上述结论,利用下列材料和试剂进行了实验。

    材料和试剂:酵母菌、酵母汁、A溶液(含有酵母汁中的各类生物大分子)、B溶液(含有酵母汁中的各类小分子和离子)、葡萄糖溶液、无菌水。

    实验共分6组,其中4组的实验处理和结果如下表。

    组别

    实验处理

    实验结果

    葡萄糖溶液+无菌水

    葡萄糖溶液+酵母菌

    葡萄糖溶液+A溶液

    葡萄糖溶液+B溶液

    注:“+”表示有乙醇生成,“-”表示无乙醇生成

    回答下列问题:

    1. (1) 除表中4组外,其它2组的实验处理分别是:。本实验中,这些起辅助作用的小分子和离子存在于酵母菌、
    2. (2) 若为了确定B溶液中是否含有多肽,可用试剂来检测。若为了研究B溶液中离子M对乙醇发酵是否是必需的,可增加一组实验,该组的处理是
    3. (3) 制备无细胞的酵母汁,酵母菌细胞破碎处理时需加入缓冲液,缓冲液的作用是,以确保酶的活性。
    4. (4) 如何检测酵母汁中是否含有活细胞?(写出2项原理不同的方法及相应原理)
三、综合题
  • 18. (2021·浙江) 现以某种多细胞绿藻为材料,研究环境因素对其叶绿素a含量和光合速率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图,图中的绿藻质量为鲜重。

    回答下列问题:

    1. (1) 实验中可用95%乙醇溶液提取光合色素,经处理后,用光电比色法测定色素提取液的,计算叶绿素a的含量。由甲图可知,与高光强组相比,低光强组叶绿素a的含量较,以适应低光强环境。由乙图分析可知,在条件下温度对光合速率的影响更显著。
    2. (2) 叶绿素a的含量直接影响光反应的速率。从能量角度分析,光反应是一种反应。光反应的产物有和O2
    3. (3) 图乙的绿藻放氧速率比光反应产生O2的速率,理由是
    4. (4) 绿藻在20℃、高光强条件下细胞呼吸的耗氧速率为30μmol·g-1·h-1 , 则在该条件下每克绿藻每小时光合作用消耗CO2生成μmol的3-磷酸甘油酸。
  • 19. (2021·浙江) 水稻雌雄同株,从高秆不抗病植株(核型2n=24)(甲)选育出矮秆不抗病植株(乙)和高秆抗病植株(丙)。甲和乙杂交、甲和丙杂交获得的F1均为高秆不抗病,乙和丙杂交获得的F1为高秆不抗病和高秆抗病。高秆和矮秆、不抗病和抗病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分别由等位基因A(a)、B(b)控制,基因B(b)位于11号染色体上,某对染色体缺少1条或2条的植株能正常存活。甲、乙和丙均未发生染色体结构变异,甲、乙和丙体细胞的染色体DNA相对含量如图所示(甲的染色体DNA相对含量记为1.0)。

    回答下列问题:

    1. (1) 为分析乙的核型,取乙植株根尖,经固定、酶解处理、染色和压片等过程,显微观察分裂中期细胞的染色体。其中酶解处理所用的酶是,乙的核型为
    2. (2) 甲和乙杂交获得F1 , F1自交获得F2F1基因型有种,F2中核型为2n-2=22的植株所占的比例为
    3. (3) 利用乙和丙通过杂交育种可培育纯合的矮秆抗病水稻,育种过程是
    4. (4) 甲和丙杂交获得F1 , F1自交获得F2写出F1自交获得F2的遗传图解。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