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道德与法治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苏省江阴市青阳初级中学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道...

更新时间:2021-11-08 浏览次数:83 类型:期中考试
一、 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 1. 从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我们便生活在人类的各种群体中,小到属于家庭、班级、学校,大到属于故乡、民族、国家,人类的生活离不开群体。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我们属于人类社会的一员      ②我们的成长离不开各种群体

    ③我们学生只属于班级群体      ④所有群体都不包含我们

    A . ①② B . ②④ C . ③④ D . ②③
  • 2. 在父母的抚育、同伴的帮助、老师的教诲和社会的关爱下,我们的知识不断丰富、能力不断提高、规则意识不断增强、价值观念日渐养成,我们逐步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这段材料说明了(   )
    A . 人人都能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 B . 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 C . 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D . 人人都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 3. 下列同学的选择有利于培养亲社会行为的有(   )

    ①小强为了避免上学迟到,骑车闯红灯

    ②小安报名参加首都博物馆学生讲解员工作

    ③小惠经常在午饭后帮助同学解答数学问题

    ④ 小凯将共享单车搬进自家楼道,方便自己使用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4. 如图漫画中的小海是个“宅男”,为帮助他走出“宅生活”,你想对他说的是(   )

    ①社会生活绚丽多彩,要积极参与社会生活

    ②社会生活的体验越丰富,学习成绩就会越好

    ③要关心国家、社会发展,多参加有益活动

    ④社会与我无关,专心学习才是正事

    A . ①② B . ②④ C . ①③ D . ③④
  • 5. 从管理垃圾分类到杜绝噪音扰民,从社区监控全覆盖到缓解社区停车难……各地在社区治理方面的举措让居民获得更好的社区服务。居民的以下做法不恰当的是(    )
    A . 提升社会责任感,爱护社区绿化环境 B . 培养主人翁意识,积极参与社区建设 C . 提高监督意识,经常向社区投诉抱怨 D . 增强民主意识,主动为社区建言献策
  • 6. 近几年,互联网制造传播谣言的违法犯罪活动猖獗。面对网络谣言,我们中学生应该(   )

    ①做到不信谣、不造谣、不传谣           ②学会辨别,选择传播

    ③依法举报并严厉打击网络谣言           ④提醒身边的人提高警惕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7. 下列情形中,属于健康、文明上网的有(   )
    A . 小王应网友邀请,瞒着家长和老师,在某网吧独自与网友见面 B . 小谭上网时,忽然弹出一个网页提示“有大奖赠送”,小谭马上点击进去 C . 小周玩游戏时发现电脑提示他“在线时间过长,建议休息”,他马上退出了游戏 D . 小云在网上用同学小花的名字发帖,说其他同学的坏话
  • 8. 近年来,利用网络对青少年实施诱拐、欺诈和性侵害等案件时有发生。为避免此类侵害,我们应该(   )

    ①提高警惕,安全上网      ②抵制诱惑,拒绝上网

    ③谨慎交友,防止上当      ④保护隐私,避免泄漏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9.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远程医疗、在线教育、共享平台等得到广泛应用,互联网对促进经济复苏、保障社会运行等发挥了重要作用。对此,下列认识错误的是(   )
    A . 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B . 各种信息均可在网上不受约束地传递   C . 网络为文化传播和科技创新搭建平台 D . 网络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和丰富多彩
  • 10. “如果你爱他,就请他上网;如果你害他,就请他上网。”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A . 网络可学习,可交往,有益无害 B . 网络可虚拟,可隐藏无所谓利弊 C . 网络有欺诈,有伤害,有害无益 D . 网络是把锋利的双刃剑,有利有弊
  • 11. 为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力争创全国文明城市,某市交通运输局结合实际,开展“排队上下车”行动,引导乘客自觉遵守秩序,排队候车,依次上车,乘车时不争抢座位主动让座,逐步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这一活动有利于(   )

    ①提高市民自觉遵守规则的意识     ②提醒、监督、帮助市民遵守规则

    ③完善交通规则                   ④形成良好秩序,杜绝不文明行为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2. “良好的秩序是一切美好事物的基础。”这句话告诉我们(   )

    ①有了良好的秩序,社会才能正常运转   

    ②社会秩序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障

    ③只要形成良好的社会秩序,人民就会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④社会秩序指的是社会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13. 2021年5月22日,“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逝世,一网友在微信朋友圈发表侮辱性言论,造成恶劣社会影响,公安机关对其采取刑事强制性措施。这警示我们(   )
    A . 侮辱他人就该受到刑罚处罚 B . 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网民应自觉遵纪守法   C . 法治既规范自由又保障自由 D . 在网络上公民不享有言论自由,要远离网络
  • 14. 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这说明(   )
    A . 规则是由宪法规定的 B . 只有我国公民才需要遵守规则 C . 遵守规则需发自内心 D . 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
  • 15. 免费公园、免费博物馆、免费自行车、免费公厕......随着免费公共服务项目增多,更需要人们自觉规范自身行为,增强规则意识,做社会的主人。这意味着(   )
    A . 调节人们行为的规则包括纪律、道德、法律等 B . 社会规则需要人们自觉遵守 C . 社会规则处于不断完善之中 D . 我们要与人为善,理解他人
  • 16.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意思是自己不愿承受的事,也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这句话启示我们(   )

    ①要学会换位思考           ②要礼貌待人,宽厚有爱 

    ③要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     ④要承担责任,勇于牺牲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7. 中央电视台的一则公益广告提醒大家:别只顾自己,忽视了别人的感受。这提醒我们要学会(   )
    A . 尊重他人 B . 悦纳自己 C . 宽容他人 D . 欣赏他人
  • 18.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这句话启示我们,做文明有礼的人应该(   )
    A . 不能讲真话而得罪人 B . 不断学习,善于思考 C . 仪表整洁,举止端庄 D . 用语文明,态度谦和
  • 19. 小红的奶奶生重病住院。为了让奶奶配合治疗,主治医生告诉奶奶:“奶奶没事的,您很快会好起来的。”医生的行为(   )
    A . 是欺骗患者的表现 B . 是为了医院效益的权宜之举 C . 是善于运用诚信智慧的表现 D . 珍惜个人形象,信守承诺
  • 20. 下侧漫画中,“老赖”的消费行为受到各种限制,结果会寸步难行。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   )

    ①诚信对人至关重要

    ②失信于人就会产生信任危机

    ③讲诚信必然要付出沉重代价

    ④诚信和隐私,二者不可兼顾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21. 国内某机场一乘客因航班延误与机场工作人员争吵并打砸候机区物品,导致其他航班乘客不能正常登机。后这名旅客因涉嫌扰乱公共秩序被机场公安治安拘留。该旅客受到治安拘留的处罚,说明其行为是(   )
    A . 刑事违法行为 B . 民事违法行为 C . 严重违法行为 D . 行政违法行为
  • 22. 同学们学习了“法不可违”的相关知识后,分小组进行了课堂讨论。同学们的下列发言正确的是 (   )
    A . 未成年人一旦沾染不良行为,必定会走向违法犯罪道路 B . 如果违法情节轻微,可以不承担法律责任 C . 违法不一定犯罪,犯罪一定违法 D . 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都具有社会危害性,都应受刑罚处罚
  • 23.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小洞不补,大洞吃苦。”这些话告诉我们(   )

    ①道德水平低、法纪观念淡薄一定会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②要自觉遵纪守法,防微杜渐

    ③许多违法犯罪行为都是从沾染不良习气开始的 

    ④要重视道德修养,防患于未然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24. 初中学生小平在回家的路上,看见无业人员王某等人拦住本校学生刘某要钱。小平迅速到附近的商店拨打110报警,警察很快赶到,抓获王某等人。对小平行为评价正确的是(   )

    ①小平的做法很机智            ②小平善于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③小平不敢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④小平履行了和违法犯罪作斗争的义务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25. (2016·襄阳) “河流虽急,沿着河槽走;人虽众多,守着法律走.”这句话提示我们(  )

    A . 爱护河流,保护河流 B . 自尊自信,学会坚强 C . 依法律己,依法做事 D . 调控情绪,品味生活
二、非选择题(共三大题50分)
  • 26. 【在社会中成长】

    以下材料是郭亦凡在暑假的日记。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日记一  7月6日,我今天带领表弟表妹去参观博物馆,虽然没有大人的陪同,我依然把他们照顾得很好,给他们讲了一些关于古代文物的小故事,他们都听得津津有味。我感到很有成就感。

    日记二  7月25日,我今天应同学们的邀约,一起去乡下劳动,帮生活不便的老人在菜园里除草、采摘蔬菜,虽然很累,但是看到丰硕的劳动果实,感到很快乐。

    日记三  8月3日,今天在小区里看到了关于小区绿化的建议通知,作为小区的一员,我也在大会上发表了关于小区绿化的建议,看到叔叔阿姨们赞赏的眼神,我感觉到了自己的责任。

    日记四  8月15日,今天上午,我坐81路公交车去观看文艺演出时,遇到一位行动不便的老人。我主动让出了自己的座位,老人欣然接受,旁人也对我竖起了大拇指。

    1. (1) 结合四则日记,运用所学知识谈谈个人和社会的关系。
    2. (2) 向郭亦凡学习,作为社会的一员,我们应如何养成亲社会行为?
  • 27. 信用,将成为人们的另一张“身份证”,但是目前校园里还存在一些不诚信现象,为加强诚信教育,某学校决定举办一系列诚信教育活动,请你参与其中。
    1. (1) 在我们校园中可能还存在一些不诚信的行为,请你列举。(至少两例)
    2. (2) 请你谈谈我们为什么要传递诚信这一道德正能量。
    3. (3) 你打算怎样做一个诚实守信的好公民?
  • 2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某初中学校八年级学生赵某原本品学兼优,自从结识社会上一群游手好闲的“朋友”后,无心学习,经常旷课,去网吧玩游戏,到歌舞厅唱歌,帮朋友打架,觉得和朋友们在一起很开心,没人管,无忧无虑的,后因无钱上网而拦路抢劫,最终因抢劫罪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3年。

    根据材料,结合课本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1) 材料中初中生赵某的哪些行为属于不良行为?哪些行为是犯罪行为?
    2. (2) 初中生赵某从沾染不良习气、一般违法发展到犯罪的过程,让我们青少年学生明白了哪些道理?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