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生物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疏附县一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生...

更新时间:2021-11-17 浏览次数:78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选题
  • 1. 图中染色体数目与DNA 分子数目之比为(   )

    A . 1﹕1 B . 1﹕2 C . 2﹕1 D . 不确定
  • 2.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用豌豆做杂交实验时,须在花蕾期对父本去雄 B . 性状分离是指子代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C . 孟德尔根据亲本中不同个体的表现型来判断亲本是否纯合 D . 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并不一定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
  • 3. 母性效应是指无论正反交的情况下,子代某些性状都与雌性亲本相同,其中由于母体中核基因的某些产物积累在卵母细胞的细胞质中,使得子代某一性状的表现型由母本的核基因型所决定,而不受自身基因型的支配。已知椎实螺是雌雄同体动物,既可异体受精又可自体受精,螺壳的旋向符合母性效应特点,由一对等位基因D(右旋)和d(左旋)控制,D对d是完全显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与螺壳旋转方向有关基因的遗传不遵守分离定律 B . 椎实螺螺壳表现为左旋的个体基因型可能为DD、Dd和dd C . 欲判断某左旋椎实螺的基因型,可用任意的右旋椎实螺作父本进行交配,统计杂交后代的性状 D . 若亲本为♂DD×♀dd,则F2中右旋:左旋=3:1
  • 4. 将R型活细菌与被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从小鼠体内分离出了S型活细菌。某同学根据上述实验,结合现有生物学知识所做的下列推测中,合理的是(  )
    A . 在小鼠体内还可能分离出R型活细菌 B . S型菌在小鼠体内利用小鼠细胞的核糖体合成自身的蛋白质 C . 将S型菌的DNA注入小鼠体内,可以从小鼠体内分离出S型活菌 D . S型菌中有某种物质可诱导R型菌发生基因突变使其转化为S型菌
  • 5. 稳态是生命系统的特征,也是机体存活的条件。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人吃进酸性或碱性的食物会使血浆pH发生紊乱 B . CO2是人体细胞呼吸产生的废物,不参与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C . 在正常情况下,一个人的体温是恒定不变的 D . 有的人常吃咸鱼、咸菜,但他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仍能保持相对稳定
  • 6.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可卡因可促进转运蛋白对多巴胺的回收,导致突触后膜上受体减少 B . 望梅止渴属于非条件反射,吃梅止渴属于条件反射 C . 若下丘脑受损,则不能对体温、水盐平衡进行有效调节 D . 大脑皮层语言S区受损,导致人不能听懂别人讲话
  • 7. 孟德尔享有“遗传学之父”的美誉,他的成功与豌豆杂交实验密不可分。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孟德尔选用豌豆的原因之一是豌豆花大,易进行人工杂交操作 B . 进行不同性状的豌豆杂交,须在开花前对母本进行去雄处理 C . 孟德尔设计的“测交实验”是对其推理过程及结果所进行的检验 D . 孟德尔根据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作出了“性状是由位于染色体上的遗传因子控制”的假设
  • 8. (2020高三上·哈尔滨开学考) 下图是细胞膜部分功能模式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 功能①在生命起源过程中具有关键作用 B . 功能②表示进入细胞的物质对细胞都有利 C . 胰岛素调控生命活动可用功能③表示 D . 相邻的植物细胞可通过功能④进行信息交流
  • 9. 关于细胞分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有丝分裂过程中姐妹染色单体断裂一次,而减数分裂过程中断裂两次 B . 在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会出现同源染色体分离现象 C . 在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过程中都会出现核仁、核膜消失,一段时间后重建现象 D . 在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过程中都会出现因交叉互换导致的基因重组
  • 10. 同工酶是指催化相同的化学反应,但其分子结构、理化性质乃至免疫学性质不相同的一组酶。同工酶可因编码基因的不同、转录或翻译后加工过程的不同而产生差异。对同一个体而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相同反应条件下,同工酶的催化效率相同 B . 不同的组织,同工酶催化的底物相似 C . 不同的同工酶,mRNA序列可能相同 D . 不同的细胞,编码同工酶的基因种类相同
  • 11. 若果蝇的X染色体上某基因发生显性突变,会导致雄性个体致死,则某突变型果蝇与野生型果蝇(隐性纯合子)交配后,所得F1中(   )
    A . 野生型:突变型=2:1,雌性:雄性=1:1 B . 野生型:突变型=1:1,雌性:雄性=2:1 C . 野生型:突变型=2:1,雌性:雄性=2:1 D . 野生型:突变型=1:1,雌性:雄性=1:1
  • 12. 某种雌雄同株植物叶片形状的圆形和针形分别受基因A和a控制。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
    A . 若Aa植株自交,淘汰掉F1中的aa植株,剩余植株自由交配,F2中圆形:针形=8:1 B . 若a基因使花粉一半致死,Aa植株自交,后代圆形:针形=5:1 C . 若a基因使花粉完全致死,Aa植株自交的后代随机交配,有一半植株基因型为Aa D . 若AA基因型致死,则圆叶植株自交得F1 , F1自由交配所得后代中圆形:针形=1:1
  • 13. 在牵牛花的遗传实验中,用纯合体红色牵牛花和纯合体白色牵牛花杂交,F1全是粉红色牵牛花。将F1自交后,F2中出现红色、粉红色和白色三种类型的牵牛花,比例为1∶2∶1,如果取F2中的粉红色牵牛花和红色牵牛花进行自交,则后代表现型及比例应该为(   )
    A . 红色∶粉红色∶白色=1∶2∶1 B . 红色∶粉红色∶白色=3∶2∶1 C . 红色∶粉红色∶白色=1∶4∶1 D . 红色∶粉红色∶白色=4∶4∶1
  • 14. 细胞核内的小分子RNA(snRNA)的长度约为100~215个核苷酸。snRNA共分为7类,由于含有丰富的碱基U,编号为 。通常,snRNA与蛋白质结合成复合物,称为核小核糖核蛋白颗粒(snRNP),主要参与mRNA的加工。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snRNA普遍存在于各种动植物、真菌、细菌等的细胞中 B . 类型的snRNA的差别主要在于碱基的种类不同 C . snRNA功能异常会通过影响转录过程来阻碍蛋白质的合成 D . 同一生物体内不同细胞中,DNA基本相同,RNA不完全相同
二、综合题
  • 15. 完整的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某科研小组电刺激若干脊蛙(去除脑但保留脊髓)后肢末端的皮肤,均会出现屈肌反射。将这些脊蛙分为甲、乙两组,并继续如下表所示的实验。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步骤

    组别

    步骤一

    步骤二

    实验现象

    甲组

    去除后肢皮肤

    电刺激后肢末端

    乙组

    破坏脊髓

    电刺激后肢末端

    1. (1) 甲组脊蛙(填“会”或“不会”)出现屈肌反射,原因是
    2. (2) 乙组脊蛙(填“会”或“不会”)出现屈肌反射,原因是
    3. (3) 综合以上信息分析,可得出的结论是
  • 16. 单细胞动物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人体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如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A、B、C、D表示四种体液,①②表示有关的物质。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A〜D中不属于内环境成分的是。A表示
    2. (2) A的渗透压大小主要与 的含量有关;渗透压是指
    3. (3) 若②代表葡萄糖,则血液流经胰岛组织处,胰岛组织下游血液中胰岛素的含量较上游(填“高”或“低”)。
    4. (4) 血液流经肝细胞处,肝细胞上游葡萄糖的含量与下游相比(填“高”或“低”或“无法比较”)。
  • 17. 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少不了一些经典的科学实验,这些实验对最终结论的得出都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
    1. (1) 早期人们认为蛋白质和核酸都可能作为遗传物质,请从蛋白质和核酸的结构角度,提供一个理由:
    2. (2) 艾弗里通过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最终得出的结论是:;与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相比,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更具有说服力,请说出理由:
    3. (3) RNA结构不稳定,容易受到环境影响而发生突变;RNA还能发生自身催化的水解反应,不易产生更长的多核苷酸链,携带的遗传信息量有限。从生物进化的角度来看,RNA作为遗传物质的功能逐渐被DNA代替。请结合上述内容概括写出DNA作为大多数生物遗传物质的两个优点:①;②
  • 18. 下图一为白化基因(用a表示)和色盲基因(用b表示)在一个卵原细胞中的分布示意图;图二为有关色盲和白化病的某家族遗传系谱图,其中Ⅲ-9同时患白化病和色盲病,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 . 图一细胞减数分裂可产生3种不同的带有致病基因的生殖细胞 B . 若Ⅲ-9染色体组成为XXY,那么产生异常生殖细胞的是其父亲 C . 若Ⅲ-10和Ⅲ-12结婚,所生男孩患病的概率为3/8 D . 根据图二判断,Ⅱ-4患色盲病,Ⅱ-7患白化病
  • 19. 哺乳动物血液中CO2含量变化能够作用于神经系统,调节呼吸运动的频率强度,为了研究该反射过程中感受器的存在部位,科研人员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研究。
    1. (1) 哺乳动物在剧烈运动时,由于缺氧会在组织细胞的(填写场所)产生等酸性物质,该物质能与血浆中HCO3-反应,使血液中CO2含量升高。CO2浓度变化可以使一些特定的感受器兴奋,兴奋沿传入神经的神经纤维传导至呼吸中枢,使呼吸运动加深加快,该反射弧中的效应器是。综上所述,可以看出这种维持内环境pH稳态的过程是在神经—体液调节的作用下,通过各系统的协调活动实现的。
    2. (2) 20世纪初,科学界认为CO2感受器可能位于脑部,也可能位于躯干部的动脉管壁上。为探究这一问题,科研工作者将连接头部与躯干的血管断开,只保留由动脉传向脑的传入神经,同时将A狗的头部颈动脉和颈静脉分别与B狗来自于躯干部位的相应血管相连,A狗躯干的呼吸运动靠人工呼吸机维持。

      ①实验过程中,始终保持 B狗处于呼吸平稳状态,目的是保证A狗脑部

      ②科研人员将呼吸机暂停一小段时间, A狗血液中的CO2含量,发现A狗鼻部呼吸运动加深加快,该实验结果说明。该结果(能、不能)说明脑部不存在CO2感受器。

    3. (3) 基于上述研究,请你为CO(煤气)中毒的紧急治疗提供一种思路:
  • 20. 细胞正常增殖可维持个体稳态,异常分裂可能引发个体患病,一旦癌变并逃过免疫监视,稳态会被打破,甚至危及生命。医疗人员一直致力于抗癌药物的研发。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 (1) 图甲是基因型为AaBb的二倍体动物细胞分裂部分时期示意图,图乙为细胞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变化曲线。细胞③的名称是。据图推测,最终产生的三个极体的基因型分别为;图甲中①②③细胞所处时期依次位于图乙曲线中的段。

    2. (2) 一对基因型为XaXa(色盲女性)与XAY的夫妇,生了一个性染色体组成为XXY的色盲男孩。形成该个体的异常配子可能来源于下图中的

    3. (3) 丹参酮是从中药丹参中提取的具有抗肿瘤活性的脂溶性化合物,其作用机制之一是诱导细胞凋亡。假设对照组癌细胞增殖率为100%,给药组癌细胞增殖率(%)=[(给药组各时段癌细胞数-给药组开始癌细胞数)/(对照组各时段癌细胞数-对照组开始癌细胞数)]×100%,下表是通过对照实验研究得到的数据:

      培养时间/h

      24

      48

      72

      对照组

      100

      100

      100

      给药组

      (µg/mL)

      0.5

      78

      62

      48

      1.0

      68

      26

      21

      1.5

      48

      12

      5

      分析数据可得出:与其对癌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呈(填“正相关”或“负相关”)。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