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科学 /浙教版 /八年级上册 /第3章 生命活动的调节 /本章复习与测试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教版科学八上第三章 生命活动的调节 优生拔高测试1

更新时间:2021-11-05 浏览次数:135 类型:单元试卷
一、单选题
  • 1. (2021八下·镇海期末) 如图是正常人体体温调节的曲线图,请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当环境温度为25℃时,产热量和散热量达到平衡 B . 从时间t1到时间t2 , 散热量增加是由于人体体温与环境温度的差距加大造成的 C . 时间t2以后,散热量减少,这是体温调节中枢作用的结果 D . 时间t3以后,由于环境温度低,散热量大于产热量
  • 2. (2020八上·滨江期末) 一株幼苗上下倒置,它的根会重新定向而向下生长,茎会弯曲向上生长。根、茎的重新定向可能与重力有关。如何找到证据来支持这一假说呢?19世纪的科学家难以找到无重力的实验环境。英国植物学家奈特把几株蚕豆幼苗沿不同方向绑在木板上,木板以每分钟150转的速度旋转,制造了一个方向由中心向外的“人造重力”,抵消地球重力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创造性的实验设计为后人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证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蚕豆幼苗的根向旋转木板外生长,说明根的生长向着“人造重力”方向 B . 蚕豆幼苗的茎向旋转木板中心生长,说明茎的生长背着“人造重力”方向生长 C . 植物感受刺激并做出反应的特性称为植物的感应性,这个实验无法说明植物的感应性 D . 根和茎能弯曲生长的本质原因是蚕豆幼苗的根和茎上的生长素分布不均
  • 3. (2020八上·拱墅月考) 甲、乙、丙和丁四个图分别表示有关量的变化规律。下列有关描述中,正确的是(    )

    A . 甲图中,Ⅰ是对流层,大气温度随高度的升高而升高 B . 乙图中,若a处是茎的向光侧,则b处一定是茎的背光侧 C . 丙图中,曲线表示从温暖的室内到寒冷的户外时,皮肤血流量的变化 D . 丁图中,饭后1﹣2小时内血液中胰岛素的含量升高
  • 4. (2020八上·拱墅月考) 如图表示人体神经元的结构。以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在体内,兴奋的传导方向为③→②→① B . 神经元的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个部分 C . 神经元的功能是接受刺激、产生并传导兴奋 D .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 5. (2020八上·绍兴月考) 图片有助于知识的记忆。某同学记录的有关科学知识与图片对应正确的是(   )
    A . 单侧光导致生长激素分布不均 B . 头发带异种电荷相互排斥 C . 潜水艇通过改变自身重力实现沉浮 D . 神经冲动传导方向:①→②→③→④→⑤
  • 6. (2020八上·萧山竞赛) 小科无意中被碎玻璃扎破食指,立即缩手,却没有感觉到痛。如图所示,甲、乙、丙、丁表示神经系统部分结构,箭头表示信息传导的方向。小科受损伤的结构可能是(  )
    A . B . C . D .
  • 7. 如图所示为神经系统的模式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反射弧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有反射弧就能产生反射 B . 感觉有异物向自己飞来,人会眨眼,该反射的神经冲动传导方向是:D→C→E→B→A C . 针刺手时,手感觉到疼痛后缩回,该反射的神经冲动传导方向是:A→B→G→H→F→E→C→D D . 某人睁眼时走路平稳,闭上眼睛走路就摇摇晃晃,说明该人的G结构受损
  • 8. (2020八下·奉化期末) 某同学从生物学资料上得知:“植株上的幼叶能合成生长素,防止叶柄脱落”。为了验证这一结论,该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植株进行实验,实验中所需要的步骤是( )

    ①选取同种生长状况相同的植株3株,分别编号为甲株、乙株、丙株

    ②将3株全部去掉顶芽

    ③将3株全部保留顶芽

    ④将甲、乙两株去掉叶片,保留叶柄,丙株保留幼叶,并将甲株的叶柄横断面涂上一定浓度的生长素

    ⑤将去掉叶片的甲、乙两株横断面均涂上一定浓度的生长素

    ⑥观察三株植物叶柄脱落情况

    A . ①②④⑥ B . ①②⑤⑥ C . ①③⑤⑥ D . ①③④⑥
  • 9. (2019九下·宁波保送考试) 下列组图是研究植物向性运动与生长素之间的关系,其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 当探究胚芽鞘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时,应设置c和e互为对照分析 B . 当探究植物向光性产生的外因时,可设置a和c互为对照分析 C . 当探究植物向光性产生的物质内因时,可设置b和c互为对照分析 D . 图中能向光弯曲生长的是c和e,停止生长的是b和f
  • 10. 骆驼在沙漠中时,白天体温能升高到41 ℃,晚上能将体温降至34 ℃。研究发现,白天升高体温能减少水分流失,而且前一晚体温降得较多时,更可以忍受隔天白天的酷热。下列理由中,可以解释这一现象的是(     )

    ①白天升高体温可增加出汗量

    ②白天的体温高,能减少身体内用于散热的水分量

    ③夜晚体温低时,骆驼能吸收空气中水分

    ④夜晚体温愈低,第二天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将体温升到骆驼白天可到达的温度

    ⑤骆驼身上的毛能阻隔外界的热,不使体温上升得太快

    A . ①③⑤ B . ②④⑤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11. 冬泳是集冷水鱼、空气浴与日光浴于一体的“三浴”。一般情况下,游泳爱好者在冬泳过程中(     )
    A . 产热量始终大于散热量 B . 产热量始终小于散热量 C . 通过激素调节促进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D . 通过神经调节促使胰岛素分泌增加
  • 12. 下列关于人体体温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外界温度由40℃降到37℃的过程中发生兴奋的感受器有冷觉和温觉感受器 B . 人体热量的来源主要是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C . 冬季汗腺活动比夏天弱得多,说明人体冬天散热量小于夏天 D . 寒冷时,神经和体液调节的结果是人体产热量多于散热量。
  • 13. (2019八下·慈溪期末) 下列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有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图一中[②]胰岛分泌的胰岛素通过导管进入毛细血管,输送到身体各处 B . 图二表示神经系统由[①]脑、[②]脊髓及[③]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 C . 图三表示反射弧,神经冲动的传递方向是:①→②→③→④→⑤ D . 图四中A图与B图相比,外界气温高,皮肤内毛细血管扩张
  • 14. (2019·宁波保送考试) 将生长状况相同的四个胚芽鞘尖端分别置于4个大小相同的不含生长素的琼脂块上,并做不同的处理,如下图所示。一段时间后,测定琼脂块a~h中生长素的含量。下列①~④是某同学对该实验的预期及分析,其中合理的有( )。


    ①若a+b=c+d,说明云母片不影响生长素的产生
    ②若a>e,且b=f,说明生长素在光下被分解了
    ③若a+b=e+f,且e=f,说明生长素没有被分解
    ④若c+d=g+f,且g<f,说明生长素由向光侧向背光侧移动了

    A . 4项 B . 3项 C . 2项 D . 1项
  • 15. 在不用人工修剪和使用药剂的情况下,要培育出如图所示的植物盆景,可以实施多种方案。下列对方案及其原理的分析中,都正确的是(   )

    A . 把植物放在单侧光的环境下,利用茎的感性运动 B . 把植物放在单侧光的环境下,让生长素移向背光的一侧 C . 把植物侧放在地上,利用茎的感性运动 D . 把植物侧放在地上,让近地侧的茎生长得比远地侧的快
二、填空题
  • 16. 小娟因淋雨感觉不适去医院检查,一位老医生用手背触摸了一会她的额头后便告诉她患了感冒,开出处方。挂盐水时一阵疼痛令小娟差点哭了出来。晚饭时,面对母亲辛辛苦苦准备的一桌好菜,小娟没有闻到阵阵香味,也没有胃口。请问:
    1. (1) 老医生用手背去触摸额头,这主要是因为手背上的神经末梢对比较敏感。
    2. (2) 小娟想:“如果没有痛觉,那该多好啊!”你认为好不好?请说明理由:
    3. (3) 小娟面对好菜却没有闻到香味的原因是
  • 17. (2020八上·温州期末) 下图是人体在低温环境下的体温调节过程。

    1. (1) 图甲中“?”处内容为
    2. (2) 图乙是人脑纵剖面图,人体体温调节中枢位于图中(填序号)
    3. (3) 图丙是不同体表温度下血管口径变化情况图。当体表温度明显降低时,皮肤血管状态会由B变为。(填字母)
  • 18. (2020八上·拱墅月考) 妊娠期糖尿病是一种可由多种因素导致的疾病。某位孕妇的妊娠期糖尿病的检查过程:①禁食12小时;②配制适宜的葡萄糖溶液;③抽取其血液(血样品号:0h),然后在5分钟内口服完步骤②配制的葡萄糖溶液;④开始服糖后1小时、2小时、3小时分别抽取其血液(血样品号分别为1h、2h和3h),测定所采集各血样品中的血糖浓度,检测结果如表所示;⑤判断孕妇是否患有妊娠期糖尿病,判断依据:如果4个样品中有3个血糖浓度大于或等于参考值即可判定为患妊娠期糖尿病。

    根据有关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 (1) 根据检测结果判断,该孕妇是否患有妊娠期糖尿病?
    2. (2) 在1h~3h的时间段内,该孕妇血糖含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3. (3) 该孕妇口服大量葡萄糖溶液一段时间后,会有“尿意”。产生“尿意”的过程是:膀胱壁内的感受器兴奋,神经冲动传入排尿中枢,并进一步传到产生“尿意”。
    4. (4) 该孕妇大量饮水后,垂体分泌的抗利尿激素会减少,并通过相应的反射弧排出尿液,象这样调节人体内水平衡的机制属于(选填“神经”“激素”或“神经-激素”)调节。
  • 19. (2020七上·新昌月考) 请据图回答:

    1. (1) 1表示的过程是细胞的过程,其结果使得细胞数目。2表示的过程是细胞的过程,其结果形成
    2. (2) 被蚊子叮咬时,人能感觉到并会用手拍打,这是靠 如(填“甲”、“乙”或“丙”)所示的细胞传递的。
  • 20. (2020八上·萧山竞赛) 下图所示为某女士的手指不小心碰到火焰后的缩手反应。请据图分析作答:

    1. (1) “手碰到火焰后立即缩回”的反应是一种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叫做 。
    2. (2) 如果用“→”表示的是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请你试着将该反射弧补充完整:

      [1]感受器→[2]传入神经→[3]→[4]传出神经→[5]

    3. (3) 手被烫到后立即缩回,在缩手后会感觉到疼痛,缩手和产生痛觉的中枢分别位于内。
    4. (4) 有人患脑於血失去说话能力,可能压迫了大脑皮层的中枢。
  • 21. 2017年9月16日,山东省第二届全民广场舞大赛置“齐鲁园广场杯”临沂市全民广场舞大赛在临折齐鲁园广场举行,来自各地的舞蹈爱好者热情参赛,请结合图及所学知识回答有关问题:

    1. (1) 赛前训练,某队员不小心碰触同伴的硬质首饰而迅速缩手,其神经冲动传导的途径是(用数字序号和箭头表示)。
    2. (2) 听到音乐后舞者立即起舞,完成此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图中的(填数字序号)。
    3. (3) 当手受到针刺后先缩手,然后感觉到疼痛,这说明脊髓具有功能。
    4. (4) 比赛结束后,冠军队获得热烈的掌声,队员情绪激动,血压升高、心跳加快,流下激动的泪花,这是共同调节的结果。
  • 22. 常德市每年组织的市直中学教工篮球联赛,对运动员的智慧和体能都是极大的考验。请结合如图人体神经系统的组成示意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 (1) 赛场上,运动员从看到篮筐到准确完成投篮的过程中,对投球角度、力度做出正确判断的结构是 (
    2. (2) 比赛中,假如某运动员因争抢篮板球扭伤了腰部,造成了 下肢运动障碍和出现大小便失禁等症状,你分析他应该是损伤了腰部的(,并且该结构中的排尿、排便中枢失去了(的控制。
    3. (3) 人体的心跳、呼吸等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位于(
  • 23. 已知生长激素和胰岛素一样均为蛋白质,某同学为探究生长激素的作用做了如下实验:取30只同样大小的幼鼠等分成A、B、C三组,分别放入三个饲养笼中,给A组幼鼠定期注射适量生长激素,B组不注射,C组定期饲喂与A组相同含量的生长激素,其他生长条件均一致。一段时间后,A组体重增加40%,B、C两组体重均增加25%,回答下列问题:
    1. (1) 组和B组的结果比较,说明生长激素有的作用。
    2. (2) C组和B组的结果比较,(填“能”或“不能”)说明生长激素没有任何生理作用,原因是
    3. (3) 若将本实验中的生长激素改为甲状腺激素,重复A、B组实验,则组幼鼠会提前成熟。
  • 24. 人们研究知道,参加冬泳和进行冷水浴后,由于冷水作用于人体皮肤,易造成皮肤血管急剧收缩,使体表血液流向内脏,致使血压升高、心跳加快,大约一分钟后,体内便产生了大量的热,这时血管舒张,血液迅速流向皮肤.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 (1) 冷水作用于皮肤,肤色变为,一分钟后肤色变得
    2. (2) 冷水刺激可使血管,长期坚持冷水锻炼可以使人能力更加迅速和准确.
  • 25. (2020八上·临安期末) 下表所示为人处于安静和活动(劳动或运动)情况下,体内不同器官的产热量百分比,请回答:

    产热量/%

    安静

    劳动或运动

    16

    1

    内脏

    56

    8

    骨骼肌

    18

    90

    其他

    10

    1

    1. (1) 根据表中数据分析,正常人在睡眠状态下的主要产热器官是
    2. (2) 人体的体温之所以能保持恒定,主要是产热和散热两个生理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这个动态平衡的调节过程受人体脑干中的控制。
    3. (3) 人体在剧烈运动时,产热量显著增加,其产热的主要器官是
    4. (4) 夏季,当环境温度高于体表温度时,人体主要通过散热,人体散热的主要器官是
    5. (5) 在炎热、潮湿、无风的环境中,人体容易出现“中暑”现象,其原因是
三、解答题
  • 26. (2021八下·镇海期末) 2020年5月27日,由8名专家组成的中国团队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珠峰常年积雪不化,峰顶最低气温常年在-30 ℃至-40 ℃,这为登顶珠峰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1. (1) 在登山过程中,队员们手脚并用,心跳和呼吸频率都会加快,这是人体调节的过程。
    2. (2) 峰顶最低气温常年在-30 ℃至-40 ℃,这段描述的是珠峰的(填“天气”或“气候”)。峰顶的低气温,使队员们的皮肤血管,通过打寒战来增加产热。同时寒冷刺激产生的兴奋可以使分泌减少,使血糖水平升高,以对抗寒冷刺激。
  • 27. 请阅读资料,并回答问题。

    资料一:老鼠和猫本是一对天敌,然而某户人家养的一只大白猫却和一只小老鼠和睦相处,并且这只刚产崽的母猫还给小老鼠喂奶吃。

    资料二:蓬莱海洋极地世界里,海豚表演的跳高顶球、跳迪斯科、转呼啦圈等节目往往赢得观众的热烈掌声。

    资料三:白蚁中有蚁后、蚁王、工蚁和兵蚁之分。蚁后专职产卵;蚁王具有生殖能力,主要负责与蚁后交配;工蚁承担了觅食、筑巢、照料蚁后产下的卵和饲喂白蚁等大部分工作;兵蚁专司蚁巢的保卫工作。

    1. (1) 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资料一中的母猫喂养小老鼠的行为属于,该行为是由母猫体内的所决定的。
    2. (2) 在资料二中,海豚的表演属于行为。动物的行为可以使动物更好地适应复杂环境的变化。一般来说,动物越,该行为就越强、越复杂。
    3. (3) 由资料三判断,白蚁是具有行为的动物。判断的依据是它们的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形成了一定的,它们是以生活的动物。
  • 28. (2020八上·温州期末) 干燥的秋冬季节,当手接触金属体时常会发生放电现象而缩回。图甲为手指、门把手上的电荷分布示意图,图乙为缩手反射模式图。

    1. (1) 手指触碰到门把手发生放电,产生的电流方向是人门把手。(选填“→”或“←”)
    2. (2) 手指触碰后会立即缩回。完成该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图乙中的。(填字母)
    3. (3) 若图乙中仅d处损伤,其它部位正常,当手受到放电刺激时,人的表现为
  • 29. (2020八上·吴兴期末) 湖州从2020年7月1日起,驾乘电动车必须戴头盔,请回答问题。
    1. (1) 骑车者一见红灯亮就捏刹车,请分析在神经冲动传递的途径是___

       

      A . 眼→传入神经→脊髓→传出神经→眼 B . 眼→传入神经→大脑→传出神经→肌肉 C . 肌肉→传入神经→脊髓→传出神经→眼 D . 眼→传入神经→传出神经→大脑→传出神经→肌肉
    2. (2) 佩戴的头盔(如图甲)后方有“凸起”的设计,加强了对(填“大脑”、“小脑”或“脑干”)的保护作用,该位置存在着一些调节人体呼吸、心跳等基本生命活动的神经中枢。

    3. (3) 由于骑行不稳,如图⑨受到碰撞引起膝跳反射,膝跳反射过程与“看见红灯刹车”的反射过程有什么不同?

  • 30. (2020八上·余杭期末) 小金购买了一台家用豆浆机,他仔细观察了豆浆机的构造、铭牌和制作豆浆的过程,发现其中用到了许多科学知识。

    1. (1) 机座底部安装有三个小橡皮碗,相当于“吸盘”,可以防止豆浆机在打浆时位置发生移动。“吸盘”利用起固定作用;
    2. (2) 豆浆机的机头主要由一个电热器(电热丝)和一个电动机带动的打浆器构成。制作豆浆的过程是先加热,再打浆,再加热煮熟,加热和打浆是交替进行的。由此可知,豆浆机中的电动机和电热器的连接方式是(填“串联”或“并联”);
    3. (3) 制作完成后,小金急着喝了一口,烫到了,猛地吐出了豆浆,该生命活动通过这一结构来完成,之后小金吃其他食物时,总觉得舌头难受,食物没有那么美昧,是因为该结构中的感受器受到了损伤;
    4. (4) 小金想比较一下豆浆的密度与水的密度那个大,但手中没有密度计。于是王聪用一支筷子和细铁丝制作了一个简易密度计,使其分别直立地漂浮在水和豆浆中,筷子露出液面(填“多”或“少”)的密度大。
四、实验探究题
  • 31. (2021八下·镇海期末) 为研究光照和重力两种因素对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分布哪个影响更大这个问题,某研究小组进行了如下的探究。

    如图甲所示,将①、②、③、④四装置中的幼苗均用不透光的纸包好,预留生长空间。①、②两装置直立放置,在②装置的一侧开一小口,在侧面用灯光连续照射;③、④两装置水平放置,在③装置朝向地面处开一同样的小口,在下方用同样的灯光连续照射,其它条件相同。两昼夜后①装置中幼苗直立生长,②装置中幼苗向光弯曲生长,③、④两装置中幼苗背地生长,但③装置中幼苗比④装置中幼苗的弯曲度要小一些。

    1. (1) ①、②两装置中可以研究对生长素在植物体内分布的影响。
    2. (2) ④装置中幼苗茎的生长方式被称为(填“正向重力性”或“负向重力性”)。
    3. (3) 通过甲、乙实验,你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32. (2021七下·台州开学考) 地球上的动物一般可以分为恒温动物和变温动物两种。恒温动物主要是通过新陈代谢作用来调节体温恒定的;变温动物则通过移动身体获得更多的阳光照射或较高的气(水)温来提高身体的温度。恐龙到底是恒温动物还是变温动物,是科学家经常激烈争论的问题。

    科学家甲提出下列论点支持恐龙是恒温动物:

    论点一:今天北极圈内的中生代地层中,常发现土生土长的恐龙化石;

    论点二:像恒温动物一样,少数恐龙化石也残留有能保温的羽毛结构;

    论点三:像恒温的哺乳类动物一样,恐龙化石的骨骼中布满了管状空隙,这是血管的痕迹;

    论点四:像恒温的哺乳类动物一样,恐龙化石群中具有较高的猎物/捕食者比值。

    科学家乙提出下列论点支持恐龙是变温动物:

    论点五:从恐龙化石的尺寸判断,一般来说恐龙的体型都很庞大;

    论点六:到了冬天,恐龙就会从严寒的区域迁往气候暖和的区域;

    论点七:恐龙具有羽毛,其主要功能是遮住夏天强烈的阳光,而不是防止体温下降;

    论点八:今天的许多爬行类动物,其骨骼也有丰富的血管,但一些小型鸟类和哺乳类动物骨骼血管较少。

    论点九:今天的变温动物群体中的猎物/捕食者比值,与恒温动物是接近的。

    1. (1) 科学家乙提出的5个论点中,哪几项是能反驳科学家甲所提出的论点的?

      ①论点五     ②论点六     ③论点七       ④论点八

    2. (2) 如果科学家乙认为生活在北极圈内的恐龙仍有机会晒到阳光,他的理由是

      ①恐龙随季节迁移                    ②恐龙有冬眠的习惯,所以冬季不需要阳光

      ②随地球板块移动,将恐龙带到低纬度   ④北极圈内有很多北极熊,可供恐龙作为食物

    3. (3) 现今地球上除了爬行动物是变温动物外,脊椎动物中还有类也是变温动物。
  • 33. (2020八上·滨江期末) 桑叶自古就是治疗糖尿病的中药。桑树在中国种植多,分布广,但由于不同地区的桑叶中的各种成分的含量并不相同,小滨对桑叶中的主要成分进行了降血糖作用的筛选。
    1. (1) 步骤一: 糖尿病小鼠模型的制备

      小鼠禁食不禁水12小时后,尾静脉注射四氧嘧啶(可破坏胰岛β细胞,诱发糖尿病),正常对照组尾静脉注射相同质量的, 60小时后, 再禁食12小时h, 眼眶取血,取血糖值高于正常值的小鼠为糖尿病模型动物。

    2. (2) 步骤二:糖尿病小鼠降血糖试验

      将糖尿病小鼠按血糖值随机分为对照组、桑叶多糖组、桑叶生物碱组、桑叶总黄酮组、其它桑叶提取物组,灌胃给药,对照组灌胃等容积的水,每日1次,连续10天。实验结果如下表:
               不同桑叶提取物对糖尿病小鼠血糖的影响

      组别 动物只数 给药前血糖值(mmol/L) 给药后5天血糖值(mmol/L) 给药后10天血糖值(mmol/L)
      对照组 10 14.5±4.0 21.9±5.1 24.1±4.6
      桑叶多糖组 10 15.9±5.9 17.3±6.2 19.2±5.5
      桑叶生物碱组 10 15.1±4.5 11.9±8.0 12.5±6.8
      桑叶总黄酮组 10 15.0±5.0 12.3±5.5 13.6±6.3
      其它桑叶提取物组 10 14.8±4.7 19.8±6.8 17.6±6.7

      在实验中,每组选取10只小白鼠而不用1只,目的是

      该实验你能得出的实验结论:

    3. (3) 步骤三:不同桑叶提取物配比对糖尿病小鼠血糖的影响

      为更好的开发防治糖尿病的药物,小滨准备接下来选用两种降糖效果最好的桑叶提取物,将它们按不同的配比,合并使用给药治疗糖尿病小鼠,以降低药物的用量,并提高药材利用率。你觉得应该选用哪两种桑叶提取物?

  • 34. (2020八上·拱墅月考) 2,4-D是人工合成的生长素类似物,具有与生长素相似的生理效应。在低浓度时,可以促进植物生长,但在浓度较高时,可以使一些双子叶植物的叶片卷缩并逐渐发黄,最后死亡。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芹菜幼苗进行了相关探究实验,结果如下表。请回答:

    组别

    2,4-D溶液浓度

    a

    b

    c

    0

    平均株高(cm)

    20

    29

    35

    16

    1. (1) 实验目的:
    2. (2) 实验步骤:

      第一步:配制浓度为a、b、c的3组2,4-D溶液,浓度大小关系为a>b>c;

      第二步:选取株高、长势等相同的芹菜幼苗若干,均分为4组,编号①、②、③、④;

      第三步:分别用等量且适量的浓度为a、b、c的2,4-D溶液喷洒①、②、③组的芹菜幼苗,用喷洒④组的芹菜幼苗;

      第四步: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测量并记录每株芹菜幼苗的,对所得的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3. (3) 讨论:该实验结果能否说明高浓度的2,4-D具有抑制生长的作用?。(选填“能”或“不能”)
  • 35. (2020八上·余杭月考) 糖尿病为常见的内分泌异常疾病,影响着人的正常生活。
    1. (1) 胰岛素为调节人体血糖浓度的重要激素。当其分泌不足时,会使血糖浓度 ,一部分糖随尿液排出,从而使组织细胞供能不足,影响代谢,使入体患糖尿病。
    2. (2) 为研究一定浓度的花生根茎水煮液(简称水煮液)对糖尿病小鼠是否具有降糖效果,研究人员进行了相关实验。

      ①选取大小一致、正常状态的小鼠30只,随机平均分成Ⅰ、Ⅱ、Ⅲ三组。

      ②如图1,向Ⅱ组和Ⅲ组小鼠注射四氧嘧啶溶液破坏胰岛,其目的是为了 ,制造患糖尿病的小鼠。

      ③向Ⅲ组注射适量用生理盐水配制的花生根茎水煮液,Ⅱ组"? "处应注射等量的

      ④实验结果如图2,由此推测,一定浓度的花生根茎水煮液对糖尿病一小鼠的降糖效果是

      a.无任何降糖作用

      b.具有降糖作用,但无法降至正常水平

      c.能够使血糖降低至正常水平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