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云南省双江县第一完全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

更新时间:2021-12-29 浏览次数:49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
  • 1. 公元前214年,秦平定了岭南并置郡,实施军事镇守和行政管理。观察右图,其中象郡位于(   )

    A . B . C . D .
  • 2. (2019高一下·洛阳月考) 1600年前后,徐光启、李之藻等人发明“泰西”一词来称呼欧亚大陆另一端的西欧。与此同时,英语和法语出现“远东”一词来称呼欧亚大陆另外一端的东亚。“泰西”与“远东”两个名词同时出现,表明(    )
    A . 海禁政策强化了国人的天朝上国观念 B . 新航路开辟促进了欧亚之间的相互了解 C . 欧洲中心论已经产生并且影响到中国 D . 早期殖民扩张结束了欧亚之间彼此隔绝的状态
  • 3.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记载:“1949年以后的几年中,共产党人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了中国,……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的一个大强国,被人 不安地看作是一个令人畏惧的好斗的国家,而不是一个授以贪婪的目光、即将被瓜分的弱国。”这里的“改变”不包括(    )
    ①“采取了渐进、和平的方式实现了社会主义”
    ②“实现了祖国大陆的空前统一,成为各民族团结友爱合作的大家庭”
    ③“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④“将统治权力交给人民,保障个人权利、恢复自由市场秩序”

    A . ①③    B . ①②④ C . ③④ D . ②④
  • 4. (2016高一上·阳东月考) 在商代,巫总管一切“神事”,所有的“民事”又都要涂上“神事”的色彩。这表明(   )

    A . 政权与神权结合紧密  B . 权力尚未高度集中 C . 民本色彩较为浓厚   D . 宗法制度雏形初具
  • 5. (2021高一下·松原期末) 美国联邦商务委员会1926年关于国家财富及收入的报告显示,国内占人口总数1%的最大资本家占有财富的59%,占人口总数12%的小资本家占有财富达3%,而占人口总数87%的广大人口(包括产业工人、小农、小店主)仅占有8%的财富。这一现象反映了( )
    A . 生产结构出现严重失衡 B . 人们生活水平急剧下滑 C . 生产和消费间矛盾激化 D . 经济运行风险不断增加
  • 6. (2017高一下·江苏期中) 鸦片战争的炮声惊醒了沉睡中的中国人,先进的中国人进行了“向西方学习”的艰难探索。中国近代工业的实践探索始于(    )

    A . 洋务运动 B . 戊戌变法 C . 辛亥革命 D . 民族工业创办
  • 7. (2019高一上·温州期末) 2007年,是香港回归十周年,《香港商报》发表了题为“十载不凡路,香江书华章”的社论。高度评价了回归以来香港所取得的辉煌成就。香港回归后取得辉煌成就最主要得益于(  )
    A . 香港政治经济基础好 B . 香港人勤劳,有创新精神 C . 一国两制的成功运用 D . 香港交通条件优越
  • 8. 在不久前举行的第五届美洲国家首脑会议上,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送给美国总统奥巴马一本书——《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该书名喻指拉丁美洲曾经( )
    A . 出现几何形国家边界 B . 爆发民族独立战争 C . 形成畸形单一作物制 D . 遭受西方殖民侵略
  • 9. 以下关于下图“秦朝统治机制示意图”,表述正确的是(   )

    A . 秦始皇开始建立皇帝制、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 B . 中央机构职责明确,决策、审议、行政为一体 C . 历史上秦朝首次废除分封制,推广郡县制 D . 秦律的颁行改变了传统的人治社会的现实
  • 10. (2018高一下·东莞月考) 某古代水利工程“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后来,三国时蜀相诸葛亮“征丁千二百人护之”。据此判断,这项水利工程是(    )
    A . 都江堰 B . 郑国渠 C . 灵渠 D . 芍陂
  • 11. (2018高一上·大连期末) 中国末代学者孙爽说:“天子有天下谓之天下,诸侯有国谓之国。然有国者不可以称天下,有天下者或可以称国。故诸侯谓之邦国,天子谓之王国。”与材料密切相关的是(  )
    A . 禅让制 B . 世袭制 C . 宗法制 D . 分封制
  • 12. (2020高一下·山西月考) 《全球通史》中写道:“17世纪和18世纪初,西方人了解中国的历史、艺术、哲学和政治后,完全入迷了。”然而,“18世纪末,欧洲人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更感兴趣。”导致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 . 中国自然资源丰富 B . 工业革命的需求 C . 中西交流的加强 D . 世界市场的形成
  • 13. 《南京条约》的签订,对中国而言,最严重的后果是                    (    )
    A . 外国列强大批入侵 B . 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 . 封建的自然经济解体 D . 中国开始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
  • 14. 有学者观点认为,十月革命后“布尔什维克党准备实施的措施大部分来自巴黎公社的经验”。这些经验不包括(    )


    A . 打碎旧的国家机器 B . 民主选举人民代表 C . 实行土地国有政策 D . 建立新的国家机器
  • 15. 我国古代的一些著作中多有关于农业的叙述,如《荀子•王制》:“凡农之道,厚(候)之为宝”。《农书•粪田之宜》:“用粪犹用药也”。《齐民要术》:“耕而不耢[lào](平整土地的工具),不如作暴。”。以上三则材料均反映了 (    )

    A . 中国古代农业根据节气来安排农业生产 B . 中国古代农业注重因地制宜 C . 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尊重自然规律 D . 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
  • 16. “饮早茶、叹(粤语,意为享受)报纸”仍为当今广州的一大民俗。报刊对近代中国所起的影响包括(  )

    ①密切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

    ②开阔了民众的视野

    ③大大丰富了下层民众的精神和物质生活

    ④进步报刊发挥着制造舆论、唤醒民众的启蒙作用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③④
  • 17. 下列关于中日马关条约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 条约中关于割地的内容全部得到了落实 B . 条约的签订有利于列强对华资本输出 C . 条约没有规定开放新的商埠 D . 巨额战争赔款使得日本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
  • 18. 列宁曾说,1871年“法国的资本主义发展还很不够……还没有工人政党……大多数工人甚至还不很清楚自己的任务和实现这些任务的方法”。列宁认为当时的法国(     )

    A . 工人政党还不成熟 B . 没有出现工人运动 C . 没有进入资本主义社会 D . 不具备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条件
  • 19. (2020高一上·成都月考) 著名学者王亚南在分析了秦王朝的各项政治制度后指出,其中最基本的措施,则是“天皆为郡县,子弟无尺土之封”。因为有了这一项根本规定,任何贵族就没有“食土子民”的权能。材料表明秦朝实施郡县制度的主要作用是(    )
    A . 创新地方行政管理体制 B . 打击贵族势力 C . 使奴隶获得了人身自由 D . 加强中央集权
  • 20. (2017高一上·黑龙江期中) 英国首相卡梅伦在北大演讲时说:“我在英国当首相没有专门的厨师为我做饭,只能去内阁蹭饭。不仅如此,每年收入全部公开。每周二.周四还要去下院接受质询,回来基本上满脸都是口水。”上述言辞主要反映了英国首相(    )
    A . 政治上无实权,必须服从议会 B . 为官清廉,虚心纳谏 C . 经济待遇与其政治地位不相称 D . 作为内阁首脑,接受议会监督
二、问答题
  • 21. 现代化理论研究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18—19世纪,一些欧洲的社会学家以西方工业社会为对象,研究从传统社会到现代社会的发展规律。

    二战后,现代化研究在美国兴起并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该理论认为现代化的主要动力来自于内部,内部的障碍是发展中国家发展不顺利的根本原因;现代化实际上是西方化或者美国化的过程,20世纪是“美国的世纪”,这一理论得到美国政府的重视。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很多学者根据各国的具体情况,探讨不同国家走向现代化的模式。20世纪80年代,现代化理论从美国引进中国,不少学者开始将现代化概念和分析框架运用到社会科学研究中。

    ——据《传统与变迁——国外现代化及中国现代化问题研究》等

    为什么现代化理论能够在20世纪80年代被引进中国?运用这种理论进行历史研究时要注意什么?

  • 2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92年,正值哥伦布开辟新航路500周年之际,美国明尼达大学法律系对哥伦布进行了一次模拟审判。身着15世纪服饰的12人陪审团在进行了3个小时的审理后,一致裁定:被告哥伦布,现年541岁,意大利人,在500年前犯下了谋杀罪、刺削奴隶罪、专制、灭绝种族的屠杀及国际恐怖主义等7大罪行。有鉴于此,哥伦布被判处350年徒刑。

    材料二:我国史学界关于哥伦布及其航行美洲有不同看法:有人认为哥伦布是将美洲纳入近代文明社会大家庭的先驱,是对人类社会交往作出特殊贡献的人物;也有人认为哥伦布是殖民主义强盗,对印第安人来说是一种灾难;有更多的人倾向于以“进步与正义”两条标准进行评价,认为哥伦布航行美洲具有建立在非正义行为上的客观进步性。

    评论材料中关于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观点。

    (要求:能够依据题目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突出,史论结合,文字通顺流畅。)

三、材料分析题
  • 23. 对于秦国的强国之道,古今论者见仁见智。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民弱国强,民强国弱,故有道之国,务在弱民……民辱则贵爵,弱则尊官,贫则重赏。民之见战也,如饿狼之见肉,则民用矣……强国之民,父遗其子,兄遗其弟,妻遗其夫。皆曰“不得(敌首),无返!”

    ——《史记·商君书》

    材料二:秦之胜在于官僚制度的建立,政治行政中心所体现出来的秩序和强权。一个巨官僚机器的高度精密可靠的运转,本身就被视为最高目的。在这种秩序崇拜的权力哲学之中,吏员不过是官僚机器的齿轮与螺钉,民众不过是人格化的力役和赋税。他们仅仅在数量和功能上具有意义。

    ——阎步克《士大夫政治演生史稿》

    材料三:有虎狼之民,牛马之士,国虽治,政虽理,其民不人。世之有民也,固先于国,且建国以为人乎?

    ——章太炎《国故论衡·原道下》请回答:

    1. (1)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采取了哪些弱民强国的措施,并指出其目的。
    2. (2) 材料二认为秦的强国之道是什么?
    3. (3) 概括三则材料作者对强国之道各自认识的立足点。
  • 2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800年以后,美国和西欧一些国家的工业技术和军事技术迅速进步。

    而与此同时,亚洲和非洲的大部分国家陷入了困境。中国的经济发展和行政管理滞后于其人口增长的速度,因而导致了民众的叛乱……这些负面趋势带来的影响是,在19世纪,欧洲国家(和美国)在与亚洲和非洲的弱国打交道时,越来越多地使用武力和廉价商品。

    并不是殖民主义和武力征服导致了西方的崛起,而恰恰相反,是西方的崛起(依靠技术力量)和其他地区的衰落才使得欧洲强权得以在全世界不断扩张。

    ——[美]杰克·戈德斯通《为什么是欧洲——世界史视角下的西方崛起》

    请回答:

    1. (1) 根据材料,分别说明导致欧洲崛起和亚洲国家衰落的最基本因素。并分析欧洲国家“使用武力和廉价商品”对中国产生的影响。
    2. (2) “不是殖民主义和武力征服导致了西方的崛起”,作者的这种观点是否恰当,为什么?由此可见,分析评价历史问题所应坚持的基本方法是什么?并举例说明。
四、综合题
  • 2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6年,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在生产资料私有制方面的社会主义改造。……我国的工业总产值(不包括手工业产值,下同)在五年计划的前三年共增加了177亿元,而1956年这一年就增加了139亿元。正是由于这种迅速的发展,1956年的工业总产值达到了586亿元,超过了五年计划所要求的1957年的指标。从主要工业产品看,钢产量前三年共增加了150万吨,而1956年就增加了161万吨。……此外,如电力、煤炭、石油、化学肥料、水泥等重工业产品,1956年的产量比前三年的年产量都有较多的增加。喷气式飞机、载重汽车、大型发电设备和单轴自动车床等重要新产品也都是在这一年制造成功的。

    ——《1957年政府工作报告》

    材料二:农村人民公社化的实现,为生产力的更大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使我们在1958年和1959年取得了农业生产的连续“大跃进”,粮食两年增长46%,棉花两年增长47%。……充分发挥农村人民公社这种社会组织形式的优越性,动员全国农民和全国人民从各方面进行坚持不懈的斗争,我们就完全有可能继续保持农业生产和建设的跃进速度,也就完全有可能提早两年或者三年实现原定在十二年内实现的农业发展纲要。

    ——《1960年政府工作报告》

    1. (1) 根据材料一,归纳这一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特点。
    2. (2) 材料二所制定的目标是否达到?原因何在?
    3. (3) 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经济工作基本原则的认识。
五、论述题
  •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相对于欧洲的这些新变化,宋代中国尽管拥有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人口最多、商业最繁荣的城市集群,建立了遥遥领先于同时期欧洲的经营模式和工商文明,但是,在社会制度的创新上却开始落后了,相反,王安石的变法更空前强化了政府的管制能力。在欧洲所出现的“自由民”“自治城市”“私人财产的合法性原则”“对君主权力的限制”等法权思想,对于强调中央集权的中国而言,根本没有萌芽的土壤。在中国漫长的封建专制时期,城市与学校一直为政权所牢牢控制,这是东西方文明走向不同演进道路的根本性原因。放眼未来中国,能否真正建设好现代政治文明,城市与大学的自由度仍是重要的观察指标。所以,11世纪至12世纪常被称为中西方文明的大分流时期,是“世界时间”的钟摆从东向西摆动的关键时刻。

    ——摘编自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从材料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 27. (2021高一下·蚌埠月考)    [人类文化的交流传播]

    材料:人类的交往的过程也是不同的文化汇聚、升华的过程。西部亚洲、中部亚洲在东方与西方文化交流事业中一直扮演着“桥梁”的角色。这些“桥梁”不仅传送东方文明到西方,而且也传送西方文明到东方;同时,“桥梁”自身独特的文化对东西方文明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就是属于“桥梁”本身的各文明之间也是互动的,从而产生了独特而灿烂的各种文化——苏美尔文化、巴比伦文化、波斯文化、希腊化文化阿拉伯文化,等等。这说明,任何一种文明都不能封闭自守,一种文明要想永葆青春,必须积极吸收各种外来文明。如果一定要讲究文化的“纯正性”,那么反而会因世世代代近亲交配而有退化淘汰之虞。今日世界在急剧地缩小,人类各文明之间的不断交往,已势必将汇合为一个共同的人类文明。

    ——陈恒《文明的汇聚与传播——古代世界文明之交流》

    请你摘取材料的一个观点进行论述,要求主题鲜明,论述合理,做到有理有据。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